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騎自行車的男士騎車後會感到陰部脹痛、肛門墜脹、有便意、陰莖麻木,或發生尿急、尿頻、睾丸不適等。其原因是騎車時陰部受到擠壓,致使前列腺充血、腫脹而引起的。
有些婦女患者長期騎自行車上下班,如果車座過高、過硬或是車把高低不適,身體重量會過多地集中在車座上,通過狹窄的車座前端反作用於會陰部,壓迫尿道上段、外括約肌,造成泌尿係統充血,引發排尿不暢或尿頻、尿急,或導致陰部充血腫脹等炎症。
2.腰頸部疾患
騎車者身體過度前傾(如騎跑車)時,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可造成頸部肌肉緊張。騎車時腰部的負擔最重。因此,長期遠距離騎車可能會導致頸肌和腰肌勞損。
3.手部疾患
不少人長時間騎車後會感到兩手木麻、酸脹無力,就連握筆寫字、用筷進餐也會受到影響,醫生稱這種情況為“腕尺管綜合征”。當蹬車上坡或逆風前進,加快速度、身體前傾時,腕關節必然會過度拉伸,使尺神經受到牽拉;同時上肢的支撐力增加,腕尺管內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因而引起上述症狀。
4.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骨質柔軟。如果為追求時髦而選用車把較低的自行車進行鍛煉,時間長了就會影響脊柱的彎曲度,影響形體發育。
“單車族”須知
1.車座不要過高,車座宜軟,車把不要低於車座。
2.騎車應上身略微前傾,雙臂伸直或稍微變彎曲,雙眼看到前方15~20米處。
3.連續騎車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每隔40分鍾左右下車推行10分鍾。切忌在饑飽食、大量出汗、疲勞過度、休息不好等情況下騎車。
4.騎車不要上太陡的坡或是在顛簸不平的路上行駛,因為這樣容易造成會陰部損傷。
5.因騎車引起疾病者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並暫時停止騎車。陰部腫脹或前列腺發炎者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並每天用40℃左右的溫水坐浴20分鍾。頸、腰、手腕部酸痛者,可進行自我按摩患處,或用熱水浸泡,也可局部塗用紅花油等,以減輕炎症和疼痛。
習慣小提醒:
騎車鍛煉時不要選擇市區馬路作為鍛煉地點,因為汽車尾氣及塵土對運動中的人危害極大。騎自行車時,由於運動量加大,心肺功能增加,如果無法避開廢氣和塵土,那麼被動吸入的有害氣體將會隨著心肺功能的加強而快速傳遍全身,進而毒害到全身髒器。短期內使人感到心裏不舒服、幹咳;時間長了人會頭疼、渾身無力。長年累月在馬路上騎車鍛煉,被動吸入的廢氣還可能引發肺部疾病。
另外,處在生理周期中的女性,因為身體抵抗力較弱,所以不適合在汙染嚴重的馬路上從事這項運動。夏季日曬強烈,容易中暑,也不適合選擇馬路作為活動地點。
多用“陽光殺毒劑”
日光不照臨,醫生便上門。
太陽給大地送來了溫暖,但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各地的冷熱炎涼程度不均。
夏天,陽光中的紫外線強,容易損傷皮膚,人們出門擦防曬霜,戴草帽,預防紫外線的輻射;冬天,北半球大地上的紫外線強度減弱,而且人們在戶外活動少了,接受紫外線不足,這時候,更需要人們多曬一曬太陽。
如今,許多人一天到晚坐在家裏、辦公室,很少有與陽光親密接觸的機會。醫學研究表明,每人每天至少應該接觸20~30分鍾的陽光,特別是早晨的太陽對人體大有好處。
曬太陽能夠幫助人體獲得維生素D,這也是人體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維生素D又叫“陽光維生素”,人體皮膚中所含的維生素D3源通過獲取陽光中的紫外線來製造、轉換成維生素D,它可以幫助人體攝取和吸收鈣、磷,使青少年的骨骼長得健壯結實,對成人則有防止骨質疏鬆、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功效。
曬太陽能夠預防皮膚病。皮膚適當地接受紫外線的照射,可以有效殺除皮膚上的細菌,增加抵抗力。
