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命背上了一種叫責任的使命1(1 / 3)

第五章 生命背上了一種叫責任的使命1

第五章 生命背上了一種叫責任的使命

劍橋大學教授霍金說:“當你麵臨著死亡的時候,你就會意識到,生命是一種責任,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是的,隻有我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生命是一種責任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因為自身的渺小而放棄,因為艱辛而停步。生命因責任而存在,因責任而綻放光彩。

為理想而生,也為理想而死——曼德拉在出獄後的演說

朋友們,同誌們,南非同胞們:

我以和平、民主和全人類自由的名義,向你們大家致敬。我不是作為一名預言家,而是作為你們的謙卑的公仆,作為人民的公仆,站在這裏和你們麵前。你們經過不懈的奮鬥和英勇犧牲,使我有可能在今天站在這裏,因此,我要把餘生獻給你們。在我獲得釋放的今天,我要向千百萬同胞,向全球各地為我的獲釋作出過不懈鬥爭的同胞,致以最親切和最熱烈的感謝。

今天,大多數南非人,無論黑人還是白人,都已認識到種族隔離製度絕無前途。為了確保和平與安全,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聲勢浩大的決定性行動,來結束這種製度。我國各個團體和我國人民的大規模反抗運動和其他行動,終將導致、也隻能導致民主製度的確立。

種族隔離製度給我們這片大陸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成千上萬個家庭的生活基礎遭到了摧毀,成千上萬人流離失所,無法就業。我們的經濟瀕臨崩潰,我們的人民卷入了政治衝突。我們在1960年采取了武裝鬥爭方式,建立了非洲人民國民大會的戰鬥組織——“民族之矛”,這純屬為反抗種族隔離製度的暴力而采取的自衛行動。

今天,必須進行武裝鬥爭的種種原因依然存在。我們別無選擇,隻有繼續進行武裝鬥爭。我們希望,不久將能創造出一種有利於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氣氛,以便不再有必要開展武裝鬥爭。

我是非洲人國民大會的忠誠的遵守紀律的一員,因此,我完全讚同它所提出的目標、戰略和策略。現在需要把我國人民團結起來,這是一項一如既往的重要任務。任何領導人,都無法獨自承擔起所有這些重任。

作為領袖,我們的任務是向我們的組織闡明觀點,並允許民主機製來決定前方的道路。關於實行民主問題,我感到有責任強調一點:運動的領導人要由全國性會議通過民主選舉而產生。這是一條必須堅持,毫無例外的原則。今天,我希望能向大家通報:我同政府進行的一係列會談,其目的一直是使我國的政治局勢正常化。我們還沒有開始討論鬥爭的基本要求。

我希望強調一下,除了堅持要求在非洲人國民大會和政府之間進行會晤以外,我本人從未就我國的未來問題同政府進行過談判。談判還不能開始——談判不能淩駕於我國人民之上,不能背著人民進行。我們的信念是,我國的未來隻能由一個在不分膚色的基礎上通過民主選舉而產生的機構來決定。要談判消滅種族隔離製度問題,就必須正視我國人民壓倒一切的要求,即建立一個民主的、不分膚色的和統一的南非。白人壟斷政權的狀況必須結束。

還必須從根本上改造我國的政治製度和經濟製度,以便使種族隔離製度千萬的不平等問題得到解決,並保證我們的社會徹底實現民主化。

我們的鬥爭已經到了決定性時刻。我們呼籲人民要抓住這個時機,以便使民主進程迅速地、不間斷地得到發展。我們等待自由等得太久了,我們不能再等了,現在是在各條戰線上加強鬥爭的時候了。現在放鬆努力將鑄成大錯,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不會原諒這個錯誤。地平線上萌現的自由奇觀,應該能激勵我們付出加倍的努力。隻有通過有紀律的群眾運動,勝利才有保障。

我們呼籲白人同胞加入我們的行列,來共同創造一個新南非。自由運動也是你們的政治歸宿。我們呼籲國際社會繼續采取行動,來孤立這個實行種族隔離製度的政府。如果在目前取消對這個政府的製裁,徹底消滅種族隔離製度的進程就會有夭折的危險。我們向自由的邁進不可逆轉。我們不應讓畏懼擋住我們的道路。由統一的、民主的和不分膚色的南非實行普選,是通向和平與種族和諧的唯一大道。

