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藥物保健
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製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習慣小提醒:
秋風蕭瑟,萬物凋零,“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秋風秋雨愁煞人”。受氣候影響,陷入低沉、消極等抑鬱情緒,已成為許多人的習慣,這需要及時自我調節。
專家建議,預防“秋愁”要做到以下幾點:
1.生活有規律,按時作息,多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呼吸新鮮空氣。
2.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雞蛋、豬肉和豆類等,有利於消除抑鬱情緒。
3.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如跳舞、唱歌、聽音樂等。
天氣漸涼,比較適合進行登山、騎自行車等運動,尤其是都市上班族經常到野外散心、運動,能增強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對神經係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安撫作用,可排解憂愁,防止抑鬱。有條件的話,不妨參加瑜伽等比較輕鬆的室內運動,讓心情得到徹底放鬆,提高生活和工作激情。
冬季防病要先知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在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用變緩,以盡可能地保持體力,但同時也降低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事實的確如此,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死亡率都以冬季為最高,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段。不過,我們若養成預防的好習慣,就可以巧妙地“破解”疾病。
冬季常見疾病
1.心腦血管疾病
寒冷的氣候會使人的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並加重心髒的負擔,從而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預兆:
數日或數周內有乏力、頭暈、煩躁、胸部不適的症狀,活動時出現心悸、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較以前頻繁、劇烈、持久。
對策:
(1)要注意保暖,盡可能保持身體恒溫。
(2)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
(3)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地參加體力活動,按時休息,防止過度疲勞。
(4)嚴格地控製體重,平時應限製總熱量的攝入,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防止便秘。
(5)高血壓患者要堅持服藥,按時檢測血壓,將血壓控製在理想水平。
2.呼吸道疾病
流感和普通感冒是冬季最易發生的呼吸道疾病。流感的最大危害是使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引起多種並發症,從而危及生命。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或者體質虛弱者患流感後容易出現嚴重並發症,病死率較高。普通感冒如果治療不當也很容易發展成支氣管肺炎。
預兆:
(1)流感:起病急驟、畏寒、高熱、頭痛、肌肉關節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幹咳,發燒在39℃以上。
(2)普通感冒:喉嚨癢痛、鼻塞、流淚、流鼻涕、打噴嚏、咳嗽、輕度發燒、頭痛和咽痛。
對策:
(1)要注意保暖,隨溫度變化增減衣物。
(2)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3)多飲水,多吃水果,適當服用維生素C。
(4)注意室內通風,每天開窗通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
(5)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到“高危場所”時最好戴口罩,注意衛生,勤洗手。
(6)預防流感的最好方法是接種流感疫苗。
3.手腳冰冷
神經末梢距心髒比較遠,天冷後血管收縮會造成血液供給不足,再加上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縮手縮腳是再自然不過的秋冬反應。如果說怕冷還算是身體的正常反應的話,那麼如果你冷到手指或腳趾,甚至感到麻木或刺痛,那麼,就該尋求醫生的幫助了。
對策:
平時不要吸煙,避免攝入過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濃茶、可樂等,多吃性溫熱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縮手指、手臂繞圈、扭動腳趾等暖身運動,避免長時間固定不動的姿勢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續使用電腦達7小時以上。當然,如果能讓自己動起來,更是一種最自然且效果立竿見影的好辦法。
