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走的人多了,也便沒了路(2 / 3)

這樣看來,春運火車票不應當漲價。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是我們不想遵守市場經濟的原理,而是要清楚,西方的市場經濟學原理都是建立在假設每個個體的經濟自由和權利都受到保障的基礎上。但現實中,遠遠不能達到這種情況,市場有失靈的情況。在它失靈的時候,對於一部分人,甚至是一大批人是不公平的。

在公路、輪船、航空票價普遍提高的背景之下,乘坐票價相對低些的火車,已成為中低收入民眾的首選,特別是農民工和沒有收入的學生,他們出行已經離不開火車。火車票價將要進行市場化改革,應該多些平民意識和社會責任,多為他們想想,不能隻考慮自身如何才能“保本微利”,更不能掛著“保本微利”招牌,想方設法多賺錢、多獲利。一旦普通民眾連火車都坐不起,火車的優勢便會喪失,既會失去乘客,也會失去民心。

鐵路現代化建設快速推進,新技術不斷引進,運營效率大幅提高,加上節能降耗的開展,生產成本下降的空間很大,運價並非隻能漲,不能降。鐵道部調整發展規劃,切不可為了提價而發展,而應借火車票價市場化改革之機,多考慮乘客的利益,用低價位和優質服務去吸引乘客。

中國鐵路資源異常缺乏,據說人均擁有鐵路不到一支香煙那麼長。因而列車總不得空閑,絕大部分時間是超人數運行,尤其是節假日更是人滿為患。花同樣的錢卻沒有座位,本來載108位結果多載一倍多,坐火車等於遭罪。

壟斷的環境,低質的服務,供應滿足不了需求。在這麼一種狀態下,如何實行車票上浮,那隻能由鐵道部一家說了算,這種票價上浮有誰喜歡,有誰得益?最終隻能是鐵路得益。

火車票價市場化,實行票價上浮製,應當是改革的方向。但是,要想對火車客運標價進行市場化改革,必須具備這樣幾個前提。

第一,實現鐵路投資市場化。長期以來,鐵路投資都是國家投資。國家投資,就是納稅人投資;納稅人投資的項目,就是公共設施,就應當按照公共設施的要求,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如果投資仍然實行計劃化,而經營實行市場化,投資由國家承擔,收益由企業享受,顯然是有失公平的。所以,要想實現鐵路客運票價市場化,就必須實行投資市場化,通過吸收社會投資、外資等來對鐵路進行建設。

第二,實現鐵路經營市場化。鐵路是標準的獨家壟斷行業,在壟斷沒有打破的情況下,實現客運票價市場化,顯然是不合適的,也是不可行的。所以,要想實行客運票價市場化,就必須打破壟斷,變獨家經營為多家競爭。

第三,實現鐵路管理市場化。由於是壟斷行業,鐵路部門也就成了計劃經濟的“最後堡壘”之一,在管理上更多的是吃的“大鍋飯”。一旦成為鐵路員工,也就進入了“保險箱”,不用擔心會下崗失業,會沒有收入保證。也正因為如此,鐵路部門在管理上一直比較落後,浪費現象嚴重,資金使用效益不高,企業效益不佳等。雖然在鐵路部門內部也推行諸如管理創新、製度創新、分配激勵等措施,但是,再多的措施,也敵不過陳舊的機製和體製,也無法解決“大鍋飯”的問題。所以,要想實現客運票價市場化,就必須實現管理市場化,除了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機構外,其餘全部推向市場,按照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進行管理。

第四,實現運輸服務市場化。鐵路行業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一直為社會所詬病,所謂的“鐵老大”,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社會對鐵路部門不滿的一種表現。近年來,雖然鐵路部門非常重視服務工作,提出了一係列的改進方法和措施。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因為,在高度壟斷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競爭的壓力,服務水平高低、質量好壞,都不會影響鐵路部門的客源,不需要任何開拓市場的措施。所以,如果僅僅實現客運票價市場化,而不實現服務市場化,顯然是不合適的,也是不公平的。

該不該倒賣火車票——自由市場

“票販子是最可愛的人!”

全國政協委員聽到這句話時說:“這真是莫大的嘲諷,也對我們現行的鐵路售票製度提出了考驗。”

每逢節假日,鐵路公安機關總會在各省會城市、旅遊城市和票販子活動猖獗的車站形成集中圍剿票販子高壓態勢,對票販子活動猖獗的重點車站、區域實施重點排查,集中開展打擊票販子的專項行動。但為什麼會屢禁不止呢?

若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就會發現票販子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節假日期間的火車票是稀缺資源。開往某地的火車的座位總是有限的,當對一定時間內的火車座位的需求遠遠大於可以提供的座位時,火車票就成為一種稀缺品。火車票價格較低,而其替代品(長途汽車、飛機)票價又比較高昂。所以需求曲線向右移動,而供給曲線變化不大,導致價格上升。所以當票販子抬高價格時,火車票依然有市場。

因為火車票的需求受價格影響比較小,特別是春節期間,所以我們可以假定在此期間的火車票的需求價格不具有彈性。所以,當價格上漲時依然可以賣出去,因此,票販子的存在是必然的,況且這一行不需要什麼技術和大量資金,而利潤卻很可觀。隻要有市場經濟,隻要有緊俏資源,就會有票販子。

票販子怎麼就成了最可愛的人?

這還要從火車票難買說起。如果不是碰上特殊情況,平時買火車票還不成問題,可一到節假日,購買火車票就成了大家頭疼的事情。購票需要排上半天隊不說,還經常會遇上排了十個小時卻被告知沒有票的情況。這時候,你隻有一個希望——讓拿到票的過程能夠更好、更快!此時,你最容易想起的人,恐怕就是票販子。因為,他們能夠帶給你真正的“福音”,他們能帶給你最高的效率!

