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設真善美,破壞假惡醜2
尊重每一個值得尊敬的生命——伯特蘭·羅素在英國廣播公司的演講
我不是作為一個英國人、一個歐洲人、一個西方民主國家的一員,而是作為一個人,作為不知是否還能繼續生存下去的人類的一員在講演。世界充滿了爭鬥: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印度人和巴勒斯坦人,非洲的白人和黑人,以及使所有的小衝突都相形見絀的共產主義和反共產主義之間的大搏鬥。
差不多每個有政治意識的人都對這類問題懷有強烈的感受;但是我希望你們,如果你們能夠的話,把這份感受暫擱一邊,並把自己隻看做一種具有非凡曆史、誰也不希望它滅亡的生物的一員。可能會迎合一群人而冷落另一群人的詞語,我將努力一個字都不說。所有的人,不分彼此,都處在危險之中;如果大家都看到了這種危險,那麼就有希望聯合起來避開它。我們必須學習新的思想方法。我們必須學習不自問能采取什麼措施來使我們所喜歡的人群獲得軍事上的勝利,因為不再有這樣的措施。我們必須自問的問題是:能采取什麼措施來避免必然會給各方造成災難的軍事競賽?
普通群眾,甚至許多當權人士,不清楚一場氫彈戰所包含的會是什麼。普通群眾仍舊從城市的毀滅上思考問題。不言而喻,新炸彈比舊炸彈更具威力——一顆原子彈能毀滅廣島,而一顆氫彈能毀滅像倫敦、紐約和莫斯科這樣的大都市。毫無疑問,一場氫彈戰將會毀滅大城市,但這隻是世界必須麵對的小災難中的一個。假如倫敦人、紐約人和莫斯科人都滅絕了,世界可能要經過幾個世紀才能從這場災難中恢複過來。而我們現在,尤其是從比基尼核試驗以來很清楚:氫彈能夠逐漸把破壞力擴散到一個比預料要廣大得多的地區。據非常權威的人士說,現在能夠製造出一種炸彈,其威力比毀滅廣島的炸彈大25萬倍。這種炸彈如果在近地或水下爆炸,會把放射性微粒送入高層大氣。這些微粒逐漸降落,呈有毒灰塵或毒雨的狀態到達地球表麵。正是這種灰塵使日本漁民和他們所捕獲的魚受到了感染,盡管他們並不在美國專家所確認的危險區之內。沒有人知道這種致命的放射性微粒怎麼會傳播得這麼廣,但是這個領域的最高權威一致表示:一場氫彈戰差不多就是滅絕人類的代名詞。如果許多氫彈被使用,死神恐怕就會降臨全球——隻有少數幸運者才會突然死亡,大多數人卻須忍受疾病和解體的慢性折磨……這裏,我要向你提起一個直率的、令人不快而又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該消滅人類,還是人類該拋棄戰爭?人們不願麵對這個抉擇,因為消滅戰爭太難了。消滅戰爭要求限製國家主權,這令人反感。然而“人類”這個專有名詞給人們的感覺是模糊、抽象的,它可能比任何其他東西都更容易妨礙認識這種形勢。人們幾乎沒有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認識這種危險不僅指向他們所模模糊糊理解的人類,而且指向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子子孫孫。於是他們相信隻要禁止使用現代武器,也許可以允許戰爭繼續下去。恐怕這個願望隻是幻想。任何不使用氫彈的協定是在和平時期達成的,在戰爭時期這種協定就被認為是沒有約束力的,一旦戰爭爆發,雙方就會著手製造氫彈,因為如果一方製造氫彈而另一方不造的話,造氫彈的一方必然會取勝……
按照地質年代來計算,人類到目前為止隻存在了一個極短的時期——最多100萬年。就我們所了解的宇宙而言,人類在特別是最近6000年裏所達到的認識,在宇宙史上是一些全新的東西。太陽升升落落,月亮盈盈虧虧,夜空星光閃爍,無數歲月就這樣過去了,隻是到人類出現以後,這些才被理解。在天文學的宏觀世界和原子的微觀世界,人類揭示了原先可能認為無法提示的秘密。在藝術、文學和宗教領域裏,一些人顯示了一種崇高的感情,它使人們懂得人類是值得保全的。難道因為很少有人能考慮整個人類多於這個或那個人群,這一切就會在毫無價值的恐怖行動中結束嗎?人類是否如此缺少智慧,如此缺少無私的愛,如此盲目,甚至連自我保存的最簡單命令都聽不見,以致要用滅絕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來最後證明它那缺乏理智的小聰明?——因為不隻人會被消滅,而且動物也會被消滅,沒有人能指責它們是共產主義或反共產主義。
