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士養氣:要長壽,就關小元氣的閥門?(1 / 3)

第二章 中士養氣:要長壽,就關小元氣的閥門

我們生存的根本就是元氣

中醫學中有這樣的說法:“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亡。”這裏的“氣”是指人體的元氣,元氣充足免疫力就強,就能戰勝疾病;如果人體元氣不足或虛弱,就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或免疫力去戰勝疾病;而元氣耗盡,人就會死亡。“元氣”,亦稱“原氣”,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後天水穀精氣和自然清氣結合而成的陰氣與陽氣。

之所以說元氣是我們生存的根本,是因為“氣聚則生”,人先天的元氣是父母給的,如果不吃不喝的話,這些先天帶來的元氣隻夠維持7天的生命。要想活下去,就要保住先天的精氣,就要吃東西、呼吸自然之氣。《黃帝內經》中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元氣是從天得來的,這裏的天是指父母。所以說,母肥則子壯,如果打算生孩子,一定要先把夫妻雙方的身體都調養好,給孩子一個比較充足的元氣,要知道懷胎十月可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

元氣雖然是先天帶來的父母之精氣,再加上後天的水穀之氣、呼吸之氣、自然之氣來補充,但元氣畢竟是有限的,有一個定數。人活著的這些年就是不斷耗散這些元氣的過程,元氣足的時候,人的免疫力就比較強,身體也比較健康,隨著元氣慢慢耗散,人的免疫力開始下降,疾病上身來,有一天元氣耗盡了,也就是生命結束的時候。

長壽和元氣是直接相關的,樊正倫教授就做了這樣一個比喻,他說:“不要相信大補元氣一說,元氣它就像一個定數,是爸爸媽媽給你的,就像家裏用的煤氣罐,如果你爸爸媽媽給你很好很圓滿的一罐,你24小時一直把火門大大地開著,你的壽命也不會長。如果爸爸媽媽隻給了你半罐,你老把那個火門開得小小的,老讓它小不溜兒地使用,你的壽命就長。”

總之,元氣是我們生存的根本,元氣沒了,人也就死了。好好養護元氣,不過度透支,這才是長壽的根本所在。

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

氣是人生命之本源,元氣充盛,才能防病健身,延年長生。而一個人一旦氣不足了,就會出現各種各種的疾病。《內經》中說:“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大、熬夜等,以及環境汙染嚴重等因素都是導致氣不足的罪魁禍首。人體正氣虛衰,衛外不固,免疫功能低下,抗邪無力,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比如說,人體感受風寒之邪,抗病無力,免疫功能調節低下,就容易引起感冒、肺炎、病毒性肝炎、乙型腦炎等傳染性疾病。而機體免疫缺陷更可引起各種癌腫、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

當人體出現氣不足的症狀後,除了調整生活方式外,就是要補氣,以使正氣充足旺盛。補氣的方法有很多,食補、藥補、運動、調情誌等都可以起到補氣的作用。但是,在這裏要提醒大家的是,當你氣不足的時候,千萬不能盲目補氣,否則不但不會達到補氣的目的,還會影響身體健康。因為這裏還牽扯到了血的問題。

血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作用,血又是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中醫還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所以,如果你出現氣不足的症狀,很有肯能是血不足造成的。血虛無以載氣,氣則無所歸,故臨床常見氣血兩虛的病症。如果真是因為血不足,那就需要先補血,否則就成了幹燒器皿,把內髒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氣血雙補需以食用補血、補氣的食物、藥物慢慢調養,切不可超之過急。常用的食物有豬肉、豬肚、牛肉、雞肉等,常與之相配伍的中藥有黨參、黃芪、當歸、熟地等。藥物調理需在中醫指導下服用。

氣虛之人調養“五部曲”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正氣”有促進生長發育,保衛身體及抵禦疾病侵襲的生理功能。

而氣虛體質的人容易感冒,也比較容易生病。體型消瘦或偏胖,身體容易疲倦,全身乏力。另外,還伴有麵色蒼白,說話聲音低微,稍微活動則出汗、心悸,舌淡苔白,脈虛弱等身體特征。氣虛的人養生的關鍵在於補氣。腎為氣之根,脾為氣之源,所以補氣重在補脾益腎。

1飲食調養。氣虛的人食養宜補氣健脾。常用的藥物及食物包括人參、山藥、胡蘿卜、香菇、雞肉等食。

2精神調攝。氣虛的人精神情緒常處於低落狀態。精神調攝即要讓精神振奮起來,變得樂觀、豁達、愉快。

3運動健身。氣虛的人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可多做內養功、強壯功。方法如下:

(1)摩腰:將腰帶鬆開後端,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至感覺發熱為止。

(2)“吹”字功:直立,雙腳並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後彎腰,雙手觸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連續做10餘次。

(3)蕩腿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轉動身體3次,然後兩腳懸空前後擺動10餘次。

4環境調攝。氣虛的人適應寒暑變化的能力較差,寒冷季節常感手腳不溫、易感冒。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溫。

5藥物補養。偏脾氣虛的人宜選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偏腎氣虛的人可服用腎氣丸;屬肺氣虛的人,可常服補肺散。

行氣延年“六字訣”的養生真諦

“六字訣”古已有之,是儒、釋、醫都推崇的一套吐故納新、祛病延年的養生功法。它是通過噓、嗬、呼、嘶、吹、嘻六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唇齒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牽動不動的髒腑經絡氣血的運行。“六字訣”鍛煉分別對應人體的肝、脾、腎、心、肺、三焦六個部位,根據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之原理,弱則補之,強則抽之,使人體陰陽五行平衡,從而達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練六字訣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著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階段轉到處理意念、吐字出氣流。練“噓”字功,睜眼練,其他字可以閉目吐。每個字吐六次。吸氣時鼓肚子,呼氣時癟肚子。吐字呼氣,吐盡吸氣,嘴呼鼻吸。

