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公司要全員持股,她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的。但是畢竟自己工作時間太短,沒有什麼積蓄,家裏也沒有什麼能力能幫她。她認真思考再三,便和未婚夫商議,決定先把自己的嫁妝賣掉,投資小米。等將來公司股份漲了,再買嫁妝不遲。當然,這部分嫁妝現在已成天價。
當年雷軍在金山工作之時,其實也是有過類似的經曆的,畢竟他本人也是從普通一兵成長為企業首腦的。22年前,雷軍從一個程序員,慢慢成長為部門經理、分公司總經理,一直到集團的CEO。求伯君雖說一直有點壓著雷軍的意思,而且謹小慎微,但在利益分享上說得上是十分慷慨的。在整個金山公司,創業的元老或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都是有認購股權的獎勵的,金山的1000多員工中,有400多人持有公司股份。2007年金山上市之時,至少有100多名金山員工成為百萬富翁。這既是員工在公司十幾年如一日努力奮鬥的結果,也是公司對那些與之同甘共苦的員工的回報。因此,雷軍雖然被稱為中關村的勞模,但其實這個勞模,在財富上並不虧。還在10年前,雷軍就已經是10億美元的富豪了。
不過,雷軍在二次創業後,對於這種過度慷慨,但又說不清創業目標和公司利益的計劃,還是做了不小的改動。他認為:第一是工資為主體;第二是在期權上要預留較大的上升空間,而有一些內部回購;第三是團隊應該給個人以壓力,讓員工覺得有很強的滿足感。雷軍認為,這種情況下透明的利益分享製度,才是實至名歸的。
在金山,雷軍啟動了管理層MBO,讓西山居、七塵齋、金山安全等多個部門各自成立分公司獨立運營,並給了管理層認購股權的機會,通過這個辦法鼓勵管理層的積極性,鼓勵員工內部創業。
理想固然重要,但是讓員工餓著肚子談理想無疑是不現實的。如果沒有巨大的利益作為刺激,如果沒有透明的利益分享機製,又怎麼能指望員工拋家舍業6×24小時地在公司工作。
雷軍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多玩YY,李學淩曾經因為得力幹將張帆帶領團隊集體離職另立門戶而向雷軍大倒苦水。雷軍對李學淩說,“你找到一幫人一起創業,為什麼幹了兩三年人家會離開?這是個標準問題,很多創業公司都在發生。你帶著以前的子弟兵一起創業,給了人家很高的預期,但是從內心深處,你並沒有準備和人家一起分享未來的成果,總覺得人家是打工的。別人利益方麵得不到保障,精神層麵得不到認同,自然會選擇離開”。
有金山和多玩這一正一反的例子,雷軍自然知道透明的利益分享機製對於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是多麼重要。
2011年10月20日,小米科技完成超過9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分別為晨興創投、順為基金、啟明創投、IDG、淡馬錫以及高通,其中順為基金為雷軍持股的投資公司。這次投資之後,小米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
2013年8月,小米再獲得約20億美元投資,領投的是俄羅斯風投機構DST。這次投資之後,小米的市值達到100億美元。
至此,小米員工創業初期投資的那1100萬美元的價值漲了40倍。雷軍曾說過小米5年內不考慮上市,未來上市之時保守估計小米的市值也有200億~300億美元,那麼小米創業時這些原始持股的員工將會獲得100倍的回報。
不管未來小米的創業會是何種結果,不管小米的快速增長勢頭是不是還會長期持續下去,可以肯定的是,員工們從利益分享本身獲得的滿足感,將遠遠超過這些冰冷的數字的價值。畢竟,互聯網的財富,隻要不變現,對於小米這樣的市夢率和市盈率都在高漲的未來之星,希望也許更具有長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