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每天晚上你的愛人都會對你說:“如果你再不關掉那個該死的東西上床來,我就和你離婚。”
2.中度患者
(1)你的身子越來越輕,你的眼鏡度數越來越大,你的背越來越駝,你的手腕越來越痛。
(2)你交往的朋友名字中都有一個長尾巴“a”字母——@。
(3)你愛人說你隻知道成天沉迷於網絡,警告你缺乏溝通和交流的婚姻是不牢靠的。你大夢初醒,趕緊又買了一台電腦,再申請了一條電話線,於是你們夫婦從此可以在網上聊天,而且你愛人也可以通過E-mail叫你吃飯了。
(4)你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和晚上就寢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上網和網友聊天。你不知道自己最要好的幾個朋友是男是女,也不知道他們的真實名字。
3.重度患者
(1)工資總不夠花,所以你打算兼職;時間總不夠用,所以你想辭職。
(2)你已經不再寫信,現在隻會發送電子郵件。
(3)電腦不能操作時,你因為不能夠在聊天室裏和朋友聊天而叫苦連天,但卻沒有想到可以打電話找他們。
(4)搭出租車回家的時候,你告訴司機你的地址是http://www. ×××.com.
網絡病防治
1.利用業餘時間上網,上網時間每天控製在兩個小時以內,千萬別打亂正常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2.上網要有明確的目的,有選擇地瀏覽自己所需要的內容,不要漫無目的。
3.上網過程中應保持平穩的心態,消除獵奇心理,不宜過分投入。
4.千萬別深更半夜上網,不要為了省幾個錢而攪亂自己的生物鍾。
5.別迷信網絡愛情,要知道愛情是在現實中的。
6.如果當你發覺自己已經對除了網絡外的一切事情都沒有興趣時,或是一上網便死活下不來時,建議你去和心理醫生聊聊。
習慣小提醒:
不要為了打發時間而泡在網上,其實生活中打發時間的方式很多,比如和朋友聊天、打球、跳舞等都是很不錯的娛樂方式。
購物成狂也是病
人生苦悶有二:一是欲望沒有被滿足,二是它得到了滿足。
如果你認為購物是慰勞自己的最好方法,如果你一個月消遣時間的1/2是在商場徜徉,如果你經常在不需要某種商品時也要購買它,如果你多次為自己買的東西而後悔,如果你買不到想要的某種商品就難以忍受,如果你有多次薪水入不敷出的情況,如果你經常發現自己購買的東西被你置之不理……那麼,“恭喜你”,你基本上已經成了購物狂。你將為此付出大量的金錢以及自己的沮喪情緒,你將成為購物奴隸。一項調查顯示,在極端情緒下消費的女性高達46.1%。也就是說,很多人極易患上購物狂妄綜合征——“購物狂”。
購物狂病因
心理醫生認為,促使購物欲膨脹的心理因素有:
1.壓力過大現代職場的工作節奏加快,考核、競聘、淘汰、升職……工作上的變化很容易給人們心理上造成較大的壓力,女性本身就更容易傾訴和釋放壓力,購物也成為她們釋放壓力的途徑之一。
2.生活空虛留守太太或者退休的時尚媽媽也是購物一族裏麵的活躍者。因為丈夫子女工作繁忙,她們雖然衣食無憂卻與外界缺少交流,獨立的社交活動也不多。這類人群由於活動範圍狹窄,不被關注,購物往往成為她們社會行為的一種實踐。
3.虛榮心理和從眾心理時尚、流行等活躍的元素決定了許多商品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受到各種各樣的關於“奢侈消費”、“名牌消費”觀念的潛移默化,加之從眾心理,容易在購物中“亂了陣腳”。
購物狂防治
心理專家建議,人們可以用改變購物模式的方法矯正購物狂熱行為。
1.交費時不刷卡,改用現金支付,或長期在銀聯卡裏隻留小數目的錢。這樣就會有錢被掏出去的感覺。
2.購物前先列清單,限定隻能買清單上列出的物品,如果實在控製不住購物欲望,就把購買目標放在價格較低的小東西上。
3.控製購物時間,別長時間在商場滯留。
