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銀行風險管理的程序(3 / 3)

最終風險權數是衡量銀行資產風險程度的最終風險係數,也是認定商業銀行資產風險含量的標準。它多用於一般性貸款風險的計量上。最終風險權數的量化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當確定對具體客戶的授信額時,

最終風險權數=客戶信用等級係數×風險基本權數

式中的客戶信用等級係數,適用於衡量借款企業、拆借同業單位、存放同業單位、接受投資單位的信用程度。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依據客戶的影響資產安全的主要因素,將客戶信用狀況劃分為AAA、AA、A、BBB、BB、B六個等級。風險基本權數是以一定類型的債務人及授信方式、財產占用人及資產類型為對象確定的資產風險係數。

第二,當認定商業銀行對客戶全部債權風險含量時,

最終風險權數=客戶信用等級係數×風險基本權數×資產形態係數

式中的資產形態係數,適用於衡量不同形態資產的風險程度。商業銀行的資產形態分為兩種:正常資產和非正常資產。非正常資產包括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到期未還本付息的拆放、證券及其他投資、委托代辦、應收利息及其他應收款等。正常資產是指尚未發生違約的各種資產。

第三,當換算表外資產項目風險含量時,

最終風險權數=表外項目風險權數(或信用轉換係數)×風險基本權數

表外項目風險權數是權衡表外資產轉換為表內資產項目風險含量的係數,也稱信用轉換係數。

第四,當認定沒有對應的資產形態係數、客戶信用等級係數的資產風險時,

最終風險權數=風險基本權數

6.敏感性分析量化法

敏感性分析量化法多用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的風險分析。這種方法的要點是,在眾多的不確定因素中,找出一個或幾個敏感性因素,測定它們在一定範圍內變化時,將對貸款項目的經濟效益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並通過與基本方案的經濟效益指標進行比較,尋找與貸款項目經濟效益關係最密切、其變化對貸款項目效益影響最大的敏感因素的變化幅度與項目效益變化的相對應的數量關係,借以判斷貸款項目承受風險的能力,相應推斷出貸款風險的大小。

敏感性分析中的重要一環,就是確定敏感性因素。例如,對於火力發電站項目,煤和電的價格變動將是影響投資利潤率、貸款清償期等經濟效益指標的敏感性因素。敏感性因素確定得是否得當,將直接關係到對貸款項目或方案的風險大小的評估。敏感性因素的確定方法,具體來說有兩種:一種是對每個不確定性因素獨立地進行分析,即選定一個不確定性因素,讓其在一定的幅度內變化,並假定其他因素不變,計算並調整相應的各項經濟效益指標。依此類推,測算出各個不確定性因素在其變化範圍內的變化情況及對貸款項目經濟效益影響程度的大小。二是選取幾個不確定性因素,讓其同時發生變化,而其他因素不變,即在可能出現的幾個因素共同變化的情況下,計算並調整相應的各項經濟效益指標。通過上述測算後,就可以發現各個不確定性因素對貸款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將對貸款項目經濟效益指標變動有較大影響的貸款清償期、投資利潤率等經濟效益指標與貸款項目基本方案的相同經濟指標進行比較,分別計算出它們的變化幅度,就可確定貸款項目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估測出銀行貸款風險的大小。

四、風險控製

銀行的風險控製是指銀行在風險發生之前或已經發生時,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策略以減少風險損失、增加風險收益所進行的經濟活動,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工作。風險控製的主要方法包括風險預防、風險規避、風險分散、風險轉嫁和風險補償等。

(1)風險預防。風險預防是指銀行通過科學的決策和規範化的管理防範資產負債風險發生的策略,這是銀行實現安全性、提高盈利性、防範風險的常規策略。《巴塞爾協議》確定了資本與風險資產的最低比例,並對資本的定義和組成、風險資產的權重等提出了比較規範的計算方法。

(2)風險規避。風險規避是指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拒絕或退出有風險的經營活動,這是一種事前控製方法。選擇規避還是承擔風險是銀行決策者風險抉擇的結果。當銀行麵臨的風險較大,一旦發生,損失將極為嚴重,銀行很難承受時,選擇風險規避的風險控製策略是必需的、有效的。但風險規避是比較保守和簡單的風險控製手法,從經濟成本的角度來講,規避風險損失的同時也放棄了風險收益的機會,實際上是一種機會成本。

(3)風險分散。風險分散是指銀行通過實現資產結構多樣化,盡可能選擇多樣的、彼此不相關或負相關的資產進行搭配,以降低整個資產組合的風險程度。風險分散的理論基礎來源於馬柯維茨提出的現代資產組合管理理論。該理論認為組合中資產的風險之間具有相關性,而將具有負相關性的資產組合起來,得到的總體風險會小於單個資產簡單相加之和,從而風險分散的策略可以降低銀行的整體風險。

(4)風險轉嫁。風險轉嫁是指銀行利用合法的交易方式和若幹經濟手段,將自身承擔的風險轉移給他人或機構去承擔。主要有四種方式:通過抵押貸款方式將風險轉嫁給借款人。通過保證貸款方式將風險轉嫁給保證人。通過貸款證券化方式將風險轉嫁給證券投資者。通過金融市場交易將風險轉嫁給對手。如商業銀行利用遠期外彙市場、金融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交易,利用互換交易市場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等,將價格波動的風險轉移給願意承擔該風險的投機者,從而保證自身的利益。

(5)風險補償。風險補償是指當銀行發生風險損失時,通過一係列製度和措施補償銀行遭受的這些風險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