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綠色家居:遠離病菌的“隱形殺手”(3 / 3)

2.床頭不宜設在臥室門或窗的通風處

客廳裏的人一眼就能看見臥室的床,會使臥室缺乏寧靜感,影響睡眠,人們在臥室裏穿著睡衣來回走動,看上去也不雅觀。

3.床的擺放不宜正對梳妝鏡

這主要是因夜晚人起來時,特別是睡眠中的人朦朧醒來時或噩夢驚醒時,在光線較暗的地方,容易受驚嚇。

4.床上方不能放置吊燈

由於吊燈的造型和重量都容易給人帶來不安全感,因此,床的正上方最好安裝輕型燈具。

5.床下不要堆放雜物

床下清理不便且通風不暢,雜物容易在此滋生細菌,臥室衛生死角會直接影響健康。

習慣小提醒:

從外麵回到家後,應該換上家居服裝後再跟床接觸,以免身上和衣物上的灰塵汙染床上用品。打造健康之床的小習慣:

在換洗床罩和床單的同時,不妨順便用吸塵器或微濕的抹布,將床墊上殘留的皮屑、毛發等清理幹淨。

如果床墊有汙漬的話,可用肥皂塗抹髒處,再用布擦幹淨,或用吹風機把濕漬吹幹,才不會發黴、產生異味。

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床墊和床單之間加一層保潔墊。保潔墊內置特殊的棉層,可防止潮氣進入床墊,以保持床墊的清潔幹燥,並具保暖和吸汗的功能,而且易於清洗。

居室養花,當心“花招”迷惑你

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

室內擺放幾盆花草,不僅美化環境,也有利於身體健康。俗諺說:“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研究發現,從事園林工作的人往往很少得癌症,而且平均壽命比一般人長。花卉除了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外,或濃或淡的花香還是一劑保健良藥,使人怡情、醒腦、安神和祛病。

但養花選擇不當,反而會造成室內汙染。室內植物應合理搭配,才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健康須知

新裝修的房子可養1~2盆吊蘭,以吸收空氣中的甲醛、一氧化碳、過氧化氮等有毒化學物質,起到淨化室內空氣的作用。蘆薈可減少苯、甲醛的汙染,增加負氧離子的濃度。萬年青可有效地清除三氯乙烯的汙染。

茶花、仙客來、紫羅蘭、晚香玉、鳳仙花、牽牛花、石竹、唐菖蒲等可通過葉片吸收二氧化硫。

龜背竹夜間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臥室裏可放一盆。夜間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還有仙人掌、蟹爪蘭、緋牡丹、仙人柱、紫花鳳梨、酒瓶蘭等。

能淨化空氣的植物還有石榴、石竹、薔薇、雛菊、一葉蘭、莎草等。

家裏如有過敏體質或哮喘病人,不宜養花粉多和香味太濃的花卉,以免誘發疾病,如風信子、報春花等。家有兒童的,最好不養帶刺的花卉,如仙人掌、含羞草等。

室內養花禁忌

專家指出,室內擺放植物不利於睡眠,其原因就是夜間植物放出二氧化碳,形成與人共爭有限氧氣的局麵。

一些花卉不宜在室內擺放,應引起重視。

1.帶有某種異味或濃烈香味的花卉

如鬆柏類,會放出較濃的鬆香油味,久聞會導致食欲下降和惡心。牡丹的沉鬱異味,會使人精神萎靡、乏力氣喘。夜來香、鬱金香之類香味濃烈,長時間在這種氣味中,令人難以忍受。水仙和玫瑰之類的名花,芳香襲人,時間一長,特別是在睡眠時呼吸這些花香,也會令人難受。

2.會使人產生過敏反應的花卉

如月季、玉丁香、五色梅、浮繡球、天竺葵、紫荊花等均有致敏性,如碰觸撫摸它們,往往會引起皮膚過敏。重則出現紅疹,奇癢難忍。

3.帶有毒素的花卉

如仙人掌科、含羞草、一品紅、夾竹桃、黃杜鵑和狀元紅等不要在室內擺放。民間稱萬年青為“啞棒”,並有“花好看,毒難挨”的口頭禪。經測定,它含有一些有毒的酶。其莖葉汁液觸及皮膚,有強烈的刺激性。

習慣小提醒:

多數仙人掌和多肉植物都有減少電磁輻射的作用,適合放置在書房或客廳內。如菊花、薔薇、百合、香豌豆花等花香,具有鬆弛神經、緩解精神緊張、解除身心疲勞等治療神經係統疾病的功效;鬱金香既可解除眼睛疲勞,還可以消除煩躁;丁香的氣味使人沉靜、輕鬆;紫羅蘭和玫瑰花香使人心情愉快、舒暢。另外,花的各種色調,從視覺上給人以純潔、高雅、愉悅的感覺。

“衛生間”衛生嗎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潮濕的衛生間空間,可能會是全家健康的殺手,你家的衛生間夠安全、夠健康嗎?