在練功之前,還要做好準備工作,最主要的是身體一定要鬆靜自然,這是氣功鍛煉的共同要求。所謂“鬆”,是指身體各個部位從關節到肌肉都要作最大的放鬆,放鬆後才能達到“氣遍周身不少滯”;“靜”,指意要靜,凡人皆有所思,我們要求在練功時,把放出的心暫時收回來,用一念代萬念;“自然”,就是動作協調平衡,不強求,強求就容易出偏差。

準備工作做好了,就可以開始練習了。

1“吹”字功

在人體器官中,“吹”對應腎,因此常練習此功,可以補腎氣,對腰膝酸軟、盜汗遺精、陽萎早泄、子宮虛寒等腎經疾患有很好的療效。

練習方法:舌向裏,微上翹,氣由兩邊出。足跟著力,五趾抓地,足心空起,兩臂自體側提起,繞長強、腎俞向前劃弧並經體前抬至鎖骨平,兩臂撐圓如抱球,兩手指尖相對。身體下蹲,兩臂隨之下落,呼氣盡時兩手落於膝蓋上部。下蹲時要做到身體正直。呼氣盡,隨吸氣之勢慢慢站起,兩臂自然下落垂於身體兩側。共做六次,調息。

2“呼”字功

在人體器官中,“呼”對應脾,因此常練習此功,可以培脾氣,對腹脹、腹瀉、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縮、皮膚水腫等脾經疾患有很好的療效。

練習方法:撮口如管狀,唇圓如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臍部,左手外旋上托至頭頂,同時右手內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氣盡吸氣時,左臂內旋變為掌心向裏,從麵前下落,同時右臂回旋掌心向裏上穿,兩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裏,兩手內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於體側。再以同樣要領,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為一遍,做一次調息。

3“嘻”字功。

在人體器官中,“嘻”對應三焦,常練習此功,可理三焦之氣。對由於三焦氣機失調所致耳鳴、耳聾、腋下腫痛、齒痛、喉痹症、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練習方法:兩唇微啟,舌平伸而微有縮意,舌尖向下,用力向外呼氣。足四、五趾點地。兩手自體側抬起如捧物狀,過腹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並向頭部托舉,兩手心轉向上,指尖相對。吸氣時五指分開,由頭部循身體兩側緩緩落下並以意引氣至足四趾端。重複六次,調息。

4“嗬”字功。

在人體器官中,“嗬”對應心,常練習此功,可以補心氣,對心神不寧、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口舌糜爛等症有一定療效。

練習方法:練功時,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掌心向裏由小腹前抬起,經體前到至胸部兩乳中間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氣盡吸氣時,翻轉手心向麵,經麵前、胸腹緩緩下落,垂於體側,再行第二次吐字。應注意念“嗬”字之口型為口半張,腮用力,舌抵下齶,舌邊頂齒。亦要連作六次,然後調息。

5“噓”字功

在人體器官中,“噓”對應肝,常練習此功,可以平肝氣,對肝鬱或肝陽上亢所致的目疾、頭痛以及肝風內動引起的麵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療效。。

練習方法:兩手相疊於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兩瞳著力,足大拇指稍用力,提肛縮腎。當念“噓”字時,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內抽,牙齒橫著用力。兩手自小腹前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向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兩眼反觀內照,隨呼氣之勢盡力瞪圓。呼氣盡吸氣時,屈臂兩手經麵前、胸腹前緩緩下落,垂於體側。吸氣盡後,稍事休息,再念“噓”字,並連作六次。

6“呬”字功

在人體器官中,“呬”對應肺,常練習此功,可以補肺氣,對於肺病咳嗽、喘息等症有一定療效。

練習方法: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微出,由齒縫向外發音。兩手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掌心向上,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對喉,然後左右展臂寬胸推掌如鳥張翼。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於體側,重複六次,調息。

這套功法簡便易行,針對性強,所耗時間短,效果好。做一遍“六字訣”隻需十到十五分鍾。功法較溫和,不會出偏差。隻要放鬆自然、持之以恒,定能收到取並強身的效果。

常練靜功是控製元氣消耗最有效方法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動都會消耗氣。如體力勞動,我們知道適當的體力勞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但是過度的體力消耗就會傷元氣而影響健康;如思維活動,適當的思維活動可以有利於大腦的開發,但是如果一天24小時不停地在進行思維活動,或者思索一些妄心雜念,就會消耗你體內的元氣,得不償失;如性生活,過度縱欲是最損耗人的精氣的,關於這一點,我們會在後麵的內容中詳細介紹。

總之,不論體力活動或腦力活動,都要把握好度,否則就會消耗你為數不多的元氣。而常練靜功是控製元氣消耗最有效的方法。從古至今,人們練習的靜功有很多,其功用無非是使形體和思維都安靜下來,減少體力活動,排除雜念,以保護體內的元氣。我們從中選取了最著名的兩種靜功法,以供大家參考。

1聽息法

這種靜功來源於莊子的著作,所以又名莊子聽息法。所謂聽息法,就是聽自己呼吸之氣。初下手時,隻用耳根,不用意識,不是以這個念頭代替那個念頭,更不是專心死守鼻竅或肺竅(兩乳間的膻中穴),也不是聽鼻中有什麼聲音,而隻要自己覺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讓它瞞過,就算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等,皆任其自然變化,不用意識去支配它。這樣聽息聽到後來,神氣合一,雜念全無,連呼吸也忘了,漸漸地入於睡鄉,這才是神經得靜養和神經衰弱恢複到健康過程中最有效的時侯。這時就要乘這個機會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強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這對病和健康有損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