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讓錢生錢——投資助你跑贏CPI(3 / 3)

不少年輕人對醫療保險嗤之以鼻,覺得自己正值壯年,沒有必要花這份冤枉錢,其實這種想法過於偏激。現代社會壓力陡增,年輕的白領們在巨大的壓力下每天超負荷工作,有的人則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暴飲暴食、嗜煙酗酒等,這些將直接造成神經內分泌功能混亂、新陳代謝功能下降及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從而降低機體抵禦癌細胞生長繁殖的能力。有資料顯示,我國約有70%的人呈亞健康狀態,從事研究工作的腦力勞動者是最易進入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之一。年輕白領承受工作壓力的同時,盡早地購買一份適合自己的疾病醫療類商業保險無疑是明智之舉,因為年紀越輕費率越低,而且越早擁有保障。

有些年輕人喜好激進的投資方式,隻要是現金投資總喜歡和收益率掛鉤。可是保險的優勢不在於投資收益率的高低,而在於它的保障功能。它好比理財金字塔的地基,年輕白領隻有為自己準備好充足的保障,其他的理財計劃才可能一一實現;如果沒有打好這個地基,所有的風險投資都將是空中樓閣,一旦坍塌,後果將不堪設想。隻要每年繳納的保費在合理的收入比例範圍內,它對你的整體投資計劃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相反,它還能為風險投資保駕護航。在風險投資失敗的時候,你完全有能力跌倒了再爬起;在意外和疾病等風險來臨的時候,因為購買了足夠的保險也不必影響你對風險投資的繼續。

理財專家表示,與彩電、手機、汽車等實物形態的產品不同,保險永遠都沒有“最好的、最受歡迎的”一說。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收入、不同愛好的人都有著最適合他們的保險;在保險合同的背後,各家公司的服務水準、贏利能力也根本無法簡單地量化比較。

上海財經大學保險係副教授粟芳認為,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最重要的是做到自己的保險需求、產品的保障範圍和支付保費能力三者的互相匹配。當這個核心要素滿足以後,可適當比較保險公司的服務水準、產品的價格和收益率等因素。隻有這樣,才能買到最“合適”的保險。

某壽險公司也表示:“有些客戶與代理人第一次見麵時會說‘你幫我推薦一個好的產品吧’或者‘你認為我一年花多少錢買保險合適’,代理人一般無法回答。合格的代理人應當向客戶谘詢財務狀況,了解他(她)希望通過保險得到哪些保障或利益,然後才能設計方案。如果一見麵就說‘××產品非常好’、‘最有特色’、‘肯定合算’,那是最典型的誤導客戶的方式。”

一位資深保險經紀人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現在買彩電,花5萬元或許就能買到品質最好、檔次最高的產品;但如果是買保險,每年繳5萬元,通過A產品可以得到1000萬元的保障,但B產品可能隻能帶來100萬元的保障。A和B之間無法簡單比較好壞,隻能看哪一種更適合特定客戶的需求。他說,現在上海出現了“保險超市”,同時銷售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這種形式雖然很有創意,但必須有專業的保險代理人或經紀人為客戶提供分析,絕對不能像大賣場一樣粗放式銷售。

你會投資嗎——理性投資

你會投資嗎?做道題測試一下。

參加工作後領到的第一份工資,你是如何分配的?

1花一些存一些。

2沒計劃地花光。

3有計劃地花光。

4已經忘記了。

解析:

選1:你是位現實主義者,做事情會給別人和自己留有相當大的空間,你不願承受太大的投資風險,又不願失去大好的創業機會,因此事業相對平穩,發展也隨之緩慢。

選2:不能統籌規劃理性投資,易隨波逐流,不過你是非常精明的人,善於把握商機,尋一位超強的投資專家為合夥人,相信成功會屬於你們。

選3:你膽大心細,做事有目的性,是位理財高手。麵對商機能夠看準形勢全力出擊,企業運作資金相對較大,大投入大產出加之成功地管理,你的事業發展會更加迅猛。

選4:對於目前的創業投資沒有清晰的規劃,因現狀對你處於較大優勢,致使不用過多顧及以後發展會怎樣,建議應該製訂合理的企業投資方案,這樣才能健康地長足發展。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世上隻有錯買東西的人,沒有錯賣東西的人。但是,這個世界永遠是買東西的人遠遠多過賣東西的人。也許曾經錯買過100件東西的人經過理性分析,照樣會錯買第101件物品,這件物品也許是一件成本僅值100元的衣服,但因為是某個服裝品牌,所以成交價是1000元。然而,你也許還心滿意足,覺得物有所值,因為這是你給愛人的結婚紀念禮物。消費行為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加入某種實用和感情因素,是否真的物美價廉或物有所值,就不一定是基於理性標準而是基於感性判斷了。

