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六任總統亞當斯是一個令記者頭痛的人物,他從來不願輕易表露自己的觀點,往往使很多記者失望而去。有位叫安妮·羅亞爾的女記者一直很想了解總統關於銀行問題的看法,可屢次采訪都沒有結果。
後來她了解到總統有個習慣,喜歡在黎明前一兩個小時起床、散步、騎馬或去河邊裸泳。於是她心生一計。
一天,她尾隨總統來到河邊,先藏身樹後,待亞當斯下水以後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遊過來,總統。”
亞當斯滿臉通紅,吃驚地問道:“你要幹什麼?”
“我是一名女記者。”她回答道,“幾個月來我一直想見到你,就國家銀行的問題作一次采訪。可是你從來不給我這個機會,現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讓我采訪就別想得到它,是回答我的問題還是在水裏待一輩子,你自己選吧。”
亞當斯本想騙走女記者,“讓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證讓你采訪。請到樹叢後麵去,等我穿衣服。”
“不,絕對不行”,羅亞爾急促地說,“你若上岸來抱衣服,我就要喊了,那邊有三個釣魚的。”
最後,亞當斯無可奈何地待在水裏回答了她的問題。
名譽和地位是總統最致命的地方,在他的心中,好名聲甚至比生命還重要。女記者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輕而易舉地達到了目的。
事實證明,在某人的“軟肋”上痛下殺手,能獲得比正麵迎擊好千倍的理想效果。
抓住某人對某事物的珍愛心理,不惜一次又一次使用破壞性的手段,對方一定會主動讓步,接受你的操縱和牽製,最終為你所用。
把對手的底細摸透,了如指掌,始終是戰勝對手的一個重要前提。一個人的實際狀況是不會輕易顯現的,這需要耐心細致的調查和取證才能搞清,在此不下大工夫是不行的,沒有捷徑可走。沒有底牌可出的對手是最脆弱的,在他們的要害處輕輕一擊,也就致命了。清楚他們的虛實,便會掌握他們的動態,從他們的弱點下手,被動的就不會是自己。
以眾敵寡,逐漸將其同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很多行為都受從眾心理的影響。例如,大街上有兩個人吵架,本沒有什麼大事,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導致交通堵塞。在超市的特價商品區,一大群家庭主婦爭先恐後地搶購一些她們未必需要而價格也未必實惠的商品……
這些就是“從眾行為”,通俗地說就是“人雲亦雲”、“隨大流”,大家都這麼認為,自己也就這麼認為;大家都這麼做,自己也就跟著這麼做。
為什麼會產生從眾行為呢?這是因為,群體成員如果發現自己的行為和意見與群體不一致,或與群體中大多數人有分歧時,就會感到有壓力,這種壓力促使他趨向於與群體保持一致。也隻有與眾人保持一致,才會有“沒有錯”的安全感,即使錯了,也會因為“大家都這樣”而感到安慰。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可以恰到好處地應用從眾心理,其實它可以成為一種十分有利的武器,幫助我們起到同化對方的作用,讓對方在寡不敵眾的劣勢下,不得不妥協,而加入到群體之中來。
從眾心理對人們的行為的影響已被商家意識到,並靈活應用到了各種銷售戰略上。例如,一家賣烤鴨的連鎖店,在分店開張時,就會雇用一大群人,圍在店門口,製造人氣,吸引顧客。再如,向年輕人推銷MP4時,就先雇一些學生,讓他們隨時隨地攜帶著,並裝出一副自得其樂、陶醉萬分的樣子。這種故意烘托出的氛圍對其他學生,也就是潛在消費者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誘惑:這麼多人都有,而且這麼享受,自己也要去買個MP4。
利用從眾心理可以幫助我們集聚眾人、增加人氣,也可在絕大多數人的意見一致時,對個別人起協調作用,使之與集體保持一致,可概括為:以眾敵寡,逐漸同化。例如,與其用說教的方法強迫孩子讀書,不如讓他和喜歡讀書的孩子在一起。雖然剛開始時,他會覺得別扭,不大合群,但久而久之就會被同化,變得喜歡讀書。再如,如果想讓那些不喜歡發言的職工在會議中開口說話,就可以讓一些“引導人”先發言,從眾心理會使那些不愛發言的人也不由得采取了“同調行動”,踴躍發言。
