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愛的代價有多重——婚戀中的經濟學(1 / 3)

第十章 愛的代價有多重——婚戀中的經濟學

第三者的“功勞”——鯰魚效應

一對戀人,相處時間長了,會失去激情。一切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熟悉到叫人心驚,仿佛一生一世就這麼波瀾不驚下去,而一生,該有多長?這麼平平淡淡的婚姻生活會牢靠嗎?

在澳大利亞,某牧場外狼群經常出沒,時有羊受到狼的攻擊而喪命。無奈之下,牧民問當地政府和軍隊申請援助。在各方通力合作下,狼被趕盡殺絕。沒了狼,羊的數量大增,牧民們很滿意,以為從此會過上好日子。然而,幾年過去後,牧民們發現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數量銳減且體弱多病,羊毛的質量也大不如前。他們此時才明白,失去了天敵,羊就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因此再也不用像從前那樣為了逃命而拚命奔跑了。可正是因為如此,其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逐漸退化了。於是,牧民又請求政府再引進野狼。狼回到草原後,羊的數量又開始增加。原來,狼吃掉的幾乎全是羊群中的老弱病殘。這樣的優勝劣汰,給羊帶來了一種緊張的意識,羊群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起來。從經濟學角度看,在這個故事中,狼促進了“鯰魚效應”的發生。那麼,什麼是鯰魚效應呢?所謂鯰魚效應,來源於一個故事。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的高許多。於是漁民們便想方設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以便賣上好價錢。然而,沙丁魚生性懶惰、不好遊動、喜歡安靜、追求平穩,所以運輸過程中絕大部分沙丁魚會在途中窒息死亡。但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原來船夫發現,沙丁魚的死敵鯰魚生性好動,喜歡四處遊走。如果在魚槽裏放一條鯰魚,那麼,死氣沉沉的沙丁魚就會被“激活”,為了逃命拚命地遊動。這樣就不會有窒息而亡之憂了。所以一條條沙丁魚會活著到達漁港。

婚姻生活平平淡淡無波折的時候,我們很少會想以什麼來改善或修補自己與愛人的關係,因為我們以為一切都平安無事,這非常像那些被裝在魚槽中的沙丁魚:安於現狀,沒有任何激情,甚至失去了活力,慢慢地等待既定的命運。然而這個時候,一條“鯰魚”第三者從中插足,我們不由自主地感到危機。於是,我們被掩埋的活力終於被激發了出來。

當婚姻中的第三者真正出現時,你是束手無策,還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婚姻的智慧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首先你要確定自己是否仍然需要這段感情,其次才是采取主動出擊的方式,勇敢地麵對一切挑釁和危機。退而飲泣,找朋友訴苦,請父母出麵,“鯰魚”和暫時迷戀“鯰魚”的人都漸漸厭煩這樣的過時做法。如果確認自己的內心充滿了力量,就盡量獨力去解決,以你的寬容、大度、堅強和隱忍,並適當地示弱。當看慣了大女人的先生突然麵對你的眼淚與軟弱時,他會感覺到,自己仍然是被你需要的。

當安靜的沙丁魚中間出現一位外來客鯰魚的時候,它們因恐懼而奮起應對,潛在的活力被激發出來,因此它們活得更積極、更好。同樣的道理,假設婚姻中出現了第三者,我們不妨將其當做一條突然到訪的“鯰魚”,正確適當地對付,也許我們所提升的就不僅僅是與愛人之間的親密度了。

據說,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拉練門”事件曝光之後,希拉裏做了兩件事情,一是憤怒,二是跑到紐約秘密做了大腿的抽脂手術,以使自己看起來更苗條、更年輕。

在婚姻生活中,一切都可能會發生,沒有人能保證婚姻會永遠像想象中那般完美,當你們對婚姻感覺乏味或是疲憊的時候,感情的遊移最易發生,不光是他,你也難免。那麼,當那條作為外來競爭者的“鯰魚”悄然出現的時候,你所需做的,便是以更強的生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生活,擺脫懈怠疏忽,學習如何為婚姻注入新鮮血液與激情。 事實證明,很多出現過“鯰魚”又平穩過渡的婚姻,反而會令婚姻更加美滿,很簡單,感謝“鯰魚效應”,它讓我們在婚姻中共同走向成熟。

都是愛情惹的禍——婚姻中的博弈

在影片《美麗的心靈 》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一個大學的酒吧裏,4個男生正商量著如何去追求一個漂亮女生,旁邊一個男生卻在喃喃自語:“如果他們4個人全部去追求那個漂亮女生,那她一定會擺足架子,誰也不睬。然後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別人也不會接受,因為沒有人願意當‘次品’。但如果他們先去追其他女生,那麼漂亮女生就會感到被孤立,這時再追她就會容易得多。”在這個男生的眼裏,追求女生就是一場“博弈”。