4.逛商場時避開特賣場,假如沒有特別需要的東西,打折的地方也要少去。如果一定要去,也要事先限定自己的最高消費金額。
習慣小提醒:
購物時盡量少用信用卡,透支消費前先進行消極的思維暗示,想象自己已經沒錢了,生活如何窘迫。這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獨語時代應結束
藥補食補,莫忘心補。
今天,許多都市人習慣於躲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裏,自哭自笑,自悲自憐。他們一方麵忍受著城市的擁擠,另一方麵卻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孤獨,一種身處鬧市的孤獨。
國外心理學家曾對人們的孤獨感進行了調查,在被調查的400名工人中,100%的人回答說常常感到孤獨;另外一位心理學家在關於友誼的研究中也發現有67%的人時常感到孤獨。
孤獨的根源與危害
孤獨產生的原因多而複雜,比如事業上的挫折,缺乏與異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摯愛,夫妻感情不和,周圍沒有朋友等。此外,孤獨的產生,也與人的性格有關。比如有的人情緒易變,常常大起大落,容易得罪別人,因而使自己陷入一種孤獨的狀態;還有的人善於算計,凡事總愛斤斤計較,考慮個人的得失太重,因此造成了人際交往的障礙。
孤獨寂寞可能使人產生種種消極心理,如絕望、煩悶、自我否定、自閉、情緒低落、癌症,等等。這種消極心理持續久了,會導致一係列生理變化,直接導致人體的疾病,如抑鬱、孤僻、偏激、精神分裂、精神紊亂、心髒病、高血壓、胃潰瘍、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等,嚴重降低人的生存質量。
專家指點
克服孤獨寂寞感可從兩個方麵努力,一個方麵是自己積極主動去接近別人,一個方麵是通過改變自我,使別人願意接近自己。積極主動地接近別人的最好方法,便是關心、幫助別人。為自己贏得了朋友,從而也幫助自己擺脫了孤獨。
要想有朋友,就不能光想著自己。總把“我”放在嘴邊的人,最招人反感。和別人交往時,要懂得尊重別人。所以,擺脫孤獨,要從自己做起。
同時,孤獨者應對自己進行一番冷靜、客觀、合理的估計,特別要留意發現自身的一些長處,以增強自己的自信。
在自己與外界的交流溝通中,鼓舞生活勇氣,發現人生的美好,從而擺脫孤獨。
習慣小提醒:
日本心理學家箱崎總一說:“對別人親切正是免除自己本身孤獨的第一步。”如果你再能設法找到一些共同的話題,或者主動向別人請教,僵局就很容易打破了。
“心理感冒”早治療
大笑養心,抑鬱“傷”心。
隨著來自生活、工作的壓力的不斷膨脹,“憂鬱”變成了一個時尚詞彙,一種流行習慣。
憂鬱症是一種都市高發的情緒障礙,有人稱其為心靈感冒,是每個人都可能麵對的情緒風暴。
作為現代人的“精神殺手”,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憂鬱症病發率有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將憂鬱症與癌症並列為21世紀需要預防的疾病。
目前,全球憂鬱症患者超過2億,其中每10位男性、5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患有憂鬱症。
憂鬱症是以情緒低落、悲傷、失望、活動能力減退及思維、認知功能遲緩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情緒障礙。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尤其在病情嚴重時,其死亡率可高達30%。目前,全球每年用於憂鬱症的醫療費約為600億美元。
常見的憂鬱信號
1.情緒低落和沮喪,每天早晨及上午最明顯。
