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用互聯網的思想武裝小米
第13章 小米的DNA就是互聯網DNA
2012年6月,小米以40億估值完成新一輪融資之後,2013年8月小米再次融資,這一次創立僅3年零4個月的小米整體估值已經高達100億美元,其發展速度之快,甚至在全世界都史無前例。而且,毫無疑問的是,這一紀錄還將會被小米不斷刷新。
10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不妨先看一下這樣的數據:
在智能手機領域,黑莓的市值為53億美元,HTC的市值為42億美元,2013年9月微軟以72億美元收購了諾基亞手機業務。由此可看出,小米不僅可以收購整體的諾基亞手機業務,還可以同時收購黑莓和HTC兩家公司。
在互聯網領域,小米的估值僅次於阿裏巴巴集團、騰訊、百度,不僅超過了網易,還把新浪遠遠甩在身後,這意味著小米已成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
麵對外界的驚歎和疑問,雷軍對媒體表示:“小米的高估值源自小米腳踏兩隻船:左腳是互聯網,右腳是智能手機。”這一說法正好體現了小米對自身的定位的介紹——小米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因此,雖然大多數人會將小米歸類為手機廠商,但對於小米而言,互聯網DNA給了小米更廣闊的成長和發展空間。
小米的成長速度也似乎給了雷軍更多的信心,他這樣說:“小米才剛剛開始,我們的未來會更誇張。”雷軍的野心遠比人們最初想象的要大,而這野心給人們的感覺並不是空中樓閣。
實際上,雷軍一直很清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這種模式對整個終端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從用戶使用的體驗到商業模式的顛覆等都可能是決定性的。雷軍考慮最多的就是手機的軟硬件與互聯網融合的問題。
比如,能不能夠在網絡上搜集用戶的建議,每星期發布一個操作係統的新版本,不斷更新和改進各種問題,讓用戶感到手機每天都更加好用;手機的銷售能不能隻在互聯網上做直銷,去掉渠道分銷中百分之三四十的加價,讓手機更便宜;能不能直接在網絡上最快捷、最有效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2013年4月18日,雷軍在微博中說:“我們和用戶一起開發互聯網手機,上百萬用戶貢獻了自己的智慧,這就是小米的互聯網DNA!”用互聯網思維武裝小米,可以說是雷軍進軍手機市場的秘密武器之一。
負責小米手機硬件的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雷軍最契合的觀點之一就是雷軍提出的互聯網化的產品開發模式。周光平對於雷軍的說法極其讚同:“好的產品就是用戶自己定義的,而不是工程師自己拍腦袋定義的!”
兩人一致認為,小米手機就應該采用互聯網的形式開發,先弄明白用戶最需要什麼,再將用戶需要的東西做出來,而不是自己首先做好了拿出來給別人用。小米的選擇是走更徹底的互聯網模式:充分聽取用戶的聲音,快速試錯,快速迭代。
那麼,武裝小米的互聯網思想具體是什麼呢?雷軍曾詳細解說:“互聯網不僅僅是網絡設施,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思想,你怎麼用互聯網這種思想來顛覆很多的傳統產品。互聯網思想,我曾經自己作了一個總結,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
首先是專注。雷軍認為,隻有足夠專注,才能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能不能把精力集中到一點上,決定了是不是有強大的穿透力。比如,練書法其實隻要寫好一個“永”字就夠了,就能把所有漢字都寫得很好看。永字八法,一個“永”字涵蓋了所有漢字的筆法精意,這說明大道至簡。
帶著專注的思維做事,雷軍一直堅信大道至簡,少就是多。這一點,他受喬布斯的影響頗深。
1997年,接近破產的蘋果請回昔日的老幫主喬布斯。喬布斯一回到蘋果,就向整個團隊傳達了一個理念:決定做什麼和決定不做什麼一樣重要。他舉行了一次產品評估大會,發現蘋果的產品線十分分散,有很多產品根本沒有做下去的必要。
比如,版本繁多又編號複雜的麥金塔計算機,在他眼中就是十足的垃圾產品。“這麼多的產品,這麼多的版本,你們究竟向別人推薦哪一個?”喬布斯很快就將70%的產品砍掉了。之後,蘋果高度集中研發了4款產品,從而讓瀕臨破產的蘋果起死回生。緊接著,蘋果著手研發新的移動設備,最終做出了iPhone和iPad。
作為喬布斯的崇拜者,雷軍將遙遙領先的蘋果和其他的手機生產商作了一個比較,發現蘋果的成功就是因為足夠專注。所以,他對小米的定位是,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不做全價格線的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