沒有感情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正是人們有了豐富的感情,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但是,在投資領域摻入感情,後果將不堪設想,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有一次,他與一位同事擲硬幣打賭,若出現的是他要的一麵,他就贏得1000美元,若不是他要的那麵,他就要付給那位同事2000美元。

這麼聽起來,這個打賭似乎很有利於薩繆爾森的同事。因為,倘若同事出資1000美元的話,就有一半的可能性贏得2000美元,不過也有一半的可能性輸掉1000美元,可是其真實的預期收益卻是500美元,也就是50%×2000+50%×(-1000)=500。

不過,這位同事拒絕了:“我不會跟你打賭,因為我認為1000美元的損失比2000美元的收益對我而言重要得多。可要是扔100次的話,我同意。”也就是說,他同事的觀點可以更為準確地表述為:“一次很難出現我想要的平均定律的結果,可是100次就行。”

曾有人做過一個標準的擲硬幣實驗,結果顯示,擲10次、100次與1000次所得到正麵的概率都約為50%,不過擲1000次所得到正麵的概率要比扔10次更加接近50%,這就是所謂的平均定律,即重複多次這種相互獨立而且互不相關的實驗,同事的風險就規避了,他能從這種“平均定律”中穩定受益。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了投資的理性。這就是投資和賭博的不同之處,投資是經過“審慎計算”的理性行為。對於風險厭惡型的投資人而言,收益的獲得與風險的控製對於自身效用而言同等重要。

古人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其中就蘊涵了投資理性的意思,也道出了應該理性對待財富的道理。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投資呢?應做到以下兩點:

1保本

喬治·索羅斯由400萬美元起家到至今已超過百億美元,一夜間拿走了泰國人1/5的財富;打敗了英格蘭銀行;掀起了東南亞金融危機,被稱為“金融大鱷”。他於1930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在他出生後14年,納粹入侵了匈牙利。

作為納粹占領區的一個猶太人,索羅斯當時隻有一個目標:生存。這個目標成了他日後投資策略的根基。生存就是指保住本金。對索羅斯來說,一筆投資損失,不管是多小的損失,都是退向生活“底線”的一步,是生存威脅。

同是在1930年,沃倫·巴菲特出生在一個離布達佩斯十萬八千裏遠的小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此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巴菲特不到1歲時,他父親工作的銀行倒閉了,他家的所有儲蓄都隨這家銀行一起煙消雲散。就像納粹占領匈牙利影響了年輕的索羅斯一樣,早期的艱苦生活似乎也讓巴菲特痛恨財富的損失。多年後,他的一句名言廣為流傳:“投資法則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

2止損

如果你沒有事先確定退出策略,一切都可能化為烏有。

理性投資者不會在不知道何時退出的情況下投資。退出策略因人而異,與每個人的方法和係統(包括風險承受的能力)有關。但不管方法如何,在投資時應該知道什麼情況會導致贏利或虧損。憑借投資標準,就能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兌現這些利潤或接受這些損失。

從事投資必須承認中間有可能出錯,這不可避免,止損離場可避免小錯成大錯,免得泥足深陷。投資過程中有的意外足以致命,如果能小心利用止損點,就可化險為夷。

三種投資組合教你學會理性投資

旅鼠是一種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體形橢圓,四肢短小。旅鼠的繁殖能力極強,從春到秋均可繁殖,妊娠期20~22天,一胎可產9子,一年多胎。照此速度,每隻母鼠可生下上千隻後代。

當旅鼠的數量急劇膨脹,達到一定的密度,例如一公頃有幾百隻之後,奇怪的現象就出現了:這時候,幾乎所有的旅鼠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它們東跑西顛,吵吵嚷嚷,且停止進食,似乎是大難臨頭,世界末日就要到來似的。

旅鼠的數量實在太多,漸漸形成大群,開始時似乎沒有什麼方向和目標,到處亂竄,就像是出發之前的忙亂一樣。但是後來,不知道是誰下了命令,也不知誰帶頭,它們忽然朝著同一個方向,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往往是白天休整進食,晚上摸黑前進,沿途不斷有旅鼠加入,而且隊伍愈來愈大,常常達數百萬隻,逢山過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赴後繼,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奮勇前進,絕不繞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無懼色,紛紛跳下去,直到被洶湧澎湃的波濤所吞沒,全軍覆沒為止。

