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策略(1 / 3)

銀行的風險管理策略是指銀行在風險管理中針對風險界定、風險識別、風險估計與度量、風險控製這四方麵的具體內容而采取的業務技巧和方法。它們主要包括風險預防策略、風險規避策略、風險分散策略、風險轉嫁策略、風險補償策略等。

一、風險預防策略

銀行可以設置以下幾道風險預防線來預防風險:

(一)充足的自有資本

資本金是銀行用以彌補因各種確定和不確定因素而產生的損失的補償性資金,也是銀行經營和擴大規模的先決條件。同時,資本金還能起到保護存款人利益,穩定公眾心理的作用。資本金是銀行抵禦風險的最後防線,當風險發生而銀行資本金又不足以對風險加以彌補時,銀行就麵臨著極大的風險。由此可見,保持充足的自有資本,建立起牢固的最後防線,對於銀行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國金融當局也將資本充足性作為金融監管的重要內容,並對銀行的資本充足性做了明確規定。《巴塞爾協議》提出了資本與風險資產的最低比例,即商業銀行的資本金與風險資產的比率必須達到8%,並且其核心資本不得低於4%。

(二)一定的準備金

銀行是典型的負債經營的企業,它的經營特點決定了銀行的自有資本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因此,它對於防範風險往往力不從心,銀行應該在資產份額中保持一定的貨幣資產,例如現金、存放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存放同業和托收未達款等,這部分資產既可以應付提款的要求,又可以滿足臨時的流動性需要。但是由於它們是非盈利資產,保留過多就會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因此銀行還可以將一些流動性較大的盈利性資產作為應對風險的準備,例如短期政府債券、短期貸款、可轉讓的定期貸款等。

但是這些周轉用的準備金都隻起防患於未然的作用,一旦風險發生,還需要有一種能夠依靠自身能力彌補損失而不影響銀行正常運行的準備金即專項準備金。

二、風險規避策略

銀行常用的風險規避策略有以下幾種:

(一)選擇風險較小的投資項目

在各種可供選擇的投資項目中,應注意選擇風險較小的項目,避免風險過大的投資。在權衡風險和收益時,要在兼顧二者的前提下優先考慮風險因素。

(二)選擇對銀行有利的幣種

在國際業務中,對將要收入或構成債權的項目選用彙價穩定趨升的“硬”貨幣;對將要支付或構成債務的項目選用彙價明顯趨跌的“軟”貨幣。因為若未來收入或債權的貨幣是“硬”貨幣,那麼收入實現或債權到期時所得到的本幣收入就多了貨幣升值收益,反之就會發生損失。

當然,選擇這種策略的前提是對彙率波動方向的準確預測,如果預測失誤或市場異常波動,則采用這種策略的銀行會蒙受更大的損失。同時,這種策略的實施也與談判時銀行的地位和實力有關。

(三)資產結構短期化

降低資產的平均期限或提高短期資產的比重,主要適用於貸款、證券投資兩種資產形態。這種方法的功效在於:避免由於資產期限過長而給銀行帶來利率風險、彙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資產結構短期化的好處是:既有利於增加流動性以防範信用風險,又有利於利用利率敏感性來挑戰資產負債或進行利率定價來處理市場風險。

(四)債務互換

兩個或多個債務人利用各自不同的相對優勢,通過金融中介機構互相交換所需支付債務本息的比重或利率種類與水平,達到彼此取長補短、各得其所地避開風險的目的。主要的互換業務有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