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生得一知己,不亦樂乎

知己難求

《論語》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一件多麼值得高興的事情啊

在遙遠的古代,信息和交通都不發達,王勃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那是詩人美好的想象,那個時代交通基本靠走,條件好的能雇一輛馬車,馬車的條件又能好到哪裏?魯迅“考據”出來說孔子有胃病,若是孔子真有胃病,怕也是長期坐牛車周遊列國給顛出來的

所以在古代,除了那些遊學或者遊仕的讀書人,許多人一輩子也去不了幾個地方交際範圍也窄,也就是些街坊鄰居孔夫子周遊列國,名氣又大,朋友算是多的,但因地理阻隔,很多朋友可能一年到頭就見不了幾次,難得聚一聚那得多開心啊

在孔子眼裏,學習自然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另一件能和學習相提並論的,就是朋友確實,很多時候,朋友帶給我們的快樂往往是最簡單且無可替代的

有三個人進山求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一個神仙,神仙說:“你們沒有慧根,恐怕成不了仙,但是看你們如此誠心,我就滿足你們每人一個願望吧”那三個人一想,也罷,總比什麼都沒有好於是,第一個人提出了他的願望,說:“我想要發財”神仙點點頭,說:“你回去吧,你的屋子裏已經堆滿金銀珠寶了”那人滿意地回去了第二個人說:“我想要當大官”神仙點點頭,說:“你回去吧,馬上皇帝就會降旨讓你做封疆大吏”那人也滿意地回去了這時,第三個人想了想,說:“老神仙,我不想當官也不想發財,我隻想找一個知己好友,能夠與我心意相通一壺酒,一盤棋,我們能天南海北地聊上一整天也不覺得厭倦”神仙聽了,沉吟半晌,說:“你所要求的,乃是人間的至樂啊,我們做神仙的都享受不到,你怎麼敢提這樣的要求呢”說罷,一甩拂塵禦風飛走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若是能找到一個這樣的朋友,即便是神仙也隻有羨慕的分

現代人有多種渠道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我們有手機,有QQ,有Skype,有SNS網站,無論隔得多遠,朋友也能天天見麵,天天說話天涯真的變成了比鄰,地球變成了一個村子

但是朋友多了,現代人卻比古人更孤獨人與人的距離似乎拉近了,人心的距離卻變得遙遠了正如顧城的一首小詩所說:你一會兒看雲/一會兒看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所以,網絡上“寂寞黨”橫行,而寂寞的背後是現代人的無奈現代人太忙碌、太功利,留不出更多的時間來跟朋友分享人心又太封閉,在隻有功利的天空下關上了自己的心門

其實我們不缺朋友,打開手機通訊錄,是長長的一串名單;打開QQ,好友麵板也擠滿了密密麻麻的頭像但是這麼多的朋友並沒有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我們依然覺得寂寞

因為被我們稱作朋友的人,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知心的朋友,這種朋友被稱為“知交”

《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叫伯牙的人,特別擅長彈琴他有一個朋友叫鍾子期,有一次,伯牙正在彈奏《高山》,鍾子期聽了,說:“彈得真好啊,從你的琴聲中我聽出了巍峨的高山,就像泰山一樣雄偉”伯牙又彈了一首《流水》,鍾子期聽了,說:“彈得真好啊,從你的琴聲中我聽出了滾滾的波濤,像江河一樣壯麗”不管伯牙彈奏什麼樣的曲子,鍾子期都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所要表達的情感伯牙感慨不已,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知音後來鍾子期去世了,伯牙就把琴摔了,再沒有彈過一首曲子

這就是“知音”的來曆,伯牙和鍾子期之間就是一種心靈的交流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人群中感到寂寞?為什麼再多的朋友也不能讓我們快樂?因為我們不能打開自己的心靈隻有把心敞開,才能找到知心的朋友和這樣的朋友在一起總是無比默契,有著說不完的話;即使不說話,也不會冷場,因為彼此的心靈依然在交流

“不如己者”友還是不友

儒家亞聖孟子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楚國人,想學齊國話孟子就問:“那應該給他請個齊國人做老師還是請個楚國人做老師呢?”答案當然是請齊國人孟子卻一笑道:“如果請一個齊國人給他做老師,學生的朋友卻都是楚國人,每天在他耳邊說楚國話,你覺得他能學會齊國話嗎?”

孟子這話並不隻是針對語言學習而談的,他講的是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

比孟子稍微晚一點的荀子也講過類似的故事荀子說:“南方有一種鳥叫做蒙鳩,喜歡在蘆葦上麵做窩,但是隻要風一吹,蘆葦就折斷了,它辛辛苦苦做的鳥巢也摔在地上,鳥蛋被摔了個粉碎不是這個鳥巢不牢固,是它築的地方不對而西方有一種叫做射幹的樹,樹根很短小,才四寸長,卻能站立在高山之上俯瞰不測之淵,看上去特別高大是它真的高大嗎?當然不是,是因為它長在大山之上”

最後,荀子總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可見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儒家思想認為人是社會的人,人所處的環境對於個人的塑造是極為重要的除了社會大環境,我們所交往的朋友對我們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有時候甚至會超過我們的師長

所以,至聖先師孔夫子說:“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意思是,一定要選擇跟有德行的人交往,最好能跟他們住在同一個村子裏,如果與沒品沒德的人交往,又怎麼會有長進呢?

