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風行草偃,馭人以德的領導藝術
幹部就是先幹一步
儒家思想中有很大部分理論是圍繞怎樣當領導展開的,中國儒家知識分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為帝王師”,而教皇帝怎麼統治臣子,教臣子怎麼統率老百姓,自然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
但是,儒家思想作為一種“溫情脈脈的統治術”,也有不少既有效又符合當代理念的領導藝術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先”,就是說作為一個領導者,要一切為人之先孔子說:“為政的道理,首先是要起好帶頭表率作用,然後要勤奮工作不懈怠”子路聽了,覺得不夠,說能不能再加點別的?孔子就又說了一句話:“一直都這樣做,別停下”
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者要想贏得下屬的追隨,就應當以身作則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認為,通過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並在重要事情上傾注大量時間和精力,領導者就會成為部屬仿效的榜樣
麥克唐納海軍上將在海軍服役了42年,最後在大西洋聯軍統帥和大西洋地區美軍總司令的職位上退休有一次他向來自各軍種的高級將領談到領導問題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設定路線,然後第一個帶頭走假若你這樣做,你得計算你帶頭的距離——保持領先一步”美國海軍陸戰隊和以色列陸軍的指揮官都有一句座右銘——“跟我來”這句話表明了富有領袖氣質的領導者應持有的領導方法同時,這也是富有領袖氣質的領導者身上熠熠生輝的特色之一
以色列陸軍對帶頭指揮抱著特別認真的態度,在作戰時,指揮官都在最前麵以色列軍隊的名言是:“假若你是軍官,這就是你付出的代價,你必須走在最前麵”
這樣做的並不隻有以色列陸軍指揮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麥克阿瑟將軍下屬的一位指揮官米諾赫爾將軍說:“我怕總有一天我們會失去他,因為在戰況最危急的時候,士兵們會發現他就在他們身邊在每次前進的時候,他總是戴著軍帽,手拿著馬鞭,和先頭部隊在一起他是激勵士氣的最大資源,他這個師都忠於他”正因如此,年僅38歲的麥克阿瑟就升到準將
所謂“勞”,就是領導者一定要盡心盡力;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如果一個領導者好逸惡勞,工作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又怎麼能夠指望下屬鞠躬盡瘁地工作呢?
朱棣就是一個時刻砥礪自己不要安於享樂的人朱棣當上皇帝後,事無巨細,一概過問,事情管得過多,總顯得有些應接不暇他認為,皇位得來不易,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唯恐有所失誤
一天,朱棣在右順門看四方奏牘,精神過度集中,禦案上一個鎮紙金獅被碰到案邊,險些掉到地上,站在一旁的給事中耿通連忙上前將金獅往裏邊移了移朱棣這時候才發覺,立刻同剛閱讀的奏折上的國家大事聯係了起來:“一個小小的鎮紙金獅,放在不穩定的地方就危險,若放在穩妥的地方就安全”他指著那尊鎮紙金獅感慨道:“天下是最重要的‘大器’,更應放在安全的地方,怎麼可以放在危險的地方呢?即使天下太平,也不可忘了危險所以在小事上必須謹慎,小事上如果不謹慎,長此以往,就可能招致大的禍患”
為了天下這一“大器”,朱棣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處處克己,以求天下之治他把大臣送上的《大學正心章講義》反複讀了多遍,特別欣賞其中靜心寡欲的道理,認為作為皇帝尤其不能有所好樂,應該盡量做到心靜而虛
由於上朝時忙於政事,往往來不及靜思,退朝後則容易放鬆自己,朱棣便經常默坐冥想,以管束自己的欲心於是,他將欲心與天下聯係在一起:“為人君,但於宮室、車馬、服食、玩好無所增加,則天下自然無事”一想到天下,他頓時警覺起來,克己之心便占了上風
一次,朱棣派宦官去山西采辦天花,但很快感到後悔,立即下令停辦外國使臣朝貢玉碗,他拒而不受,讓禮部賜鈔遣還對於這類平日不用但府庫中又已有的東西,盡量限製,免得人們察其所好,爭相進獻,於國事無益
朱棣的生活很儉樸,有時候上朝穿的內衣都破舊了,甚至衣袖外露,補補繼續穿,侍臣看到後常讚頌其聖德他這樣做,是怕宮中奢侈,百姓生怨而致使天下不穩
朱棣每年隻有正月十一至正月二十這短短的十天休息日,其他時間幾乎沒有假日
朱棣居安思危、勵精圖治,使他在位時期的經濟有所發展,給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居安思危、以身作則的治國方針與孔子“先之,勞之”的為政主張是一脈相承的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當以身作則,一切為人之先,用自己的修養和行動影響身邊的人
端坐北辰星
兩千多年前,季康子跟孔子討論過管理國家的道理,他說:“我有一個主意能讓老百姓的行為都符合先王的大道,什麼主意呢?把不聽話的、不符合大道的人都殺了就行”
孔子卻說:“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意思是你哪能老是殺人呀,你想要老百姓聽你的話去遵循大道,最好的方法是你自己要遵守大道你的德行就像風,而百姓的德行就像草,草往哪個方向倒,取決於風往哪個方向吹
確實,想要讓別人聽從自己,跟隨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以身作則自己有德行,自然就有威嚴,有威嚴,別人自然就會跟著你走
正如孔子還說過的一句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即一個有德行的人就像北極星一樣,天空中所有的星星都會圍著它轉
比如漢代大將李廣,司馬遷在《史記》裏就是這麼評價他的:“《論語》上說過,位居於上的人行為端正,不發命令,下屬也會效法他的行為去做;位居於上的人行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不會有人遵照去做這說的就是李廣將軍這類人,我見過李廣將軍,他誠信忠厚,簡直像個鄉下人,不善於談吐可是當他逝世的時候,天下無論是認識他的人還是不認識他的人,都因為他的死而哀痛不已,這是他忠誠篤實的品質取得了人們的信賴的緣故!”
這就是所謂的“以德服人”,在孔子之後,儒家亞聖孟子對於“以德服人”還提出過一個觀點,叫“仁者無敵”他舉了一個例子,說當年商湯征伐四方,攻打北邊的時候南方人急了,說:“為什麼不先來征服我們?”攻打東方的時候西方人又急了,說:“為什麼不來征服我們?”商湯大軍所過之處,都是兵不血刃就攻下了對方的城池,這是因為商湯的仁德之名已經征服了天下
唯德行可以服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人品行端正,什麼都不用說別人就願意為他做事;而本身品德很差的人,就算下命令讓別人做事,別人也不見得願意
三國時的曹操曾被人稱為“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古今向來褒貶不一然而,雖然其功過不定任由後人評說,但他在治國和治軍方麵卻深得將士敬重,因為他深諳管理之道,懂得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