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追求身心和諧,贏得美好人生(1 / 3)

第六章 追求身心和諧,贏得美好人生

第六章 追求身心和諧,贏得美好人生

有位智者曾說過,人的一生要處理三個層次的關係,第一個層次是要處理好人與物的關係,第二個層次是要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第三個層次就是要處理好自己與內心的關係。隻有處理好了這三個層次的關係,我們才能達到一種身心和諧的狀態,才能贏得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

從泰戈爾來中國談“理解”——徐誌摩在真光劇場的演講

我有幾句話想趁這個機會對諸君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耐心聽。泰戈爾先生快走了,在幾天內他就離別北京,在一兩個星期內他就告辭中國。他這一去大約是不會再來的了,也許他永遠不能再到中國。

他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他非但身體不強健,他並且是有病的。所以他要到中國來,不但他的家屬,他的親戚朋友,他的醫生,都不願意他冒險,就是他歐洲的朋友,比如法國的羅曼·羅蘭,也都有信去勸阻他。他自己也曾經躊躇了好久,他心裏常常盤算他如果到中國來,他究竟能不能夠給我們好處。他想,中國人自有他們的詩人、思想家、教育家,他們有他們的智慧、天才、心智的財富與營養,他們更用不著外來的補助與戟刺,我隻是一個詩人,我沒有宗教家的福音,沒有哲學家的理論,更沒有科學家實利的效用,或是工程師建設的才能,他們要我去做什麼,我自己又為什麼要去,我有什麼禮物帶去滿足他們的盼望?他真的很遲疑,所以他延遲了他的行期。但是他也對我們說到冬天完了春風吹動的時候(印度的春風比我們的吹得早),他不由得感覺了一種內迫的衝動,他麵對著逐漸滋長的青草與鮮花,不由得拋棄了,忘卻了他應盡的職務,不由得解放了他的歌唱的本能,和著新來的鳴雀,在柔軟的南風中開懷的謳吟。同時他收到我們催請的信,我們青年盼望他的誠意與熱心,喚起了老人的勇氣。他立即定奪了他東來的決心。他說趁我暮年的肢體不曾僵透,趁我衰老的心靈還能感受,決不可錯過這最後唯一的機會。這博大、從容、禮讓的民族,我幼年時便發心朝拜,與其將來在黃昏寂靜的境界中萎衰的惆悵,毋寧利用這夕陽未暝的光芒,了卻我晉香人的心願。

自從四月十二在上海登岸以來,可憐老人不曾有過一半天完整的休息,旅行的勞頓不必說,單就公開的演講以及較小集會時的談話,至少也有了三四十次!他的,我們知道,不是教授們的講義,不是教士們的講道,他的心府不是堆積貨品的棧房,他的辭令不是教科書的喇叭。他是靈活的泉水,一顆顆顫動的圓珠從他心裏兢兢的泛登水麵都是生命的精液;他是瀑布的吼聲,在白雲間,青林中,石罅裏,不住地歡響;他是百靈的歌聲,他的歡欣、憤慨、響亮的諧音,彌漫在無際的晴空。但是他是倦了,終夜的狂歌已經耗盡了子規的精力,東方的曙色亦照出他點點的心血染紅了薔薇枝上的白露。

……

因此精神的懊喪更加重他軀體的倦勞。他差不多是病了。我們當然很焦急地期望他的健康,但他再沒有心境繼續他的講演。我們恐怕今天就是他在北京公開講演最後的一個機會。他有休養的必要。我們也決不忍再使他耗費有限的精力。他不久又有長途的跋涉,他不能不有三四天完全的養息。所以從今天起,所有已經約定的集會,公開與私人的,一概撤銷,他今天就出城去靜養。

我們關切他的一定可以原諒,就是一小部分不願意他來做客的諸君也可以自喜戰略的成功。他是病了,他在北京不再開口了,他快走了,他從此不再來了。但是同學們,我們也得平心的想想,老人到底有什麼罪,他有什麼負心,他有什麼不可容赦的犯案?公道是死了嗎?為什麼聽不見你的聲音?

