第10章 看準要害,一針見血——瞬間催眠一擊致命(3 / 3)

可見,人的精神一倒,他的意誌力便會跟著土崩瓦解。再剛強和難製的人,也抵禦不了精神的打擊;抓住了這一攻擊點,也就是掌握了人最薄弱的環節。製造精神緊張首先要製造恐怖氣氛,在人人自危的環境下,人們總是本能地加倍小心。了解別人的內心想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別人的潛在意圖都一一點明,誰都會心驚肉跳,不敢輕舉妄動了。

正話反說,事半功倍。

人們的語言表達有著約定俗成的習慣性規則。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能打破習慣的約束,並反其道而行之,為了更好地達到目的,說出話的意思和自己真實的意圖恰恰相反,卻反而更容易成功,這就是正話反說的魅力。正話反說初聽是一個意思,琢磨起來卻是另一個意思,讓人瞬間領悟,是一種瞬間催眠的巧妙應用。

正話反說是一種極端的拐彎抹角,是一種徹底的迂回的表達方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裏,這種方法通過取得合適的發話角度,往往更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更能表達出強烈的感情,比正麵的話顯得更有分量。

有兩位員工到酒廊喝酒,直到打烊時間還賴著不走,酒廊領導隻得請警察來處理。結果雙方發生衝突,其中一位柔道兩段的員工,把警察打得頭破血流。第二天,其他同事到警察局來看他們,看到他們兩人很自責,後悔做事太衝動。同事向D先生報告實情後,D先生立刻開口說:“原來我們公司也會出英雄,值得稱讚!”那兩位員工聽到D先生的話,更加自我反省,以後的工作態度也完全改變了。表麵看來,這是十分荒謬的批評方法,但站在心理學的觀點上,實在是十分巧妙。

任何人做事失敗時,或多或少都會反省。這時領導如果沒有加以批評,員工的工作士氣不免會低落,也不會反省,心想:“我在公司已經沒有前途了……”反抗心將會更明顯。再看看D先生的員工,本以為會挨一頓臭罵,不料卻獲得意外的稱許,而這稱許仿佛一盞明燈,照亮了員工的心靈,讓他們勉勵自己不再犯錯。 如此看來,能確實掌握對方的反省方向,才能加強對方的反省念頭。某教練接受雜誌采訪時,發表了以下這番發人深省的談話。據他表示:“每位選手都希望在球場上努力表現,而要求自己不失誤。如果那位選手雖已盡力卻仍犯錯,然而他能自我反省,我就不會再施加壓力,對他加以批評。”在這個時候采取一種正話反說的形式對他“讚揚”一番,可以緩和緊張氣氛,促其反思。

西漢時期,漢武帝的乳娘犯了過錯,漢武帝便讓她遷出宮外,以示懲戒。乳娘不願遷出皇宮,就找大臣東方朔幫忙,希望他能幫助自己說幾句話。

東方朔聽完乳娘的訴說後,安慰她說:“你如果真不想走的話,就在別人將你帶走的時候不斷地回頭注視漢武帝,千萬不可說什麼話。這樣也許還有一線希望。”

這天,乳娘將要離開皇宮,但她執意要和漢武帝辭行。見到漢武帝後乳娘卻什麼也不說,隻是滿眼淚水,回頭向漢武帝看了好幾次。東方朔故意大聲地說:“乳娘,你快走吧!皇上現在用不著你喂奶了,還擔心什麼呢?”

漢武帝一聽這句話,如雷擊一樣,感到十分難過。想到自己是吃乳娘的奶水長大的,她又沒有什麼大錯,就立刻收回成命,赦免了乳娘的罪過。

在這個故事裏,東方朔巧妙地利用反語,說漢武帝已長大了不需要她喂奶了,正是借此說明向漢武帝是吃著乳娘的奶長大的,武帝僅僅因為老人的一點小過錯,就將其逐出皇宮,豈不成了忘恩負義之徒了嗎?這樣東方朔成功的達到了規勸漢武帝的目的。

當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采用正話反說的方式,在虛順實逆、明褒暗貶的語言怪招中,可能會收獲正麵說理難以出現的奇效。