2.悲觀、失敗、愧疚、無助感、無望感、感覺自我一無是處,憎恨自己、責備自己,甚至腦海中不斷湧現出想處罰及傷害自己的衝動念頭。
3.哭泣、易怒、煩躁不安、猶豫不決,無法集中心思做事,頭腦不清,平常引起快樂的事物全變得提不起勁來。
4.無法一覺安眠到天亮,整夜疲勞、睡眠過多、噩夢連連。
5.食欲改變,不是降低就是極端怕餓,體重下降,胃腸不適或便秘、頭痛、頭暈、胸悶、心悸、頻冒冷汗、肢體沉重,加上失去性欲或是月經失調。
6.強迫性地一再想到“死亡”,自殺或活不下去的念頭揮之不去。
以上的情形愈多則憂鬱指數愈高,症狀持續的時間愈長,愈有可能患有憂鬱症。
心理感冒從心治
當你的憂鬱反複發作時,應該檢討一下你的生活和人生目標,然後聽從自己的內心做出調整。
不要諱疾忌醫。及時、坦率地和心理醫生談論自己的病情。如果被醫生確診為憂鬱症,隨後就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心理治療或者開始服用抗憂鬱劑。
心病還須從心治。安排聚會,一周至少3天與朋友共餐。學唱歌或上舞蹈課。親近大自然,盡量外出,不要待在家裏。森林浴、海邊漫步、爬山或踏青,都能使你放鬆心情。與陌生人對話,多去熱鬧的地方,在鬧市中感受人潮的湧動。
幽默可治憂鬱
中醫認為笑屬心誌,喜可勝憂。心火之誌為喜,脾金之誌為悲,火克金,喜勝悲。喜為良性情緒變化,因而可以治療因憂思、悲哀等不良情緒所致的疾病。
據《醫苑典故趣拾》記載:清代有位巡按大人,終日鬱鬱寡歡,其病不愈。後家人特邀一名醫診治。名醫按脈良久,診為“月經不調”。巡按大人聽罷,大笑不已,並嗤之以鼻:“我堂堂男子,豈能月經不調?荒唐至極!”從此他每想起此事,不禁大笑一番,其病竟愈。這是名醫故意以常識性錯誤,引起病人發笑,而治愈了他的抑鬱症。
有抑鬱傾向的朋友不妨常看幽默書籍、節目,必有裨益。
習慣小提醒:
國外有專家認為,每天早晨連續散步30至60分鍾,曬曬溫暖的陽光,抑鬱的心情會隨之消失。研究證實,陽光是極好的天然抗抑鬱藥物,而早晨的陽光效果最佳。躺在窗戶朝東的病房裏的病人不服用藥物,也要比躺在窗戶朝北的病房裏的病人早康複幾天。“陽光療法”最適合治療季節性抑鬱症。許多人的病情在季節轉換時常有所發展,表現為冷淡、無精打采、工作效率下降。這些症狀在陽光照耀下會漸漸消失。
心平氣和做自己
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作為忙碌的現代人,你是否有這樣的習慣:擔心事業會失敗,擔心隨時會下崗,擔心失戀,擔心交通事故,擔心自己會得癌症或別的什麼重病,擔心無購房能力將來會漲價更買不起……
這就是焦慮,它已成為現代人普遍的習慣、“心病”,有人甚至說當今時代就是一個“焦慮的年代”。
焦慮和其他引發心理疾病的情緒相比,似乎不用特別關注。但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字,目前中國有心理問題的人數在2至3億,名列前三位的心理問題中,焦慮占第二位,排在抑鬱和失眠之間。專家認為,中國人一生中焦慮的時間占到30%以上。
焦慮症是以發作性或持續性情緒焦慮和緊張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症,常伴有頭昏、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幹、尿頻、出汗、震顫和運動不安等明顯的軀體症狀,其緊張或驚恐的程度與現實情況不符。對此,可以用以下方法來應對。
1.承認
如果你拒絕接受焦慮的感受,焦慮感反而會加強,相反,如果你能接受它,學習忍受它帶給你的不適,你就能慢慢減輕焦慮。
2.即時舒緩
你可以運用深呼吸,配合正麵的自我暗示;調節自己,幫助自己放鬆身心;做運動或找人傾訴;做些能令你投入心思的事,有助於轉移注意力,停止恐慌性的聯想。
3.改變思想
你可以學習調整你的價值觀和想法來改變焦慮的程度;克服不安的關鍵在於能客觀地評估情況,將事實和負麵的想象分開。
4.敢於麵對