冬季護膚好習慣
冬季,皮膚的血管經常處於收縮狀態,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明顯減少,還有人會出現皮膚瘙癢、紅腫,嚴重的還會出現不規則的皸裂和脫皮,這樣的現象以下肢部位最明顯。其中,這與洗澡的方式有關,還有一些皮膚病本身就在此時多發,比如銀屑病(牛皮癬)、遺傳過敏性皮炎和魚鱗病等。
預防冬季皮膚問題的對策:
1.注意皮膚的清潔與保濕。
2.依年齡選擇保養品,一般而言,年齡越大,越要選擇油脂性及保濕性高的保養品。
3.了解本身皮膚的性質與狀況,平時做好保養及維護角質層與皮脂腺的功課。
4.蒸臉須依油質或幹燥之皮膚,調整時間長短,約3~5或5~8分鍾。
5.敷麵時間約為15~20分鍾,九分幹即可拆掉,太幹會引起過敏發癢。
6.隨身攜帶親水性的柔軟膏、冷霜、麵霜、濕潤霜及潤滑霜,可防止肌膚幹裂。
7.使用溫柔的眼部卸妝液,勤換化妝棉。
8.注意蔬菜、水果及水分的攝取量及配合適當的運動,以保持肌膚彈性與減緩皮膚幹性變化。
9.切記,不可隨意使用含藥性或有害成分的保養品,以防被毛孔直接吸收,造成嚴重毛孔阻塞,使皮膚缺點更加嚴重,引起相反效果。
習慣小提醒:
冬季,洗澡次數不要太頻繁,兩三天一次就夠了,而且最好不要用香皂洗澡,水溫也不要太高,以免皮膚表麵的油脂被衝刷掉,盡量用含有滋潤成分的浴液,洗過澡後應塗抹含有保濕成分的潤膚膏。
生活習慣決定血壓指數
沒有著急,沒有煩惱,就沒有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的心血管病,不僅會破壞人的心、腦、腎等器官,還會引起腎功能衰竭、心率失常、動脈硬化、中風、猝死等症狀。目前,我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約為19%,因此人們必須重視。
高血壓根據致病因子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通常所說的高血壓病都是指原發性的,它是由遺傳、體內激素調節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綜合導致的。吸煙、酗酒、飲食結構不合理、睡眠不好、易怒等都有可能導致一個人患上高血壓病,這種症狀在肥胖人群和體質較差人群中尤為常見。
常見誤區
1.忽視疾病
由於高血壓病起病隱匿,病程緩慢不易發覺,雖有頭暈等症狀,但一經休息即可緩解,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多數人還抱有“年歲大,血壓自然有點高”的錯誤認識,更易忽視血壓高帶給自己的警告信號。
2.忽視心理
心理因素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中年知識分子患病率高的一個因素,就是工作持續緊張。
3.藥物萬能
不少人知道自己有了高血壓,也知道要服藥治療,但又陷入單純依賴藥物的誤區。其實,這種被動的治療還受個體主觀因素的影響。現在對高血壓的治療,已非常重視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並應用生物反饋放鬆訓練,對改善症狀有明顯的好處。
4.忽視輔助治療
運動、限鹽、限脂、減體重、放鬆情緒可以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可現實中,身體力行的卻不多。所以,要戰勝高血壓,必須先戰勝自己對自己的放任。持之以恒才能獲益。
降壓九招
國外研究人員認為,以下九種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平穩降壓:
1.戒煙。
2.減肥,女性體重較輕的人應該限製每天的飲酒。
3.減少鈉的攝入量(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
4.增加鍛煉(每天散步和其他活動30~40分鍾)。
5.多食水果和蔬菜。
6.每天多食含鉀食品(建議鉀的攝入量每天為3.5g,每天食3根香蕉,喝橘汁三杯)。
7.飲食中含有足夠的鈣(每天應該攝入大約1300mg的鈣)。
8.限製飽和脂肪的攝入。
9.限製膽固醇的攝入。
小藥茶大功效
專家表示,我國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而飲用藥茶對防治高血壓有一定的療效。
1.荷葉茶:鮮荷葉洗淨切碎,加水適量煎湯,代茶頻飲。
2.蓮心茶:蓮子心12克,沸水衝泡代茶飲。
3.草決明茶:取250克草決明在鐵鍋內用微火炒焙兩分鍾(不能炒焦),每天抓一撮泡茶喝。
4.山楂茶:山楂3枚,切片用開水衝泡,飯後代茶飲,連服10天,對降壓有明顯效果;用鮮山楂泡服,療效更佳。
5.枸杞茶:枸杞10克,開水衝泡,飯後當茶喝,每天三次,連服10天,有明顯的降壓效果。
6.刺五加茶:刺五加根、莖削成薄片曬幹後,用開水衝泡當茶飲。
習慣小提醒:
預防高血壓十訣:
一袋牛奶一個蛋,二便通暢記心間;
三餐飲食宜清淡,四體適度常鍛煉;
五色果蔬不間斷,每天隻吃六克鹽;
七情調節莫失控,八方交友心喜歡;
酒不喝來煙不抽,十分鬆弛心不煩;
百般措施重保健,千萬重視常體檢。
拒絕脂肪肝,要靠好習慣
五髒六腑,肝為之將。
2005年8月5日,36歲的浙大博導何勇由於過度勞累、貽誤治療,終因彌漫性肝癌晚期不治去世。8月30日,著名演員傅彪因腫瘤細胞擴散導致身體衰竭去世,享年42歲。一月內兩位名人都因肝髒之疾相繼遠去,在歎息生命脆弱的同時,肝髒健康也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專家認為,以下五種人屬於脂肪肝的“高危人群”。請你對照一下,提高警惕。
