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健康飲食:做遠離疾病的“食神”(3 / 3)

蔬菜生吃和熱吃應互相搭配,這樣對身體更有益處。

習慣小提醒:

六種蔬菜夏季可生吃,它們是黃瓜、西紅柿、柿子椒或尖椒、芹菜、大白菜、茄子。

“生食”的三個誤區:

1.酒精可以殺死寄生蟲

飲用酒的酒精度數太低,根本不足以殺死藏在食物裏的肝吸蟲囊蚴。

2.生吃海鮮比生吃河鮮安全

海鮮裏麵也含有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可能對人造成危害,所以吃海鮮的時候也要選擇新鮮的,同時要適量進食。

3.不管烹調方式如何,隻要加熱就可將寄生蟲殺死

由於淡水魚的生長環境容易滋生寄生蟲,寄生蟲都要在長時間的高溫下才能死亡,比如肺吸蟲要在70度高溫下加熱5分鍾以上才能死亡,而囊尾蚴蟲需要的溫度更高,時間也更長。所以食用淡水魚時一定要充分加熱,最好采用蒸、煮、紅燒或幹燒等烹調方式,而生吃、醉吃、醃吃都是不可取的。

吃得清淡活得自在

常吃素,好養肚。

格魯吉亞的外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的罕薩、南美洲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和我國廣西巴馬及新疆和田的一些村莊被稱為“世界五大長壽地區”。這些地方,60歲的人還隻是年輕人,活到100歲之後才可以算是老年人。那裏的人們之所以長壽,秘訣極為簡單,就是食得新鮮、終年勞作、心平氣和。

他們以吃穀物和蔬菜為主,這一點是我們也可以仿效的。

現代醫學證明,適當吃素食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諸多益處。以下是人們對素食的一些新認識、新觀點。

1.提高人體免疫力

資料表明,長期吃素的人,其體內的抗腫瘤能力比長期吃肉的人強兩倍,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痛風、關節炎、腎功能衰竭、大腦癡呆症等疾病的幾率也比普通人小。

2.無便秘之憂

肉食纖維質較少,被人體攝入後在腸道中移動的速度比起穀物和蔬菜等植物類食物要慢4倍左右,加之我們人類的消化道較長,大腸彎曲多皺,吃進的肉食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從而導致了便秘。

3.更聰明

研究證實,人聰明與否,主要取決於腦細胞間傳遞信息的速度。當人的體液呈堿性狀態時,腦細胞間傳遞信息的速度和效果均處於最佳狀態,人就變得聰明;而體液呈偏酸性狀態時,大腦反應遲鈍,動作緩慢。

肉類屬酸性食品,攝入人體後會使體液趨於酸性;而蔬菜、水果屬堿性食品,攝入人體後會使體液趨於堿性。由此看來,肉食不僅會使人肥胖,也會使人變得遲鈍;素食不僅會給人帶來健康,也會使人變得聰明。

4.吃出美麗

素食能使血液變為微堿性,促進新陳代謝活動,從而把蓄積體內的脂肪及糖分燃燒掉,達到自然減肥的目的。經常素食者全身充滿生氣,髒腑功能活躍,皮膚顯得柔嫩、光滑、紅潤。吃素堪稱是由內而外的美容法。

生活中,有些人素食方式不當,也常會陷入健康誤區。

安徽醫科大學曾對九華山一些寺廟中的90多名僧尼檢查發現,多數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長期吃素的婦女所生的孩子往往存在生長發育障礙。蛋白質是建造和修補人體組織的主要原料,長期缺乏則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極大;脂肪產熱量高,不飽和脂肪酸更是“人腦的食糧”,對促進大腦智力發展極為重要,所以長期素食對生長發育迅速的青少年危害更甚。經常吃素的少女往往月經來潮推遲,吃素的女運動員容易發生繼發性閉經。

光吃素不進葷,造成營養不良、體質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純素食所含的鐵、維生素B12、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不能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保持葷素飲食搭配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研究認為:蛋白質占總熱能的15%,動物蛋白質與植物蛋白質之比為1∶2,動物蛋白質食品以奶、蛋、魚、瘦肉為好,植物蛋白質食品以豆類食品為好。脂肪占總熱能的25%,其中動物脂肪應占1/3碳水化合物,即日常主食,應占總能量的60%~65%。還要注意增加鈣、磷、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習慣小提醒:

在烹調食物時,最好慎選烹調油,並盡量以生菜沙拉、水煮、清蒸、涼拌等方式處理,如此更能保持素食的原有風味。吃素的人要經常運動、多喝水、曬太陽,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利用素食的營養成分。最好能接受奶和蛋,即不嚴格素食,以避免營養不足。

向“垃圾食品”說“不”

飲食淨,少生病。

選擇吃什麼樣的食物,不光要知道什麼食物對自己的身體有益,還應該知道哪些食物對身體有害,對於這些食物應該做到少吃或不吃,這樣才能使身體達到一個健康的狀態。

垃圾食品被專家定性為那些高糖、高鹽、高脂肪即高熱量但缺少營養成分的食物。鹹的小食品、糖果、口香糖、大多數甜點、油炸的快餐食品以及碳酸飲料等是主要的垃圾食品。一般說來,這些食品隻能給人提供很少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術語“空卡”正是這種營養缺失的寫照。

以下是世界衛生組織評出的十大垃圾食品,供你參考。

1.油炸類食品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油炸澱粉);含致癌物質;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

2.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

破壞維生素;熱量過多,營養成分低。

3.醃製類食品

導致高血壓,使腎負擔過重,導致鼻咽癌;影響黏膜係統(對腸胃有害);易得潰瘍和炎症。

4.加工類肉食品(肉幹、肉鬆、香腸等)

含三大致癌物質之一的亞硝酸鹽;含大量防腐劑(加重肝髒負擔)。

5.肥肉和動物內髒類食物

所含的大量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已經被確定為導致心髒病最重要的兩類膳食因素,長期大量進食可大幅度地增高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如結腸癌、乳腺癌)的患病風險。

6.奶油製品

常吃可導致體重增加,甚至出現血糖和血脂升高。飯前食用奶油蛋糕等,還會降低食欲。高脂肪和高糖成分常常影響胃腸排空,甚至導致胃食管反流。很多人在空腹進食奶油製品後出現反酸、燒心等症狀。

7.方便類食品(主要指方便麵和膨化食品)

鹽分過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隻有熱量,沒有營養。

8.話梅蜜餞類食品(果脯)

含亞硝酸鹽;鹽分過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

9.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種雪糕)

含奶油,極易引起肥胖;含糖量過高,影響正餐。

10.燒烤類食品

含大量“三苯四丙吡”(三大致癌物質之首);導致蛋白質炭化變性(加重腎髒、肝髒負擔)。

習慣小提醒:

與垃圾食品對立的健康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其原材料也主要取自天然的動植物,經先進生產工藝,將其所含豐富的功效成分作用發揮到極致,從而調節人體機能,適用於有特定功能需求的相應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按功能可分為:營養補充型、抗氧化型(延年益壽型)、減肥型、輔助治療型等。

街頭小吃應少吃:

街邊小吃在很多城市裏,往往是最能體現地方特色的食品,再加上價格便宜,所以廣受歡迎。然而,由於商販的衛生條件差、多種病菌危害大,從健康的角度考慮,這些街邊小吃還是少吃為佳。

專家列出的小吃“黑名單”:

麻辣燙、烤肉烤串、油條油餅、包子、煎餅果子、炸雞翅、雞蛋灌餅、臭豆腐、毛雞蛋、烤紅薯、海鮮排檔、炸牛丸。

喝飲料須“對號入座”

早喝鹽湯如參湯。

夏秋季節,天氣炎熱,出汗多,人們的飲料消費量很大。麵對琳琅滿目、種類繁多的飲料,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飲料呢?

健康飲法

1.果蔬汁飲料果蔬汁飲料是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理想飲料,而且由於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可以幫助消化,還可以使小腸上部呈酸性,有助鈣、磷的吸收。但果汁容易發酵、生黴,而且此類飲料常加入糖液、酸味劑,故不宜多飲。

2.牛奶所有飲料中最具營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磷、維生素A、B2等。乳糖是牛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能促進人體腸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因此,牛奶被稱作“營養倉庫”。但應避免空腹喝牛奶,在喝牛奶時吃少許幹點,可延長牛奶在胃腸內的停留時間,有利消化、吸收。喝牛奶後不能馬上喝茶,否則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

