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大部分時間處於連續下跌狀態,其間的反彈都是下跌途中的一次停歇,最好的操作方法就是在反彈中賺取差價,然後果斷拋出,換入另外一個將要反彈的股票。如果沒有能力做反彈,那麼最好清倉,打新股,炒房,搞實業。
而牛市中,股票往往漲不停,不停漲,雖然其間也會有調整時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會有新的高點出現,回頭看,每一次拋出都是錯誤的選擇,所以,捂股成了牛市中的最佳選擇。
牛市不言頂,牢牢地捂股才能贏取最大的利潤。但大多數股民捂不住股票,很大程度是因為牛股也會有調整。當手中持有的股票進入調整階段,而看著其它股票在氣勢如虹的上漲,心態就會產生變化。
從猶豫是否該繼續持有,到懷疑自己手中是否是好股票,最後忍無可忍,換入當時的強勢股,而放跑了原來手中真正的大牛股。
熊市捂現金
“牛市捂股、熊市捂錢”是一條非常淺顯的道理,很實用。有人說,股市拚的就是“耐心”,很有道理,不同的是應該明確,耐心在熊市中不是體現“死捂股票”,而是體現在“死捂現金”。牛市的經驗不適用於熊市。
五年的大牛市使投資者最強烈的認識是“捂股賺大錢”,但其前提是當股市的趨勢向上時可以不必理睬中間的波動。但熊市的趨勢是不斷下跌的,同樣的策略最終將是損失慘重。在熊市中一定要盡可能保持較大比例的現金,這樣才能對股市的下跌處之泰然,跌多了也有資金抄底。
熊市不宜滿倉操作
熊市不宜滿倉操作,滿倉時一旦失誤就難以回頭,而且在一段跌勢完結出現反彈機會的時候也沒有補倉攤低成本的彈藥。相反保持較為輕倉的狀態將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狀態。
對於已經在高位滿倉套牢的投資者來說,期望一次反彈就解套顯然是不實際的。自救的辦法是利用任何一次有力的反彈高點適當減持,騰出必要的現金後再努力把握市場的震蕩機會高拋低吸逐步減虧解套。
製定好止損位
熊市一旦成立,往往是下跌綿綿不止,因此要求在操作出錯以後一定要設好止損位,在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範圍內把握好斬倉止損的機會,不要等到越套越深以後隻能坐以待斃。
止損的策略受到專業投資者的高度重視,有關的投資技巧也有很多介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對許多中小投資者來說,割肉往往是最痛苦的事,因此常常在猶豫中越套越深,最後隻能寄希望於市場出現大的轉機的時候解套。
另一方麵,由於熊市機會一般較為短暫、盈利空間有限,因此投資者一定要避免貪念太重,否則有贏利不出,最終在新一輪下跌中成為套牢一族。要求投資者把握熊市機會的時候有賺就走,機會永遠都會有。
要慢進快拋
因為熊市下跌機會較上漲的機會多得多,投資者在看好某隻股票的時候,不必在適宜的目標價格出現之前急於買進,因為弱市的環境股價比較容易跌過頭,不需要打提前量。相反在有了獲利以後,一定要在目標價位出現之前及時賣出,同樣是因為弱市環境想要賣出的人會打提前量,因此反彈的目標位常常無法達到。一定執著於某一賣出價位,就怕目標還沒有出現,股市就掉頭了。
善於休息不盲動
想抄底的投資人要善於休息不要盲動。原則上,大資金不見大底不入市。因為如果是抄了短底,則大資金進出不便,進去容易出來難。而對於小資金來說,不善短線搶帽子的、不能快進快出、打了就跑的,也不要參與抄短底。相反,熊市中無為正是一種有為。等待、忍耐正是一種進取和主動。做好“冬眠”打算,善於休息的人,才善於捕捉大底。
熊市割肉要有勇氣
對於已經“身陷股市”、甚至“深陷股市”的投資人,與熊市為伴是最壞的選擇。不懂得割肉的股民是不成熟的股民。割肉是痛苦的,但是,如果熊市的中前段不割肉,則等於身上背著一個肉瘤、越背越沉;相反,割肉之後、股價繼續下跌了則心情是輕鬆的。
千萬不要一熬再熬,到了熊市盡頭的時候,終於熬不住了、割肉割在最低點、地板上。熊市裏麵每次利好都是逢高減磅的機會。尤其是在熊市下跌的中前段,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