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集中投資:抓到好牌下大注(3 / 3)

投資者們需記住一點,分散化投資如果持股過於複雜,失敗的可能性將增加。同時也要認識到,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而進行集中投資,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一旦投入對象選擇錯了,損失的嚴重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希望投資者們慎而為之。

選擇熟悉的股票,優化投資組合

我不會同時投資50種或70種企業,那是諾亞方舟式的傳統投資法,最後你會像開了一家動物園。我喜歡以適當的資金規模集中投資於少數幾家企業。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脫俗

在大多數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過程中,由於不善於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從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由此而引起的後果就是投資者再也無法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投資策略,最後導致投資失敗。通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由於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並不是優質股,所以隻好長期持有而無法將其售出。這就使投資者因沒有多餘的資金去購買那些優質的股票,錯失大好的獲利良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一時衝動之下會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樣就會錯上加錯,巨大的損失也就在所難免。

在巴菲特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投資者沒有合理地搭配投資組合。投資者在進行股票買賣中,如果不能合理搭配自己的投資組合,及時對自己的投資組合做出調整,就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難以自拔。這樣不僅會對擾亂投資者的投資策略造成嚴重影響,而且會給投資者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所以,巴菲特建議所有投資者,要及時將手中的劣質股票出手,從而換回更多的資金來購買其他優秀的股票,投資者才能甩掉包袱,才能把握住投資機遇,掌握投資的主動權。

巴菲特說:“對於每一筆投資,你都應當有勇氣和信心將淨資產的10%以上投入優秀股票。”他所說的理想投資組合應不超過10種股票,因為每種個股的投資都在10%,但是集中投資並不是把自己的資本平攤在10家股票上麵這麼簡單,而是要對優秀股票有所側重。

投資者在優化投資組合的時候,要選擇那些自己非常熟悉的企業的股票進行側重,因為投資者能夠對自己熟悉的股票和企業做出正確而全麵的分析和評估,這正是投資成功的關鍵所在。巴菲特在進行投資時總是選擇那些他本人十分熟悉的企業作為他的投資側重對象。當年他之所以選中可口可樂公司進行投資,就是因為他對於該公司各方麵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可口可樂公司未來的前景。他之所以不涉足電子、高科技、網絡等領域,原因就在於這些領域超出了巴菲特的理解範圍。

1987年,伯克希爾公司的持股總值超過20億美元。令人驚奇的是,這2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股票僅出自於3家公司的投資,即價值10億美元的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7.5億美元的GEICO公司、3.23億美元的華盛頓郵報公司。世上再沒有第二個人像他這樣,把20億美元的投資僅僅集中在3種股票之上。

1988年,巴菲特又打了一個漂亮仗。他收購了1400萬美元股價的可口可樂股票。年底,他在可口可樂公司的投資高達5.92億美元。1989年,又增加了900多萬股折股權,使得伯克希爾公司在可口可樂公司的投資超過了10億美元。這個果敢的行動給巴菲特帶來了高額的回報。到1989年底,伯克希爾公司在可口可樂公司的未實現收益高達7.8億美元。在伯克希爾公司的普通股投資組合中,日常消費品占到了50%以上。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優化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組合,主要是他能以不變應萬變。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難抵誘惑,並不斷在股市中搶進搶出時,巴菲特卻很理智地靜觀,以靜製動。當他在紐約工作的時候,總有人跑來跟他討論股市的行情,請教買哪家公司股票賺錢等。每當這時,巴菲特都能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並做出自己的正確判斷。他認為,投資者總是想買進更多的股票,卻不願耐心地等一家真正值得投資的企業。這種每天搶進搶出的策略絕不是聰明的方法。

巴菲特的成功啟迪

事實勝於雄辨,集中投資,優化投資組合相對於分散投資,跟風購買多隻股票,戰勝市場的概率更大。有人還做過這樣的統計:

①在3000種15隻股票的組合中,有808種組合戰勝市場;

②在3000種50隻股票的組合中,有549種組合戰勝市場;

③在3000種100隻股票的組合中,有337種組合戰勝市場;

④在3000種250隻股票的組合中,有64種組合戰勝市場。

這也就是說在投資組合中選擇15隻股票,戰勝市場的概率是1/4;在投資組合中選擇250隻股票,戰勝市場的概率隻有1/50.

在以上的統計分析中,還沒有把交易費用考慮進去。如果考慮交易費用,投資越分散,交易成本越大,戰勝市場的概率則更小。巴菲特因此特別提醒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量越多,投資越分散,組合收益率超過指數收益率的概率越小;相反,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量越少,投資越集中,組合收益率超過指數收益率的概率越大。

最多的利潤來自於最少的組合

我們寧願要波浪起伏的15%的回報率,也不要四平八穩的12%的回報率。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脫俗

傳統的投資理論出於規避風險的需要,主張多元化投資,投資者手裏一般握有一些超出他們理解能力的股票,有時甚至在對某隻股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買入。而巴菲特建議,買5~10隻,甚至更少的股票,並且將注意力集中在它們上麵。

巴菲特認為多元化是針對無知的一種保護。對於那些十分清楚自己正在做什麼的投資者,多頭出擊是毫無意義且風險極大的無知行為。

《福布斯》的專欄作家馬克·赫爾伯特根據有關數據進行的檢驗表明:如果從巴菲特的所有投資中剔除最好的15項股票投資,其長期表現將流於平庸。分析表明,巴菲特將自己集中投資的股票限製在10隻,對於一般投資者集中投資股票的家數建議最多20隻。事實上,巴菲特集中投資的股票常常隻有5隻左右。

在這一點上,巴菲特受到近代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影響很大,凱恩斯被認為是投資領域的大師,他曾說過,他把大多數錢投資在少數幾家企業的股票上,並且十分清楚這些企業的投資價值。

