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胸懷才會有成功——李開複
成功的人有很多種:有的人可以在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運籌帷幄;有的人可以在跨國企業的領導崗位上指揮若定、談笑風生;有的人能夠用十年磨一劍的執著精神探索未知的科學世界;有的人則甘願在書香琴韻的天地裏品味自然與藝術的恬淡、幽遠……但無論是哪一種人,我們隻要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他們的成功總是和他們寬廣的胸懷、坦蕩的氣度形影相隨、寸步不離。
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當時有一個參議員叫薩蒙·蔡思,被大家認為是一個狂態十足、極其自大、而且妒忌心極重的家夥。他狂熱地追求最高領導權,本想入主白宮,不料落敗於林肯,隻好退而求其次,想當國務卿。所以有人反對讓他進入內閣。但林肯卻認為這個家夥確實是個大能人,在財政預算與宏觀調控方麵很有一套。所以就任命他為財政部長,並一直十分器重他,通過各種手段盡量減少與他的衝突。但蔡思卻不領情,依然為謀求總統的位置而四處活動。時任《紐約時報》主編的亨利·雷蒙頓在拜訪林肯時,把蔡思的言行告訴了林肯。林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林肯和他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農場裏耕地。幹活的那匹馬很懶,總是磨洋工。可突然之間,它卻在地裏飛跑起來,以至於兄弟倆差點都跟不上它。到了地頭他們才發現,原來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的身上。林肯不忍心讓馬被咬,就把馬蠅打落在地。可他的兄弟卻說:“別打呀,就是因為有那隻馬蠅,馬才跑得這麼快。”
講完這個故事,林肯意味深長地對雷蒙頓說:“現在正好有一隻名叫‘總統欲’的馬蠅叮著蔡思先生,那麼,隻要它能使蔡思那個部門不停地跑,我還不想打落它。”
林肯所擁有的寬廣胸襟和知人善用的能力,使他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胸寬則能容、能容則眾歸、眾歸則才聚、才聚則業興——這樣的道理其實並不難懂,但真要落實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做人的關鍵在於胸懷,有一位老師曾寫信給我說:
“今天,在大學中,同學或同事由於所謂的‘競爭’而成為對手或敵人的事例屢見不鮮。在那些缺乏度量的人眼中,別人身上哪怕很小的一點優於自己的地方都會打翻自己心理上的‘醋壇子’:一旦看到別人遭到了挫折,他們就會因為‘幸災樂禍’而手舞足蹈。
“開複先生,您一直認為‘人品’永遠是第一位的。而我則進一步認為,好的人品其實是開闊的心胸造就的。作為老師,我很同意您關於學校應該首先教學生做人,然後再教學生做學問的觀點。做學問的境界最終取決於做人的境界,而做人的境界恐怕就取決於一個人的心胸和器量吧?”
這位老師說得不錯,胸襟開闊、雍容大度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成大業者就是要有那種拿得起、放得下的豁達胸襟:如果事事工於心計、器量狹小,處處流露出小家子氣,那麼,不但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也不會體驗到任何屬於自己的滿足和快樂。
有胸懷才會有成功——人生天地間,何事足縈懷?在紛繁的世事麵前,在複雜的人際關係網中,在略顯殘酷的競爭氛圍裏,為什麼不能表現出幾分超然、幾分大度,為什麼不能將自己的心胸置於眼前的利害得失之外呢?
有胸懷才會有成功——一旦擁有了寬廣的胸懷,就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並不像原先想象的那樣充滿矛盾,身邊的人也並不像原先想象的那麼不懷好意。隻要擁有了寬廣的胸懷,就會體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輕鬆和愉悅,就能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愜意。
成功感悟: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的翅膀就舒展不開,即使給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寬廣的胸懷,是學習的前提,是溝通的基礎,是提升自我的起點。最成功的人就是擁有寬廣胸懷的人,他們進步最快,人緣最好,也容易獲得成功的機會。
自我調適——星雲大師
人生的路上,當你走到前頭無路,即將碰壁的時候,需要轉彎;觀念一轉,可能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吃東西的時候,太鹹太淡、太酸太辣,如果懂得用一些配料加以調和,可能就會適合你的口味。
夫妻相處,偶爾也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應該用尊重包容來調適;朋友往來,有時也會遇到思想不同,或者產生誤會的時候,應該開誠布公地交流,互相調適。
有的人,所從事的職業賺錢容易,但也不能任意地花錢,要懂得節製,“有”時要想到“無”日時;有的人失業了,經濟困難,也要能放低身段,用勞力來賺錢。能自我調適,安貧樂道的生活,日子也能過得安心自在,自得其樂。
失戀了,想到因緣不成熟,沒有關係,“天上的星星千萬顆,地上的人兒比星多,何必失戀痛苦隻為他一個?”考試落榜了,想到一定是自己平時準備不夠,沒有關係,再多加一些努力,以待來年。
平時別人嫌我們傲慢,自己要調適個性,轉為謙虛;別人嫌我們嗔恨心重,我要調適自己,用慈悲心來與人和平相處;別人嫌我慳吝不舍,我要調適自己,用樂善好施來和人廣結善緣;別人嫌我們怪癖,孤芳自賞,我要調適自己,用隨緣來跟人交往。
任何事情,隻要懂得轉彎,自我調適,沒有不能改變的。天氣冷了,多加一件衣裳,就是自我調適氣候的溫度;肚子餓了,口渴了,需要飯菜飲食來調適身體的需要。能夠自我調適的人,無論生活、感情、經濟、處世,都能有另外一番的境界。
人,有時不會自我調適,遇到一點困難,就覺得到處行不通,被境界束縛得緊緊的,每天坐困愁城,在框框裏不能解脫,這是人生最大的懦弱,也是最大的無知。
現在的各國政府,當外交遇到瓶頸的時候,就要重新調整外交政策,以適應外交新形式。經濟蕭條了,要找專家研究,調整經濟方針,以便刺激市場,調適供需,帶動經濟繁榮。教育,也要不斷地調整方案,在政策上做一些改革,以便隨時代而進步;政治也在調適各種法律方案,應興應革都希望能夠適應民眾的需要,讓民眾能夠接受。
人,生活在複雜的社會裏,需要有很大的功力,不管知識、道德、能力、人緣,什麼都要具備,尤其“自我調適”的功夫,最為重要。朋友們,你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所做的事業、所接觸的朋友,這一切的一切,你是如何自我調適的呢?
成功感悟: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適合,沒有一個人完全跟得上你的步調,沒有一件事能讓你絕對地得心應手,也沒有一個環境能讓你永遠地左右逢源。生存於世上,就是不斷調適自我,讓自我與外界和諧統一,共同進步的過程。將心態調適到平和之處,將步調調適到適合的節奏,將自己調適到與環境相協調,那麼,你可以獲得更輕鬆的生命和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