現實生活也常常存在這樣的情況。正麵的語言交往已不能進行或難以奏效,也就隻好先以反話製人,再找機會平反。

反語的應用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隻要能讓對方聽懂你的意思就可以了。反語規勸還有一個要求,即反語必須幽默風趣,氣氛必須輕鬆,使別人生不起氣來、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規勸。如果你態度生硬粗暴,隻會引起對方的憤怒。把握分寸,學會用反語去說服務人,才能免於被動使你更容易達到目的。

看準對方弱點,巧言激將。

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時,我們可以采用的手段非常多。有時,我們會發現正麵的懇求、讚美、套近乎等等方式都難以達成目的,這時我們就不妨從反方向上努力,采取“激將法”。求人辦事者為了讓對方動搖或改變原來的立場和態度,利用一些略帶貶損意義的、不太公正的話給對方罩上一頂“帽子”,而對方一旦被罩上這頂帽子,就會激起一種極力維護自我良好形象的欲望,從而用語言或行動表示自己不是這樣,自動地去改變原來的立場和態度。

一位穿著華貴的婦女走進時裝店,對一套時裝很感興趣,但又覺得價格昂貴,猶豫不決。這時一位營業員走過來對她說,某某女部長剛才也看好了這套時裝,和你一樣也覺得這件時裝有點貴,剛剛離開,於是這位夫人當即買下了這套時裝。

這位營業員能讓這位夫人買下時裝,是因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這位夫人“自己所見與部長略同”和“部長嫌貴沒買,她要與部長攀比”的心理,用激將的方法進而巧妙地達到了讓夫人買下時裝的目的。

在中國曆史上,諸葛亮也是一位運用激將法的大師。曹操率大軍攻打江南。劉備為了避免滅頂之災,派孔明去東吳遊說,試圖說服東吳聯合抗曹。當時掌握吳國兵馬大權的是周瑜。孔明知道要想說服孫權,必先說服周瑜。但是,孔明並不了解周瑜的個性與為人,也不了解周瑜抵抗曹軍的態度,於是先透過魯肅探尋了一番。這一天,孔明在魯肅的陪同下去見周瑜。周瑜聽完魯肅的軍情報告後,順口說了句:“應該向曹操投降。”周瑜之所以這樣說,是想看看孔明的反應,摸清孔明的意圖。

孔明聽了微微一笑,說:“將軍所言極是!”之後,他又裝作很詫異的樣子,說:“主戰派的魯肅將軍,竟然不理解天下大勢。吳國有一種可不受任何損失的投降方式,那就是把大喬、小喬兩名美女獻給曹操,這樣曹操的百萬大軍就會無條件撤退。”接著,他又高聲朗誦起《銅雀台賦》中的一段來: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台以娛性;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關乎太清……”

誦完後,孔明繼續說:“此賦是曹植所作,當曹操在漳河之畔興建豪華的銅雀台時,曹植特作賦來讚美,賦的意思是說:‘當大王即位之後,在江河畔景盛之地建金殿玉樓,極盡庭園之美,藏江東名媛大喬、小喬於此為榮。’就吳國而言,犧牲大喬、小喬這兩個美女,等於是從大樹上落下兩片樹葉而已。所以,不如把大喬、小喬送往曹營。如此一來問題便可順利解決,根本不必再讓將軍勞神。”

周瑜一聽孔明此語,勃然大怒,將酒杯擲向地上,厲聲罵道:“曹操之老賊未免欺人太甚!”原來所謂“二喬”是江南兩大美女。大喬是孫策的遺孀,小喬是周瑜的夫人。孔明早知道卻故意這樣說刺激對方。經孔明的這一連串的圈套,將周瑜抗曹的本意激了出來。於是孔明趁熱打鐵,詳細分析形勢,更加堅定了周瑜抗曹的決心。

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在交談中,正確運用巧言激將法,一定能收到積極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巧言激將,一定要根據不同的交談對象,采用不同的激將方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猶如治病,對症下藥,才有療效。如把藥下錯了,就是於人無益,或是置人於死地,反而使事情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激將法”的用法很多,這裏略舉幾種:

1.直激法。就是麵對麵地貶低對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達到使他“跳起來”的目的。

2.暗激法。這是有意識地褒揚第三者,暗中貶低對方,激發他壓倒、超過第三者的決心。

3.導激法。激言有時不是簡單的否定、貶低,而是“激中有導”,用明確的或誘導性的語言,把對方的熱情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