1.嗜酒者
長期酗酒是損害肝髒的第一殺手,健康人持續10~12天每日飲酒100~200克,可引發脂肪肝。
2.肥胖者
肥胖者有50%患有脂肪肝。平時長期攝入高脂肪、膽固醇、高糖食品的人容易使體重超標,肥胖是導致脂肪肝的直接原因。
3.喜葷者
平時喜歡肥肉等高脂肪食品,會使肝髒脂肪承受更大的負擔。
4.少動者
多坐少動的工作方式和以車代步等長期不活動的人,缺乏運動,活動減少,熱能得不到充分消耗,導致體內過剩的養分轉化成脂肪,這些脂肪如果沉積在皮下時,則表現為肥胖,堆積在肝髒內,則表現為脂肪肝。高達30%的白領人士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5.年長者
中、老年人的新陳代謝功能逐漸衰竭,運動量隨之減少。此外,由於中老年人性激素水平失衡、內分泌失調,肝髒代謝功能衰退,易發生體內脂肪蓄積,脂肪肝也會相應增多。
脂肪肝“瞄”上了中青年男性
肝髒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具有解毒、免疫、凝血、合成蛋白等重要功能,被喻為人體的“化工廠”。
肝病專家說,脂肪肝是中青年男性健康的頭號殺手。臨床統計數字顯示,脂肪肝患者並發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同時,由於脂肪肝患者機體免疫力相對較低,感染甲、乙型肝炎的機會也明顯高於正常人。
目前,脂肪肝已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更令人擔憂的是,脂肪肝已經“瞄”上了中青年上班族。
健康須知
1.控製飲酒。90%~95%的酒精都是通過肝髒代謝的,一般是每千克體重每小時代謝60~200毫克酒精,需要3~10個小時後體內才能清除掉所有的酒精。經常飲酒,肝髒負擔太重,即使每日飲酒不超過限量,也會危害身體特別是肝髒的健康,因此飲酒不僅要少飲,還要稀飲。
2.飲食要定時定量,尤其要控製晚餐攝入量,以占一日總量的30%為宜;營養要均衡,食物安排要多樣化,最好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製品、豆製品;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動物脂肪。進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要保持大便通暢,保持合適的體重。
3.堅持體力勞動和合理運動,增加肝內脂肪的分解和消耗,脂肪含量下降,有利於脂肪肝的逆轉,改善肝功能。
4.如果血脂、血糖升高,要用藥物控製高血脂、糖尿病。
使你遠離脂肪肝的小習慣
喝牛奶隻喝脫脂牛奶或酸奶。
每天吃雞蛋絕對不超過兩個,包括吃蛋炒飯和西紅柿炒雞蛋。
忌用動物油,每天植物油的總量也不超過20克。
不吃動物內髒、雞皮、肥肉、魚子、蟹黃等高蛋白食物。
忌吃煎炸食品。
不吃巧克力。
常吃少油的豆製品和麵筋。
每天食用新鮮綠色蔬菜500克。
吃水果以後要減主食的食量,日吃一蘋果,就該減主食50克。
白薯、芋頭、土豆等,要與主食米、麵調換吃,總量應限製。
每天限製鹽量在5~6克為宜。
蔥、蒜、辣椒可以吃,但不宜多吃。
經常吃魚蝦等海產品。
晚飯應該少吃,臨睡前切忌加餐。
每天服用一些類似卵磷脂等降低脂肪肝危險的保健食品。
如果脂肪肝影響肝功能,或者轉氨基酶變高,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脂藥、降酶藥和魚油類保健品。
習慣小提醒:
人們經常在酒足飯飽後喝杯茶,這很不利於肝髒健康。吃葷的之後不要立即喝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能與蛋白質合成具有吸斂性的靶酸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使腸道蠕動減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了有毒物質對肝髒的毒害作用,從而引起脂肪肝。
前列腺問題不可小視
有病的皇帝,不如無病的乞丐。
前列腺對於男性同胞來說,其重要性絕不能小視。前列腺疾病不僅僅表現在尿頻、尿急等泌尿係統障礙,最主要的是它常常具有雙重危害(泌尿係統障礙、生殖功能障礙),如果因前列腺疾病破壞了男性生殖功能,出現了“晨勃”現象消失等症狀,僅靠補腎是不行的,方法不對,反而誤了時機。
習慣殺手
生活方式與人們的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在前列腺炎的發生原因中,許多就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1.久坐
長期較長時間地保持坐位,可造成會陰部、前列腺充血,使局部的代謝產物堆積,前列腺腺管阻塞,腺液排泄不暢,導致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生。
2.吸煙
長期吸煙的人,機體免疫力會降低,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害,前列腺便可能是其中的受害器官之一。
3.飲酒
酒進入人體內能加快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尤以擴張內髒血管最為顯著。患前列腺炎者,應絕對禁酒,以免使炎症擴散,引起其他的連鎖反應。
4.騎車
騎車與久坐的道理一樣,並且騎車較坐位更直接壓迫會陰前列腺部,尤其是長途騎車更是如此,可出現會陰部麻木不適、會陰疼痛、排尿時尿道痛、排尿困難、腰部酸痛等症狀,這也是我國男性慢性前列腺炎高發的主要因素之一。
