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太公釣魚——免費的午餐
某大酒店開業,在電視和報紙上做了一個廣告,稱開業當天全天免費。幾個好友當天正好閑來無事,便相約去吃這頓免費的午餐。去吃飯之前大家都興致勃勃的,吃完飯後卻一個個悶悶不樂,為什麼呢?原來酒店所說的全天免費,並不是讓你隨便吃,而是根據酒店的規定,每人免費供應一份定餐,所謂的定餐,不過是一碗米飯、一個小菜、一小碗雞蛋湯而已。如果想要吃其他的,則得自己掏腰包。看來,這全天免費隻是酒店釣魚的誘餌而已。再看酒店裏前來消費的人群擠得人滿為患,大家都是衝著這免費餐而來的。雖然被騙了,但有火還沒地方發,誰叫你來的,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人家廣告上明明寫著,解釋權歸酒店所有,雖然字很小,不太醒目。再說你也不好意思理論,為了吃人家的免費餐,還要人家管你吃個夠?大庭廣眾之下,麵子上也過不去呀。送的免費餐吃不飽,隻好自己再點上些炒菜、酒水,一結賬,幾百塊錢出去了。這頓免費餐吃得還真不便宜。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相信有免費的午餐。原因何在?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利益尤其是能輕易獲得的利益麵前,人們就往往容易失去自我判斷能力。
我們經常看到此類廣告:本店清倉大甩賣,商品一律四折!其實商品的標簽早已在打折前進行了修改,不過是將現在的價格提高為原來的兩倍而已。說到底,沒有誰會賠錢吆喝的。
商家的目標是贏利,所以商場也好,酒店也罷,都不可能免費為你提供商品和服務,免費的午餐是不可能存在的。
也許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很多酒吧裏花生米是免費的。可是你注意到沒有,花生米可隨意索要,飲用品則很貴,連一杯清水都要好幾元錢。按常理,花生的生產成本要比水高,酒吧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理解這種做法的關鍵在於,弄明白水和花生米對這些酒吧的核心產品——酒精飲料——的需求量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花生和酒是互補的,花生吃多了,會有幹渴感,要點的酒和飲料也就多了。相對於酒和飲料的利潤來說,花生是極其便宜的。多吃花生米能帶動酒和飲料的消費,而酒吧主要靠酒和飲料來賺取高額利潤。所以,免費供應花生米隻是為了提高酒吧利潤而已。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水喝得多了,要點的酒類自然少了。所以,即使水的成本很低,酒吧也會給它定個高價,減弱顧客的消費積極性。
免費的花生米實際上是引導顧客多消費酒水而已。酒吧的做法正是應了那句——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去美國參觀旅遊過的大多數人都知道,位於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是免費對遊人開放的。這麼說,是不是國外就有免費的午餐呢?其實不然,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一樓是展覽大廳,樓下是畫廊,有出售畫家作品的,還有出售美術期刊、畫冊、圖書、工藝品的。最多的是出售世界名畫仿製品和印刷品的,一樓每一幅展出的名畫在樓下都能找到其仿製品和印刷品,兩者的價格相差懸殊。例如,一樓展出的凡·高名畫《向日葵》,其標價是幾百萬美元,而樓下出售的仿製品卻隻賣20美元,印刷品更是便宜,幾美元就能買到。麵對如此大的差價,人們對仿製品和印刷品的購買欲望怎能不強烈?
