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費信貸的作用
消費信貸無論從微觀層麵還是從宏觀層麵上講,都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首先,微觀層麵,消費信貸對消費者和銀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對消費者個人的作用
對於消費者個人來說,一是消費信貸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質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消費結構隨之發生了很大改變,已經由以滿足衣、食為主要內容的階段進入了以住、行、精神需求為主要內容的消費階段。對於購買住房、汽車、高檔家電等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巨額教育、醫療等費用來說,消費者若采取自我積累的傳統消費方式,則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實現,並會產生較大的資金缺口;若借助消費信貸的支持,消費者能將未來的收入轉化為現在的收入,較好地實現即期消費需求,從而提高生活水平。
二是消費信貸能幫助消費者解燃眉之急。當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某些意外事件時,如生病住院、失業、家庭財產損失或其他事故等,需要立即支付巨額現金,但由於收入約束或手中持有現金不足等問題,往往會使消費者陷入窘迫的境地。此時,消費信貸可以使消費者迅速獲得資金支持,及時度過危機。
三是消費信貸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便利的支付方式。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無論是購買商品還是支付服務費用,無論是在國內消費還是在國外消費,都已經不需要隨身攜帶大量的現金,隻需要一張信用卡就可以了。而信用卡,就是消費信貸的形式之一。信用卡不僅便於保管,降低現金丟失或被盜的風險,其透支功能還能使消費者擺脫臨時資金不足的尷尬境地,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
(二)對銀行的作用
對於銀行來說,一是消費信貸可以增加銀行的效益。銀行的貸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額是構成其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消費者和工商企業相比,對利率的敏感程度較低,因此商業銀行可以為消費貸款製定相對較高的利率,增加銀行利差收入。同時,商業銀行在為消費者辦理信用卡業務時,可收取一定的工本費,形成收費收入。二是消費信貸可以改善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分散經營風險。長期以來,在傳統經營理念的影響下,銀行貸款的主要對象是工商企業,貸款結構相對單一,風險也相對集中,一旦宏觀經濟發生變化,銀行債權將麵臨巨大的衝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居民消費性貸款隻占信貸總量的很小一部分,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要比我國高得多。積極發展消費信貸,可以改變目前信貸資金過多投放在生產領域的現狀,實現資產結構多元化,降低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結構性風險。
其次,消費信貸對宏觀經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消費信貸有利於平衡社會供求,推動經濟增長
社會供求的相對平衡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而在一定時期內,這一條件很難實現,需要用一定的經濟、政治手段加以調整。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得到快速增長,經濟運行特征發生了重要變化,“賣方市場”逐漸為“買方市場”所取代,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經濟相對過剩的局麵。西方經濟學告訴我們,總需求由消費、投資和淨出口三部分組成,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消費需求起到了重要的驅動作用。消費信貸通過增加即期社會購買力、啟動消費市場的方式,不但可以解決消費總是落後於生產所產生的時滯問題,還能解決現實購買力與消費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從而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
2.消費信貸有利於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製
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存在著結構性矛盾,即過多的金融資產對應過少的金融負債,這使得居民對國家采取的貨幣信貸政策並不敏感。發展消費信貸,有助於增加個人的金融負債,進而提高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靈敏性。
3.消費信貸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國家通過出台有傾向性的消費信貸政策,引導消費者的支出方向,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以及經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