常見誤區
1.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是一回事
兩者其實有很大區別。前列腺炎常見於青壯年人,主要症狀是尿頻、排尿有疼痛感;前列腺增生常見於中老年人,主要症狀是排尿困難,沒有疼痛感。
2.年紀大了,排尿出現問題是自然的生理現象
很多男性到了50歲以後出現尿頻尿急、尿流細弱、尿不盡等排尿障礙,然而這種情況往往被人忽視。日子長了,這將使殘留在膀胱的尿液增多,尿液返流引起腎積水,易合並感染,嚴重者還可能發生尿毒症。
3.圖方便找街頭遊醫草率治療
很多人得了病怕麻煩,不願上大醫院,為圖方便找街頭遊醫。其實街頭遊醫絕大多數存在診斷不正確、治療不徹底的問題。
十大習慣預防前列腺疾病
最好的大夫是自己。在預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樹立科學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以下10項。
1.不喝酒,或隻喝少量的低度酒。
2.不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安排好一日三餐,做到平衡膳食。
3.多喝水。每天最少喝7杯水(約2000毫升),每天早晨起床後即喝一杯水(70毫升)。如喝“一線瀑”茶,對於排尿不暢的中老年人群更適宜。
4.不久坐。坐1小時左右就站起來活動活動。
5.適量運動。做到“五三七”,五:每周至少運動5次;三:每次運動得30分鍾以上;七:每次運動後,實際心跳次數加上年齡要達到每分鍾170次。
6.注意個人清潔衛生,每天晚上都洗一次下身。
7.勿過勞,免著涼。調整好工作、生活節奏,勞逸結合,避免過於疲勞。
8.每天定時排便,日常飲食中要多吃蔬菜、水果,多活動,遇有便秘時要及時治療。
9.做到樂觀豁達,及時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10.過有規律的、負責任的性生活,不宜過頻,但也不可沒有,一般以過完性生活第二天沒有疲勞感為宜。按年齡段參考頻次如下:30歲以下,每周2~3次;31~50歲,每周1~2次;51~60歲,每月2~3次;60歲以上,每月1次或每3個月2次。
習慣小提醒:
前列腺健康吃出來:
1.冬瓜:利水而不傷津,是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的常用佳品。
2.大白菜:鋅含量較高,而慢性前列腺炎與缺鋅有關。
3.洋蔥:能抑製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膽固醇升高,防止動脈硬化,所含揮發性硫化物能維持男性體內激素基本水平,防止前列腺肥大。肥胖、小便不利者食之最好。生食為佳。
4.薏米:可治療小便赤痛,砂石熱淋。
5.鴨肉:用於前列腺肥大日久,久病傷陰,小便不利者。
6.海帶:清熱利水,軟堅散結。前列腺肥大患者可常食。
7.豬肉:對前列腺肥大、陰虛燥熱、二便欠利者適宜。
8.牛肉:用於各種虛損兼小便不利者。
警惕糖尿病的“甜蜜殺手”
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
糖尿病是因人體內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不能有效發揮作用而導致的一種終身性疾病,它以血糖、尿糖升高為特點,起病隱蔽,常通過慢性並發症使人致殘、致死,故又被稱為“甜蜜的殺手”。
危害及病因
目前,糖尿病已被發達國家列為繼心血管疾病及腫瘤之後的第三大疾病,在全世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給人類帶來糖尿病性心髒病、肢端壞疽、腦血管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危害極大的疾病。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值得警惕的是由於長期高血糖造成的糖尿病並發症。
長期控製不佳的糖尿病會引發各種急、慢性並發症,尤其是全身神經、微血管、大血管慢性並發症。由於糖尿病病程冗長,常可危害人體各器官,致使心、腦、腎、神經、眼睛等多髒器損害。據統計,因糖尿病引起雙目失明者占4%,其致盲機會比一般人多10~23倍;糖尿病性壞疽和截肢患者比一般人多20倍;並發冠心病及中風的比一般人增加2~3倍;並發腎功能衰竭比一般腎病多17倍。
生活中,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大量飲酒;喜食或常食甜味食物,過食肥肉及油膩食品;好吃懶做,不願運動,致使身體漸趨肥胖;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精神緊張,多思善慮;過度勞累,不規則的作息時間等都極易誘發糖尿病。
預防對策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合理調整飲食結構,控製蛋白質、脂肪、糖分的攝入。有些人擔心多吃脂肪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而相應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這恰恰為糖尿病的發生提供了條件。
增加活動量。運動能使體重減輕,維持理想體重,促進胰島素發揮功能,幫助控製血糖,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心肺耐力,增加肌肉、血管彈性,幫助降低血壓,增加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