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國君昭王笑著道歉說:“您何必如此呢?我對孟嚐君是很友好的,並準備以貴客之禮接待他,希望您一定要向他說明我的心意。”公孫弘答應著回國了。有的時候,一言就能定輸贏,緊緊抓住要點,一針見血,給人一種簡潔、幹練的感覺,冗長的客套話往往會引起對方反感。
現實生活中,開門見山的表達方法,可以說明自己的信心、信念和不可動搖的意願,並以一定的口吻促使對方改變原來的主意,不再猶豫,不再因考慮細小枝節而對關鍵性的問題而和你抗衡。
開門見山戰術在辯場上常以發問形式出現。如果對方避而不答,可追問他們不答複的理由。若答複不能自圓其說,或其所說不利於發問者,因發問者早有準備,胸有成竹,可立即進行辯駁。一般情況下,開門見山的發問,對被問者來說都是不好對付的。正由於此,被問者在慌亂中往往會出現詞不達意或越答越錯的現象,這樣,發問者便可輕而易舉地將對手擊敗了。
通用權威效應影響對方。
權威效應,又稱為權威暗示效應,是指一個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說的話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並讓他們相信其正確性,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美國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給某大學心理學係的學生們講課時,向學生介紹一位從外校請來的德語教師,說這位德語教師是從德國來的著名化學家。試驗中這位“化學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個裝有蒸餾水的瓶子,說這是他新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有些氣味,請在座的學生聞到氣味時就舉手,結果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對於本來沒有氣味的蒸餾水,由於這位“權威”的心理學家的語言暗示而讓多數學生都認為它有氣味。
每個人都對身邊的人或對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影響力的大小各有不同,一般來說,權威人物容易對其他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加入你的眼睛不適,到醫院就診,如果其他條件相同,有一位眼科專家和一位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大夫供你選擇,你會選擇哪個呢?相信你一定會選擇專家,這些都說明,權威對我們的影響力要超出常人。
為什麼有這種權威效應的存在呢?首先是由於人們有“安全心理”,即人們總認為權威人物往往是正確的楷模,服從他們會使自己具備安全感,增加不會出錯的“保險係數”;其次是由於人們有“讚許心理”,即人們總認為權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會規範相一致,按照權威人物的要求去做,會得到各方麵的讚許和獎勵。
被權威效應所引導,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的汽車,在美國,汽車是一種尤其能引起人們興趣的地位標誌,根據舊金山灣區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擁有名車的人更能受到人們的尊重,而試驗也證明,綠燈亮起來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根據停在前麵的車是名車還是普通車型而確定是否以按喇叭的方式進行催促,如果是名車,排在後麵的人往往願意等得久一些,而如果是普通通車,他們就會很快不耐煩了,坐在名車裏麵的人就一定是受人尊重的人嗎?當然是未必,但是他的車是名車,所以在別人的眼裏,他這個人的地位自然就被提升了。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牙膏廣告,當追問看過廣告的受眾,廣告中有哪些人物的時候,普遍都提到了醫生,不錯一聲的身份就是用來影響受眾的,利用的就是人們對醫生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認同,但是問題在於,廣告中並沒有明確告訴你穿白大褂的就是醫生,這是營銷中對權威效應的絕妙應用,是基於對人們心理的深刻把握。
在企業中,領導也可利用“權威效應”去引導和改變下屬的工作態度以及行為,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因此,一個優秀的領導肯定是企業的權威,或者為企業培養了一個權威,然後利用權威暗示效應進行領導。當然,要樹立權威就必須要先對權威有一個全麵深層的理解,這樣才能正確地樹立權威,才能讓權威保持得更加長久。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引入權威效應,引導對方的態度和行為,如果有人跟你的看法有衝突,你可以找到一個權威人物曾經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的證據,相信,這個人就會認同你的。
問話由淺入深,步步緊逼。
麵對一時不好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巧妙的問話由淺及深,層層遞進,一步一步越來越顯示出氣勢。這樣實際上是下了一個套子,先把對手帶到套子裏,再顯示真實目的,最終解決了問題。
例如有這麼一句話在女人圈子裏很流行:“寧可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能相信男人那張破嘴。”這話說的有些絕對,但也反映出不少男人在情場上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承諾有水分。其實,要試探出男人承諾裏的真假,並不是什麼難事,父式催眠在這個時候就能幫上大忙。
女人:“親愛的,你什麼時候給我介紹一下你的朋友啊?”
