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命背上了一種叫責任的使命2
和諧相處講原則——格萊斯頓在愛丁堡的競選演說
先生們:
我再次請你們與我一起看看海外的情況。同時,由於我想做到完全公正,我將告訴你們我所認為的正確的外交政策。
第一點就是:通過公正的立法和國內的經濟使我們帝國的力量強大起來。由此就產生了國力的兩個基本要素,即所謂物質要素的財富和作為精神要素的團結和知足。同時,我們還需保存帝國的實力,以便在最重要、更值得的海外場合使用。這些就是我所主張的外交政策的第一條原則:在國內有個好政府。
我的外交政策的第二條原則是:外交政策的目的應該是使世界上的國家,特別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享有和平的好處,以便我們在想起所擁有的基督徒這個神聖名稱時問心無愧。
我的第三條原則是:如果我們想使自己成為和平的倡導者,但又認為自己比其他國家更有權就和平問題發表意見,並且把這種觀點傳播給別國人民,或者否認其他國家的權利,那麼很有可能使我們破壞我們全部信條的價值。在我看來,第三條正確的原則應該是:努力形成並盡可能長久地保持現在所說的歐洲合作,使歐洲主要國家保持聯合。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通過保持所有國家的聯合,你們可以抵消、束縛、抑製它們各自的自私目的。在這裏,我不想奉承英國或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它們有自私的目的,不幸的是,我們也有,正如我們近年來已經可悲地表現出來的那樣。但是他們的共同行動,卻會壓倒自私的目的;共同行動意味著共同目標,而能夠把歐洲各國聯合在一起的唯一共同目標,是與他們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緊密相連的。先生們,這就是我的外交政策的第三條原則。
我的第四條原則是:你們應當回避那些沒有必要、糾纏不休的義務。你們也許會因為這些義務而自誇,你們也許會因為它們而自大,你們也許會說你們正在為國家贏得尊敬。你們也許會說,英國現在已不處於那個隻考慮英鎊、先令、便士的自由黨內閣的控製之下了。但是先生們,這一切又能說明什麼呢?它說明了:你們正在增加你們的義務,卻沒有增長你們的國力;而如果你們隻增加義務卻不增長國力,那就是在減少、削弱你們的國力,你們實際上使帝國衰弱了而不是變強了,你們使它今後承擔義務的能力變弱了,你們使它傳給後代的遺產顯得不珍貴了。
我的第五條原則是:承認所有國家的平等權利。也許你們給予某一個國家的同情會多於對另一個國家的,不,在某種情況下你們必然是對某一個國家的同情多於對另一個國家的。通常你們必然最同情那些在語言上、血統上、宗教上與你們關係最近的國家。但是從權利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平等的,你們,也無權建立一個體係,借以將某一個國家置於道德懷疑或監視之下,或使之成為你們經常辱罵的對象。如果你們那樣做,或者是如果你們自以為是地宣稱自己比他們所有的國家都優秀,那麼我要說,你們若樂意就談論你們的愛國主義去吧,但你們是你們國家的一個判斷失誤的人,而且正在破壞別人對你們國家的尊重與敬愛。因此,實際上你們給了你們國家最嚴重的傷害。現在,先生們,我已告訴了你們五條外交政策的原則了,讓我來告訴你們第六條吧!
第六條原則是:在我看來,外交政策是受我前麵所提到過的那些條件製約的,而英國的外交政策應當永遠注入對自由的熱愛,應該有一種對自由的讚同態度,一種給自己以發展機會的要求。當然,這並不是建立在不切實際的空想之上,而是建立在幾代人在這個幸福的島嶼的海岸線之內長期積累的經驗之上。那就是:你們依靠自由,可以奠定忠誠與秩序的最堅實的基礎;奠定個人品性發展的最堅實的基礎;做好使全國普遍幸福的最佳準備。在這個國家的外交政策上,坎寧的名字始終受到尊重,羅素的名字也將始終受到尊重,帕麥斯頓的名字將始終被那些回想起比利時王國的建立,以及分裂的意大利各省統一的人們的尊重。在我看來,英國外交大臣生活和工作於其中的環境,不應對無秩序狀態表示支持,相反,應該對秩序具有最深的感情。
……
【人物剪影】
格萊斯頓,1809年出生於利物浦,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1832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845年進入內閣,任殖民地事務大臣和貿易大臣。之後多次出任財政大臣,以善於理財聞名。1859年格萊斯頓加入自由黨,並於1867年當選該黨領袖。次年,格萊斯頓第一次組閣,之後四次出任英國首相。
在任期內,格萊斯頓執行保守黨傳統的對外擴張政策,支持英國參加針對俄國的克裏米亞戰爭,並於1880年,結束了英阿戰爭,宣布阿富汗為英國的保護國。1882年,英國出兵強行占領埃及。值得注意的是,格萊斯頓在1840年曾經站在反對黨的立場,反對帕麥斯頓對我國發動的兩次鴉片戰爭。
【讀·品·悟】
這是格萊斯頓在愛丁堡郡所做的競選演說,他提出了對外交往的六大原則,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國際交往的進程。在他的對外交往的原則中,他很強調和平原則。國際交往需要倡導和平的,和平是全世界人們的願望,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和平,需要和諧相處。那麼,怎樣才能和平相處,實現和諧的願望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寬容。我們不但要學會寬容他人,還要學會寬容自己。包容他人的不完美,也不要對自己要求太苛刻。隻有用我們寬廣的心來包容生活中的種種不完美,才能實現身心的和諧,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
其次,我們要學會誠信。信用是一個人立身行事之本,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一定會為眾人所不齒;不要輕易許諾,言出必行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這是社會和諧的一個標誌,隻有擁有誠信的社會,才是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