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綠色家居:遠離病菌的“隱形殺手”
人生欲求安全,當有五要:一、清潔空氣;二、澄清飲水;三、流通溝渠;四、掃灑屋宇;五、日光充足。
——[英國]南丁格爾
大夫不能治病,隻能幫助有理性的人避免得病而已。人們倘若正規地生活,正當地飲食,就不會生病。
——[愛爾蘭]蕭伯納
習慣小自測:給你的住打分
下麵是室內汙染自測:
1.每天清晨起床時,感到憋悶、惡心,甚至頭暈目眩。
2.家裏人經常感冒。
3.雖然不吸煙,但是經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異物感,呼吸不暢。
4.新搬家或者新裝修的房子裏,室內植物不易成活,葉子容易發黃、枯萎。
5.新搬家後,家養的貓、狗,甚至熱帶魚莫名其妙地死掉。
6.上班就感覺喉嚨疼、呼吸道發幹,下班後便沒事了。
7.新裝修的家和寫字樓房間或新買的家具有刺鼻、刺眼等刺激性異味,而且超過一年異味仍不散去。
8.家裏小孩常咳嗽、打噴嚏、免疫力下降。
9.家裏人常有過敏等毛病,而且是群發性的。
10.家人共有一種疾病,而且離開這個環境後,症狀有明顯變化和好轉。
11.新婚夫婦長時間不孕,又查不出原因。
12.孕婦在正常懷孕的情況下發現胎兒畸形。
具備以上1條症狀者,為輕度汙染,請你加以改善;2條症狀者,為重度汙染,請立即行動,解決問題。
多吹自然風警惕“空調病”
風乃百病之長。
如今,無論商場、辦公場所還是家裏,人們已養成依賴空調的習慣。而隨著空調的普及,空調病也成為現代都市人一年一度的季節性疾病。
空調房間大多是封閉的,空氣不流通,時間一長,室內空氣就變得十分汙濁。由於此時空氣中的氧氣被大量消耗,負離子含量下降,而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又大大增加,就容易使人精神萎靡、頭暈健忘、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下降。如果再有人在房間裏吸煙,則無異於“火上澆油”。
另外,空調器內部環境是潮濕的,正適合多種細菌、病毒的生存繁殖。生活在空調環境裏的人們容易通過呼吸傳播而感染這些病毒、細菌。
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空調的依賴,因空調冷氣引起的呼吸道、腸道及關節疾病都在不斷增加。
應對“空調病”應該盡量少開空調,多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適量流汗。
辦公族需適當增添穿脫方便的衣服,穿裙裝的女性則應在膝部覆巾予以保護。同時注意間歇站起活動片刻,以增進人體末梢血液循環。
室溫宜恒定在24℃左右,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7℃,因溫差過大,冷熱劇烈相搏,易傷身致病。
室內空氣流速宜維持在每秒鍾20厘米左右,辦公桌勿置於冷風直吹處。
居室開空調時,特別要關心老年人和嬰幼兒,他們的溫度感覺差,體溫調節功能也差,易患上“空調病”。
患上“空調病”者,可口服中成藥正氣片,也可用刮痧療法自療。
因空調引起的關節疼痛,可在燒好的熱薑湯裏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幹擦於患處,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從而緩解疼痛。
習慣小提醒:
長期在空調房間裏工作和生活者,應經常到戶外活動,接觸陽光,呼吸新鮮空氣,並多喝開水,加速體內新陳代謝。下班後適當運動鍛煉流點汗,再洗個溫水澡。
在飲食上,可以通過多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蓮子銀耳湯等清涼飲料,並用生薑絲泡水喝,以及多吃冬瓜、絲瓜類蔬菜和蛋、肉、牛奶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少吃冷凍食品進行調節.