試想,如果國家美術館收門票,前來參觀的人肯定會少很多,樓下買仿製品和工藝品的人也將隨之減少,售出的商品也會減少,樓下的鋪位對外出租的價格就會降低。如此一來,門票收入可能還不及鋪位對外租金的減少。所以,雖然從表麵上看,國家美術館沒有收門票,是賠錢的買賣,其實暗地裏他們早已通過高額的鋪位租金費把比門票更多的錢賺到了口袋裏。
如此看來,作為一個消費者、一個經濟人,不能隻片麵地追求利益最大化,麵對商家免費午餐的誘惑,我們應該清醒地提醒自己“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精明的商家是不會讓你輕易揀便宜的。
“吃”與“不吃”間的思量——邊際效用
一位李姓老夫人,年近70,體態臃腫,每次逛街買衣服都非常不易,耗去很多時間和金錢不說,還時常受到別人的“注目禮”。對此她非常苦惱,而且她由於肥胖,健康每況愈下。想想自己年輕時很苗條,怎麼到老了卻長出這麼多的脂肪呢?
原來,李老夫人生性節儉,幼時的苦日子讓她每每看到剩菜剩飯就不能安心,舍不得丟掉,結果就勉強多吃。時間長了,身形也就變了樣。這樣節儉的事例在我們生活中再常見不過了,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父輩、祖輩們,他們更是忍受不了我們一絲一毫的浪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在他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因此才有了類似李老夫人的痛苦。
浪費確實可惜,但為了防止浪費而把剩餘的東西“塞進”自己的肚子裏,這樣的思想正確與否,值得思考。盡管我們小時候也曾接受過家長的類似教育,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未必要這樣做。因為剩飯不管是吃掉還是扔掉,都不會改變其浪費的性質。可能有人會問:扔掉那是浪費,這毋庸置疑,為什麼說吃掉也是一種浪費呢?
這是因為,一方麵,強吃剩飯不會讓你有吃飯的滿足感;相反,卻可能因強迫自己吃飯而感覺到痛苦。另一方麵,強吃剩飯會給胃部消化係統等造成負擔,久而久之也就容易出現李老夫人那樣的情況,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既然這樣,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吃剩飯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吃得太多,不但沒有了享受美食的感覺,更談不上強身健體;相反,如果剩飯造成了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係統紊亂,那就是吃出毛病了,賠上醫藥費不說,還會讓身體和精神雙方麵受損。
其實,選擇吃還是不吃,應當根據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和成本收益理論來衡量。在這方麵,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在經濟學、生物學、物理學、心理學方麵都成立,使用它能讓你懂得更多的生活哲理,也能使你更理性地生活。成本收益在此處則是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觀察。
倘若吃下去,你仍能覺得是頓美餐,則其邊際效用還是正的,還能讓你增添些滿足感,吃了倒也無妨,但若是感到有些痛苦了,那它的邊際效用已經成為負的了,不吃也罷。同樣的道理,若你認為,吃下去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收益,就可以吃;若是吃下去可能給你帶來更多的身體不適,那吃下去顯然就不是明智之舉了。
最後,不得不承認,吃不吃在於你,但是李老夫人的經曆告訴我們,扔掉剩飯是一種浪費,強吃掉剩飯又何嚐不是呢?沒準,它還會讓你付出更多的代價!這種可能攜帶負的溢出效應的浪費,難道不是更大的浪費嗎?很多事情都是同樣的道理,但是若你從經濟學家的角度去看,用更理性的方式去想,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看透扔掉剩飯的浪費與吃掉剩飯的相對的浪費,就能讓你清楚該如何在現實中對不同經濟價值的事物進行抉擇,如何進行取舍。所以,浪費抑或是不浪費,換個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不要困於常理,在生活中要善於利用經濟學的思維思考。
如何吃到免費的午餐——彙率的變動
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生活著一群農民。他們中大多數人老老實實地種地。但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僅僅是依靠20美元就過上了小康生活。