衛生好習慣

毛巾,無論麵巾、浴巾、手巾,都經常與皮脂接觸,用後又比較潮濕,最容易滋生病菌,所以要經常清洗、用消毒液消毒,然後在充足的陽光下晾曬。

坐便器的清潔刷通常是帶菌的,可選擇有開合底座、能自動收口的那種,這樣清潔刷用後被“封住”了,細菌就不容易擴散到空氣中。而擦抹坐便圈也可不用抹布,而是用消毒濕紙巾,擦後即投入坐便器衝走。

衛生間的浴簾最容易發黴,裝修時一般都會安裝排氣扇。但相比排氣扇,抽濕機的效果更好。

不少人都習慣把牙刷放在衛生間裏,其實這非常不衛生。衛生間裏通常都很潮濕,特別是暗衛,空氣更差。而且抽水馬桶敞開在那兒,各種細菌容易飄蕩在空氣中,然後附著在牙刷上,容易使人得感冒和牙病。所以,刷牙後,最好把牙杯和牙刷從衛生間裏拿出來,放到幹燥通風的地方。

沐浴時間不可太長

據研究測定:在淋浴中有50%的三氯甲烷和30%的三氯乙烯變成蒸汽;盆浴時這兩種物質也分別有40%和25%變成蒸汽。淋浴時間越長,水溫越高,蒸汽中有毒化學物質越多。淋浴10分鍾後浴室內的有毒氣體的濃度要比淋浴5分鍾的濃度高4倍。在這種環境下,人體受到水中有毒化學物質三氯乙烯和三氯甲烷影響的程度遠比飲水時大得多。高溫淋浴時,有毒化學物質可以從熱水中充分發揮出來,並由於此時人體毛細血管擴張較大,血流量大大加快,這些有毒化學物質極易被人體大量吸收到體內。

為保障健康,沐浴時間應適度,還應開窗,這樣既可防止中毒,又可使浴室內的空氣流通。

習慣小提醒:

衛生間裏有很多瓶瓶罐罐,洗發水、沐浴露……可潮濕不就是細菌之源嗎?用後應擦幹,收進櫥裏。

居家好習慣,讓病菌無孔可入

無事勤掃屋,強過上藥鋪。

日常居家中,養成一些好習慣,並不會讓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但它們確實多多少少為我們的身心健康做著貢獻。

1.給新餐具消毒

碗、碟、筷等餐具,一般都是經過多次加工、裝運、出售,會有不少細菌。所以,餐具買回家後,不能簡單洗刷,應放入鍋內用鹽水煮沸消毒後方可使用。

2.刀板常暴曬、洗燙

生活中有的人隻用抹布一抹了事,這樣做很不衛生。菜板、菜刀每天需要暴曬、洗燙。

3.筷子適時燙洗、更換

在一日三餐中,筷子很容易受到細菌的浸染,尤其是長年不換的筷子,更容易讓感冒、胃病等疾病在家人中循環傳染。因此,筷子應每日燙洗,定期更換。另外,存放筷子的籠子或盒子也要注意清潔。

4.有抽油煙機也開窗

抽油煙機雖然能抽走油煙,但並不能抽走燃氣燃燒時產生的廢氣,這種氣體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5.飲水機每月消毒1~2次

飲水機進水口周圍往往存有少量積水,易感染病菌。出水口開關被飲水者“共摸”,汙染的機會可想而知。而人口少的家庭,一桶水使用時間過長也增加了衛生隱患。

飲水機必須定期清洗消毒,夏季一般1~2次/月。每次消毒時,飲水機的“聰明座”、“聰明頭”及冷熱水嘴,都要用消毒液進行擦拭,並浸泡內膽及管道係統。

6.出汗多,用竹炭床墊

竹炭的多孔結構,使床墊可以吸附皮膚排出的二氧化碳、氨及高濕的汗氣,保持睡眠時身體舒爽。

7.洗衣機用完後開著門

洗衣機的夾層不容易清潔,時間長了會附著大量的致病菌,在夏季高溫、潮濕的環境下,病菌繁殖得更快。洗衣機用完後最好開著門,通風晾幹,以減少病菌生成。此外,由於很多細菌、寄生蟲都能通過衣服引起感染,因此,使用洗衣機時最好不要將多人衣服一起洗,特別是健康人與病人的衣服一定要分開清洗。

健康盲點:

1.家用瓷磚太亮

白色、金屬色瓷磚反光較強,可能導致近視和白內障,不適合大麵積使用。裝修時,最好選擇亞光磚。

2.裝飾房間,愛用油畫

油畫顏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可溶銻、砷、鋇、鉛、汞、硒等元素,如果人體攝入過量,會危害健康。

3.壁紙,四麵貼牆

壁紙本身及膠黏劑會釋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所以,最好隻用來裝飾電視牆、主題牆等視覺點。

習慣小提醒:

地漏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往往也會出現空氣汙染。為有效防止串氣,須注意及時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