3.酸奶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經保溫發酵製成。乳酸菌能在人體消化道內提高酸性,可以抑製腐敗菌的繁殖,促進腸道蠕動,使大便暢通。所以,酸奶是一種較好的營養飲料。

4.純淨活性水是無色無味的飲料,它能促進能量釋放和新陳代謝。它的滲透壓接近生理鹽水,有利細胞吸收,其溶解脂肪的能力大大高於普通水。

5.運動飲料可補充人體因激烈運動流汗所失掉的鈉、鉀、鎂和碳水化合物,緩和因疲勞和體溫上升所造成的消耗。但每次不宜過多。

6.咖啡除含咖啡因外,本身營養價值不高,宜做調味飲料,喝時最好放牛奶。若長期嗜飲,可引起心悸和心律不齊,一定要有所節製。

7.啤酒通常含維生素B、礦物質鉀,所以適量飲用,有開胃、清目、健脾、解渴、利尿等作用。

8.可樂含有較高的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一種中樞興奮劑,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使人體大腦興奮、呼吸加快、心率加快,故經常失眠的人不宜飲用。

9.汽水其主要成分為糖、色素、香料及碳酸水等,除熱量外,幾乎沒有什麼營養成分。

選擇飲料注意事項

要根據氣候以及運動強度選擇飲料。炎熱的天氣容易大量出汗,使體內丟失大量水分和無機鹽。出汗多一定要補充運動飲料、礦泉水、鹽汽水、鹽檸檬水或自配含鹽0.1%~0.2%的開水等。補充時主張以少量多次飲為好。冷飲料則以8度~12度為宜,適當冷飲有助於降溫,刺激胃腸,促進食欲。但也要注意,在炎熱天氣驟飲大量冰鎮冷飲,會使胃壁血管收縮,影響胃的正常功能,引起胃部不適。

另外,購買飲料時,一定要注意它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習慣小提醒:

飲料六等級:

根據不同飲料所提供的熱量、營養成分以及對健康的影響,國外專家組新近公布一份指南,將飲料分成6個等級。

第一等級:飲用水。補充人體每日所需水分的最佳飲料。

第二等級:茶和咖啡。綠茶、烏龍茶和紅茶是常喝的三類茶,茶可提供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質及某些微營養素,具有防癌抗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骨密度、減少蛀牙和齲齒及腎結石的作用。咖啡有醒腦、提神作用。

第三等級:低脂奶(脂肪含量為1.5%或1%)、脫脂奶和大豆飲料。是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鈣和某些必需微營養素的重要來源,酸奶中還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細菌。

第四等級:不含熱量的甜飲料。僅提供水分和甜味而不提供能量。

第五等級:含某些營養成分的飲料。指純果蔬汁、全脂奶(脂肪含量為3.25%)、含酒精飲料和運動飲料。

第六等級:含熱量的甜飲料。這類飲料除了含較高的能量外,幾乎不含其他有用的營養素。

多飲生命甘泉,緩解身體“旱”情

服水自可追神仙。

有研究表明,飲水數量和水質直接關係人的健康長壽。水不僅能解渴,而且具有營養及保健功能。水在體內能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無機鹽等營養物質稀釋,這樣才能便於人體吸收。由於一切細胞的新陳代謝都離不開水,隻有讓細胞喝足了水,才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水列為各篇之首。古人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水是百藥之王。”而現代人隻重視“食”,卻逐漸忽略和淡忘了“飲”。

有效、安全、經濟的保健品首先來自好水,即健康水。健康水應遵循7條準則:

1.不含對人體有毒、有害及有異味的物質。

2.水硬度適中。

3.人體所需礦物質含量適中。

4.pH值呈中性或微堿性。

5.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適中。

6.水分子團小。

7.水的營養生理功能(滲透力、溶解力、代謝力、氧化還原性等)強。

對於某些特殊人群,喝水量的多少必須特別注意,比如浮腫病人、心髒功能衰竭病人、腎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過多,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髒和腎髒負擔,容易導致病情加劇。而對於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膚幹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則可對緩解病情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人在感冒發燒時也應多喝水,因為體溫上升會使水分流失,多喝水能促使身體散熱,幫助病人恢複健康。而老年人、懷孕期的婦女和運動量比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也應多喝水。

常見誤區有以下三點:

