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卓越網:嫁給亞馬遜的“女兒”(3 / 3)

這幾種方案,卓越的董事會內部都進行過激烈的討論,雷軍個人傾向於第一種,亞馬遜注資,既能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又能得到發展所迫切需要的資金。但是亞馬遜不同意,除非另尋買家。第二種也可以考慮接受,但是會喪失經營的主動權,可是至少卓越網還在,還有機會做大做強。但聯想和金山是大股東,他們的出發點更加體現冷冰冰的資本意誌,如何套現、會不會被套牢是資本決策的第一準則。所以,董事會的決議是賣掉卓越,一次性套現。

雷軍曾經試圖說服其他董事,在他看來,中國的B2C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空間,未來的卓越網還有很多的機會,而且比卓越網起步早的當當網也沒有賣掉,當當網還在堅持,卓越網怎麼能先放棄呢?

為此,雷軍甚至和多年的老搭檔求伯君產生了矛盾。求伯君是金山的董事長,如果說聯想投資作為風投公司希望套現獲利的話,那麼作為金山掌門人的求伯君,則更應該關注金山的未來生存之道。而卓越網無疑是一條全新的道路,它能讓金山這個逐漸失去活力的企業從此擁有互聯網的基因。

雷軍一次次向董事會表達自己的意願,苦口婆心去說服股東,但是他終究沒有打動董事會,因為他說的一切都是未來的預期,而金山和聯想關注的是現實的資本收益。最終,董事會還是以資本的意誌做出了決定。經過幾輪談判,卓越網的最終估值被定為7500萬美元,相對於500多萬美元的投入,聯想和金山的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

雷軍手裏有卓越網10%的股份,他除了是金山網絡公司的董事長之外,還是卓越網的創始人,對卓越網有特殊的感情。就像一個母親看著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怎麼能夠忍心把他賣掉呢?但是作為公司的董事長,他必須考慮股東的利益,經過幾個月的反複談判,他也在逐步反思卓越網這幾年來出現的經營問題。

理性告訴他賣掉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在中國做B2C太難了,要投入非常大的資金,不論是物流、客戶以及產品信息管理架構都要自己建設。而這些投入顯然是現在的卓越網投資不起的,即使今天不賣,將來可能也要麵臨同樣的選擇。

“對美國人來說,親手創辦一個公司並賣給跨國巨頭,可能是非常大的成功,但對中國人來說,就像賣掉自己的子女一樣。那一個月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在想賣還是不賣,心裏很不舒服。”這是後來雷軍接受媒體采訪時回顧那段時間的真實心情寫照。

經過一個多月的痛苦猶豫,雷軍進行了艱難的選擇,2004年5月決定同意被收購,2004年8月19日與亞馬遜正式簽約——立誓要成為“中國的亞馬遜”的卓越網變成了“亞馬遜中國”。離開亞馬遜後,雷軍曾經半年內沒上卓越網,不在網上購物,他說:“忘掉它就像戒煙一樣。”這句話道盡了雷軍心中的疼痛與無奈。

然而,賣掉卓越網讓雷軍成了一個富翁,將近750萬美元(6000多萬人民幣)在當時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財富。這樣,在與資本的博弈中吃到苦頭的雷軍在離開金山之後,開始考慮為創業者們做風險投資了。

可以說,賣掉卓越網這個決定,也是雷軍企業生涯裏的一次飛躍——這個頗為無奈的舉動卻給雷軍帶來了做天使投資的第一桶金,促使他3年後從一名打工董事長變成一位天使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