逃避可以令憂慮的感覺暫時消失,但基本的恐慌仍會不時浮現,沒有解決。相反的,如果你能麵對挑戰,有意識地逐步做一些你一直在回避的事情,你會發現情況比你預想的更好,你其實擁有應付的能力。
5.以實際行動解決問題
解決焦慮的最佳方式是將注意力從恐懼本身轉移到你該做的事情上。將焦慮化為積極的行為,跨出一步,有一點進步,你的壓力就會減輕一些。
習慣小提醒:
夫妻性生活缺失,易引發焦慮。雙方要認識到性生活的重要性。專家忠告:夫妻間的交談、擁抱、欣賞、撫摸、關心也是性生活的延伸。規律的性生活一恢複,焦慮症狀自然消失。
憤怒成性,疾病來擾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當人的願望不能實現、行動受到限製時,便會產生憤怒的情緒。如工作的失敗、受騙、權力被侵犯、戀愛受挫、疾病纏身、秘密被他人發現、勞累過度等都會在一定的心理條件下產生憤怒。
憤怒有礙健康
同病毒一樣,憤怒是人體中的一種心理病毒,會使人重病纏身,一蹶不振。
《黃帝內經》說:“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
心理學認為,憤怒是一種不良情緒,是消極的心境,它會使人悶悶不樂,低沉陰鬱,進而阻礙情感交流,導致內疚與沮喪。人由於憤怒,食欲降低,或食而不化。經常如此,可使消化係統的生理功能發生紊亂。
憤怒還可影響人體的腺體分泌。如正在哺乳的母親,由於發怒可使乳汁分泌減少或使其成分發生改變,這對嬰兒是十分不利的。又如人在受了委屈、侮辱而發怒時,淚腺分泌增強,泣不成聲。有的學者做過調查,發現兒童在憤怒時流淚的占35%,在日常生活中婦女的這種情況更多見。再如,隨著憤怒的程度和時間增加,唾液可由增加而變得枯竭。
憤怒還會導致高血壓、潰瘍、失眠等。據統計,情緒低落、容易生氣的人患癌症和神經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有專家對千餘例中風病人調查發現,75%是由於心理因素而誘發,尤以憤怒位居首位。
如何平息怒火
1.來點幽默
麵對不公正來點“阿Q”式的嘲諷,不僅能讓你的憤怒找到更好的出口,還會讓笑聲給你帶來更好的人緣。
2.學會原諒
當你受到委屈時,你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去原諒那些可惡的始作俑者。不過,即使他們並不值得你原諒,可是一旦原諒了他們,你就能為自己贏得心理上的優勢和其他人的支持,你就不再會局限於自己所受的委屈、憤怒和失望上,也能快速地從中走出來,更加堅強。
3.讓身心徹底戰勝憤怒
情緒上——大哭一場。酣暢淋漓的哭泣會讓憤怒隨著淚水消失。
心理上——說出你的憤怒。或者對好友,或者自言自語,說出自己的憤怒。當然到最後,別忘了給自己一點信心:我不會為憤怒所控製。
生理上——發泄憤怒。你可以對著一個枕頭猛打,也可以找別的出氣筒,比如可以摔碎本想扔掉的廢棄物。
4.運動和健身
在跑步機上跑個半小時,讓憤怒隨著步伐從身體上流走。
習慣小提醒:
冥想可以幫助你。燃起香精油,將充滿怒火的心平複下來,忘記一切不愉快,放下與人戰鬥的號角,現在你隻需要注意自己的呼吸,將繃緊的弦放鬆一點、再放鬆一點。幾分鍾後,你就會足夠冷靜和客觀分析問題的症結了。
適度宣泄,百愁易解
哭一哭,解千愁。
適度發泄情緒對健康是有利的。中醫認為,人的情緒可概括為“七情”,即喜、怒、憂、思、悲、驚、恐,或為喜、怒、哀、樂、愛、惡、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七情”是要宣泄的,就像生理上必須排泄那樣。假如欲樂不能樂,欲怒不能怒,強行壓製和抑製,時間一長,就難免抑鬱成疾,諸如高血壓、冠心病、中風、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都與情緒有關。因此,人要學會適當、適時地從不良心境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