1.口渴了才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

喝水太快太急會於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脹,因此最好先將水含在口中,再緩緩喝下,尤其是腸胃虛弱的人,喝水更應該一口一口慢慢喝。

2.飲料代替飲用水

調查顯示,不少年輕人喜歡把飲料當做飲用水。其實,水和飲料在功能上並不能等同。由於飲料中含有糖和蛋白質,又添加了不少香精和色素,飲用後不易使人產生饑餓感。因此用飲料代替飲用水,不但起不到給身體“補水”的作用,還會降低食欲,影響消化和吸收。

3.片麵強調水中礦物質

飲用水中應該含有適量的礦物質,但礦物質含量高並不能完全說明水的活力強。反之,當水中礦物質含量超標時,還會危害人體健康。

習慣小提醒:

大量飲用純淨水,會帶走人體內有用的微量元素,從而降低人體免疫力,易引發疾病。由於人體的體液是微堿性的,而純淨水呈弱酸性,如果長期飲用弱酸性的水,體內環境將遭到破壞。此外,長期飲用純淨水還會增加鈣的流失。

一日喝水行程表:

下麵是營養專家推薦的一個“喝水行程表”,以供參考。

6∶30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後先喝一杯水,可幫助腎髒及肝髒解毒。

8∶30清晨從起床到辦公室的過程,時間總是特別緊湊,情緒也較緊張,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現象,所以到了辦公室後,別急著泡咖啡,給自己一杯清水吧。

11∶00工作一段時間後,一定得趁起身動動的時候,再給自己一天裏的第三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於放鬆緊張的工作情緒。

12∶50用完午餐半小時後,喝一些水,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

15∶00以一杯健康礦泉水代替午茶與咖啡等提神飲料,能夠提神醒腦。

17∶30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飽足感,待會兒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22∶00睡前1至半小時再喝上一杯水。不過別一口氣喝太多,以免晚上上洗手間影響睡眠質量。

健康飲茶為身體“消消火”

寧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無茶。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茶葉中的化學成分多達500多種,其中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營養成分達到20%~30%。這些成分主要為兒茶素,還有茶多酚、脂多糖、氨基酸等。這些營養成分能清除氧自由基的廢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防衰老、抗輻射、殺菌滅毒等功效。同時,茶葉中還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如氮、鉀、鈣、磷、鎂、硫、碘等,這些都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公元六世紀,唐代偉大醫藥學家孫思邈所著中國最早論述食療法的中醫典籍《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就明確地把茶列為食療物品之一。《神農本草經》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誌”。東漢著名醫學家華佗所著《食論》中謂:“苦茶久食益意思。”晉代《博物誌》稱“飲真茶,令人少眠”。梁代陶弘景在《雜錄》中說“苦茶輕身換骨”。唐代被譽為茶聖的陸羽在其《茶經》中也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明代李時珍更是在《本草綱目》中稱:“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專家提醒,適當飲茶對身體確實有好處,但是如果飲茶不當,非但對身體無益,還有可能傷身。

下麵是一些關於飲茶的小知識,供大家參考。

1.飲茶禁忌

忌空腹飲茶,茶入肺腑會冷脾胃。

忌酒後飲茶,酒後飲茶傷腎。

忌飲濃茶,咖啡因使人上癮中毒。

忌飲燙茶,最好56℃以下。

忌飲冷茶,冷茶寒滯、聚痰。

忌衝泡過久,防止氧化、受細菌汙染。

忌衝泡次數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會在最後泡出。

忌飯前飲,茶水會衝淡胃酸。

忌飯後馬上飲茶,茶中的鞣酸會影響消化。

忌用茶水服藥,茶中鞣酸會影響藥效。

忌飲隔夜茶,茶水時間久會變質。

2.不宜飲用的茶葉

焦味茶、黴變茶、串味茶。

3.不宜飲茶的6類人

(1)營養不良的人和嬰幼兒。

(2)患神經衰弱、失眠、甲狀腺機能亢進、結核等慢性病的人。

(3)發熱病人。

(4)患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

(5)心髒病人。

(6)哺乳期及懷孕婦女。

習慣小提醒:

新茶應少飲。新茶中未經氧化的多酚類物質含量較高,醛類、醇類也較多,這些物質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出現胃痛、腹脹等症狀。新茶中還含有較多活性較強的鞣酸、咖啡因、生物堿等物質,這些物質易使人出現“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