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一個小小的細節的疏忽,讓所有細節成為一個連鎖反應,最後,終於鑄成了船毀人亡的無法挽回的慘劇。

同樣,在工作中如果不經意地忽略一些細節,也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

現代的職場競爭激烈,每一位員工都麵臨著“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對細節的疏忽就可能導致被淘汰出局。從這個意義上說,注重細節的能力正是一個職業人士在職場中的競爭力。

兩個同班同學畢業後同時應聘進入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公司的待遇很不錯,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們兩個人都很珍惜這份工作,可是老板在招聘他們的時候講明了,有三個月的試用期,試用之後他們隻能留用一個,另一位人將被淘汰。

於是,兩個人開始了暗暗較勁,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是那個留下來的人。兩個人的工作都很努力,成績也是平分秋色。但三個月後,其中一位被留了下來,另一個則被辭退了。被留下來的人有些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兩個能力相當,自己卻能夠勝出。他帶著疑惑問了老板,才知道老板一直注意著他們,發現他們兩人的能力相差無幾,但是他看到兩個年輕人不在的時候,其中一個的屋子裏總是亮著燈,開著電腦,而另一個則會注意關上。所以,他最終選擇了那個會關上燈的員工。

有時候,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不是他做了什麼驚天動地大事,而取決於他有沒有把小事做到位。小事成就大事,細節鑄就完美。細微之處沒有用心地處理好,整體就會受到影響。在每個環節上差一點,最終結果往往是差一截。

多做一點,讓細節臻於完美

在商品和服務越來越同質化的社會,細節的完美於是成為了競爭製勝的點穴之招。一家公司的牆上曾貼著這樣的格言:“苛求細節的完美。”如果每個員工都能恪守這一原則,那麼自身素質一定會有巨大的提高,也會避免很多失敗與遺憾。

企業如此,個人更是這樣。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永遠超出自己的標準再做那麼一點點,把尋常事做得不尋常這就是進步。

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康·尼·希爾頓就是這樣一個苛求細節完美的人。

康·尼·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大家要牢記,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飯店本身遭到何等的困難,希爾頓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正是這小小的但卻是永遠的微笑,讓希爾頓飯店的招牌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

有一位副總管萊恩曾入住過希爾頓飯店。那天早上剛一打開門,走廊盡頭站著的服務員就走過來向萊恩先生問好。讓萊恩先生奇怪的並不是服務員的禮貌舉動,而是服務員竟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因為在萊恩先生多年的出差生涯中,在其他飯店住宿時從沒有服務員能叫出客人的名字。

原來,希爾頓要求樓層服務員要時刻記住自己所服務的每個房間客人的名字,以便提供更細致周到的服務。當萊恩坐電梯到一樓的時候,一樓的服務員同樣也能夠叫出他的名字,這讓萊恩先生很納悶。服務員於是解釋:“因為上麵有電話過來,說您下來了。”

吃早餐的時候,飯店服務員送來了一個點心。萊恩就問,這道菜中紅的是什麼?服務員看了一眼,然後後退一步做了回答。凱普又問旁邊那個黑黑的是什麼。服務員上前看了一眼,隨即又後退一步做了回答。她為什麼後退一步?原來,她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唾沫落到客人的早點上。

試想如果你自己能在一家旅館受到如此的招待,那麼下次住旅館的時候,你還會有第二種選擇嗎?這就是希爾頓客流如雲的原因之一。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在當今社會中,個人或企業的成敗往往就決定於此,所以我們要付出自己的所有熱情和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的程度。完美的細節體現出一種專業化的品質,而隻有具備了專業化訓練和精神的人,才能鑄造完美的細節。

我們常說要追求卓越,其實卓越就是苛求細節的最高表現,卓越並非高不可攀,遙不可及,隻要我們認真從自己做起,從日常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並把它做精做細,都可以達到卓越的峰頂。

生活中那些功成名就的人的成功是一種積累的結果,更是苛求工作細節的最佳詮釋。苛求細節的盡善盡美,才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徑。如果凡事你都沒有苛求完美的積極心態,那麼你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

多做一點,找出魔鬼細節

現今許多招聘廣告都把重視小事和細節列為一條標準,這不僅成為公司用人的原則,也應成為我們做人的原則。一件小事,能夠反映一個人許多品質,工作中的一些細節,唯有那些心中裝著責任的人能夠發現,所以做好小事,盡心找出魔鬼細節,是每一個人成功的必經之路。

當寶潔公司剛開始推出汰漬洗衣粉時,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向上飆升,可是沒過多久,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就逐漸放緩了。寶潔公司的銷售人員非常納悶,雖然進行過大量的市場調查,但一直都找不到銷量停滯不前的原因。

於是,寶潔公司召集了很多消費者開了一次產品座談會,會上有一位消費者說出了汰漬洗衣粉銷量下滑的關鍵,他抱怨說:“汰漬洗衣粉的用量太大。”

寶潔的領導們忙追問其中的緣由,這位消費者說:“你看看你們的廣告,倒洗衣粉要倒那麼長時間,衣服是洗得幹淨,但要用那麼多洗衣粉,算起來不劃算。”

聽到這番話,銷售經理趕快把廣告找來,算了一下展示產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時間,一共3秒鍾,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廣告中倒洗衣粉的時間僅為15秒。

廣告上這麼細小的一點疏忽,對汰漬洗衣粉的銷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了如此的傷害。這是一個細節製勝的時代,對自己的工作也一樣,無論大小,都要了解得更透徹,數據應該更準確,事實也應該更真實,這樣才能腳踏實地完成宏偉的目標。

美國的企業家大多知道一些十分精確的數字:比如全國人均每天吃幾個漢堡包、吃幾個雞蛋,喝幾杯可樂。之所以要了解得這麼清楚,是因為他們想爭取細節上多方麵的優勢,不給競爭者任何可乘之機,哪怕是一些細枝末節。

在商品競爭中,有一條製勝的法則:要打敗對手,唯有做到比對手更細!國際名牌POLO皮包憑著“一英寸之間一定縫滿八針"的細致規格,20多年立於不敗之地;德國西門子2118手機靠著附加一個小小的F4彩殼而使自己也像F4一樣成了萬人迷。

麥當勞的很多餐廳準備了專供兒童使用的“baby椅",許多飯店在客人吃完螃蟹後滾燙的薑茶便端送到其手中;無數商場在晚上關門前會播放《回家》之類的音樂。讓客人在薩克斯的情調中帶著滿意輕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