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小米是一家“鐵人三項”的公司(2 / 2)

在200萬注冊用戶中,有60%~70%的使用者是年輕人,用戶群體正從IT圈向學生族群發展。米聊最活躍的使用時期是中午的10~12點,以及晚上的10~12點。漸漸的,雷軍從米聊用戶的統計數據中總結出一條規律:用戶的使用需求並不是以通訊需求為主,更多的是娛樂需求。這個時候,雷軍對於米聊的定位開始明朗化了。他想起了Facebook,一個奇妙的設想在他的腦海中形成,若是在小米上安裝這樣一個軟件,那該是多麼完美的組合!

於是,米聊漸漸地發展成一個類似於Facebook的產品:依靠手機通訊錄的關係建立米聊ID,而後圍繞這個ID捆綁更多的社交產品。米聊的“好友”也采用雙向認證機製,這就能足夠地保證用戶的隱私性,為用戶自由的聊天氛圍提供保障。

而“廣播”則是公共牆,未來或采用單向關係往微博方向轉變,並支持圖片分享。用戶在填寫“名片”後,係統將根據名片中的關鍵詞自動推薦與用戶匹配的好友。隨後,米聊與小米科技旗下產品基於Android的手機操作係統MIUI進行了完美的整合。

這樣,一個類似於Facebook的產品“米聊”就在具有“鐵人三項”基因的小米手機上紮根落戶了。截止到2013年12月雷軍獲得“中國年度經濟人物獎”時,MIUI操作係統已超2500萬用戶,米聊用戶數達到4000萬。

但是,雷軍認為,小米並不是簡單地將“軟件+硬件+互聯網”累加起來。他說:“互聯網行業的規律:擊敗雅虎的不是另外一個雅虎,是穀歌;擊敗穀歌的是Facebook。做中國的蘋果根本沒戲,再看長久一些,你一定會發現小米和蘋果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而且,小米還具備互聯網企業應具備的開放心態。對於目前的平台之爭,黎萬強曾向媒體公開說:“小米自己做米聊,和騰訊的微信算是競品。但小米在做社會化營銷合作時,我們依然會投入地與騰訊旗下微信、QQ空間合作,甚至紅米的首發都放到了QQ空間上。”

正如雷軍所說,小米在“鐵人三項”這個領域的確是遙遙領先的。可以從3個方麵來分析:第一是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已趨向成熟,甚至已經出現了騰訊、阿裏巴巴等國際性的互聯網公司,這為小米具備互聯網基因和在網上銷售手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第二是小米手機踏準了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正是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時候,這甚至是這個階段創業最大的風口,小米趕上了,而且小米主打的高端智能手機比同行先走了一兩年,已經具備時間上的領先優勢;第三是“鐵人三項”要做到軟件的文化、硬件的文化和互聯網的文化的融合,這3種文化的衝突很嚴重,要想在一個公司裏麵把這3種文化融合,產生一種新的“鐵人三項”,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因此,如果別的同行也想模仿小米的這種“鐵人三項”模式,就不僅是時機和實力的問題,事實上在全球這麼做的公司也不多。反過來說,如果這種方式容易,從蘋果開始做“鐵人三項”以來已有5年時間,小米發布也已經2年多,現在整個手機市場應該就全是“鐵人三項”了。

當然,雷軍也曾多次強調,“鐵人三項”的標準中,軟件、硬件和移動互聯網這3種資源的高度匹配是小米當下最大的優勢,雖然從目前來看小米公司已經具備了這3種因素,但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鐵人三項”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雷軍將小米手機的模式總結為:“第一,“鐵人三項”——軟件、硬件、互聯網;第二,我們認為手機會替代PC,所以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先行一步;第三,我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聯網。”

到2012年,小米跨出了一大步之後,雷軍心裏踏實了下來。他相信在未來不久,通過互聯網思維做手機,不管是在軟件、硬件還是在用戶體驗上,小米手機可以憑借堅持不斷的快速改進最終超越蘋果的iPhone,帶給用戶最完美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