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合理運動:讓疾病無處遁形(2 / 3)

跑步,將疾病甩在身後

跑步就是醫生。

在奧林匹亞阿爾菲斯河岸的岩壁上保留著古希臘人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跑步時的組織器官是在生理條件下進行鍛煉,這樣更有利於組織器官的代謝、修複和健壯,堅持慢跑可以達到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脂質代謝、調整大腦皮層興奮的抑製過程、增強新陳代謝、提高抗病能力的效果。研究發現,慢跑對骨骼關節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肥胖症、神經衰弱、慢性氣管炎、消化性潰瘍、內髒下垂以及癌症等,都是一種防治治療措施。

跑步須知

如能堅持慢跑,至少每周進行3次。慢跑前應先做幾分鍾準備活動,使全身筋骨鬆弛。開始跑步時,應盡量跑得慢一些,配合自己的呼吸,向前跑2~3步吸氣,再跑2~3步之後呼出。手可以朝前後內外方向輕微擺動,上半身應稍向前傾,盡量放鬆全身肌肉。在平坦的馬路上進行慢跑可以用腳前掌著地,利用下半身的彈性;上坡或逆風慢跑時,步子要放慢。

如果在運動中出現胸悶、氣短、頭暈等不舒適的感覺時,要立即停止運動。有心腦血管病的人,須經醫生檢查決定是否可以慢跑。

跑步也有新花樣

1.雨跑健腦強體

研究認為,細雨中慢跑有許多晴天慢跑無法比擬的保健作用。一場毛毛細雨,能消除塵埃,讓空氣更幹淨、更清新。另外,細雨滴灑時產生的大量負離子,有“空氣維生素”之譽,能鬆弛神經,降低血壓,加強新陳代謝。

運動專家指出,雨中慢跑不僅能健身強體,還是一種很好的健腦活動,有利於大腦由緊張趨於平靜。接受雨水淋浴按摩,更令人身心皆振,耳目一新,疲勞及鬱悶頓消,促進機體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對於預防感冒、增強自身抵抗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2.水跑可以減肥

水的阻力是空氣阻力的12倍,在水中跑45分鍾即相當於在陸地上跑兩小時。因此,在水中慢跑是一項更有效的健身法。想減肥的人在水中慢跑不僅可以減去腹部多餘的脂肪,而且能夠使雙腿變得修長。水中慢跑要循序漸進,在水中慢跑5分鍾後,心跳速度不應超過每分鍾110~130次,並以休息和運動兩種狀態交替進行為宜。

做水中慢跑運動時,身體應垂直懸浮於深水中,鼻孔比水麵稍高一些,四肢猛劃,最好能像水中撲騰的鴨子一樣。

習慣小提醒:

晨跑是簡單易行的鍛煉方式。但空腹跑步實際上是有損健康的。因為空腹跑步時人的血糖水平會急速下降,而在血糖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容易誘發低血糖症,出現昏厥、心律失常。所以,在清晨慢跑前應少量進食一些餅幹之類的碳水化合物。

科學遊泳,塑造健美體型

如果你想健美,遊泳吧!

遊泳,不僅鍛煉人體的手、腳、腰、腹,而且惠及體內的髒腑,如心、肺、肝等,特別對血管有益,被譽為“血管體操”。遊泳還有減肥、美容護膚的功效,是中青年減輕壓力、恢複精力的靈丹妙藥。另外,它負荷強度比較低,也適合老年人娛樂健身。

健康須知

1.入水前準備

遊泳前進行溫水沐浴後再入水,就不會感覺很冷。因為溫水沐浴(在30~40℃之間)能夠帶走身上的部分熱量,這樣會使你的體溫接近水溫。

2.飯前、飯後、酒後不宜立即遊泳

空腹遊泳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也會在遊泳中發生頭昏乏力等意外情況;飽腹遊泳亦會影響消化功能,還會產生胃痙攣,甚至嘔吐、腹痛現象。飯後40分鍾方可遊泳。

3.忌劇烈運動後遊泳

劇烈運動後馬上遊泳,會使心髒負擔加重;體溫的急劇下降,會導致抵抗力減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4.忌月經期遊泳

月經期間女性生殖係統抵抗力弱,遊泳易使病菌進入子宮、輸卵管等處,引起感染。

5.不宜遊泳的人群

患心髒病、高血壓、肺結核等嚴重疾病,難以承受大運動量的人;沙眼、中耳炎、皮膚病等傳染性疾病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外傷性鼓膜穿孔、急性鼻竇炎的人。

