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營銷戰略:粉絲運動扭曲力場(1 / 2)

第18章 新營銷戰略:粉絲運動扭曲力場

在2013年4月9日的米粉節上,雷軍首次宣布小米營收:2012年,小米銷售手機719萬台,實現營收126.5億元,納稅19億元。

小米僅用3年時間就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互聯網手機”,也為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提供了一個千億級的產業方向,創造了一個新的品牌模式,不花錢甚至很少投放廣告,竟然快速打造了一個三線城市都熟知的品牌。

可以說,小米通過米粉文化建立了一個具有相當擴張性的強勢群體,“因為米粉,所以小米”的口號也正在被急速膨脹的米粉群體所呼喚。這個米粉群體的行為,主導著小米的一切營銷活動。

這不禁引起外界對小米的思考:從零起步到3年銷售2000萬部手機,小米如何創造銷售神話?與1400萬米粉深度接觸,一年300場線下活動,小米如何玩轉粉絲營銷?4000人團隊全部麵向市場,小米“先進用戶引導型創新”如何發動全民參與?

小米也讓很多企業意識到,粉絲經濟作為互聯網時代新生的營銷模式代表,再次提升了品牌塑造對於企業的價值。在中國的手機市場上,競爭其實早已不是手機品牌之爭,從某種角度說,固定的品牌消費群的強大實力和社會化影響才是各方努力挖掘的對象。

小米在網絡論壇成功之後,又向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體發力。通過摸索,微博慢慢成為事件營銷的主場,為小米贏得更多的新用戶,而論壇則沉澱下資源用戶,微信則慢慢地開始發揮客服的作用。可以說,小米幾乎完全放棄了傳統的廣告宣傳形式,“論壇+微博+微信+QQ空間”成為小米新營銷戰略的組合武器,為小米獲取了很好的知名度和口碑。

在2013年4月9日的小米米粉節上,小米特別發布了一部專門為感謝100個鐵杆粉絲的微電影,名字叫作《100個夢想的讚助商》,其中把他們的名字投到大屏幕上,表達感謝。

小米的營銷模式和別的傳統手機商不同,甚至和蘋果也不同。雷軍當然是最重視營銷的,他認為小米賣的就是一個營銷,絕非小米手機。營銷最重要的是什麼?可能不是像明星的後援會那樣的粉絲團,明星粉絲團說到底是藝人經紀人的附屬物。藝人的藝術素質高低如何,這不是關鍵,甚至有時連演技都是次要的,那是純粹的名人效應的光環。

對於小米來說,粉絲們的所作所為顯然要比這類粉絲團地位重要得多。而從某種角度說,小米的粉絲節同HTC甚至三星的模式對比,兩者的差異就更加明顯。

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曾經說:“小米有雷軍,我隻是職業經理人,要像小米這樣營銷,我們可能需要王雪紅女士出來。但畢竟每個企業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方法也不同。”在中國大陸市場,小米已經擠下HTC,位列全國手機使用率排行榜的第五位,而HTC卻在各種試錯、艱難轉型的曆程中掙紮。

全球品牌成熟度和知名度上,HTC早就站在了全世界的一線。在蘋果的智能機革命中,HTC的追趕對象是三星,原本是不屑於和小米之類的比。他們口中念念不忘研發創新不足論。糟糕的是,和三星比,HTC在研發數量上其實並不落後,反倒是陷入這樣的困局:越研發,越投入,越虧損,越遲緩。台積電的模式,比的就是看誰的質量本身更好,至於消費者是誰,售後的態度如何,HTC是不關心的,它們最多隻是關心在公眾場合HTC的電子廣告牌是否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

幾年前,沒人看得上小米,覺得它隻是另一種山寨。現今,早早就成為一線手機生產商的HTC卻變成了落伍和土氣的代名詞。破解資本限製,在移動互聯網上O2O的營銷化程度成了新的移動互聯網經濟的特征。

HTC引以為傲的是台積電式的半導體經濟。問題三星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布局已久,哪裏輪得到HTC繼續在山寨機渠道統一,高度網格化的運營模式裏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