他們說他是守舊,說他是頑固,我們能相信嗎?他們說他是“太遲”,說他是“不合時宜”,我們能相信嗎?他自己是不能信,真的不能信。他說這一定是滑稽家的反調。他一生所遭逢的批評隻是太新,太早,太急進,太激烈,太革命的,太理想的,他六十年的生涯隻是不斷的奮鬥與衝鋒,他現在還隻是衝鋒與奮鬥。但是他們說他是守舊,太遲,太老。他頑固奮鬥的對象隻是暴烈主義、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武力主義、殺滅性靈的物質主義;他主張的隻是創造的生活,心靈的自由,國際的和平,教育的改造,普愛的實現。但他們說他是帝國政策的間諜,資本主義的助力,亡國奴族的流民,提倡裹腳的狂人!肮髒是在我們的政客與暴徒的心裏,與我們的詩人又有什麼關係?昏亂是在我們冒名的學者與文人的腦裏,與我們的詩人又有什麼親屬?我們何妨說太陽是黑的,我們何妨說蒼蠅是真理?同學們,聽信我的話,像他的這樣偉大的聲音我們也許一輩子再不會聽著了。留神目前的機會,預防將來的惆悵!他的人格我們隻能到曆史上去搜尋比擬。他的博大的溫柔的靈魂我敢說永遠是人類記憶裏的一次靈績。他的無邊的想象是遼闊的同情使我們想起惠特曼;他的博愛的福音與宣傳的熱心使我們記起托爾斯泰;他的堅忍的意誌與藝術的天才使我們想起造摩西像的密仡郎其羅;他的詼諧與智慧使我們想象當年的蘇格拉底與老聃;他的人格的和諧與優美使我們想念暮年的葛德;他的慈祥的純愛的撫摩,他的為人道不厭的努力,他的磅礴的大聲,有時竟使我們喚起救主的心像;他的光彩,他的音樂,他的雄偉,使我們想念奧林匹克山頂的大神。他是不可侵淩的,不可逾越的,他是自然界的一個神秘的現象。他是三春和暖的南風,驚醒樹枝上的新芽,增添處女頰上的紅暈。他是普照的陽光。他是一派浩瀚的大水,來自不可追尋的淵源,在大地的懷抱中終古的流著,不息的流著,我們隻是兩岸的居民,憑借這慈恩的天賦,灌溉我們的田稻,舒解我們的消渴,洗淨我們的汙垢。他是喜馬拉雅積雪的山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純潔,一般的壯麗,一般的高傲,隻有無限的青天枕藉他銀白的頭顱。

人格是一個不可錯誤的實在,荒歉是一件大事,但我們是餓慣了的,隻認鳩形與鵠麵是人生本來的麵目,永遠忘卻了真健康的顏色與彩澤。標準的低降是一種可恥的墮落:我們隻是踞坐在井底青蛙,但我們更沒有懷疑的餘地。我們也許揣詳東方的初白,卻不能非議中天的太陽。我們也許見慣了陰霾的天時,不耐這熱烈的光焰,消散天空的雲霧,暴露地麵的荒蕪,但同時在我們心靈的深處,我們豈不也感覺一個新鮮的影響,催促我們生命的跳動,喚醒潛在的想望,仿佛是武士望見了前峰烽煙的信號,更不躊躇的奮勇前向?隻有接近了這樣超軼的純粹的丈夫,這樣不可錯誤的實在,我們方始相形的自愧我們的口不夠闊大,我們的嗓音不夠響亮,我們的呼吸不夠深長,我們的信仰不夠堅定,我們的理想不夠瑩澈,我們的自由不夠磅礴,我們的語言不夠明白,我們的情感不夠熱烈,我們的努力不夠勇猛,我們的資本不夠充實……

我自信我不是恣濫不切事理的崇拜,我如其曾經應用濃烈的文字,這是因為我不能自製我濃烈的感想。但是我最急切要聲明的是,我們的詩人,雖則常常遭受神秘的徽號,在事實上卻是最清明、最有趣、最詼諧,最不神秘的生靈。他是最通達人情,最近人情的。我盼望有機會追寫他日常的生活與談話。如其我是犯嫌疑的,如其我也是性近神秘的(有好多朋友這麼說),你們還有適之先生的見證,他也說他是最可愛最可親的個人:我們可以相信適之先生絕對沒有“性近神秘”的嫌疑!所以無論他怎樣的偉大與深厚,我們的詩人還隻是有骨有血的人,不是野人,也不是天神。惟其是人,尤其是最富情感的人,所以他到處要求人道的溫暖與安慰,他尤其要我們中國青年的同情與情愛。他已經為我們盡了責任,我們不應,更不忍辜負他的期望。同學們!愛你的愛,崇拜你的崇拜,是人情不是罪孽,是勇敢不是怯懦!

【人物剪影】

徐誌摩,現代詩人、散文家。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徐誌摩任翻譯。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了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大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故飛機失事,因而遇難。

【讀·品·悟】

1924年4月,經過一番周折,泰戈爾終於來到了中國,他的到來在中國知識界引起了很大的反應,既有熱烈的歡迎,也有猛烈的批評。很多人有意冷淡泰戈爾,甚至言辭激烈地批評他。麵對大眾的批評,徐誌摩深感失望,於是他在真光劇場發表了情詞懇切的演講,通過這篇演講稿,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和尊重。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理解,理解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李開複曾經說過,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如下的好處:

第一,理解有助於我們增加知識。經過傾聽和真心的理解,從他人那裏學到更多的知識,以此來豐富我們的人生經驗。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站在他人的立場來重新思考和改進自己的想法。因此,理解他人是得到更多知識、謀求自我改進的一個重要途徑。

第二,理解也是增加說服力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當你理解了他人之後,發現你們的想法仍然存在分歧,便可以更有說服力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你已經通過傾聽和理解贏得了他人的信任,對方也已經了解你的想法,所以他會盡量尊重並理解你的想法,這樣會使對方更加容易理解你的意見,從而拉近了距離,增進了理解。

第三,理解可以提升自己的修養。在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注意理解,就可以拓寬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更開明的人,避免鑽牛尖,避免錯過產生更好的想法的機會。理解他人就不會過高地要求他人,就可以豁達心胸,提高自己的涵養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