遊泳疾病要小心

1.紅眼病

醫學上稱為“急性結膜炎”的紅眼病,和遊泳池有“不解之緣”。每年6月份至8月份的感染率是1月份的兩倍,究其原因,沒有經過充分消毒的遊泳池充當了重要的“幫凶”角色。紅眼病可以通過接觸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沾染病毒的手、毛巾、水等都可以成為媒介。

當眼部有癢感、異物感或灼熱感,特別怕光,結膜充血,有膿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時,應當馬上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眼藥;同時自覺地和他人保持距離,不要去公共遊泳池遊泳,以免感染了他人又加重病情。而健康人到了公共泳池,應注意不要和他人共用浴品,遊泳時不要用手揉眼睛。

2.婦科疾病

除了泳池,洗澡間也可能是一個汙染源。幾乎每個遊過泳的人都會在裏麵衝澡,有時因為衛生條件與設備並不完善,毛巾等洗浴用品常常胡亂搭在欄杆、水龍頭上。這樣很容易傳染疾病,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人更是如此。同時也帶來了傳染婦科病的隱患,不潔的紙巾、洗浴用品、潔具等都可能傳染婦科疾病。

換衣服時,女性盡量不要讓皮膚直接接觸凳子,換下來的衣服也要用幹淨的袋子裝好,尤其是內衣。人們腳上的黴菌常粘在池邊的地麵上,如果隨意坐在上麵,很容易引起黴菌性陰道炎。所以,不妨先墊上浴巾再坐。要注意水域是否衛生,遊泳後要盡快用清潔水徹底衝洗並擦幹身體,回家後如發現不適,千萬不要擅自用藥,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3.中耳炎

在充滿含氯的消毒劑的泳池裏遊泳,對人的眼、耳、皮膚具有一定程度的刺激。遊泳後,若出現耳朵疼痛,流水樣的黃色分泌物,可能是急性外耳道炎。更加嚴重的情況是得了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會出現耳痛、聽力下降。

遊泳時當池水入耳後,可將頭歪向進水的一側,拉拉耳朵或輔以單腳跳動,讓水自然流出,切忌用手或他物去摳挖。為防止池水進耳,最好是戴耳塞。遊泳後一旦耳痛,可用複方氯黴素滴耳液或濃度3%的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4.抽筋

連續遊兩個小時抽筋的主要原因:一是事先準備活動不夠,遊泳時忽然進入劇烈運動狀態,導致肌肉過度痙攣、收縮;二是遊的時間太長,肌肉疲勞,乳酸聚集過多,導致抽筋。遊泳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1.5~2小時。

下水前必須做熱身運動。熱身主要以伸展四肢的運動為主,如彎腰、壓腿、擺手等。也可用先冷水淋浴或用冷水拍打身體及四肢,使身體對低溫有所適應。

若遊泳時發生小腿抽筋,務必保持鎮靜,千萬不要驚恐慌亂以致嗆水致使抽筋加劇。若在淺水區可馬上站立並用力伸蹬,或用手把足拇趾往上掰,並按摩小腿可緩解;如在深水區,可采取仰泳姿勢,把抽筋的腿伸直不動,待稍有緩解時,用手和另一條腿遊向岸邊,再按上述方法處理。

習慣小提醒:

遊泳時嗆水千萬不要使勁地擤鼻子,否則咽鼓管擴張,髒東西就會隨著咽鼓管進入耳內,引起炎症。

嚐試“反序運動”

人懶生百病,勤動常年輕。

反序運動是由德國運動醫學專家倡導的,現今歐美國家極為盛行,它包括倒立、倒行、爬行等。

運動醫學專家認為,人體是一個動態的全麵平衡體係,因此運動應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正向運動,也包括反序運動,這樣才能達到人體所需要的那種動態的全麵平衡。運動著的器官由於受到張弛的反序,便可以使伸肌和屈肌得到鍛煉,進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1.倒立運動

倒立是曆代僧侶的健身養心之法。經常長時間站立易引發內髒下垂、胸部血供應不足、痔瘡、腰痛、腳腫脹等疾病,而倒立恰能對因長時間站立引起的以上各種疾病起到預防作用。這種運動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內髒功能、緩解身體的緊張。

開始時可以請人協助,如實在難以完成不要勉強,注意手部不要受傷。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進行,以防出現意外。由於倒立會導致眼壓增高,因此青光眼、高度近視、糖尿病或視網膜血管病患者慎行。

