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不知道沒關係,但是要心存理想說:“我會找到的。”假如你看到社會積極的正麵的一麵,你看到的永遠是樂觀的一麵,去改變自己的一麵,你才會成功。前麵十年我唯一沒有放棄的是對未來的理想,對別人的關注,但我放棄了自己很多的習慣。人就是這樣,內和外。
剛才你們問的所有的問題,我感謝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也許都沒有解答,這些答案一定是你用你的人生去證明的,你覺得是對的就去做。創業永遠挑選最容易做、最快樂做的事情。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你喜歡他,你喜歡這個工作,你喜歡做這件事情,那是最大的激情、最大的動力所在。如果你為了掙錢,我告訴你,永遠有比你想的更掙錢的東西。你選擇是因為你喜歡,你喜歡你就不要抱怨。你們一定會替我們找到未來。
不是每個80後、90後都會成功的,但是有人會成功。誰會成功?你勤奮、你執著、你完善自己、你改變自己,這樣的人會成功。我不是一個成功學的人,我不喜歡看成功學,我隻看別人怎麼失敗,從別人失敗裏反思什麼事情我不該做,從別人成功裏也會反思,他為什麼成功?我要學他的成功還是學他的精神?
沒有什麼抱怨的,坦蕩地看自己。剛才有同學說做自己,怎麼做自己?我們來問自己這些問題:我有什麼?我要什麼?我願意放棄什麼?我們到這個世界來,不是來創業的,不是來做事業的,我們是來體驗生活的。
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怎麼可能公平?你出生在農村,蓋茨的孩子出生在蓋茨家裏麵,你能比嗎?但是有一點是公平的,比爾·蓋茨一天24小時,你一天也是24小時。這24小時有3個8小時。8小時你在路上走、擠公共汽車,這時候需要好的朋友。還有8小時,你睡在床上。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好的床,床上有一個好的人。還有一個8小時,你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那就是工作。假如你工作不開心,你做的事情使你不爽的你可以換,千萬別做讓你討厭的工作,我覺得這樣是沒有意義的。娶了老婆天天罵老婆又不離婚這有什麼意思?對不對?
世界不公平。你如果想改變它,第一,告訴你不可能,第二,從政去,也不可能。人可以不一樣,但人是可以幸福的。幸福是自己去找的。我走過民工的工棚,聽見他們的笑聲,我進去,看見他們在打牌,2、3塊錢的賭注每個人都很開心。
今天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但是我們的價值體係,我們的文化體係受到了摧毀。最早新文化運動摧毀了舊文化卻沒有建設新文化,文化大革命又把我們很多價值體係搞亂了。我並不完全同意中國不是法製社會,好像有了一套法律我們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不是那回事。
我們需要重新找回價值體係,讓年輕人明白不要怪人家富、怪人家有錢,而是我要如何改變自己,我對社會有貢獻,我尋找快樂尋找幸福感。創業不會給你帶來幸福感,會給你帶來快感,但快感的背後是痛苦。真正的幸福感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給別人在做什麼,你會逐漸從痛苦中找到那些快樂。
我堅定不移地相信你們會為我們、為這個國家為中國找回價值體係,而這才是中國真正騰飛的時代,永遠是如此,一代勝過一代,而讓我最最高興的事情,是我從你們眼光裏看到了希望。
你必須把它幹好,今天你沒有坐到那個位置,20年以後,別輪到我們抱怨你們——你們當年吹得很牛,現在輪到你們幹,你們試試看。所以,準備20年以後的你們,中國是你們的。毛主席說世界是年輕人的。我今天覺得他講得太對了,一定是你們的。你們沒坐到那個位子的時候,你不知道那個位子有多麼的痛苦。
你們要比的是20年以後。阿裏巴巴、騰訊、百度、新浪、微博抓住了這個時代,什麼是下一個最好的機遇?告訴大家,解決社會問題的公司才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去想你為未來、為社會解決什麼問題?這樣的人會成功,而真的要做這些事情必須從完善自己開始。
沒有人是完美的,社會不可能完美,因為社會是由所有不完美的人組成在一起,你的職責就是比別人多勤奮一點、多努力一點、多有一點理想,世界才會好起來,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我沒有任何理由走到今天,唯一的理由我比同齡人更加樂觀,更會找樂子,更加懂得左手溫暖右手,相信明天會更好,就是這樣,謝謝大家!