例如,一位男士因特殊情況必須坐某趟車回家鄉,時間緊急,不能有一點延遲。當他去火車站買票時,由於限定了時間和地點,票極難買。在售票處得到的回答不是日期不對,就是買不到票。此時,正好遇到一個票販子,幾經討價還價,終於以略高價位的錢買到了票。雖說是付出了更多代價,但是滿足了這位男士的需求,使其認為得到了較高的效益。雙方不僅成交,還皆大歡喜。

因此,從經濟學角度看,票販子有如下優點:

第一,讓你減少機會成本。

衡量一下,你是選擇為了買票而耽誤工作和休息,還是選擇從票販子那裏購買車票,以免除排隊誤時之苦。很多人選擇了後者。因為,不耽誤高效工作和休息的同時,還可以買到車票,此行為本身就有可能降低你的機會成本。否則,你就會為了買火車票而耽誤過多的時間。

第二,讓你提高效率,甚至能得一定的消費者剩餘。

票販子的服務態度一般良好,並能讓你獲得最實在的好處。絕大多數情況下,票販子都能保證票源,所以,不怕你拿不到票。同過去那種在火車站排了半天也未必能買到票的情況相比,是不是更有保障些?思量之後,你就會發現,票販子效率高,且隻要他的要價在你的心裏承受範圍之內,就會為你和他創造最大的效益和盡可能多的消費者剩餘。

正是有這樣的想法,人們不願意舉報那些能幫助自己的人,票販子才會屢禁不止。

實際上,稱票販子為“最可愛的人”有悖常理。他們倒賣車票,賺的差價利潤很高,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倘若不是急需要票,麵對如此的高價票,消費者購買時未必是心甘情願的。之所以票販子會屢禁不止,這恰恰反映出了我們鐵路係統的問題——低效率,態度差,購票麻煩。

如此來看,若非鐵路係統的管理製度和售票製度不完善,也不會讓票販子市場這麼繁榮。政協委員對此非常不滿,並不停地強調,此種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所以他們建議政府應當建立長效、可靠、便捷的火車票預售製度,以期能使相關情況得以改善。

喜憂參半的二手車市場——逆向選擇

近年來,二手車市場逐漸走俏。從2000年至2007年,7年之間,二手車交易量從252萬輛增加到260萬輛。據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僅北京地區二手車交易量為402萬輛,同比增長近18%;新車交易量為48萬輛,同比增長15%左右,二手車交易量增幅首次超過了新車。據測算,新舊車交易量比例已達到08∶1。

然而,能選購到一輛不錯的二手車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手車是指用過的舊車。二手車差別很大,有的還相當好,有的早該報廢了。從外表上很難判斷二手車的內在質量。賣者對車況了如指掌,這是他擁有的私人信息。買者僅從表麵並看不出二手車的內在質量。這就是二手車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一個人掌握的信息達到何種程度,就會采取相應的選擇。這是信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在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賣者把自己已快報廢的二手車油漆一新,希望當做好的二手車賣出。

買者並不知道某一輛車的具體內在質量如何,但知道賣者都會利用他們的私人信息,力圖把最壞的車賣給他們。這樣,買者就把市場上的所有二手車都看成是最差的車,隻願意付給最低價格。這時,好的二手車的車主就不願意把自己的車拿到舊車市場上出售。因此,市場上的二手車都是最舊的。這就是逆向選擇。這時,誰也不願買最舊的車,而市場上隻有最舊的車,交易就無法進行了。

那麼能否找到事半功倍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呢?這就需要努力促使交易雙方的信息對稱,盡量增加交易雙方的信息透明度,以改變“逆向選擇”的尷尬狀況。

具體到二手車就是找一種低成本獲取賣者舊車私人信息的辦法。確定舊車的內在質量是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如果買者僅僅為了買一輛車而去學習鑒定舊車的技術,成本就太高了。這時市場上如果有中間商將賣者與買者聯係起來,由他們負責對舊車進行檢驗,並給不同質量的車做上記號,這時賣者與買者之間信息對稱,舊車按質論價,交易就可以正常進行了。

中間商不是鑒定一輛車,而是以此為職業,鑒定許多輛車。他們學習鑒定舊車的專業知識,就能實現規模經濟,獲得每一輛車私人信息的成本很低。同時,他們作為中間商要在市場上生存下去,必須取信於買賣雙方,所提供的信息必須真實可靠。市場競爭迫使他們為自己的信譽而一定要提供真實信息。

中間商的出現,無疑有效地克服了二手車市場的逆向選擇。但僅有此還遠遠不夠。因為各個中間商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不一樣,評價標準不一樣,又沒有相應的監督機製加以製約,因此勢必會導致市場混亂。因此,更根本的做法是盡快建立健全二手車評估體係。

要規範好二手車市場,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對二手車鑒定評估師素質的培養及再教育

二手車的評估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影響因素比較多,所以,對二手車鑒定評估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首先,知識麵要廣。機動車鑒定評估理論和方法以資產評估學為基礎,涉及經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價格、財會、機械原理、汽車構造等多方麵知識。其次,政策性要強,既要熟知相關的政策法規,還要掌握車輛管理的有關規定及各地相關的配套措施。再次,實踐和技能水平要高,要求從業人員不僅會駕駛機動車,而且還能夠使用檢測儀器和設備,並能通過目測、耳聽、手摸等手段判斷二手車的基本狀況。最後,要把握市場動態。目前汽車產品更新換代快,結構升級、技術創新層出不窮,加之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行情的多變難測,使二手車鑒定評估工作具有極強的動態性、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