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為什麼不改變一下路徑呢?因為有現成的路可走,有現成的車子可坐。如果要改變路徑就要重新鋪路重新造車,這需要花費巨大的成本,所以人們不會輕易改變路徑。
這就是經濟學中有趣的“路徑依賴”現象。它存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今天我們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也會遭遇它的困擾。
小王在一家外企做財務工作,已是第五個年頭。他薪水不低,生活安定,可是總覺得少點什麼。但和別人比,他是生活事業雙豐收,於是他常提醒自己要知足,正所謂“知足常樂”。這種想法一直持續到幾個月前。
那是他臨時幫一個朋友跟客戶約談生意。沒想到他自己跟客戶挺談得來,一來二去,和客戶混熟了,就把生意也談成了。事後客戶誇小王是個談生意的高手,在談生意的時候細節上把握得很不錯。他打電話告知朋友,朋友很驚訝,說他根本沒想到能談成,憑他的經驗,隻有三成不到的把握能拿下那張單子!
這件事忽然讓小王意識到了自己在談生意方麵的天分,他也從中也得到了極大的樂趣和滿足感,這是在日常瑣碎乏味的財務工作中所從未體驗過的。其實,王強性格樂觀、開朗,從小就樂於做有挑戰和創新的事情。大學填誌願的時候,隻因為家裏人一再堅持讓報財務類的專業,他就順了家人的意思。大學畢業到現在,他一直在這家公司做財務工作,工作很穩定,但總覺得若有所失。這件事情好像是導火索,讓他終於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可是到現在重新選擇還來得及麼?
小王剛被單位任命為財務主管,而且財務經理馬上就要退休了,他無疑是最理想的接班人。而且他和公司上上下下的同事關係都不錯,不希望這樣一走了之。而且,他好不容易在財務工作方麵積累了些經驗,小有一些成就,這樣一轉行,豈不又要從頭再來,以前的努力不白費了?
可是,小王又有些不甘心。這麼些年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如果放著不幹,心裏有著實不好受。小王發現,原來有時候選擇會這麼難!
從小王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對一個人來說,一旦做出某種選擇後,在既有的道路中,會不斷投入各種資源。而一旦哪天我們發現自己的選擇與理想有了偏差,要放棄時,那麼我們的前期投入就會失去意義,這將是一筆巨大的損失。因此若半路轉行,必須經過一個艱苦的轉變的過程,而且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所以,對職場上的人來說,職業選擇很重要。
那麼,當我們在職業選擇時遭遇路徑依賴該怎麼辦呢?
第一,我們應認清形勢,做好兩手準備。能夠比較早地認識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和能力所在,並明確哪一條路適合自己。當現實的工作選擇和自己的心理預期不一致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自己有強烈的意願想回歸真正適合自己的那條職業路徑,就該有這兩方麵的準備,一是等待合適的時機隨時準備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工作中去;二是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或不成熟,選擇繼續留守等待時機也是相對保險的選擇。
第二,我們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能瞻前顧後,要堅決地去執行,猶豫不前隻會錯失時機。
我該做什麼?——職業選擇
即使你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也總得找一個適合發揮自己優勢的舞台,以便你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如果一開始方向定錯了,則距離目標會越來越遠,還要重新走回頭路,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我們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絕不能犯方向性的錯誤。
一般情況下,職業方向的選擇是由專業確定的。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人畢業後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學的專業來選擇工作,有的甚至與原專業風馬牛不相及。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專業不對口的情況比比皆是,已不足為怪。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認真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有時為了就業,甚至要強製自己去從事並不喜歡的崗位,隻要這種職業是社會緊缺的、急需的或有發展前景的。
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明確自身優勢。首先是明確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就需要進行自我分析。分析自己,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據過去的經驗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與機會,從而徹底解決“我能幹什麼”的問題。隻有從自身實際出發,順應社會潮流,有的放矢,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要發現自己的不足。如性格的弱點、經驗的欠缺,認真對待,善於發現,並努力克服和提高。
再次,要對職業的方向作出分析,具體包括:
1社會分析。社會在進步、在變革,要善於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這就需要對社會大環境進行分析:包括當前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趨勢;社會熱點職業門類分布及需求狀況;專業需求形勢;自己所選擇職業在目前與未來社會中的地位情況;社會發展對自身發展的影響;自己所選擇的單位在未來行業發展中的變化情況,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市場占有及發展趨勢等。對這些社會發展大趨勢問題的認識,有助於自我把握職業社會需求,使自己的職業選擇緊跟時代步伐。
2組織分析。這應是個人著重分析的部分,組織將是你實現個人抱負的舞台。你應對自己將要加入的組織的各個方麵進行詳細了解,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隻有兩者之間擁有較多的共同點,組織與個人才會相互接納。