別把冰箱當成“保險箱”
無債富裕,無病幸福。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把蔬果和吃不完的剩飯、剩菜統統裝入冰箱,一放就是很多天。其實,冰箱並不是“保險箱”,食物放在裏麵也容易感染細菌。人們吃後,易引發急性腸胃炎甚至痢疾。
一項關於家用冰箱冷藏室內壁細菌與真菌汙染情況的調查顯示,冷藏室上層細菌總數合格率僅為14.29%,下層合格率甚至為0。
抑菌不等於殺菌。由於冷藏無法徹底凍死細菌,所以,冰箱如果不經常消毒,反而會成為一些細菌的“溫床”。
健康須知
1.冰箱內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下。
2.香蕉、鮮荔枝、西紅柿、火腿、巧克力都是不適宜放入冰箱的食品。嬰幼兒食品應新鮮配製,不宜置冰箱中。
3.剩餘食品在放置冰箱內保存前應充分再加熱煮透,殺滅微生物,降至室溫後再保存。
4.為防止生熟交叉及食物“串味”,應用保鮮袋或保鮮紙將食物包密實後置冰箱保存,熟在上,生在下。
5.冰凍的肉類和禽類的烹調前應徹底化凍,再充分均勻加熱煮透。如果有的部分沒有完全化凍,常規烹調溫度不足以殺滅微生物。
冰箱要定期清洗
電冰箱每使用1~2周,最好對箱內膽及放置食品的擱架附件等進行認真的擦洗,以確保箱內環境清潔,避免異味產生。特別是夏季,對冰箱的清洗、消毒,更要每星期一次。可用0.5%的漂白粉擦洗,特別注意擦洗箱縫、拐角、隔架,然後再用幹淨濕布抹幹淨。也可以在排氣口和電冰箱下方的蒸發器內放置大蒜,用來殺菌消毒。
習慣小提醒:
從冰箱裏取食冷凍的葷食時,最好用多少拿多少,反複解凍的葷食會產生致癌物質,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居家照明,光與空間和諧相處
照明多,身心弱。
生活中,我們選擇燈具大多習慣注意外形是否漂亮,卻忽略了燈具最基礎的照明壽命和健康照明的問題。
室內照明缺乏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使人對鈣的吸收量大大減少。長期使用室內照明,將擾亂人體的“生物鍾”,使生理節奏失調,造成心慌胸悶,精神萎靡。
調查表明,我國城市居民因為照明問題而引起的眼睛幹澀、酸痛、頭暈、頭痛、緊張、疲勞等症狀明顯增多。尤其是兒童群體,近年的近視率也逐年上升。
為營造“光與空間”的和諧與健康,有關專家提出以下照明建議:
1.客廳照明
一般客廳的照明需要多樣化,有基本的照明,還要有重點的照明和比較有情趣的照明,方便營造氣氛。餐廳的照明應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餐桌,光源宜采用向下直接照射配光的暖色調吊線燈。
2.書房照明
書房的基礎照明部分一般選用的是吸頂燈,安置在書房中央。光源推薦使用顯色性強,且讓人長時間工作也不容易使眼睛疲勞的三基色燈管係列。在書房的重點照明部分,建議使用護眼以及節能型台燈係列,在硬件上充分保障眼睛的健康。
3.廚房照明
首先要有足夠的亮度,尤其是在操作區不能有陰影和眩光,這關係到你在揮灑刀功的同時,不會傷害到手指。其次,廚房裏經常需要煎炸烹煮,油煙等物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在選擇燈具的時候,也要選擇密封性好、易於清潔且耐腐蝕的產品。
4.臥室照明
專家建議用一盞吸頂燈作為主光源,設置壁燈、小型射燈或者發光燈槽、筒燈等作為裝飾性或重點性照明,以降低室內光線的明暗反差。如果有在床上看書的習慣,建議在床頭直接安放一個可調光型的台燈,燈具內安裝節能燈或冷光鹵素燈,可避免眼睛疲勞。另外,照明產品的光線不能太暗,也不是越亮越好。
習慣小提醒:
居室要慎用電感鎮流器日光燈,它所發出的光線每秒會產生100次明暗變化,長時間在這種光照環境下,人的眼睛極容易疲勞,產生近視;如果燈、燈具、窗子或其他區域的亮度比室內一般環境的亮度高得多,人們就會感受到眩光。眩光使人產生不舒適感,嚴重的還會損害視覺功能。
飼養寵物“距離產生美”
親近過了頭,反被咬一口。
如今,許多人愛把寵物當成家庭一員,同吃、同睡、同浴,親密接觸還嫌不夠,幹脆與寵物“零距離”。研究證明,飼養寵物有助於密切人們相互間的關係,增強自尊心,提高獨立生活能力,甚至還可降低血壓和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但與此同時,各種關於寵物的負麵報道也屢見報端:在北京,一年中平均每天有30個兒童被寵物咬傷,而咬傷主要是由寵物狗造成的;浙江衢縣有一個6歲女孩,在逗家養的大黃狗時,狗卻突然“翻臉”,一口將她的上唇咬落大半,送到醫院縫了整整20針;重慶一醫院急診科收治了一名被蜥蜴咬傷的學生,當時學生正在給這隻心愛的寵物洗澡;寵物的皮屑、毛和異味等會對人的呼吸道帶來一定的危害,特別是對於患有過敏性哮喘疾病的人來說,危害尤其嚴重……
養寵物前,應了解寵物的習性,再配合自己的生活環境,選擇適合飼養的寵物。盡量避免喂養有毒性的和攻擊性強的寵物。生活忙碌者,不應飼養貓狗,可選擇養魚或鳥類等較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陪伴及照料的寵物。
買回寵物後,一定要先給它注射疫苗,有條件的應該到相關部門對小動物進行健康檢查。病原微生物多寄生在動物體內,因此即便經常給小動物洗澡、清潔,也難以消滅它體內的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