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工作中僅僅是“稱職”是不夠的,要想擁有現在的工作,就必須做到“出色”。而要想以現在的工作為起點,盡快實現自己的夢想,獲得成長和發展和機會,就必須做到“卓越”才可以。
廣告專業的畢業生瑤焱進入了一家中型企業,他自認為專業能力很強,做起工作來有點掉以輕心。一次,老板交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企業設計一個廣告策劃方案。瑤焱認為這個方案太簡單了,於是,他就拿出了一個完整的方案,然後帶著幾分得意走進了老板辦公室。誰知老板看都沒看他的方案,而是說了一句:“這是你最好的方案嗎?”瑤焱愣了一下,沒有回答。老板把瑤焱交上來的方案又退回給他,瑤焱沒說什麼,拿著方案走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這次瑤焱開始重視這個方案了,他苦苦思索了好幾天,改了又改,然後再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結果老板仍然是那句話。瑤焱心裏還是有幾分忐忑,不敢回答。於是,老板再次讓他拿回去修改。
這樣反反複複有五次之多。最後一次,老板問起的時候,瑤焱肯定地說:“是的,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方案。”這時候老板方才點頭同意方案通過。
從那次以後,瑤焱工作時常用那句話來反問自己,每一次工作他都會不斷地尋找更好的方法,力求找到最完美的方案。他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更高的目標,所以工作做得也越來越出色。現在,瑤焱已經成為那家公司的重要一員,不但是策劃主力,而且成為策劃部的主管。
工作中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不斷追求卓越,可以讓我們提高工作質量,加快工作速度,擁有更好的工作方法,也能夠讓我們獲得別人不可能獲得的飛升。
不斷為自己刷新更高的目標,可以讓你不斷前進。也許有時進步看上去隻是那麼一點點,但即使是邁出了一寸,你也是向成功接近了一寸的距離。當你成為一個追求卓越的員工時,你就會擁有更傑出的工作表現。
隻有在內心深處先決定要做第一,你才能在行動中不斷地追求完美。隻要不斷地追求,向著更高的標準挺進,你才不會在原來的位置停滯不前,才會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永遠走在最前麵。
贏在比別人多做一點
每一個馳騁在職場中的“健兒”都有戰勝對手的決心,然而,成功者畢竟是鳳毛麟角,要想成為職場贏家,你就必須擁有比別人多做一點的信念和意識。
很多員工對自己的現狀不滿,卻沒有把這種不滿轉化為工作的動力,而是把它轉換為消極懈怠。其實憂慮並不能改變現狀,不管是想要得到晉升機會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特別是那些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員工,要想超越自己,成功晉升為核心員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就像是那些在比賽中拿到金牌的運動員,當他已經取得一定佳績時,他還想要跳得更高,跑得更快,他還要向自己的極限挑戰,所以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會更多。
曾經有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身兼數職,但是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有聲有色。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他還出了幾本書,投入市場立即成為暢銷書,在各大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人們都對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感到意外,很多人奇怪他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時間。他的回答是:“為了擁有成功的機會,我比其他人更加積極地工作。當別人在咖啡廳和劇院的時候,我在辦公桌上;當別人在熟睡的時候,我在書桌上。”這樣的投入,讓他取得了別人望塵莫及的成績。
著名的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做出的努力差別很小,僅僅隻是“多一盎司”而已。但正是這多投入的一點點,讓他們在眾人之中如鶴立雞群。
在工作中,如果你能夠經常比別人多走出一步,多投入一點,並漸漸把這種習慣應用於全部的生活,你就會得到超值的回報。
在別人投入了99%的努力的時候,你可以為了達到100%的結果,而多付出1%的努力。正是這多出的一點點投入,可以讓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潛能,讓自身不斷地升值。
如果你能夠在工作中比別人多投入1%的努力,這一點點努力將篤定形成你的優勢,甚至將決定你的成敗。兩個參加馬拉鬆比賽的人,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比賽裏一直齊頭並進,當隻剩下最後的200米時,兩個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一個選擇了放棄,而另一個咬咬牙堅持了下來。這個時候,盡管隻是200米的分別,但是對於這兩個人來說,卻是天壤之別。放棄也就是選擇了失敗,而堅持多投入一點的,則走向了成功。
不擇細流,無以成江海。任何一項大成就都是一點一滴的小成就不斷積累起來的。即使你每一次的投入較別人看上去隻有那麼一點點,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回報不菲。
勝利來自於比別人早走一步
曾有人這樣形容現代職業人的競爭環境:“每一條跑道上都擠滿了參賽選手,每一個行業都擠滿了競爭對手。”在人滿為患的跑道上和擁擠的行業競爭通道中,怎樣才能成為一匹黑馬
,成為令人羨慕的領跑者呢?最簡捷的方法就是比別人早一點做好準備。
有哲人說,你永遠不可能比別人多長一個腦袋,但預先準備,卻能使你變得不可替代。
在一個企業中成為一個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人,是每個人都想做到的。有人說過:“成功等於準備加上適時的機遇。”那麼,當這種機遇到來時,你能不能抓緊它,這就要看你有沒
有完全準備好。
安娜在一家服裝公司做銷售工作,業績一直不錯。可是公司為了開拓第三市場,決定減少服裝的生產量,裁減員工,以達到壓縮成本的目的,資金被轉向了第三產業——房地產業。
現在,所有員工都麵臨著被裁減的危險,大家都人人自危。銷售崗位要裁去一半人員,這不能不讓所有銷售人員心裏打起鼓來。大家平常工作都差不了太多,誰走誰不走呢?
麵對這種情況,安娜卻鎮定自若,似乎並沒有太在意。最後的結果是銷售部人員走了一半,副主管也被辭退了,而安娜升任了此職。
原來,安娜在平常的工作中,就十分注意整理所有客戶的資料,又利用業餘的時間學習編程工作,為公司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的建立為銷售渠道的正規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早在一個月前,安娜就向主管拿出了這個數據庫,得到了認可,正在等待討論通過與實施。
升職後的安娜除了將銷售方式正規化外,還積極聯係境外的銷售客戶。當第一次與意大利出口貿易簽單時,總經理發現安娜竟能用流利的意大利語來與客戶交談,不禁更加對她另眼相看。不久安娜理所當然地升為副經理,成為這家公司的骨幹,在銷售領域無人可以替代。
俗話說,“春耕莫等東方明,插秧莫等雞開口”,生活中豐衣足食,工作上一帆風順的人都是比別人早走一步的人,然而提前做好準備的精神在現實中已經被人們忽視了。安娜的工作業績一直不錯,表麵上看和大家沒有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安娜已經在平時一點一滴地做好了許多能夠增加自己價值的準備。無論是編程還是客戶的積累,以及意大利語的學習,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並不能證明安娜的智商比其他人高多少,但是卻證明了安娜重視準備的一種態度。正是因為具有了這種態度,安娜才成為了這家公司最不可替代的人。
哲學家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虛度年華;另一種人,過有意義的生活。在第一種人的眼裏,生活就是一場睡眠;在第二種人眼裏,生活就是建立功績……人就在完成這個功績
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
想成為企業中不可替代的人嗎?那麼,提前做好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