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看準要害,一針見血——瞬間催眠一擊致命(2 / 3)

某位中年女演員穿著一件黑緞子麵料製作的旗袍參加一個舞會,人們都對她讚不絕口。隻有一位心直口快的姑娘說了句:“穿這件旗袍老多了!”剛一出口,便覺失言,她從容地補上一句“真的,大街上穿這樣的旗袍的老多了,真漂亮!”果然,後邊的話使女演員十分高興。這裏,姑娘聰明機智地把人顯得“老多了”的意思用穿這樣旗袍的人“老多了”的意思一替補,既挽回了敗局,又間接稱讚了對方很時髦,可謂匠心巧運。

一年夏天,乾隆皇帝帶著幾個隨從突然訪問軍機處。此時的紀曉嵐正光著膀子和軍機處的幾個辦事人員閑聊。其他人老遠就看見皇上來了,連忙起身迎上前去接駕。這紀曉嵐是高度近視,剛開始沒看見走在最後麵的乾隆,等他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乾隆就快到了。紀曉嵐心中暗想:如果就這樣光著膀子接駕,豈不是冒犯龍顏?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紀曉嵐趁著別人不注意鑽到桌子底下躲了起來。

乾隆心中一陣好笑,有心想整整紀曉嵐,於是他示意其他人都不許出聲,很長時間過去了,紀曉嵐熱得大汗淋漓,他壓低了嗓門,喊道:“喂,有人嗎?老頭子走了嗎?”乾隆聽的真真切切,板起臉,厲聲喝道:“紀曉嵐,出來吧。”紀曉嵐隻好無可奈何地從桌子下鑽出來見駕。

乾隆裝作生氣的大聲喝道:“大膽紀曉嵐,‘老頭子’什麼意思?今天你不講清楚,朕要了你的腦袋!”

紀曉嵐鎮靜了許多,一邊擦汗一邊苦思對策。忽然他靈機一動,有了主意,不緊不慢地說道:“萬歲爺請息怒,‘老頭子’是出於對您老人家的尊敬,別無他意。萬歲、萬萬歲算 ‘老’,天下萬民之首,頭也。紫微下凡,天之子也。這便是我稱您老人家為‘老頭子’的原因。”乾隆聽完拍掌大笑:“好一個‘老頭子’,紀曉嵐你果然是個才子。”

不就事論事,順著一條思路走到底。要及時調整思維,換個角度,另辟蹊徑,不但可以替自己打圓場,還能為你的言行平添幾分雅趣。這就要靠你的應變能力了,而這種能力又是靠平時培養出來的。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舉一反三,旁征博引,能夠自己證明自己的觀點,自圓其說,那時,將錯就錯也就不為錯了。

話留三分,給自己留個台階。

在與人交往時,我們常常會說得興起,把話說得太過分了,導致自己沒有回旋餘地,處於尷尬境地,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辭和情緒,不要把話說得太滿、太死或者太絕對。要知道,痛快也隻能是一時的,而受傷害的則可能是雙方長遠的關係和自己的聲譽。所以,說話時要注意話留三分,不把話說絕,給對方,也給自己一個台階下。

一位顧客在商場買了一件外衣之後,要求退貨。衣服她已經穿過一次並且洗過,可她堅持說“絕對沒穿過”,要求退貨。

售貨員檢查了外衣,發現有明顯的幹洗過的痕跡。但是,直截了當地向顧客說明這一點,顧客是絕不會輕易承認的,因為她已經說過“絕對沒穿過”,而且精心地偽裝過。於是,售貨員說:“我很想知道是否你們家的某位把這件衣服錯送到幹洗店去過,我記得不久前我也發生過一件同樣的事情。我把一件剛買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塊,結果我丈夫沒注意,把這件新衣服和一堆髒衣服一股腦地塞進了洗衣機。我覺得可能你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因為這件衣服的確看得出已經被洗過的痕跡。不信的話,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顧客看了看證據,知道無可辯駁,而售貨員又為她的錯誤準備了借口,給了她一個台階下。於是,她順水推舟,收起衣服走了。

售貨員如果直白地揭穿顧客的“伎倆”,再強硬地駁回對方的要求,就等於在大庭廣眾下把話說絕了,換來的隻會是一場尷尬和不歡而散。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存在著吃軟不吃硬的心態。特別是性格剛烈的人,如果你說話“硬”氣,他也可能比你更硬;你如果來“軟”的,對方倒會於心不忍,也就有話好好說了。

有的人會說,發生這種矛盾,我就打算和他絕交了,把話說絕了又怎麼樣。真是這樣嗎?要知道,暫時分手並不等於絕交。

友好分手還會為日後可能出現的和好埋下伏筆。有時朋友間分手絕交並非是彼此感情的徹底泯滅,而是因一時誤會造成的。如果大家采取友好分手的方式,不把話說絕,那麼,有朝一日誤會解除了,很可能破鏡重圓,使友誼的種子重新綻放出絢麗的花朵。在這方麵不乏其例。

