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混淆觀念,擾亂思維——混淆催眠套出對方真相(3 / 3)

假裝糊塗,讓對方束手無策。

裝糊塗是一門高超的處世藝術,它需要超然的表演才能;拿出來表演的,是為了愚人耳目,真功夫、真目的卻不大白於天下。裝糊塗,說到底,宗旨隻有一個,那就是掩藏真實意圖;要求隻有一個,即逼真,使旁觀者深信不疑。

日本某公司與美國某公司進行一次重大技術協作談判。談判伊始,美方首席代表便拿著各技術數據、談判項目、開銷費用等一大堆材料,滔滔不絕地發表本公司的意見,完全沒有顧及到日本公司代表的反應。實際上,日本公司代表一言不發,隻是在仔細地聽、認真地記。

美方講了幾個小時之後,終於開始想起要征詢一下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見。不料,日本公司的代表似乎已被美方咄咄逼人的氣勢所懾服,顯得迷迷糊糊,混沌無知,日方代表隻會反反複複地說“我們不明白”,“我們沒做好準備”,“我們事先也未搞技術數據”,“請給我們一些時間回去準備一下”。第一輪談判就在這不明不白中結束了。

幾個月以後,第二輪談判開始。日本公司似乎因認為上次談判團不稱職,所以予以全部更換。新的談判團來到美國,美方隻得重述第一輪談判的內容。不料結果竟與第一輪談判一模一樣,由日方對談判項目“準備不足”,日本公司又以再研究為名,毫無成效地結束了談判。

經過兩輪談判後,日本公司又如法炮製了第三輪談判。在第三輪談判不明不白地結束時,美國公司的老板不禁大為惱火,認為日本人在這個項目上沒有誠意,輕視本公司的技術和基礎,於是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半年後日本公司依然如此,兩公司間的協定將被迫取消。隨後,美國公司解散了談判團,封閉了所有資料,坐等半年以後的最終談判。

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僅僅過了8天,日本公司即派出由前幾批談判團的首要人物組成的談判團隊飛抵美國。美國公司在驚愕之中隻好倉促上陣,匆忙將原來的談判成員從各地找回來,再一次坐到談判桌前。

這次談判,日本人一反常態,他們帶來了大量可靠的資料、數據,對技術、合作分配、人員、物品等一切有關事項甚至所有細節,都做了相當精細的策劃,並將精美的協議書擬定稿交給美方代表簽字。

美國人立馬傻了眼,一時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最後隻得勉強簽字。不用說,由日本人擬定的協議對日方公司極為有利。

在美日的談判較量中,日本人巧裝糊塗,以韜光養晦的謀略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其實作為一種謀略,“糊塗”不僅能在商場上取得出奇製勝的效果,也能在關鍵時刻上人逢凶化吉,轉危為安。

陳平坐船準備投靠劉邦時,聽到兩個船夫的對話。原來他們見陳平衣冠不凡,認為他是個有錢人,正密謀殺掉他謀取錢財。陳平身上除了一把劍以外一無所有,可又沒法直接告訴船夫,於是假裝天氣熱,一件一件的脫衣服,最後光著膀子幫船夫搖船。船夫見陳平如此,知道他沒錢,便消了貪念,把他安全地送到了對岸。

裝糊塗,除了演技之外,還需要自信。自信自己會成功,自信自己確實能愚人耳目以假亂真,自信自己演技出神入化,爐火純青。這樣,演起戲來才能麵不改色,心不跳,沉著冷靜,應付自如。

詐死裝敗,用假象瞬間迷惑對方。

有一種瓢蟲,當你用手碰它時,它就停止不動,連腳都縮了起來,任憑你怎麼撥弄它,它就一副死樣子,可是過一段時間後,它又開始走了!

這就是“詐死”!

有一種鳥,在它孵卵的時期,若有外敵入侵,它會先佯與外敵搏鬥,翅膀撲了幾回後,便假裝受傷,跌跌撞撞地“敗走”。外敵受到這個動作的吸引,會過去追逐這隻“敗鳥”,等外敵遠離鳥巢,“敗鳥”立刻快速逃走,於是巢中卵獲得保全。

這就是“裝敗”!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詐死裝敗,都是在先保持自己僅有的實力後,突襲對手的絕佳策略。尤其是兩軍對峙時,較弱的一方有時就不得不“詐死”或“裝敗”,以尋求生機;而實力較強的一方,有時也會為了盡速打敗對方而采用“詐死”或“裝敗”的策略。

“詐死”和“裝敗”若詐得像、裝得真,通常可以產生下列的效應:

1.混淆對方的判斷,製造對方做判斷時的假象,誘使其錯誤判斷我方情況而落入我方預先設計好的陷阱。

2. 使對方鬆弛戒備心理,讓對方的誤以為獲勝已成定局,而你則可趁此尋找求生的契機。

3.遲滯對方下決心的時間,因為對方對你的動作勢必有分析研判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你喘息的時間。