曬太陽還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細胞活力。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一般細菌和某些病毒在陽光下曬半小時或數小時,就會被殺死。
日光在調解人體生命節律以及心理方麵也有一定的作用。曬太陽能夠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調節中樞神經,從而使人體感到舒展而安適。
陽光中的紫外線還可以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提高造血功能,從而防止貧血。
另外,有研究表明,太陽光中看不見的紫外線會損害皮膚細胞,能導致包括皮膚癌在內的25種以上疾病,而可見光部分卻能“修複”被損害的細胞。每天11點至下午3點這段時間紫外線居支配地位,所以在此期間暴露於陽光之下是最危險的。
所以,專家提醒人們,在曬太陽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在夏季要適當減少戶外活動時間,不要在過強陽光下久曬。
2.不要在上午11點~下午3點之間曬太陽。
3.在陽光下活動時,應穿長袖衫、戴寬邊帽等,有條件者可適當使用防曬霜。
4.當皮膚出現性狀、顏色改變,或黑痣迅速增大、潰爛等現象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診治。
習慣小提醒:
在夏季光線充足時,最好備一副有色眼鏡。因為強烈的陽光射入眼睛後,很容易損傷視網膜;曬太陽最好在戶外,或寬敞的陽台上,若隔著玻璃窗,是達不到效果的;曬太陽時不要穿黑色服裝,而最好穿紅色服裝,因為紅色服裝的輻射長波能迅速“吃”掉殺傷力很強的短波紫外線。
男人:運動讓你更加自信
運動的作用可以替代藥物,但所有的藥物卻不能代替運動。
可能你在愛情、事業上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隨之而來的太多壓力,很可能導致身體疲勞過度,從而出現失眠、“將軍肚”、性功能下降、情緒消沉或焦慮。如何遠離“啤酒肚”以及保持健壯的身體是年輕男士最頭痛的問題。那麼,養成去健身房的好習慣吧!
健身須知
1.跳操不隻是女人的事
健身房裏通常會出現兩個“井水不犯河水”的區域:器械訓練區裏都是男性,而健美操則成了女性的專利。很多男性總認為,“跳健美操是女人的事,有點娘娘腔,練器械才是男人的事”。
其實不然。健身教練指出:男性偏愛器械訓練,主要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能夠增加力量、改善體型,然而器械訓練並不能達到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的作用,所以建議男性應該將器械訓練和有氧操結合起來,從而起到互補的作用。
2.肌肉不必天天練
時下,一些年輕人對健美運動十分狂熱。為了練出一身漂亮的肌肉,他們整天在健身房練習。其實,長肌肉的要訣應是“張弛有度”。
肌肉鍛煉會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運動結束後,經過適當的休息,肌肉中的營養物質才會得到補充,而且補充的量會比所消耗的還要多,這種現象在生理學上叫做“超量恢複”。“超量恢複”使肌肉獲得更多的營養物質,越練越發達。有研究認為,休息時間以肌肉再次具備上次運動能力為標準計算,一般需要2~3天。
3.多元的訓練有好處,它可以使你的身體機能均衡地發展
有氧運動雖對增強耐力和心血管係統有好處,但對增長力量、強壯身體作用較小,隻有將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結合起來,才能全麵地提高身體素質。
4.訓練之前要做伸展運動,但在伸展之前要熱身
首先,做10分鍾低強度蹬車訓練。這不僅可以減少受傷,而且能在做大強度運動之前提高身體溫度。當身體組織變暖以後,你可以再做5~10分鍾伸展運動,尤其是要伸展那些可能用到的肌肉群和身體部位。
給你糾糾錯
用腰帶:用腰帶會傷害腎,以致引起腰背痛。
健身前“大吃”:消化食物需要能量,吃得越多,消化所用能量就越大。
長跑時穿重的跑鞋:跑鞋能起墊子作用,但在下蹲時消耗力量。
錯過吃早餐:早上身體最需要熱量,不吃早餐會“破壞”肌肉,從中得到熱量。經常食用低脂早餐的人,對自己整天健康都有益。
