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熊市做投資(1 / 3)

從中國股市情況看,要真正做好長線投資並不容易。例如,本來很是優質的公司,卻常常“未老先衰”;又例如,股市走勢往往是不顧業績好壞,大起大落。

很顯然,發展中的中國股市,並不能用成熟市場的投資理念來克隆,順勢順時才是良策。

所謂的順勢順時,就是熊市做投資,把股票維持一個比較長的時期,牛市做投機。原因很簡單,熊市期間,投資者對股票大多敬而遠之,大多數股票處於底部。這樣,更容易通過挖掘發現股票的價值,從企業的成長中獲得收益。而牛市期間,投資者購買欲望強烈,對優質股常常進行透支未來業績式的操作。

另外,牛市往往出現“講故事”式的股票,十分容易短線炒作。這樣的股票,很容易在短期內獲得巨大收益,不做有點可惜。所以可以順勢而行。投資者牢牢把握順勢順時,在牛市中做短線,在熊市做長線,應該可以獲得好的結果。

隻要不做錯

當已確認市場轉勢為調整市,那麼每次反彈的買入點都可能未來的苦盼解套點。大勢所趨,不要做無謂的抵抗。錯過了,就放了吧!隻要不做錯,就是勝利。

重勢輕價不數浪

重勢不重價,這是牛熊通用的理念。波浪的數法具有邏輯,如:有五浪上升,就有三浪下跌。未來的第一浪運行需建立在前一浪的基礎上,這種思維屬線性思維,這浪中套流,是在沒有外力幹擾狀態下按股市自然狀態去運行。

在中國初生的股票市場,政策的幹擾,投資者心理的波動都直接做為外力幹擾市場,非邏輯性很強,所以不要簡單浪中數浪。

不要輕意補倉

不要輕意補倉。熊市中買入被套後攤低成本,在低值買入,誰知像踏入沼澤地,越陷越深,無法自拔,補倉是無奈的選擇,是被動性的建倉,其成本率很低。因為股價每次的反彈都是暫時的修整。向下破位是最後的結果,補倉損失越補越大,像去救中了電的人一樣,被全部擊中。

長空做短多

熊市裏,由於整個大的趨勢是向下的,所以在操作上很困難。總體上說在操作策略上就是“長空短多”。多數時間空倉,現金為王是上策,同時一但波段機會來臨就做短多。波段操做,期望值不要高,一個波段能有8%——15%的獲利就應滿足,不可過貪見好就收。這是熊市裏總的操作原則。

做波段時選股很重要,股選不好也是無用。在熊市中要拋棄牛市中被暴炒的個股,這種個股堅決不碰,一碰就死。同時對一些20元以上高價位的股票也盡量少碰。根據以往的規律,熊市裏被青睞的往往是低價股,價位在5——15元間的個股機會最大。因此在選股時目標要盯在中低價股身上。

中低價股又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次新股,一類是老股中幾年未被炒熱的個股。據統計,在弱勢中次新股是最活躍的群體,裏麵蘊藏著很多機會。次新股的優勢很多,所以要是把握不好熱點,買次新不會錯。

未被炒熱的老低價股也是受歡迎的對象,像1997至1999年間,低價股是整個熊市中最熱門的品種。選股時要注意這點,它關係到錢袋子是否能脹起來。否則,即便看對了大勢,選錯了股也徒勞。

選擇性出擊

經過持續下跌之後,深度套牢的投資者感到深深的疑惑:市場的疲弱走勢使得持有或敢於介入的投資者“來一個套一個”,虧錢成為“經典”,而賺錢隻能回憶。那麼,股票真的不能做了嗎?

牛熊交替就像季節更迭,很自然,隻不過沒有四季那麼分明而已。因此,在牛市中大做特做,熊市中選擇性出擊,是有效方法。牛市以持續買進、堅持持股為主,熊市以抓準機會、快速獲利為主。牛市中可以做中長線,熊市以短線操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