這部影片是根據博弈論大師納什的生平改編的。所謂“博弈論”就是遊戲論、運動論或競賽論。從經濟學角度看,一場愛情、一場婚姻,實質上也是一場遊戲、一場競賽,在這場遊戲和競賽中,男人和女人都想彼此“征服”或“打敗”對方。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產生愛的火花時,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博弈就開始了。

男女雙方在彼此互相追求的階段就是博弈論的典型模型“囚徒困境”。假設警察局抓住了兩名合夥犯罪的嫌疑犯,但獲得的證據並不十分確切,對於兩者的量刑隻能取決於兩者對犯罪事實的供認。警察為防止兩名嫌疑犯串供,將他們分別關押。兩名囚徒明白,如果他們都交代犯罪事實,則每人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們都不交代,則以妨礙公務罪被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會被立即釋放,不交代者將被重判10年。

對於兩名囚徒而言,最好的策略是都不交代。但他們無法串供,任何一個囚徒在選擇不交代的策略時,都要冒很大的風險。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對方交代了,自己就會被重判。所以對於一個囚徒而言,不管對方囚徒采取何種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所以最後兩人都會選擇交代。兩個囚徒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為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即經濟學上的信息不對稱,他們無法串供。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個囚徒作為理性的經濟人,都會朝著有利於自己的一麵進行決策,但是這種個人理性導致的是集體的非理性,讓集體中的每個人的利益都受到損害。

如果男女雙方一見鍾情,彼此愛慕,但是由於雙方信息不對稱,隻知道自己喜歡對方,對方是否真的喜歡自己卻難以判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不表白。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雙方基於以下考慮:一是如果自己表白,而對方對自己沒有意思,自己臉上會沒光,尤其是女性容易這麼想;二是盡管能斷定對方對自己有意,但也不願搶先表白,因為搶先表白的一方在今後的感情生活中往往會比較被動。這樣一來,雙方陷入囚徒困境都不願搶先表白,結果錯過了一段美好的姻緣。

如果是男生方首先愛上了女生,男生主動出擊,發動攻勢,但這時雙方的信息仍是不對稱的。因為男生追女生時,並不知道女生的心理狀況(女生的逃避是矜持羞澀,還是拒絕),而女生也不知道男生的真實想法(是真心愛自己,還是另有企圖)。也正是由於雙方信息不對稱,一方使勁地追,一方又使勁地躲,雙方仍然處在囚徒困境之中。

處於囚徒困境中的戀人由於對對方信息占有不充分,往往會因愛生疑,對對方進行猜忌。兩人可能為了試探對方,都會反著來說,反著來行事,這樣的結果是雙方都像在打啞謎,胡亂猜測,痛苦不堪。或有忍受不了者,一段姻緣就此擱淺。

若想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好的方法是有一方主動表白,如果另一方積極回應,那麼雙方就會進入熱戀狀態;如果另一方婉言相拒,那麼遊戲就會結束;如果兩人都不願開口,若有中間人溝通也可以。但不管哪一種方式,關鍵是讓男女雙方的真實信息得以呈現,雙方信息實現對稱,這樣雙方就會走出囚徒困境。

當兩人彼此傾心,進入熱戀狀態時,男人和女人之間就從囚徒困境轉入智豬博弈狀態。什麼是智豬博弈呢?假設豬圈裏有一大一小兩隻豬,豬圈的一頭有一個豬食槽,另一頭有一個控製豬食供應的按鈕,摁一下按鈕會有10個單位的豬食進槽。若小豬去摁,大豬先吃,待小豬奔過來,大豬已吃了9個單位,小豬隻能吃到1個單位;若大豬去摁,小豬先吃,小豬可吃6個單位,大豬吃4個單位;若兩隻豬同時去摁,再過來同時吃,大豬可吃到7個單位,小豬吃到3個單位。在這種情況下,不論大豬采取何種策略,小豬的最佳策略都是在食槽邊等待大豬去摁按鈕,然後坐享其成。而由於小豬總是會選擇等待,大豬無奈之下隻好去摁按鈕。囚徒困境,是緣於雙方信息的不對稱,而智豬博弈是由於雙方信息比較對稱,大豬知道小豬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去摁按鈕都是吃虧的,小豬也明白大豬總是會去摁按鈕,所以它們采取了截然相反的選擇。

熱戀中的兩個人,一般都是被對方的優點所吸引,即所說的優勢互補。男女雙方各有各的比較優勢,這一點雙方在前期交往的過程中心裏都彼此明白。所以,碰到男方占優勢的事情,女方會搭便車;而碰到女方占優勢的事情,男方也會偷個懶,休息一下。這樣,從長期來看,男女雙方都不會吃虧,而且會因自己能為所愛的人做些事而感到很快樂。

