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感悟:
老子說:“夫唯不爭,天下莫之能爭也。”在生活中,有些人麵對別人的爭執和責難時,往往選擇退避,但並不是因為懦弱,而是為了能夠集中全部精力實現心中更遠大的目標。看來,人際交往要有大眼光、大胸懷,一時的讓步,是為了贏取一世的成功,正所謂爭一時,不如爭千秋。而這正是大多數成功者所具備的素質。
生命的意義在於從容之中成就人生——俞敏洪
一個管理專家對聽眾提出一個問題:一分鍾我們能做多少事?答案自然是一分鍾能做很多事,比如一分鍾可以閱讀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可以瀏覽一份40多版的日報,看5~10個精彩的廣告短片,跑400米,做20多個仰臥起坐等等。鼓勵人們在一分鍾內做更多的事情或者節約每一分鍾,自然是件好事。但這一表麵上積極的問題和答案,實際上掩蓋了急功近利的心態,會讓大家產生一種急促感,像螞蟻一樣匆匆忙忙地跑來跑去,一心想著盡可能地多做些事情,卻不再有從容的心態去做事情,尤其是不再去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一個人一輩子如何活得更有意義,並不在於爭得每一分鍾,而在於生命作為一個整體內涵有多豐富,內涵的豐富來自於對生命的完整意義的追求,而不是每一分鍾能做多少事情的匆忙。如果因為追求每一分鍾的充實而迷失了一生,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曾經有一個人,因為偶然在地上撿到了一枚金幣,從此每天都低頭尋找,一輩子過去了,他撿到了幾千枚錢幣、幾萬顆釘子,還有數不清的紐扣——這些東西加起來也不值幾個錢。等到他老去的時候,背駝了,眼花了,想直起腰來看一看遠方的風景都不可能了。很多人對待時間也像這個人一樣,爭取了每一分鍾的忙碌,卻錯過了一生的風景。
如果要讓一分鍾凝聚成生命的重要時刻,可能需要一輩子的修煉。金字塔塔尖那一塊石頭的高度,並不是因為那塊石頭本身有多高,而是因為設計者心中有了金字塔的藍圖,同時成千上萬塊石頭排列在一起形成了塔基,最後才有了塔尖的屹立。同樣,一個人生命的高度不在於每天的忙碌,而是取決於他的追求和夢想。沒有夢想,生命會原地踏步,會像驢子拉磨一樣重複繞圈子。有了夢想,我們才會去追求,才會有實現夢想的重要時刻;但那一刻的來臨,是以前無數個日日夜夜不懈努力的結果。因此,對於那些隻知道忙碌卻不去思考生命意義的人來說,你給他幾萬分鍾也不一定會有意義。隻有那些活出生活高度的人,每一分鍾對於他們才是有意義的。
社會上流傳的很多書籍如《××招數》、《××天讓你攻克MBA》等,不斷向人們灌輸用技巧取勝的手段。還有某些管理專家,不斷對人們宣講他們所謂的速成理論,鼓勵人們去走並不存在的捷徑。此外,媒體渲染的所謂成功者的故事,大多數是如何急速增加財富的故事,使社會充滿了急功近利的心態。在這種環境下,大多數人變得性情浮躁。性情浮躁使我們失去了沉靜之美,急功近利使我們失去了恬淡之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從容離我們越來越遠。
急功近利隻會使我們遠離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在於從容,在於從容之中眺望未來,在於從容之中成就人生。一個人能夠閑庭信步般走完一生,雲舒雲卷般進退自如,才是真正值得大家追求的境界。就像陶行知所說的那樣:“人生為一件大事來。”一輩子能夠從容地把一件大事做好,死而無憾矣。
成功感悟:
如今的社會,每個人都奔波勞碌,疲於奔命,早已忘卻了從容淡泊、輕鬆自如的人生滋味。然而,人生不能急功近利,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妄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人間萬事都有其平衡之道,從容不迫才能把事情做好。
從容是如何煉成的——馮侖
有年輕的網友說我“樂山樂水樂自在,亦文亦商亦從容”,令他很羨慕,卻難以像我這麼瀟灑從容,因為想從容卻沒錢,去掙錢又從容不了。
其實,他們現在的狀態我也經曆過,隻是他們沒看到,他們看到的隻是成功以後的我。也正因為如此,成功在他們眼中成了一種原因而不是經過。這句話可能不好理解,我舉例來說。
2010年房地產行業受到很大的政策調控,但這一年在半個月之內有兩個房地產界的董事長登上了珠峰,一個是王石,一個是黃怒波。他們是因為有錢才能登上珠峰的嗎?肯定不能這麼理解,如果他們沒有勇氣、毅力,即使再有錢,最多是被人當行李拖著上去,而不是登上去。而那股骨子裏的毅力、向上奮鬥的勇氣在他們不知名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隻是說他們後來成功了,到了珠峰了,你隻看到了他們的成功。我看了黃怒波在8840米高峰上朗誦詩的視頻,這在人類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把氧氣拿下來很危險,沒有極大的勇氣與毅力是做不到的。我和他是同事,我知道他骨子裏的奮鬥、掙紮,也知道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追求自己的理想。這些信息,不是很熟悉他的人是很難知道的。
回到我們從容的話題上,很多人以為有錢才能從容,其實不然。從容是建立在對未來有預期,對所有的結果和邏輯很清楚的基礎上的。你隻要對內心、對事物的規律有把握,就能變得很從容。大人比小孩兒從容,男人比女人從容,老人比年輕人從容,掌握資源多的人比掌握資源少的人從容,皆是如此。對未來的東西越有掌握、越理性,你就會變得越從容。
比如你創業,你要想從容,就不能隻盯著錢,你必須知道錢以外的很多道理,否則你遇到一些事情,總會覺得很委屈,覺得世界上的事情為什麼不能如你所願,總是跟你對著幹。原因很簡單,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為你一個人準備的,地球幾十億人,中國十幾億人,所以你作為幾十億分之一,你一定要有對未來的看法和眼光。對年輕人而言,對自己掌握的已知比較少、未知比較多的領域一定要去拓展,如此才能打開視界。
古人講堅韌不拔之誌,涉及兩個關鍵詞:誌向與毅力,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對未來、未知的掌握,除了必要的知識麵跟眼光,還必須有堅韌不拔之誌。誌向,或者說理想像黑暗隧道、管道盡頭的光明,如果這個光明熄滅了,人在黑暗裏就會恐懼死亡。人之所以往前走,是因為有光明,光明是理想,加上你的毅力,你在黑暗中才能不斷地往前走。
魯迅寫過一篇散文叫《過客》,講一個受傷的人不斷往前走,一個小孩兒說前麵有鮮花,一個老人說前麵是墳墓不要走了。同樣的事情,老人看到的是墳墓,年輕人看到的是鮮花,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不同,隻有當你看到有鮮花的時候才會不斷地前行。這樣一路走下去,隻要你足夠堅持,你就足夠偉大。
成功感悟:
從容是一種自信,來自對未來的理性把握;從容是一種心胸,來自寵辱不驚的境界;從容是一種智慧,是理智化解危難的能量。做人要學會寵辱不驚,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敗則繼續努力,無論怎樣的上升和降落,都應泰然處之,從容淡定地麵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