每天,這個農民在早上起來後,先在美國這邊的酒店花2美元買一杯啤酒和一盤牛排。吃完後,他就帶著18美元來到墨西哥。此時,時間已經差不多到了中午。他在當地銀行按1∶3的彙率,將18美元換成54比索,然後拿出6比索,在當地飯店繼續喝一杯啤酒,吃一盤牛排。等到了晚上,他再拿著剩餘的48比索回到美國,根據此時美國1∶24的彙率,換成20美元。這樣,一天下來,他就白白享用了啤酒和牛排。……一年多了,他一直重複這樣的行程。
這個農民怎麼能平白無故地吃到免費的午餐?其中的秘密就在於他機智地運用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彙率。
彙率亦稱“外彙行市或彙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彙率。
其實,根據經濟學中的概念,彙率主要是利用於兩國的貿易之中。因為當兩國要進行效益時,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必須要規定一個固定值,即彙率,當這個彙率固定好後,人們就會按照它進行交易。
在故事中,兩國采用的都是間接標價法。即都是以1個單位的本幣來做標準。接著,我們看到,彙率通常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商品和消費的變動(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於是,聰明的農民,就利用這一點,將兩國中間的貿易變成了對個人有利的一項交易活動——根據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在早晚的彙率差異而為自己賺取了一份免費的午餐。更確切地說,他利用了國際經濟學上的套利活動。
套利是指在經濟活動中進行的低買高賣的操作。
早上,農民在美國花費2美元後,來到墨西哥——即中午,此時,因某些因素影響,墨西哥的貨幣價值被低估,因此一美元能兌換3個比索。等到農民晚上回到美國,隨著外彙因素的變動,墨西哥的貨幣幣值上升,於是一美元隻能兌換2.4個比索。看農民在這一天中的行為——他先選擇投資價值被低估的比索,再回到美國,獲得比索上漲後的帶來的利益。可見,是兩國的彙率變動為他埋了單。
不要以為農民的行為既可笑又不切實際。那些經常在彙率市場上投機的冒險家們會告訴你,現實正是如此。每一天,彙率都會因為諸多因素不停變動,農民的行為完全可行,更何況,那些外彙市場上的投機家做的不都是這類營生?
外星人乘坐宇宙飛船來到地球,無意中,他吃到一種水果,感覺非常可口。他對賣水果的商家說:“這水果真好吃,哪裏能大批量購買啊?我要多買一些帶回去。”
商家告訴它:“好,但要先確定你到哪裏去買,到中國去買,1人民幣1個,到歐洲人去買,用1歐元1個。”
外星人說:“這有什麼差別呢?……嗯……那我用1歐元買1個好了。”
商家說:“且慢,其實你不用花錢也可以。”
外星人說:“哦?怎麼做?”
商家說:“你先從中國借一個果子,到歐洲去換1歐元,拿1歐元到中國去,就可以換10個果子,拿一個果子還給中國人,你就白得了9個果子,你再拿9個果子再去換9歐元,再到中國去換90個果子,再拿這90個果子再去換90歐元,在到中國去換900個果子——哈哈,這樣,你想吃多少果子都不用花錢了!”
外星人驚訝道:“沒想到,還能遇上這樣的好事!”
一模一樣的準則,又是彙率的變動帶來了部分人的受益。並且外星人的獲利,還進一步說明了彙率對物價的影響。
按照經濟學的常理,彙率下降時,將會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對外國出口的便宜,而彙率上漲時,他將導致進口產品的價格降低,出口產品的價格升高。而物價水平將會直接將彙率變動的影響傳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從此角度看,彙率的變動不僅僅是政府調控國際貿易情況的重要因素,對民眾經濟生活的影響也不可小看。所以,日後的彙率政策在製定時,政府更應深重地考量,它的變動會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些什麼?
手裏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危機”的冷思考
2008年,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一對母子在國家糧食署銷售點把剛剛購買的低價大米小心地裝進口袋。這是在全球糧食危機背景下發生的一幕。
其實,不隻是菲律賓,糧食危機已經席卷了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據有關資料統計,糧食價格自2005年以來已上漲80%,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其中,全球小麥價格上漲130%,大米價格同期上漲74%!但令人擔憂的是,全球糧食儲備已降到了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國際公認的安全儲量是至少滿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的全球糧食最多隻能維持5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