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風險管理是對銀行風險環境、風險的產生、風險的影響和風險的控製全過程實施管理。從這一過程來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程序應包括風險界定、風險識別、風險度量、風險控製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有著內在的緊密聯係。銀行隻有在對所麵臨的金融風險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清楚界定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識別風險;隻有在對風險的類型及產生的原因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對金融風險的大小做出準確的度量;隻有對風險進行了精確的測度,風險管理者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有針對性地選擇控製和處理風險的方法。
一、風險界定
銀行風險界定指的是銀行對自身所麵臨風險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定義的過程,這一步驟是銀行風險管理的起點。銀行風險界定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對於現存和預期風險的文字定義,二是對於風險的指標描述和量化規定。
初始階段的風險界定主要由銀行董事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決策,一般情況下通過製定風險管理指引的方法進行規定,然後下麵的風險管理部門負責具體執行和操作。風險管理委員會界定風險的依據包括國際組織、國內銀行監管機構和銀行自身三個方麵的文件、規定和協議。其中,國際組織主要是世界銀行巴塞爾委員會,它於1988年推出的《巴塞爾協議》在資本分類和風險權重的計算標準等方麵有機地建立起資本與風險的關聯,成為國際金融界的“神聖條約”,得到了世界各國銀行的普遍認可。20多年來,巴塞爾委員會又頒布了很多文件和規定,分別對銀行的各種風險進行了比較權威的界定。我國認同《巴塞爾協議》的有關標準,並將銀行的資本管理和風險計算納入了這一體係。
二、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商業銀行對宏觀和微觀風險環境中尚未發生的各種潛在風險進行係統的歸類分析,從而識別出可能給銀行帶來意外損失或額外收益的風險因素的過程。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隻有將風險識別出來以後,才可能進行具體的風險分析、評價,也才可能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控製措施。
由於影響因素較多,情況較為複雜,銀行所麵臨的風險往往並不是能夠很直觀地識別出來,因此必須采用一些科學係統的、比較定量的分析方法,按規範的程序進行考察。可用的風險識別方法有:
(一)財務報表分析法
在銀行的經營管理中,最直接、最方便的風險識別工具就是銀行的財務報表。通過對報表的分析,評估銀行過去的經營績效,衡量目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並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找出可能影響銀行未來經營的風險因素。財務報表分析法主要有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共同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特定分析法等。
(二)風險環境分析法
該方法是指根據商業銀行麵臨的宏觀風險環境和微觀風險環境進行係統分析,推斷這些環境可能對銀行經營產生的風險與潛在損失的一種識別風險的方法。
(三)專家預測法
專家預測法是以專家為索取信息的主體,組織各個領域的專家運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對曆史數據和現存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找出規律並對研究對象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狀況做出專家個人的判斷。
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在於,專家可以在缺乏足夠統計數據和原始資料的情況下,對預測對象的發展前景做出有效的推測,從而對銀行經營活動中潛在風險的性質和引起風險的可能因素進行較為準確的判斷。然而,由於這個方法僅僅依靠個人的分析,會出現由於專家的知識麵以及掌握的資料有限而產生主觀臆斷的現象。因此,這種方法應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以獲得更為客觀的結論。
(四)風險樹法
這是在直接經驗很少的情況下對風險進行識別的一種風險分析方法。它是利用分解原則,將複雜的事物分解成若幹比較簡單並且容易識別的事物。運用到風險分析方麵,就是將大風險分解成若幹小風險,再將若幹小風險分解成另外若幹更小風險,經多次分解後的圖形呈樹枝狀,因此人們就把這種方法稱為風險樹法。
運用風險樹法對銀行間接貸款風險進行識別的過程。從圖中可看出,貸款風險是由借款人的經營風險引起的。其中,經營風險又是由市場需求變化、產品質量下降和生產技術落後三個方麵引起的。
(五)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又稱專家意見法,是對專家預測法的改進和發展。這種方法是美國著名的谘詢機構蘭德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初發明的,後來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風險的識別和決策過程,特別適用於識別原因複雜、條目繁多的銀行風險。
1.德爾菲法的基本程序及特點
德爾菲法是以匿名方式通過幾輪函詢征求專家們的意見,然後由風險管理小組對每一輪的專家意見進行彙總和整理,作為參考資料再發給每個專家,供他們進行新一輪分析,提出新的論證。如此多次反複,專家們的意見逐漸趨於一致,結束論證過程。
德爾菲法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在調查過程中發表意見的專家相互匿名,完全消除了心理因素的影響;第二,論證過程使用輪間反饋的方法,實現了專家之間互相啟發、集思廣益,從而得到相對客觀正確的評價和估計;第三,采用統計方法對結果進行處理,計算出數據的平均值和標準差等統計指標,以便將各種意見盡量客觀準確地反饋給專家們。
2.使用德爾菲法的注意事項
德爾菲法是具有很強可操作性的風險識別方法,銀行風險管理人員在使用時會遇到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首先,在調查表的前言中要對德爾菲法做出充分的說明,包括其特點、程序以及打分和統計的方法等;其次,調查表中的問題要集中,要有針對性,而且用語要字斟句酌,如果有外國專家參與討論,則調查表必須使用國際上通用的術語;再次,在輪間反饋的過程中,不要把風險管理人員的意見加入調查表中,以免出現誘導現象,引起預測失誤;最後,要注意調查表的設計要簡化,便於閱讀、理解,並留出足夠的地方供專家闡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