3人際關係分析。個人處於社會環境中,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人打交道,因而分析人際關係狀況顯得尤為必要。人際關係分析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麵:個人職業發展過程中將與哪些人交往;其中哪些人將對自身發展起重要作用;工作中會遇到什麼樣的上下級、同事及競爭者,對自己會有什麼影響,如何相處,等等。
最後,作出明確的方向選擇。
通過以上自我分析認識,我們要明確自己該選擇什麼定位方向,即解決“我選擇幹什麼”的問題,這是定位的核心。定位的方向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定位方向的選擇應按照定位的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自身實際來確定,即擇己所愛、擇己所長、擇己所需、擇己所利的原則,選擇合適自己、有發展前景的職業。
從事一項喜愛的工作本身就能帶給你一種滿足感,你的職業生涯也將因此變得妙趣橫生。相反,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則什麼也幹不好。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給你一種滿足感,將來才會有所成就,否則不但自己痛苦,對社會也是一種浪費和損失。這就要求我們有清醒的頭腦,避免從眾心理,不一味追求知名企業、高薪和大城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許你興趣廣泛可以掌握多種技能,所有的技能中總有你的短處,也必有你的強項。宇航員楊利偉,導演張藝謀,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鬆、水均益,球星姚明等人所從事的職業,可以說是眾多年輕人所向往的,但從事這些職業所必備的能力決定了不是隻要有興趣就能幹好的。有些人善於做業務,有些人更適合做管理。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要注意選擇最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職業,即擇己所長。
社會需求在不斷演化,舊的需求不斷消失,同時新的需求不斷產生。昨天的搶手貨今天會變得無人問津,生活處於不斷的改變之中,職業的選擇應順應就業變動規律。在進行定位時,還要分析社會需求,擇世之所需,否則,就會陷入不斷更換工作的旋渦中,苦不堪言,自食苦果。
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如果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就會造成知識折舊。所以,我們要主動摒棄各種錯誤的觀念,以防被錯誤思維誤導。要不斷開拓進取,不斷開發新技能。
此外,職業是個人的謀生手段,其目的在於追求個人和家庭幸福。在謀取個人福利的同時,也創造了社會財富,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世界,需要生存,因此做的工作必須要有合理的待遇,還要考慮到家庭的需要。謀求職業的第一動機就是使個人生活得更幸福,利益傾向支配著你的選擇。
在把握職業方向時,應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明確自己隻是普通的沙礫,而不是價值連城的珍珠。要盤點自己現有的職業含金量,找準可持續發展的職業通道,適時考慮職業發展的變通性。
職場中的“不倒翁”——“個人品牌”
現在社會的競爭中,反複出現一個詞——個人品牌。以往,我們以為隻有企業才能擁有品牌,而如今在人才市場上,也出現了這個詞。隨著教育的普及,除了極少數崗位和職業外,大多數的職業都走向買方市場,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而這時,你要在眾多的人才中嶄露頭角,就必須擁有能引起別人注意的特殊本事,而這也就是個人品牌形成的原因。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那些成功人士都擁有優秀的個人品牌,他們總是令人印象深刻、與眾不同。他們在任何時候,似乎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曾有管理學家指出:“在職場中你應盡快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從而成為能讓老板和同事記住的人。如果在職場中擁有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就會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和更多向上發展的機遇。”
你該如何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1.個人品牌定位
你想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就要先了解自己的個性。正如“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在這裏也決定定位。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應當選擇樹立什麼樣的個人品牌。這是塑造個人品牌的基礎。你不妨問問自己——我的個人特長是什麼?我適合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想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2.工作技能強
個人品牌同產品品牌在這點上是相通的。產品質量好,才能樹立起品牌,而個人能力強,才能構築起自己的品牌。精深的專業技能是個人品牌建立的重要元素。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出色且不可替代,是建立個人品牌的關鍵。
3.較好的學習能力
建立個人品牌非朝夕可成的事情,你必須不斷地學習。而且,即使你已經形成了個人品牌,為了保持它,也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吸收新技能。隻有在不斷的積累和慢慢培養之後,你才可能形成大家所認可的品牌。
4.人品質量
道德水準、人品,對於個人品牌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有才無德的人是無法建立起個人品牌的。所以,要想建立個人品牌,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隻有言行一致,你的行為才會讓人信服。
5.適當地包裝自己
可能你很有能力,但你不注意儀表,沒什麼特點,那也很難引起注意。你可以用更有品位的衣服、更有魅力的語氣、更優美的身姿來讓自己擁有更好的形象,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
非公務員不娶——公務員熱的背後
2009年五一期間,第五屆南京市公務員相親會在雨花台景區舉行。1000多名公務員、企業白領以及普通工人被吸引前來進行“愛的應征”。其中有張征婚卡片很直白:父母是公務員,兒子是公務員,兒子的女朋友必須是公務員!
