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幸福是所有生命的唯一渴求
“慈是與樂,悲是拔苦”。人們常常將人生比喻成無邊的苦海,能夠離苦得樂,是每一個生命的渴求。行走在滾滾紅塵,每天都會遇到各種煩惱,需要我們不斷去接受和克服。就像每天給心靈除草,我們應隨時掐斷煩惱的幼苗,用自己的智慧找到更多快樂的理由。
別讓煩惱從豆芽長成參天大樹
一天,一位睿智的老師與他年輕的學生一起在森林裏散步。走著走著,老師突然停了下來,仔細地看著身邊的四株植物:第一株是一棵剛剛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已經算得上是挺拔的小樹苗了,它的根牢牢地紮在肥沃的土壤中;第三株已然枝葉茂盛,差不多與年輕學生一樣高;第四株是一棵巨大的橡樹,年輕學生幾乎看不到它的樹冠。
老師指著第一株植物對年輕學生說:“把它拔起來。”年輕學生用手指輕鬆地拔出了幼苗。“現在,拔出第二株植物。”年輕學生聽從老師的吩咐,略加力量,便將樹苗連根拔起。“好了,現在,拔出第三株植物。”年輕學生先用一隻手進行了嚐試,然後改用雙手全力以赴。最後,第三株植物終於倒在了他的腳下。“好的”,老教師接著說道,“去試一試那棵橡樹吧。”年輕學生抬頭看了看眼前巨大的橡樹,想了想自己剛才拔那棵小得多的樹木時已然筋疲力盡,所以他拒絕了老師的提議,甚至沒有做任何嚐試。“我的孩子”,老師歎了一口氣說道,“一個人的習慣就像是眼前的這顆橡樹,一旦長成,想要拔除,可不容易啊!”
這個近似寓言的小故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是好的習慣還是壞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十分牢固,任憑你使用多大力氣也很難拔起。所以,在那些不良的小習慣還沒有長成不可撼動的大樹之前,應及時改正,將壞習慣扼殺在萌芽的狀態。
生活中的習慣其實有很多種,有的是單純的衛生習慣,比如勤換衣服、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有的屬於我們精神層麵的習慣,比如個人的愛好、欲望、性格、思想等。而現代社會中,人們最容易在忙碌和焦躁中形成的習慣就是——煩躁。
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感覺,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煩”。“最近比較煩”、“特別煩”、“煩死了”、“太討厭了”、“實在受不了了”……人們用種種同義詞傾訴著相同的主題,宣泄著對生活的不滿。
可是,如果我們願意靜下心來梳理一下煩惱的源頭,就會發現惹我們生氣的其實都是一些小事情。而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總是讓我們煩惱、生氣,進而發怒,嚴重時還會因此摔東西、打罵周圍的人。更有甚者,還會因為在公交車上被踩了一腳,打得頭破血流、鬧出人命。這些怨恨、怒氣與煩惱,都是沒能夠在厭煩的時候有效地克製,任由不良情緒,而是任由它滋長的結果。久而久之,內向型的人就會抑鬱,外向型的人就會狂躁。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那麼,該如何控製我們的煩惱不像春天的野草一樣瘋長呢?有人說應該在煩躁的時候睡覺,有人說應該出去逛街看電影,也有人說應該找朋友們聊天散心……不管采用什麼樣的方法,想要達到的目標隻有一個:消除剛剛萌發的煩惱。吉祥上師曾做過一個風趣的比喻——“別讓煩惱從豆芽長成參天大樹。最好每天都給自己一個溫馨的提醒:將憂愁消除在萌芽狀態。如此循環,我們就能養成平和的心態,煩惱越來越少,幸福越來越多。”
“別讓煩惱從豆芽長成參天大樹。”這是多麼形象的一個比喻啊!當我們的煩惱、憂愁、懦弱和悲傷才剛剛起步的時候,就像剛剛破土而出的小幼苗,隻要稍稍用力,就可以連根拔除。這個時候,隻要我們在心靈的沃土裏種下善良、歡喜、分享、感恩等美好的種子,並細心培植、精心嗬護,就可以使之茁壯成長;並慢慢生根,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吉祥慧語:
最好每天都給自己一個溫馨的提醒:將憂愁消除在萌芽狀態。如此循環,我們就能養成平和的心態,煩惱越來越少,幸福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