男人:“急什麼,一步一步來不行嗎?”
女人:“我急嗎?你都說了多少次了,到底什麼時候才兌現?你是不是隻是說著玩的?騙我的?”
男人:“沒有了,我說的都是真心話。”
女人,“那到底是什麼時候?還有你父母,到現在了也沒說要給我介紹認識一下。別人問我見沒見過你父母我都不好意思說。”
男人:“好,好,過一段時間,行不行?”
女人:“我要行動,不要解釋。”
從男女主人公對話可以看出,男人在最開始對女人做了很多承諾:見父母、見朋友,但到後來,一件也沒有實現。有句話說:男人的承諾是寫在水上的,說沒就沒。男人在承諾的時候真誠得讓人毫不懷疑,實現起來有時比登天還難。
故事裏的男人說自己的承諾是真的,女人回應,是真的,為什麼不兌現?從男人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覺到,他一直在推脫和拒絕,一個人一旦和你不是真心的,就會對你有所保留。這保留包括不讓你進入他的朋友圈,認識他的父母,了解他的過去。和這樣的男人在一起是痛苦的,那麼怎樣才能戳穿他承諾裏的謊言?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淺入深,步步緊逼。
“你說帶我去看你的朋友,具體什麼時間?”
“不讓我見你的父母,你是不是根本就沒把我當回事,在玩弄我的感情?”
“為什麼對我有所保留,你到底有什麼不能讓我知道?”
這樣的問話一出,如果他是真心的,他就會馬上跟你說明不帶你去見父母和朋友的原因,並定好準確的時間兌現自己的承諾。如果麵對這樣的問題,他還含糊其辭的回答,說自己忙,有時間再去等等,你就要好好考慮下繼續跟這樣的男人發展的可能性。如果男人隻會給女人空頭支票,這樣的男人還值得去交往嗎?
男女之間相處,往往是男人說的多做的少,女人則在早期對其信以為真,發現不對之後,才對其質問。即使這樣,女人還是會有一個問題:當男人承諾時,我怎麼才能知道是真還是假?怎麼才能問出他的真話呢?
此外,除了上麵的情況,男人類似帶水分的承諾還有很多種,比如:
“相信我,我說的一切都會實現的。”
“老婆,等我兩年的時間,我會賺很多錢,給你買房子和車。”
“親愛的,再過一段時間,等我把手頭上的事處理完了,就帶你出國旅遊。”
說得透徹一些,女人要的並不是男人的承諾,而是讓男人將承諾變成現實。那麼,作為女人,如果你精明的話,對於男人的承諾,不僅要會聽,更要會逼,從而區分那些承諾的含金量和含水量。
有的人為了讓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往往會在最開始的時候問一些看似跟主題無關緊要的話,被問者也是非常不在意地回答,到了最後,當被問者突然意識到時,他已經掉到對方設的陷阱裏爬不出來。這種說服法就像剝筍。筍在成為竹子之前,有多層外皮包裹,剝筍時總得一層層地剝開,才能剝到所需要的筍心。所謂層層剝筍,就是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緊扣主題,從一點切入,由小至大,由遠至近,由淺到深,由輕到重,逐層展開,直至揭示問題的本質,進而達到讓對方就範的目的。
恰當地運用這種方法,能增強語言的影響力。層層剖析,由淺入深,不但可以在最開始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還可以顧及對方的接受程度,慢慢地將對方“吃進”。
找準位置,在對方軟肋處下刀。
遇到不合作的對手,我們有時似乎無可奈何。不過如果我們能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找到對方的關鍵所在,在對方最重要的地方下手,在對方最害怕的地方下刀,隻要位置找得準,再頑固的對手也隻得舉手投降,任你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