巴菲特接受了凱恩斯的思想,於是采取集中投資的策略,這種精簡措施就是隻投資在少數他非常了解的企業的股票上,而且打算長期持有。巴菲特降低風險的策略就是小心謹慎地把資金分配在想要投資的標的上。巴菲特常說,如果一個人在一生中,被限定隻能做出十種投資的決策,那麼出錯的次數一定比較少,因為此時更會審慎地考慮各項投資,才做出決策。

巴菲特強烈主張,投資股票的數量決不要超過15隻,這是一個上限,超過這個數字,就不能算是集中投資了。因為如果投資者手裏握著幾十隻股票,他不可能將每一隻股票都了解得很透徹,而這是非常危險的。

實踐證明,在投資股票時,最多的利潤往往來自於最少的股票組合。當然,在某些年度采用集中投資方式其遭受的損失也是重大的,也就是說,這種方式在某些年度的投資回報率波動性大。例如,凱恩斯在管理切斯特基金的18年間,年平均投資回報率的波動率為29.2%(以標準差計算),相當於英國股市波動率的12.4%的2.8倍。同樣,查理·芒格管理其合夥公司的14年間,年平均投資回報率的波動率為33%(以標準差計算),接近於同期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波動率18.5%的2倍。比爾·羅納在管理紅杉基金的26年間,年平均投資回報率的波動率為20.6%(以標準差計算),高於同期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波動率16.4%約4個百分點。

盡管采用集中投資策略回報率的波動率比較大,但是,集中投資策略在長期內的總投資回報率卻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而分散投資方法最多取得相當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這與采用集中投資策略所獲得的回報是無法比擬的。況且采用分散投資方法進行投資其回報率也是有波動率的,因為市場是變化的。既然這樣,投資者對采取集中投資獲取高回報又何樂而不為呢?業績波動大些又何妨。正如巴菲特所說:“我們寧願要波浪起伏的15%的回報率,也不要四平八穩的12%的回報率。”

1965年,巴菲特開始接管伯克希爾公司,在他的經營和管理下,伯克希爾公司每股淨值由當初的19美元成長到39年後的50498美元,達到約為22.2%的年複合成長率。而在此期間,美國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約為10%。這其間的差異是相當驚人的。也許你會說,這隻能說明伯克希爾的整體收益水平高於美國主要股票的收益水平,並不表示伯克希爾的股票收益水平也能達到這個水平。的確如此,因為伯克希爾公司以上收益中同時包括了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和企業並購等。但是看了下麵這個分析你也許就不那麼認為了。

1999年,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對伯克希爾公司1988年至1997年的年報中披露的主要股票投資情況進行了分析,他得出了以下結論:在這10年間,在巴菲特的管理下,伯克希爾公司主要股票投資平均年收益率為29.4%,與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同期平均年收益率18.9%)相比,高出了5.5%。這其中的原因,羅伯特·哈格斯特朗認為是,巴菲特將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可口可樂等幾隻股票上。他認為,如果巴菲特沒有這樣做,而是將資金平均分配在每隻股票上,那麼,在同等加權的情況下,平均收益率將為27.0%。與集中投資這幾隻股票相比,平均收益率下降了2.4%。換句話說,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收益相對於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的優勢減少了近44%。

如果巴菲特放棄集中投資,采用人們一致認同的分散投資策略,假設他持有的多元化股票組合包括50種股票在內,假設伯克希爾持有的每一種股票均占2%權重,那麼,采用這種分散投資策略的結果就是——加權收益率僅有20.1%。比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隻高出了1.2%,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可見,巴菲特在這39年間之所以能夠以很大的優勢戰勝市場,主要原因還是他把最多的資金集中投入到獲勝概率最大的股票上。

在美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投資市場上,凡是根據巴菲特的建議而采用集中投資策略的投資者,他們大多數都戰勝了市場,並且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有句諺語投資者很熟悉:“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在股市中,人們常常用它來比喻要分散投資,避免集中投資的風險。於是有的投資者的股票池中股票數量多達十幾種,耗費大量精力不說,收益也不盡如人意。

縱觀股市操作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比較善於精心選股、集中投資,很少有分散投資能帶來輝煌收益的人。這一點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極為重要。巴菲特將集中投資的精髓簡要地概括為:“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拉鋸戰中產生高於平均收益的股票,將你的大部分資本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堅持持股,穩中取勝。”為此,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分析企業的經濟狀況以及評估它的管理狀況而不是用於跟蹤股價。

當然我們的公司價值分析能力很可能沒有巴菲特那麼傑出,所以,我們集中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目不妨稍多一些,但達到15隻、20隻股票就足夠多了。許多價值投資大師都采用集中投資策略,將其大部分資金集中投資在少數幾隻優秀企業的股票上,正是這少數幾隻股票為其帶來了最多的投資利潤。這正好與80:20原則吻合:80%的投資利潤來自於20%的股票。

巴菲特的成功啟迪

如果每一位股市投資者都能夠學巴菲特那樣,不要一直手癢而想要這裏嚐試一些、那些買一點,希望能夠碰運氣的話,反而是集中精神尋找幾家非常優秀的公司,那麼,我們就能夠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知道,在經濟界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能夠很好地概括巴菲特“少而精”的投資策略。用較少的20%的資源去做更多的事,你實際會得到那更多的80%。這就是19世紀末意大利經濟學家巴列多發明的二八定律。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隻占其中一小部分的20%,其餘80%的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如20%的銷售員帶回80%的營業額等。因此,將全部精力專注於20%的客戶身上,比照顧其他80%的客戶更易獲利。

運用二八定律,從中偏重兩三項最重要的,合理分配時間集中精力完成,這樣你將獲得成功。這實際體現的就是“少就是多”的投資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