巴菲特將投資者盲目隨大流的行為比喻為旅鼠的成群自殺行為。他的一句話指出了投資的關鍵所在:“你不需要成為一個火箭專家。投資並非智力遊戲,一個智商160的人未必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理性才是投資中最重要的因素。”

讓財富增值,就需要投資,有投資就有風險。風險是由市場的變化引起的,市場的變化就像一個陷阱,會將你投入的資金吞沒。變化之中,有你對供需判斷的失誤,也有合作方給你設下的圈套。股票市場,一不小心就會被套牢;談判桌上,一不小心,就會受製於人;市場競爭,一不小心就會被對手擠出市場。

因此,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投資的條件。可以說,大多數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投資者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1應該審查一下家庭和個人的經濟預算。如果近期要等錢用的話,最好不要投資股票,哪怕是最優股也不宜購買。因為股票即使從長期來看是好的,但兩三年內股價是升是降還很難說。隻有在不等錢用的時候,或者即使損失了本錢,生活也不至於受影響的時候,才能投資。所以,投資者應有充分的銀行存款足以維持一年半載的生活以及臨時急用。除了購買公債沒有風險外,其他投資都有風險。

2不應在負債的情況下投資。應將債務先償清,或在自己還貸能力綽綽有餘時再投資。因為投資的收益沒有100%保障,所以投資者不宜借貸投資。

3在投資前應有適當的保險,如人壽保險、醫療保險、住宅保險等。

4投資應從小額開始,循序漸進。投資過多是大多數投資者失敗的原因之一。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分散投資,使投資多元化,也是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和辨別能力,隨時都有可能跌入陷阱。你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你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才能避開風險,走上坦途。

投資組合就是由投資人或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股票、債券、衍生金融產品等組成的集合,它的目的在於分散投資風險。投資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理性投資,以不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為前提,把實現資本保值、增值、提升個人的生活質量作為投資的最終目的。因此,個人投資首先必須使財產、人生有一定保障,無論采取什麼樣的投資組合,無論比例大小,儲蓄和保險都應該是個人投資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由於投資者類型和投資目標不同,我們合理選擇投資組合時可以選擇下麵三種基本模式:

1冒險速進型投資組合

這一投資組合模式適用於那些收入頗豐、資金實力雄厚、沒有後顧之憂的個人投資者。其特點是風險和收益水平都很高,投機的成分比較重。

這種組合模式呈現出一個倒金字塔形結構,各種投資在資金比例分配上大約為:儲蓄、外彙、房地產等投資為50%左右。

投資者要慎重采用這種模式,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首先要正確估計出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無論是經濟能力,還是心理承受能力)。對於高薪階層來說,家庭財富比較殷實,每月收入遠遠高於支出,那麼,將手中的閑散資金用來進行高風險、高收益組合投資,更能見效。由於這類投資者收入較高,即使偶有損失,也容易彌補。

2穩中求進型投資組合

這一類投資組合模式適用於中等以上收入、有較大風險承受能力、不滿足於隻是獲取平均收益的投資者,他們與保守安全型投資者相比,更希望個人財富能迅速增長。

這種投資組合模式呈現出一種錘形組織結構。各種投資的資金分配比例大約為:儲蓄、保險投資為40%左右,債券投資為20%左右,基金、股票為20%左右,其他投資為20%左右。

這一投資模式適合以下兩個年齡段的人群:從結婚到35歲期間,這個年齡段的人精力充沛,收入增長快,即使跌倒了,也容易爬起來,很適合采用這種投資組合模式;45~50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孩子成年了,家庭負擔減輕且家庭略有儲蓄,也可以采用這種模式。

3保守安全型投資組合

這一類投資組合模式適用於收入不高,追求資金安全的投資者。

保守安全型投資組合市場風險較低,投資收益十分穩定。

保守安全型的投資組合模式呈現出一個正金字塔形結構。各種投資的資金分配比例關係大約為:儲蓄、保險投資為70%(儲蓄占60%,保險10%)左右,債券投資為20%左右,其他投資為10%左右。保險和儲蓄這兩種收益平穩風險極小的投資工具構成了穩固、堅實的塔基,即使其他方麵的投資失敗,也不會危及個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不能收回本金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