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粉絲運動其實預示著科技領域的市場營銷工作正在麵臨變化,越來越重視公共關係領域的運營。但雷軍真正成功的,恰恰是巧妙地掩蓋了自己國際化的先期優勢,借助小米粉絲的杠杆脫穎而出。
不過,人們從來沒有仔細想過這樣一個事實,在互聯網上,中國的互聯網水準一向是超越手機領域的。雷軍的人脈裏,全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互聯網人才和渠道。如果互聯網也有品牌之爭的話,HTC原本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在半導體領域,顯然隻能算二流企業。
一塊巨大的石頭,未必能對付得了對麵經營已久的老木頭,但是隻要有一個點可供利用,一切就會非同凡響。雷軍,正好找到了別人都還漠視的那一個點。
在微博上小米一直是“話題王”,也一直都是各大搜索網站的熱門關鍵詞,這樣的結果肯定少不了米粉的貢獻。要知道在互聯網時代,人氣代表著關注度,也意味著品牌的知名度,米粉的熱情和忠誠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小米,也了解了小米,並進一步成為小米的使用者和口碑傳播者。
這就是那個扭矩的原型一樣,關鍵的問題是這樣的:你需要不斷地調整支點,在支點的位置下好功夫。一旦深耕下去,不但可以補上落後的一課,甚至還能將對方的力量轉化成自己的優勢。這成了典型的借力。
從渠道看,作為米粉肯定都會買小米手機,而每一個米粉都會向他身邊的朋友描述小米的好處,都會講述小米論壇的熱鬧,以及米粉活動的有趣。所以,每一個米粉都會為小米帶來很多潛在的購買者,然後這些人又會成為小米的“傳教士”,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米粉的陣營中。手機論壇是小米新營銷的大本營,目前總用戶數707萬,日發帖量12萬,總帖子1.1億,算是一個小門戶的規模了。和其他技術論壇不一樣的是,小米論壇有一個強大的線下活動平台“同城會”。這個同城會裏,未必全是小米死心塌地的追隨者,但在核心用戶的帶領下,更多人開始關注和了解這些廠商的產品。相比核心用戶,外圍用戶更關注產品的造型、售價等關鍵因素。參與感吸引核心用戶,核心用戶進行品牌宣傳,品牌效應吸引外圍用戶,外圍用戶由於性價比等因素成為品牌擁躉,形成了一種輻射型的品牌傳播推廣路徑。
中國有句古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當門道(核心用戶的參與感)與熱鬧(品牌傳播與性價比)兼備時,市場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作為小米的用戶和品牌傳播的核心,米粉顯然是小米手機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甚至可以說,米粉是推動小米成功的巨大動力。而作為手機或者說硬件終端的互聯網營銷先鋒,小米的粉絲經濟無疑給傳統的手機廠商上了新鮮的一堂課。
在小米的新營銷戰略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市場討論的話題也從一開始的“小米模式能否成功”演變為“小米成功能否複製”。如今,華為、OPPO等廠商也開始重視自身的核心用戶群體——對於產品、技術、市場有一定理解,對周圍人的選擇有一定影響力的用戶——在產品營銷、推廣中的重要作用。而這個時候,原來HTC們的全球品牌能力也在這新一輪的擴展中徹底被侵蝕。
事實上,像HTC這樣的大廠商也開始摸索粉絲運動的秘訣時,小米則悄悄地開始彌補別的短板,比如人所共知的供應鏈不完善、產量不足。
小米如今更加強調公司為粉絲轉型,一步步向一家雷軍所向往的互聯網公司努力。可以預料的是,下一個粉絲節,米粉們的地位還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和喬布斯不同,也和HTC等眾多的模仿者不同,米粉在小米公司的地位會被不斷抬高,這是所有其他公司暫時還根本無法做到的極限。
雷軍之所以在不同場合斷言小米營銷不可複製,恰恰是因為這個營銷戰略下,一群超越一般的米粉和米粉的特殊習慣。這不是別人辦個粉絲節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