在熱戀期或結婚初期,智豬博弈一般不會使兩個人發生矛盾,兩個人反倒會和睦相處,盡情地享受愛的甜蜜。幹活的一方為自己將一個不修邊幅的邋遢鬼變得整潔瀟灑而興奮,享受的一方也為有這樣一位關心自己的愛人而陶醉。久而久之,幹活的一方就受不了了。而享受的一方卻覺得這些本來就應該是對方幹,於是雙方就為你多我少而發生爭執,進而升級,兩個人就像兩隻鬥雞,鬥得不可開交。此時兩人由智豬狀態進入鬥雞狀態。

所謂鬥雞博弈是指假如兩人狹路相逢,每人有兩個行動選擇:退下來或者進攻。如果一方退下來而對方沒有退下來,對方獲勝,這個人就很沒麵子;如果對方也退下來,雙方則打個平手;如果自己沒退下來,對方退下來,則自己勝利、對方失敗;如果兩人都前進,則兩敗俱傷。因此,對每個人來說,最好的結局是,對方退下來,自己不退。

夫妻雙方的鬥雞博弈,使整個家庭戰火紛紛,硝煙彌漫。

我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是解決鬥雞博弈的良方,無論出於什麼情況,對待自己的另一半作出讓步都是明智的選擇,有話好好說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停地鬥下去,誰也不讓誰,最後的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甚至釀成家庭慘劇。

家庭生活中,圓滿的狀態即是智豬狀態,這樣,人能彼此支撐,相互扶助,相互欣賞。夫妻雙方有了矛盾,應及時溝通,及時化解,避免鬥雞狀態發生,這樣婚姻生活才能和諧幸福。

找另一半不能不考慮“門當戶對”

——成本收益與資源配置

中國人自古講究門當戶對,所謂門當戶對是指男女雙方的家庭地位和社會經濟狀況相當。在古代一個公主肯定不會嫁給一個殺豬的。進入現代社會,這種觀念被批之以“過時”、“老套”。可逢到自己或自己兒女談婚論嫁時,又總會自覺不自覺地落入門當戶對的俗套。

從經濟學角度看,門當戶對的觀念之所以經久不衰,有著很深的經濟底蘊。因為愛情觀念、婚姻習俗等文化現象,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我們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愛情婚姻當然也應該由經濟基礎來決定。

兩人牽手邁入婚姻的殿堂,意味著兩人將長久地生活在一起。因此,人們對待婚姻是慎之又慎、極其理性的。從成本與收益角度看,門當戶對有利於做到收支平衡。 富人家聯姻,雙方的付出與回報很容易做到彼此相當,比如男方家給了女方家多少彩禮,一般都可以得到相當的嫁妝。而一個富人家和一個窮人家結親,富人家會認為窮人家是一個累贅,隻是給予,沒有回報。而貧窮的一方,也覺得日後要遭到人家的歧視,所以一般知趣的窮人,也不願意高攀富人。在生產力很不發達,物質財富相當困乏的年代裏,人們要改變自身的境況是很難的,一個家庭的富裕,往往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一個富家女如果嫁到一個窮人家,就很可能要受一輩子苦,一個富家兒如果娶了窮家女,也很可能一輩子受拖累,所以門當戶對就更為人們所看重。

但是在我國傳統戲曲裏有富家小姐與落難公子私訂終身於後花園一說,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戲曲家馬上就會在下一折子裏安排落難公子中狀元這一出戲。此時的門不當戶不對並不代表以後不會門當戶對。可見,收益與成本的均衡也是影響戲曲家故事安排的一個因素。

婚姻雙方的成本與收益平衡了,兩人之間就達到一種均衡狀態,婚姻也得以穩固下來。但是現實是變化的,今天門當戶對,明天也許會變得門不當戶不對了。門不當戶不對了,雙方的均衡打破了,婚變也將隨之降臨。現代社會離婚率太高,是因為現代社會變化太快。

經濟學不但講求成本與收益的分析,還講求資源的配置。

在經濟學看來,資源配置的最佳方式是達到帕累托最優。所謂帕累托最優,是指在不使其他人境況變糟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處境變好。而如果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我們就把這個變化稱為帕累托改進。一般而言,如果一個社會的現狀不是處在帕累托最優狀態,就存在著帕累托改進的可能。

假設一男婚前的生活質量為X,一女婚前的生活質量為Y,婚後一起生活帶來的共同所得為一個常量m。

由於他們共同擁有雙方的資源,所以婚後的每人所得分別是(X+Y+m)/2。

如果男女不門當戶對,那麼X、Y相差極大。不妨設X=3,Y=9,那麼婚後的各人所得為(3+9+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