這就是儒家的擇友觀,要找優秀的人做朋友唐代詩人賈島詩雲:“君子忌苟合,擇交如求師”要抱著找老師的心態找朋友,因為從優秀的朋友身上,我們可以覺察到自身的不足,學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最後,向優秀的朋友靠攏

在任何時候,這都是交友的一大準則,因為朋友之間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很多時候想要了解一個人,我們往往隻需要觀察他的朋友就行孔子說:“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阿裏巴巴的馬雲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現在的年輕人想要知道自己的年收入,除了看工資條之外還有一個方法:找到自己交往最密切的六個朋友,把他們的收入相加再除以六,得出的結果往往與自己的收入相差無幾

但是,有一點必須清楚的是,交優秀的朋友並不是交地位高的闊朋友,跟優秀的朋友交往,是為了從他們的身上學習自己所缺乏的品德和能力,而不是去巴結依附巴結闊朋友,是儒家知識分子最為鄙薄的行為

不過,不少人對儒家這種“跟比自己優秀的人交朋友”的理念頗有微詞,比如南懷瑾就說,“裏仁為美”,但是哪有這麼多“仁”讓你來“裏”?《論語》中還有一句話:“無友不如己者”有人就更有意見了:“誰都想找比自己優秀的人做朋友,那最優秀的人找誰做朋友?再說了,按照這個理念,不優秀的人必須去找優秀的人做朋友,但優秀的人呢?自然必須去找更優秀的人,哪能答理沒有自己優秀的人呢?無友不如己嘛!”

這話聽著有理,其實卻是對儒家思想的誤讀,把孔子看成了勢利的人要知道優秀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根本不能絕對量化,說“甲優秀指數68,乙優秀指數72,故甲比某乙更優秀”這樣的比較是不存在的,大多數人都有比別人優秀的一麵,也有比不上別人的一麵

所以,“裏仁為美”、“無友不如己者”說的是要找至少在某一方麵比自己優秀的朋友,向他們學習,提升自己即便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身上也會有一些閃光點值得我們學習這就是為什麼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即便是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也有其他人不具備的長處,這樣的人一樣是值得交往的

交友如擇師,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交比自己更優秀的朋友需要注意的是,優秀是一個不能量化的綜合概念,沒有一個人絕對地、全麵地比另一個人優秀所以,我們要找的是某一方麵比我們更優秀的朋友,這樣的朋友,恐怕還是不難找的

朋友也分損與益

朋友分許多種,刎頸之交是朋友,酒肉朋友也是朋友究竟什麼樣的朋友才算可交的朋友?

當我們“找對象”、“談朋友”的時候,要求極為嚴格,恨不得借一雙慧眼把對方心肝脾肺腎一眼看穿,對方“姓什麼、叫什麼、從哪來、到哪去、家裏幾口人、人均幾畝地、地裏幾頭牛”都要打探得一清二楚,因為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交朋友自然不同於“談朋友”,不必搞得如此緊張,但是也要睜大眼睛,不可放鬆警惕人生路上少不得朋友一路同行,曾國藩說過:“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良師益友的提攜、幫助與支持將是我們人生的一大筆財富,而損友則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損害

什麼樣的朋友算益友?什麼樣的朋友又是損友呢?

孔子把朋友分成六種,益友三種和損友三種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友直”,是指講直話的朋友這種朋友往往不那麼討人喜歡,因為他們總是喜歡當頭潑冷水,但這種朋友也是最少見、最難得的,因為他們會指出我們的錯誤,對我們的幫助往往是最大的這種朋友,也可以叫做“諍友”人生難得一知己,知己中最難得的,是諍友

吳國大司馬呂岱的親隨徐原正直豪爽,有才略和誌向,呂岱知道他能夠成器,便贈送給他頭巾、衣服,常與他一起談論,後來又舉薦和提拔他,使他官至侍禦史徐原忠誠豪爽,喜歡有話直說,呂岱有過錯時,徐原往往直言規勸爭辯,還公開評論有人把這事告訴呂岱,呂岱讚歎說:“這正是我器重徐原的緣故啊!”後來,徐原死了,呂岱哭得很傷心,說:“徐原是我呂岱有益的朋友,現在不幸去世,我還能從哪裏聽到別人談論我的過錯啊!”

像徐原這樣的諍友實在難得,也難怪徐原死後呂岱如此傷心

諍友表麵上總是和我們對著幹,總是和我們過不去,但實際上,他比任何一個甜言蜜語的朋友都關心我們孔子曾說:“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喜愛自己的朋友,能不為他上刀山下火海嗎?忠於自己的朋友,能不時時把朋友的錯誤指出來嗎?

友直之外,孔子說,還需友諒友諒,是指個性寬厚、能夠原諒人的朋友人非聖賢,總會犯錯,作為朋友,犯了錯自然應該當麵指正,但正因為是朋友,所以也需要包容對方的過錯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無意間犯了小錯得罪了朋友,結果朋友懷恨在心,就算朋友本性不壞,並不想要複仇,但如果時時記在心頭掛在嘴邊,這樣的朋友能夠長久了嗎?

曆史上著名的“管鮑之交”可以算是友諒的典型了

鮑指的是鮑叔牙,這個人在曆史上沒有管仲有名,但也是一個極有才幹的政治家,更重要的是,他對朋友的寬容和理解實在令人動容

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但管仲不是個厚道的人據說他們兩個一起做生意,並賺了一大筆錢結果最後分錢的時候,管仲居然多分了自己一大筆錢,而且麵不改色心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