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巧克力和香蕉的甜蜜“比較”
某次講法中,當吉祥上師講到何為“幸福”時,忽然吩咐弟子們給在座的人們派發巧克力豆。等大家吃過巧克力豆後,又給大家每人發了一個香蕉。然後,上師問人們:巧克力豆甜不甜?毋庸置疑,在場的人異口同聲地認為:“很甜。”上師接著問:“香蕉甜不甜?”人們的答案就不一樣了。剛才還沒有來得及吃巧克力豆的人,咬了一口香蕉,覺得很甜。而剛才吃了巧克力豆的人,再吃香蕉的時候就搖著頭說“不甜”。
上師微笑著對大家說:“其實巧克力和香蕉都是很甜的,你們的區別是因為有了‘甜蜜的比較’。因為有了更甜的巧克力,再吃香蕉的時候就覺得不甜了。這就像我們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的幸福並不是因為我們本身擁有的太少,而是因為我們要求的太多,總是和過去、和他人比較太多,計較太多。不是香蕉不甜,而是我們的心在這比較中糾纏得太‘苦’了……”一席話過後,清修的道場上一片沉寂,人們都陷入了對自己的反省與沉思。
孔子說,“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人們總是在瞻前顧後中比較著彼此的家庭、事業、愛人、孩子、車子、房子……有時候覺得自己比別人好一點,有時候覺得別人比自己強一點,就在這種不由自主、患得患失的比較中獲得快樂生活的勇氣。上師曾經舉例說,在美國某個中產階級的街區,有幾個乞丐常年在街口行乞。過往行人有的施舍給他們點錢,有的就捂著鼻子從他們身邊不屑地走過。但是,雖然有很多流浪的乞丐,這個街區的治安卻出奇的好,沒有發生過任何不良的現象。
但是,後來街區整修,人們覺得有乞丐在路邊實在不雅,所以就把他們趕走了。可街道整齊了之後,治安反倒不好了,偷盜、搶劫等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人們一時之間竟然不知是什麼原因!上師說,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兩個字:比較。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滿腦子都是悲苦的時候,雖然西裝革履地上班,卻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內心的煩躁和無奈早晚會讓他崩潰。但是,當他看到世界上還有乞丐的時候,看到他們衣衫襤褸、流落街頭的時候,他會怎麼做呢?他會拿出幾美分來接濟他們。這個時候人就會容易滿足。但是,當乞丐不在街區時,他一出來,滿街的人都光鮮亮麗,屬自己最差,時間久了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希望了。內向的人就會自暴自棄,外向的就會仇視社會。無論哪一種情況,於人於己都是有害無利的。
所以,上師開解人們說:最好不要把我們的快樂建立在簡單的比較上,這樣的話我們雖然容易獲得慶幸的感覺,卻很難長久地支撐自己的滿足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常常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話,在這種比較中尋求快樂是極其不安全、不明智的。因為真正的快樂應該是心底一口綿綿不絕的深井,對他人的幸福沒有過多的羨慕,對別人的痛苦卻感同身受。這個時候,我們的幸福才是真正恒久的、永不退色的。
不管分到我們手裏的是香蕉還是巧克力豆,不管我們原來吃過的是青澀還是香甜的味道,每一口品嚐,都應該認真體會。就像每一段人生,不管它是否像別人一樣完美,有沒有預期的精彩,我們都應該用心度過,用自己的智慧點燃幸福的火炬。
吉祥慧語:
真正的幸福不用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