總之,在現實生活中,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會對人們形成很大影響,給少數派的人造成很大的壓力,使其心理立場發生動搖,最終放棄自己的主張而被別人同化。有時,我們為了獲得這樣的效果,則需要製造一種以眾敵寡的壓倒性局麵和氛圍,迫使對方就範。
要勸服一個人遵從自己的意見,可以采取以眾敵寡,逐漸同化的方法。一個人唇焦舌幹地苦苦相勸,可能並不能達到說服的效果,而讓多個人輪流去勸說,就會給對方造成壓力,使其被同化。
緊抓對方心理弱點,加以利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在商場競爭之中,若能夠發現對方的弱點,對這些弱點加以利用,往往能夠成為自己扭轉局勢的製勝法寶。善於避開敵人的堅實之處,攻擊其虛弱的地方。然後戳到對方的痛處了,對方就會出手。
美國海軍軍官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用非同尋常的審訊方式,從一名納粹分子的口中獲得了德軍機密。
當時號稱“狼群”的德國潛艇在大西洋上橫行一時,對盟軍的海上運輸構成嚴重的威脅。更令人吃驚的是,德軍還研製了一種感音魚雷,即將投入戰鬥。盟軍派出了大量的諜報人員想搜尋有關的情報,但都一無所獲。不久,美軍在大西洋擊沉了一艘德國新式潛艇,碰巧有一名曾參與感音魚雷製造的軍官正在艇上,他名叫漢斯。美軍采取了各種各樣的審訊,但漢斯立場頑固,軟硬不吃,最後美軍把任務交給了海軍軍官泰勒。泰勒會說流利的德語,知識淵博,風流倜儻,他不把漢斯當做俘虜反而與之交上了朋友。通過長期的接觸,泰勒的風度、才華使漢斯佩服極了。
一天泰勒邀請漢斯到家中下棋,兩人邊下邊談,氣氛融洽。“你為什麼不審問我?”漢斯提出了他一直想問的問題。“你不過是一名普通軍官,有什麼好問的?”泰勒不屑一顧。“你錯了,我是一名經過專業訓練的優秀的魚雷軍官!”高傲的漢斯有點被激怒了。“得了吧,老弟,就你那三流海軍,還有什麼魚雷?”泰勒更輕蔑地擺了擺手。“請不要小瞧我們,我們不但有魚雷,還有比你們更先進的感音魚雷!”漢斯有點控製不住了。“哈哈,感音魚雷,你別編神話了。”泰勒用嘲諷的大笑刺激漢斯。漢斯終於再也忍不住了,順手抓過一張紙,畫出了魚雷的原理圖,以證明自己沒有講神話。就這樣,美軍輕而易舉就獲得了感音魚雷的秘密,研究了對策,使得德國的這一新式武器沒能發揮出任何威力。
泰勒正是抓住漢斯性格高傲的特點,抓住對方的心理,戳到對方的痛處,用激將法使他說出了本不會說的話來。戳到對方的痛處在古今中外曆史上是很普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處,求人辦事時,戳到對方痛處也能成為激發他人辦事的巨大力量。根據人性的弱點,戳痛對方的激將法在商戰中需要求人辦事的時候,要好好地加以利用,它能讓你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英國的十大推銷高手之一約翰·凡頓的名片與眾不同,每一張上麵都印著一個大大的25%,下麵寫的是約翰·凡頓,英國XX公司。當他把名片遞給客戶的時候,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相同的:“25%,什麼意思?”約翰·凡頓就告訴他們:“如果使用我們的機器設備,您的成本就將會降低25%。”這一下子就引起了客戶的興趣。約翰·凡頓還在名片的背 麵寫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您有興趣,請撥打電話XXXXXX。”然後將這名片裝在信封裏,寄給全國各地的客戶。結果把許多人的好奇心都激發出來了,客戶紛紛打電話過來谘詢。
人人都有好奇心,推銷員如果能夠巧妙地激發客戶的好奇心,就邁出了成功推銷第一步。隻有知道了顧客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就找到了讓對手購買的致命點。商場如戰場,抓住對方的弱點,“打蛇打七寸”,自然大事可成,商戰中,厚黑經營者善於注意準確把握市場動向和消費者的心理,從顧客的喜好入手,適時製造緊張氣氛,找到對手最軟弱的地方給予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