成功感悟:
毛主席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他還說:你們是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的確,青年人是朝氣蓬勃的,正如初升的太陽,是未來的希望。我們青年人要學習多方麵的知識,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推進社會的進步發展,才能不辱時代所賦予的使命,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強!
80後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裏——馮侖
我把80後稱為獨唱團。
第一,獨是指獨立的個性。這個方麵非常重要,獨立的個性對於舊體製是批判性的進步。舊體製有大我沒有小我,現在有小我,淡化大我,有了個性的進步,前提是個人利益被固定下來了。過去為什麼有大我沒有小我?因為利益上大家是絕對平均的,所以你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利益,當然不可能有獨立的自我,也不可能有獨立的專業,獨立的判斷,什麼都不能獨立。所以獨唱團首先是獨,80後的人很獨立,也有獨立的機會,這個機會在中國近200年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是80後的幸運。因為你獨立才能創業,你才能住中國,住美國,想睡覺就睡覺,想上班就上班,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是唱,就是表達,這是80後包括90後最大的特點。90後有很多的豪言壯語,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叫做“不要代表,隻要表達”。我們這代就比較孫子,被代表習慣了,隻要代表不敢表達,今天的80後90後就是要表達。人人能夠自由地表達,這是一個社會的進步,你們敢於表達這是創造的開始。一個人能不能創造,其實就是表達不表達,永遠不表達的人一點創造力也沒有,能創造的人會表達。所以第二個特點是在獨立基礎上的自我表達。表達的形式非常多樣,你可以畫個漫畫,做動漫也可以,發短信也可以,跳街舞都可以,去酒吧喝酒喝醉也是表達。以前我們就是寫信表達,偷偷寫個信給組織,寫個思想彙報就這點表達,所以就是當慣了孫子從來不知道自己怎麼表達。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領導錯了不覺得錯了,因為別人不表達。表達有兩種,一種是讚賞,一種是批評,批判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讚揚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動力,這兩個東西都很重要。有表達,社會才會進步,我們老不表達,隻會做孫子,不願意表達,老讓別人代表我們,這樣的話就縱容了一些錯誤,社會進步就被延遲了。
第三,80後還是個團,雖然各自獨立表達,但是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是進取的、健康的。每個人獨唱,但是合到一起是個團體,這叫中國一代人都在進步。舉一個例子,馬雲也說,覺得現在社會最好的是80後、90後、00後這樣一種獨唱團的精神能不斷傳承下去,中國社會再建立很好的法製,保護這樣一種獨立言論、獨立創業的精神,中國改革的終極目標正像溫家寶講的政治體製改革才能實現。
最近有一個事,2010年高考考到國際名校的小孩們在北京開了個論壇,他們都是90後。他們讓我找馬雲,討論的就是這個團的問題,就是整體的價值觀和怎麼樣推動中國發展得更好。這個提議很好,一點不比他們的父輩差,我們這一圈人說的全是不著調的事。實踐證明了,前30年說了很多的宏觀理想、宏觀的東西,都阻礙了中國經濟發展,這些空洞的沒有實際意義的理想千萬不要有,越少越好。我們要的是切實地在法治基礎上推動公民獨立創業、獨立表達的整體性的進步。現在這個在90後身上都有的,創業成功的80後也很多,他們每一個成功的個體都反映了80後的整體精神狀態,中國才可愛,中國才有更好的未來,世界才能接受這樣的中國。
獨、唱、團,這三個字組成的詞很好,既是80後群體的總稱,也是80後優勢所在,這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成功感悟:
每個人實際都需要一個核心競爭力,但每一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特長愛好各異,所以核心競爭力會因人而異。80後作為改革開放之後新環境中成長的一代,要與時俱進,將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化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去爭取社會中流砥柱的位置。
80後這批人是生逢其時——鄒其芳
我覺得80後這批人是生逢其時,為什麼這麼說?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我們的發展過程當中,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你都需要機會,你都需要條件,你都需要適應的環境和土壤,否則的話,大環境不好,你本事再大你也一事無成。
我為什麼說你們是生逢其時呢?80後現在來講,都是接近30了,年富力強,有知識、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有闖勁、有很強的意願要在這個社會當中有所建樹,機會是什麼呢?大家都很清楚,中國目前的經濟大環境是一種什麼狀況?是一個巨大的經濟轉型,是從一個生產型要轉向一個服務型、消費型,轉的過程肯定會困難重重,但這是一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一件事情。
這麼大規模的經濟轉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機會。誰有機會?50後機會不多了,60後可能還趕上一點點,你們80後、90後,機會在你們身上。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注意過,你看看所謂的成功人士,咱們說美國的,美國最早成功富裕起來的那批人,包括洛克菲勒、摩根,再仔細看這批人都是哪一批人?都是一八三幾年那一批人,你們可以回去查一查,這些人都是一八三十年代出生的那批人,為什麼?他們正好趕上了1860、1870之間美國經濟大轉型,什麼鐵路、什麼電廠,這批人就起來了。
你們再去看一看,美國近期起來的這批成功人士,包括比爾·蓋茨,喬布斯啊等,他們是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這批人,他們趕上的70年代、80年代經濟大轉型,技術上的大轉型,人是需要機會的,如果他們不趕上這個時間,沒趕上這個機會,我相信他們也可能是默默地度過一生的。所以我認為你們是大有希望的。
在現今的社會環境當中,我們在指責這個、抱怨這個,能解決問題嗎?所以我的觀點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擺好自己的位置,這些壓力可能就沒了。是不是?你總看別人對你不順眼,總覺得“我怎麼就懷才不遇呢”?
有一個人說我大學畢業五年,一年換一個工作,我現在覺得越來越不對,越換越不靈。大家想一想,這種心態是什麼心態?總想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很大的成績來,還是自己個人心態在左右這個問題。大家想可能嗎?如果人家別人需要5年、10年作出的成績,憑什麼你一兩年作出來?你是不是需要同樣的付出呢?我是幹過九年泥瓦匠的,我最有理由抱怨別人,不解決問題,但抱怨不解決問題,抱怨解決問題嗎?如果能解決問題,大家都一塊坐下來抱怨,都是別人給我們帶來壓力,我覺得壓力是自己帶來的,我們抱怨完了,一個人氣鼓鼓地回去以後沒有解決問題,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看看自己能做什麼?從自己做起來,我覺得還是大有希望的。
什麼事情都要積累,人多少要有點耐心的,還是我說那句話,我們也不是天才,我們大家都是在一步一步做事情,“欲速則不達”,我覺得用在這裏非常適合。我回頭看我同時畢業的這批朋友、同學,我應該算是90年代初期在美國讀MBA畢業的這批人,我看他們目前做得出色,做得成功的都是那批能夠沉得住氣,堅持下來,走下來的人,跳來跳去的也有,但沒走到哪裏去。
成功感悟:
20年前那個時候的中國,問題比今天要多得多,可是20多年前的馬雲沒有抱怨,腳踏實地永不放棄走到了今天。如果我們80後不抱著自己是“倒黴的一代”這樣的信念,也腳踏實地也永不放棄,明天也是屬於我們的。他那個時候這樣做了,成就了一個新的馬雲,十年以後成就了一個阿裏巴巴。生逢其時的80後,一定也會給我們的世界以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