無節製地鍛煉腹部:為了訓練腹部,你必須走慢些。腹肌的範圍非常小,收縮時盡量擴大腹肌,用總衝量訓練腹肌是一種浪費,因為置於腹部的壓力時間非常短。
鍛煉後不吃飯:你一離開健身房,就應創造樂觀的條件讓肌肉生長,使肌肉恢複並最大限度地發展下去。你訓練後一小時內需要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最理想的是幾小時之後再補充一次。如果訓練後一直不補充,那是在破壞肌肉,而不是發展肌肉。
習慣小提醒:
若性功能下降,你可以更多地選擇一些高強度的重量訓練,因為這些訓練可以促進體內荷爾蒙的分泌,每次運動30~45分鍾,強度要選擇最大力量的70%左右,換句話說,就是選擇最多隻能重複舉起8~12次左右的重量。
女人,運動讓你如此美麗
靜生陰,動生陽。
健康的女性最美麗。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走進健身房,健身專家提醒你:除了有熱情和毅力外,合理、科學的健身才是最重要的。
女性運動副作用
1.小心男性化
不少愛運動的女性趨於男性化,長出胡須甚至胸毛。究其根底在於過度進行舉重鍛煉等力量性練習項目,導致了雌性激素大量喪失。
2.聽力減退
高強度的健美操加上較大音量的音樂,可能損害女性的內耳功能,引起眩暈、耳鳴、耳內脹痛以及對高頻率聲音的聽力喪失等惡果。據專家介紹,重複的刺激運動會使內耳中一些被稱作耳石的結構鬆脫;一旦耳石脫落離開原來的位置,便不會重新返回,因而繼續將錯誤的信息傳給大腦。加上伴奏音量過大,更加促成了這一惡果的產生。
3.健身後遺症
常去健身館做器械操的女性,諸如舉重等負重運動,對骨盆產生巨大壓力,可造成會陰部肌肉鬆弛和脆弱,嚴重者引起子宮下垂或脫出、大小便失禁等,謂之健身後遺症。後遺症會使人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舒服。
合理運動
選好鍛煉項目。女性的著重點應放在塑造形體上,因此以平衡操、健美操、仰臥起坐等項目為首選。此外,還應考慮現在的體型,如瘦高者多做投擲、器械操、籃球操等;矮胖者多練練跳遠、短跑、單杠、引體向上。至於遊泳、跳水、跳繩等,無論哪種體型皆宜。
掌握好運動強度和時間。一般根據自身體質和特點選項,不要盲目效法別人,舉重等高負荷運動應盡量少參與,伴奏的音量也不要過強。
多做平衡操。方法是:麵牆站立,雙腳並攏,挺腰直背,兩眼平視前方,雙手前伸,手掌緊貼牆壁,彎曲兩肘,全身做一前一後的運動,每天做8~10次。
專家認為,那些“運動前、運動中喝水會得腸胃病”的說法並不科學。就算不渴,在健身前20分鍾也應喝一大杯水,然後在健身中降低強度的時候再補充2~3次水,一次一小口,出汗多的時候可以在水裏放些鹽。做好熱身活動,多吃一些蔬菜和豆製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肌肉酸痛。
美女健身計劃
1.女人30
50%的有氧運動,35%的力量練習,15%的柔韌訓練。
30歲的女性適合於堅持一套固定的動作,做一些高強度的有氧活動以預防肥胖,增強耐力。
項目:每星期4~5次,每次30~40分鍾慢跑、快走或交替訓練(短時間強烈的爆發訓練和長時間輕微的慢速訓練交替)。
2.女人40
35%的有氧運動,45%的力量練習,20%的柔韌性訓練。
當你進入40歲時,通過把活動重心轉移到力量練習上,不僅能保持骨質的密度,增強肌肉組織,而且還可以提高新陳代謝,消耗脂肪,給你的身體增添活力。
項目:每星期3次,每次至少30分鍾快步走,同時增加15分鍾的力量練習,加上一些“30歲女性健身法”的運動。注意:每次活動之前,要多花點時間抻拉四肢,保持身體的柔韌性。
3.女人50
30%的有氧運動,30%的力量練習,40%的柔韌性訓練。
50歲和50歲以上女性最關鍵的是平衡和柔韌。隨著年齡的老化,身體的平衡也跟著退化,關節組織的變化限製了身體的柔韌性。此外,更年期雌激素的喪失也可能增加你遭受心髒病、中風和骨質疏鬆的危險。
項目:每星期至少3次散步和力量練習有助於維持骨質密度和心髒健康。
習慣小提醒:
運動結束時,一定要做放鬆練習,可舒緩激烈的心跳,使循環係統不速率驟減而產生任何不適。方法:緩慢拉伸重點鍛煉部位,保持10秒,調整呼吸,放鬆肌肉,這可是你每次鍛煉結束必不可少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