4.誘使對方解除對你的壓力,因為對方也巴不得趕快卸下心頭的重擔,你的詐死裝敗正好製造了他們心理上的借口。

在今天,動刀動槍的戰爭不常有,但摸不到看不見的人性戰爭卻天天上演,有時候你是強者,但在某些狀況之下,你卻又是個“弱者”。當你是“弱者”時,苦鬥無益,徒費心神而已,因此與其苦鬥,不如智鬥,以保持你那微小的僅有的“存在”,並以“詐死”、“裝敗”來尋求生機。

詐死裝敗策略在運用的時候,難就難在使對方相信。如果不能做到讓對方百分之百相信,至少也要做到讓對方懷疑,他一懷疑,便不敢立即對你有所動作。因此要裝得像、詐得真,必須要有一些“敗相”,好作為對方相信你的根據。例如,裝敗的軍隊,總要在撤退的路上留下大批武器;詐死的指揮官,總要來個有模有樣的發喪動作。

因此,與人相爭時,你若力有不敵,要采用詐死裝敗的策略,一下子就偃旗息鼓是不大恰當的,這樣並不能鬆懈對方的戒心,因為對方會認為你還在“備戰”,有時候反而攻得更猛。

常言道“難得糊塗”。在我們與他人溝通時,通過裝糊塗的假象有時可以有效的迷惑對方,達到瞬間催眠的目的。

裝糊塗裝得像,就會讓別人信以為真地認為你是個傻瓜,而實際上對方才是那個真正被搞糊塗了的傻瓜。這時你再想辦法對付他,就等於在對付傻瓜,自然不費吹灰之力。

司馬懿在三國曆史上是出類拔萃的人物,曹操死後,他大權在握,與大將軍曹爽共同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他倆各領精兵三千餘人,輪番在殿中值班。曹爽雖為宗室皇族,但資曆、聲望、經驗、才幹均遠不如司馬懿,所以曹爽開始還不得不倚重司馬懿,對他以長輩相待,引身卑下,每事必問,不敢獨斷專行,兩人關係還算和睦。

當時,曹爽門下有清客五百人,其中畢軌、何晏、鄧揚、丁謐等常在曹爽周圍,為他出謀劃策。他們不斷向曹爽進言,認為司馬懿對皇室是潛在的威脅,不可對他推誠信任。

曹爽遂於景初三年使魏帝下詔,說他德高望重,理應位至極品,因而從太尉升為太傅。這一明升暗降的辦法,使司馬懿的兵權被剝奪。以後尚書奏事,均先經過曹爽,大權遂為其所獨攬。

麵對曹爽咄咄逼人的進攻聲勢,司馬懿以退為守,把政權拱手讓給曹爽;並以年老病弱為由,不問政事。曹爽對司馬懿的病感到有些懷疑,恐怕其中有詐,正巧此時曹爽的親信李勝將出任荊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馬懿辭別,乘機伺察司馬懿生病的真相。

司馬懿知道曹爽派李勝辭行的用意,故意表現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兩個婢女在他身邊服侍,他想拿過衣服來穿,但卻由於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進粥來,他隻能勉強將嘴湊到碗邊,讓婢女一勺勺地喂他,稀粥順著他的嘴角流出來,弄得胸前衣襟濕漉漉的,十分狼狽。

李勝對司馬懿說:“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擔任荊州刺史,特來向太傅告辭。”司馬懿假裝眼昏耳聾,故意將“荊州”聽成“並州”,他說:“那就委屈你了,並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備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後見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托付給你,希望在我死後能得到你的照顧。”

李勝又大聲解釋說:“我是到荊州赴任,而不是去並州。”司馬懿又故意錯解其意說:“哦,你是剛從並州來?”

李勝隻得拉大嗓門,這一次司馬懿才算聽清楚了,他歎息著說:“唉,我實在是年紀老了,耳朵聾,聽不清你的話。你調任家鄉荊州刺史,真是太好了,應該好好建功立業。”

李勝回到曹爽那兒,將親眼所見向曹爽詳細報告,認為“司馬公已神誌不清,隻剩下一具軀殼,不足為慮了”。這時,假象已經完全蒙蔽了曹爽,他自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

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按慣例將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掃魏明帝的陵墓。喪失警惕的曹爽兄弟及其親信都前呼後擁地跟著小皇帝曹芳去了。司馬懿認為時機已到,發動了政變。後來司馬懿以謀反罪名,將曹爽一夥投入監獄,不久全部處死。

在強敵麵前善於用言辭裝糊塗,蒙蔽對方,從而讓對方糊塗,然後乘其不備迅速發動反擊,往往能取得勝利的先機。司馬懿無疑是其中高手。可見,用糊塗的假象迷惑對手,讓對手真正糊塗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瞬間催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