我無法相信結局會是這樣。人們如果想讓自己生存下去,他們就應暫時忘掉爭吵,進行反省。人們有千萬條理由期待未來的成就極大地超過以往的成就,如果讓我們選擇,那麼擺在我們麵前的有幸福、知識和智慧的持續增長。我們能因為無法忘掉爭吵而舍此去選擇死亡嗎?作為一個人,我向所有的人呼籲:記住你們的人性,忘掉其餘的一切。如果你們能這樣做,通向一個新的天堂的路就暢通無阻;如果你們做不到這一點,擺在你們麵前的就隻有全世界的毀滅。
【人物剪影】
伯特蘭·羅素,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社會學家,也是20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
羅素於1872年生於英國威爾士一個貴族世家。羅素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他是在祖母的照管下長大的。他的童年很孤寂,經常自己一個人散步冥思。在羅素的自傳中,他回憶說:“是大自然、書本和數學把我從孤獨和絕望中拯救出來。”1890年羅素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哲學、邏輯學和數學,1908年獲選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成員。
羅素一生兼有學者和社會活動家的雙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義為終生職責。作為哲學家,他的思想大致經曆了絕對唯心主義、邏輯原子論、新實在論、中立一無論等幾個階段。他的主要貢獻首先是在數理邏輯方麵,他是現代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是世界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還因參加核裁軍遊行被拘禁了7天。他反對越南戰爭,並和法國哲學家薩特一起於1967年成立了一個民間法庭,以揭露美國的戰爭罪行。
羅素學識淵博,通曉的學科之多大概是20世紀學者們少有的,他著作等身,在諸多學科都頗有建樹。1920年羅素訪問俄國和中國,並與美國人文哲學家杜威同時在中國講學。回到歐洲後著有《中國問題》一書,孫中山因此書而稱羅素為“唯一真正理解中國的西方人”。
【讀·品·悟】
1952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島進行了氫彈試驗,人類生存受到了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脅。這便是羅素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的演講。在演講中,羅素用激情洋溢的語氣向所有的人闡述了氫彈實驗給人們造成的傷害,那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是上天恩賜的第一件禮物,尊嚴就是生命給予我們的權利。每個生命都有尊嚴,尊嚴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價值,是神聖的生命的一種外在表現。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們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敬畏世上的每一個生命,用自己的愛心去嗬護它們、保護它們,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我們的生命會更加絢爛。
尊重生命就要學會尊重自己,也就是要求我們學會自尊。因為自尊是一個人成功的動力,如果一個人有了自尊心,那麼他在學習和生活中就會總是力爭上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自尊的人才能夠自重和自愛,才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事實上,一個有尊嚴感的人,往往會有一個比較良好的社會形象,而沒有自尊就不能稱之為一個正常的人、一個健康的人。人一旦沒有了自尊心,無論在為人做事,還是道德情操或其他素質層麵上,都可能出現偏差。
生命的尊嚴,也體現在生命之間的相互尊重。人活著要活出生命的光彩,不僅要自尊自愛,更要尊重他人,敬畏每一個生命。尊重他人,用自己的愛心和誠心去溫暖他人,我們同樣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