最後,我想回顧一下我在1964年受審時說過的話。這些話在當時和現在都一樣千真萬確。我說過:我為反對白人統治而鬥爭,也為反對黑人統治而鬥爭;我珍視民主和自由社會的理想,在這個社會中,人人和睦相處,機會均等。我希望為這個理想而生,並希望實現這個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準備為這個理想而死。

【人物剪影】

納爾遜·曼德拉,1918年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他從小就立下了“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的宏願。1961年曼德拉創建非國大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出任總司令。1962年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動和非法越境罪判處曼德拉5年監禁,1964年又被指控犯有陰謀顛覆罪而改判為無期徒刑,從此開始了長達27個春秋的鐵窗生涯。在獄中,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1990年,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獲釋後,曼德拉擔任了非國大副主席,同年5月當選為南非總統。1993年,諾貝爾和平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廢除南非種族歧視政策所作出的貢獻。劍橋大學為了表彰曼德拉在爭取自由和平等方麵作出的巨大努力,授予他榮譽校務委員稱號。

曼德拉是一個風靡全球的名字,即使在獄中,他也多次成為全球焦點,他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萬餘名法國人聯名向南非駐法使館發出請願書,要求釋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個國家的2000名市長又為曼德拉的獲釋而簽名請願;1983年,英國78名議員發表聯合聲明,50多個城市市長在倫敦盛裝遊行,要求英國首相向南非施加壓力,恢複曼德拉自由。如此人緣無人能及,曼德拉被稱為“全球總統”,一點都不為過。

【讀·品·悟】

1990年,身陷囹圄27年之久的獄曼德拉終於獲釋。鐵窗生涯並沒有消磨他的意誌,一出獄他便再次投入戰鬥,並發表了這篇鬥誌昂揚的戰鬥檄文,指出種族隔離製度絕無前途,並矢誌為民主和自由奮鬥到底。

曼德拉這種為民主和自由奮鬥到底的理想與奧斯特洛夫斯基做一名永不掉隊的戰士的理想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的理想都可以歸結到“幸福”二字之上。為了多數人的幸福,他們進行著至死不渝的鬥爭。那麼什麼是幸福呢?有人認為幸福是輝煌的,是轟轟烈烈的;有人認為幸福是普通的,是平平淡淡的。

曼德拉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放棄了自由,放棄了個人的幸福,經受了種種痛苦和磨難,完成了一個普通人向英雄的轉變。這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寫的那樣,當一個人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這樣的人生理想是偉大的,這樣的人生是幸福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並不是每一個理想都能實現。實現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必須做到不浮不躁,遇到困難不氣餒,麵對挫折不灰心,矢誌不移、腳踏實地地向前進,這樣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實現理想也不能一蹴而就。理想需要經過風雨的洗禮,需要經受時間的檢閱,實現理想要求我們做好長期而艱苦的思想準備,如Beyond在歌詞中頌揚曼德拉一樣,“即使今天隻有殘留的軀殼,也要迎接光輝歲月”。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體會理想帶給我們的快樂,才能在理想的引導下將我們的人生過得更加豐富多彩!

【鏈接】

在演講中,感情是最重要的,感情滲透在人的一切活動中。羅丹說:“藝術就是人的感情。”托爾斯泰則強調:“藝術表現人的感情。”可見藝術和感情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曼德拉就將真摯的感情寓於演講之中,古稀之年的他仍舊如熱血沸騰的年輕人一樣充滿著熱情,在演講中,他頻繁地使用“我”、“我們”第一人稱,縮短了他與聽眾感情之間的距離,引起了聽眾感情上的共鳴。這篇演講節奏強烈,感情奔放,像行軍的鼓點,像衝鋒的號角,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在撞擊著人們的心扉,督促人們為理想戰鬥。

生活被“兩隻手”左右著——米爾頓·弗裏德曼在牛津大學的講座

自從歐洲人首次向美洲殖民——1607年在詹姆斯敦,1620年在普利茅斯——以來,美國就成了一塊磁石,吸引著人們,有來冒險的,有從暴政下逃出來的,或者幹脆就是為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孩子謀求較好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