公務員之家找兒媳 “非公務員免進”,是對當公務員的好處感受太深,以致“非公務員不娶”。
公務員的巨大吸引力,已被這張征婚卡片反映得淋漓盡致。這也從另一方麵影射了而今的公務員熱的社會背景。
近兩年公務員考試異常火暴。2005年中央國家機關的8400個職位有超過54萬人報名,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共有97個部門8662個職位,報考人數接近100萬。在“篩簡曆”一關“篩”掉了一些人之後,仍然有超過40萬人參加考試。平均起來,50個人裏才考中1個,比高考和考研的錄取率低得多——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熱考”。
如今人們談起公務員已不再說是“鐵飯碗”,而言其為“金飯碗”。人們對公務員趨之若鶩,正是被它的許多“光鮮”之處所誘惑——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優厚,甚至有人形象地說,進了公務員隊伍就等於進了保險箱。
“公務員的工作並不是傳言中的喝茶看報紙。”在國務院某部委工作了快兩年的小鄭說,“大家都希望能有所作為”。
“公務員是個很能鍛煉人的崗位,進單位一段時間後,大家很快沒了學生氣,各自有了一套待人接物的原則。沒有眼力見兒的人,在單位裏是會被瞧不起。這份工作可進可守,想‘進’就要努力工作,等待提升。如果能成為某位領導的秘書,那就有更多的機會。至於‘守’,就是多攢一些人脈,多結交一些朋友。過幾年,可以辭職下海,也可以直接‘空投’到大企業裏邊去。”小鄭說,“這樣看來,在公務員隊伍裏人每天都在增值。”
小鄭稱自己在公務員麵試時表現很出色,最後考官問他,還有沒有別的問題。小鄭小心地問了句:“能掙多少錢?”考官嗬嗬一笑:“餓不著你。”具體是多少,沒回答。進了單位後,他發現自己的擔心有些多餘。雖然與企業,尤其是與有些外企相比,工資確實有限,可公務員的各種福利卻非常不錯,住房公積金、交通補助都有。中午飯可以在單位吃,單位直接把錢打在飯卡裏,平常還會發一些生活日用品、購物卡、報銷發票,這樣一來,許多日常開銷都節省了。
而且公務員工作比較穩定,不存在企業裏“公司倒閉”、“隨時可能被炒掉的風險”。辭退一個公務員的手續不像在私營企業裏“多開兩個月工資走人”那麼簡單。按照《公務員法》,公務員如果被辭退或者考核為不稱職,可以向上級申訴。“隻要不犯什麼大錯誤,沒人會辭退你,或者無故把你評成不合格。再說領導手下出個‘不合格’,自己臉上也沒光。”小鄭說,“隻要不惹事,態度認真,沒人會給你找麻煩。”
回想剛從學校出來的時候,小鄭的想法也簡單:不想進官場,覺得在企業裏麵會更好。可家裏人覺得這樣不穩定,勸他去考公務員,為這事沒少吵架。“可在我找了一圈工作,換了幾家單位後就徹底服了。”他說,“還是老一輩有先見之明,看著在企業掙得多,開支太大,照樣不夠花;公務員雖然掙得少,可補助多,是淨拿。”
然而,當一種職業超乎社會其他職業奪人眼球,吸引無以計數的人趨往,就顯得不正常了。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麼人們會如此熱衷於公務員職位?
公務員考試的火暴,首先是因為公務員考試錄用公平機製的建立。
1994年6月7日,人事部頒布了《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標誌著公務員考試錄用製度正式建立。十多年來,公務員考試初步建立起“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考錄工作機製,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讚譽。由於公務員考試對招考職位的資格條件中沒有對性別、身高、體重、外形、外貌、婚姻狀況、畢業院校等方麵的限製,尤其是2006年來首次對中央國家機關的招考職位不再設戶籍限製,降低了考試門檻,為全國範圍內符合條件的人員提供了平等的報考機會。能不能上先考再說成為大多數人的心態,也成為促成公務員考試火暴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業理念、從眾心理、保障製度的不均衡等也是公務員報考熱的成因之一。
當前人們職業選擇的方向愈來愈趨同,範圍愈來愈窄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今社會製度之下,人們無法對生活進行確定的展望,無法對工作形成穩定的預期。當人們在找工作時,工資夠不夠支付生活成本,各種風險能不能被保障,所付出的勞動是不是有足夠的回報,都是每個人反複衡量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在公務員那裏不是問題。一些私人中小企業給社會提供的工作崗位給人漂浮之感,炒魷魚、拖欠工資、工時過長、工薪過低、沒有尊嚴、身心疲憊、急功近利、榨取式的用工,這些都不能說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稀有現象。在這些崗位工作等於是在透支生命,當然也就留不住人。
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是不同的價值取向、職業選擇、成功標準和諧並存的社會。各個不同領域的人才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長袖善舞,自得其樂,這樣整個社會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公務員不過是這部龐大的社會機器上運行的一個部件、一個齒輪。如今公務員正如一台大馬力的吸水泵強勁地吸收著各行業的優秀人才,長此以往肯定會對社會不利。而若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唯一的方法就是縮小社會各類工作間的待遇差距,讓公務員不再“一枝獨秀”,讓所有成員的工作安全、有尊嚴,不要讓一個人、一個行業被社會所忽略和遺忘。
工資怎麼縮水了——通貨膨脹
從2008年開始,不少上班族們發現,雖然每月工資沒少,但好像越來越不夠花,工資怎麼縮水了?與此同時,各種漲聲響成一片:糧價漲了,油價漲了,豬肉價漲了,房價更是漲得離譜……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切都是由通貨膨脹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