2.爬行運動

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專家指出,爬行能使人的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可起到減少腰椎部疾病、心血管病及多種脊椎病的效果。孕婦最好嚐試一下。

爬行時穿一些寬鬆、舒適的衣物,可以給你的膝蓋戴上護膝,爬速宜慢,爬幅宜小,重複2~3次,間歇20~30秒。

3.退步走

退步走可以預防含胸駝背,改善腰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防止功能性腰痛;還可以增加膝關節的承受力,鍛煉膝部的肌肉和韌帶,以及鍛煉小腦的平衡作用。

進行退步走要注意安全,不要跌倒。鍛煉時不要向後扭頭,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的效果,你的頸椎也吃不消,可以前後走交替進行。

4.赤足行

經常赤腳走路可使人健康長壽。人體積存過多的靜電對人體有害,如果赤腳走路,走路時多餘的電能便以腳為導體得到釋放,對人體有益。

赤腳走時注意不要踩到尖銳物,結束後用熱水好好來個足浴。

5.沙上跑

在粒粒細沙上慢跑能刺激副腎上腺組織,促進激素分泌,使肌膚變得白皙而富有光澤。沙上跑時機最好選在熱浴之後,因為熱浴後的足底對體內“信號”的傳遞更為敏感。如果你恰好與大海為鄰,可以每天早晨或傍晚在沙灘上跑二三十分鍾。

如果你擔心會曬黑皮膚,可以在室內設計一間沙屋。目前,在英國已出現許多家庭內沙屋運動俱樂部。除了沙子,光滑的鵝卵石也是好選擇。

6.爬樓梯

爬樓梯也是很好的鍛煉。這項活動比人在平地走路多消耗體力熱能,因而對於減肥、健腿、健身大有好處。英國人約翰·埃文斯在過111歲生日時說:“我的長壽秘訣就是‘爬樓梯’。”

7.冷水浴

研究表明,冷水浴的“寒戰”衝擊能使細胞立即反應,釋放大量電能,使體溫在短時間內升至40℃。瞬間高溫有殺死微生物、病毒的作用,並能刺激細胞活動,延長細胞活力,顯著增加白細胞數量,提高人體免疫力。冷水浴還能加強身體血液循環、改善血液質量、防止血栓形成;增強腸胃蠕動能力;幫助增加皮下組織的養分供應及皮脂腺分泌,使皮膚健康、富有彈性。冷水浴還可減少感冒等疾病的發生.但要注意:年長者、體弱者、高血壓病人不要嚐試冷水浴。

習慣小提醒:

側步行也健身。世界上99.99%的動物都是直行,隻有螃蟹橫著走。側向橫行過程中,身體隨時伴著交叉足移換重心,兩手按步伐自如地扭擺,注意保持節律感。側步行有益於鍛煉腰三角肌和臀部肌群肌力,加強髖、踝關節靈活性,提高人體平衡能力。

我為單車狂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健康專家說:“每天騎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自行車既可以作為交通工具,節省能源,又可以當作運動器材鍛煉身體,而且不受性別、年齡的限製,一年四季都可進行。

騎車益處大

1.加強下肢鍛煉。騎自行車可直接鍛煉腿足,能增強腿部力量和雙腿的彈跳力,並延緩下肢關節韌帶的衰老進程,使下肢活動更加輕便、靈活、有力,進而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身體各器官的協調一致。

2.有助於減肥。騎自行車40~50分鍾,相當於步行4~5公裏路程所消耗的熱量。

3.經常騎車,可以鍛煉大腦的反應能力,有利於健全大腦功能,活躍思維,防止老年癡呆。

4.可改善性功能。每日騎自行車4~5公裏,可刺激人體雌激素或雄激素的分泌,使性能力增強,有助於夫妻間性生活的和諧。

5.增強體質、延緩衰老。根據國際有關委員會的調查統計,在世界上各種不同職業人員中,以郵遞員的壽命最長,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在傳遞信件時常騎自行車的緣故。

因為手足得到了按摩,對於防治心髒、神經、消化等係統疾病,對協調和改善泌尿、生殖係統功能,增強腦垂體和腎上腺、甲狀腺、前列腺、性腺的作用,大有裨益。

警惕“單車病”

專家提醒,騎車一族如果不注意自我防護,日久可能會患“單車病”。

1.會陰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