有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一和別人發生矛盾時就取下策而用之,與人反目為仇,謾罵指責,把話說得很絕以解心頭之恨。這樣做痛快倒也痛快,但他們沒想到,在把別人罵得狗血噴頭的同時,也就暴露了自己人格上的缺陷。人們會從這樣的情景中看到,他對別人居然如此刻薄,如此不留情麵,如此翻臉不認人。

在與人發生矛盾時不說絕話,能體現一個人的寬容大度和高尚品格。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的度量大小是很難表現得出來的。而當與別人發生了矛盾,使你難以容忍的時候,能否容人,那就看得一清二楚了。這時隻有那些思想品格高尚的人,才會保持理智,以寬容的姿態,不把話說絕避免傷害對方。友好解決能使發生矛盾的彼此免受進一步的傷害,也可以說這是留給對方的真誠。

製造精神緊張,瞬間懾服。

再剛強和難製的人,隻要其精神一倒,其意誌和雄心便會隨之土崩瓦解。這樣,你便可以輕鬆將其製伏。如果對方是你的下屬,又不太有服從意識時,有時可以采用震懾對方精神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讓人精神恐懼,任何人都會屈服,還能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王斌是某村的村長,在村裏有很高的威望,村子裏的大小事宜都會找他來幫助解決。有一次,村裏有名的“惡媳婦”又開始對自己的婆婆破口大罵,卻沒有人敢管她的閑事。王斌對此也深知,隻是沒有合適的機會教訓她。

這個惡媳婦又在很囂張地高聲叫罵,罵的內容越來越不堪入耳。王斌走了過去。這惡媳婦平時就對王斌很有意見,認為他管閑事太多,見王斌來了,她的叫罵聲更大了。

對於這種人,隻能對她進行震懾,因為任何勸說都不會起作用的。於是王斌走過去,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我聽說你的那個小叔子快從監獄裏出來了,你知道這事嗎?”

原來,這惡媳婦的小叔子也是村中一霸,心狠手毒,不通人情。前幾年和人打群架,被關進了監獄。這惡媳婦一聽到她的小叔子,立刻把要罵的話收了回去,低下頭走回了家。從此,她再也不敢對婆婆施加冷臉了。

精神攻擊,是一場針對人性弱點的心理戰。對於人來說,是“意識決定物質”,心是一個人的主宰,如果心誌剛強,那就很難戰勝,如果方寸大亂,那就不堪一擊。

人與人的競爭,有時候不僅僅是智慧和體力的競爭,也是一種意誌和情感的競爭,所以現代戰爭也很講究心理戰,如果能在心理上壓服對手,那勝利就指日可待。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靈的“死穴”,總有自己的感情上的柔軟之處,而沒有真正堅如磐石、無懈可擊的心理防線,抓住其虛弱處輕輕一擊,可不戰而屈人之兵。點醒對方心中的畏懼,有時一句話就可勝過千軍萬馬。震懾之法在現在很常用,在古時更是被奉為帝王之策。

唐玄宗靠政變上台,所以當上皇帝後也很不安心。宰相姚崇一日和玄宗閑談,說起內患之事,姚崇進言說:“防患於未然,必須早作預見,懲人於未動之時。即使小題大做,也要造成震懾他人的效果。”玄宗示意已知,微微一笑。

不久,玄宗在驪山閱兵式上,以軍容不整為由,判功臣兵部尚書郭元振死罪。有大臣求情,玄宗厲聲痛斥說:“功臣犯法,難道就可以不問嗎?有功必賞,有罪必懲,此乃治國之道,朕大公無私,本無錯處,你們竟替罪臣求情責朕,莫非你們要造反不成?”群臣嚇得再也不敢說話。最後玄宗雖然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還是把他流放新州。

一次,同為朝廷功臣的鍾紹京在麵見玄宗時,無故竟被玄宗訓斥說:“你為朝廷戶部尚書,議事之時卻不發一言,是不是有些失職?難道你不顧朝廷安危,準備明哲保身嗎?”鍾紹京臉色慘變,直呼有罪。事後,姚崇有些不忍,他對玄宗說:“陛下重治功臣之罪,已讓人心震駭了,陛下的目的已然達到。鍾紹京無端被責,臣以為過於唐突,其實不必這樣。”

玄宗調笑說:“朕依照你的辦法,才有這樣的舉動,你不該出言反對吧?”姚崇又準備說什麼,玄宗卻擺手阻止了他,苦笑說:“朕也不想如此啊。不過朕也想過,這些功臣都幾經政變,實在是政變的行家裏手,如果不把他們懾服,誰保他們日後不變心呢?”玄宗把鍾紹京降為太子詹事,後來又將他貶為綿州刺史,不久又將他貶為果州尉。後來,功臣王琚、魏知古、崔日用一一被貶,朝中再也無人敢以功臣自居。群臣整日戰戰兢兢,玄宗這才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