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輯 責任,血液裏流淌著的使命(3 / 3)

車長的話感動了護士,她準備了一下,走進產房前又問:“如果萬不得已,是保小孩還是大人?”“我們相信你。”

護士明白了,她堅定地走進產房。列車長輕輕地安慰產婦,說現在正由一名專家在給她手術,請產婦安靜下來好好配合。

出乎意料,那名護士單獨完成了她有生以來最為成功的手術,嬰兒的啼聲宣告了母子平安。

那對母子是幸福的,因為遇到了熱心人;那位護士也是幸福的,她不僅挽救了兩個生命,而且找回了自信與尊嚴。因為責任,因為信任,她由一個不合格的護士成了一名優秀的醫生。

哈佛哲理

一個人應該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感到驕傲,因為你已經向別人證明,你比別人更突出,你比他們更強,你值得信賴。

一個人承擔的責任越多越大,證明他的價值越大。所以,應該為你所承擔的一切感到自豪。想證明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承擔責任,如果你能擔當起來,那麼祝賀你,因為你不僅向自己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你還向社會證明你能行、你很出色。

做好“小而簡單”的工作

“1965年,我在西雅圖景嶺學校圖書館擔任管理員。一天,有同事推薦一個四年級學生來圖書館幫忙,並說這個孩子聰穎好學。

“不久,一個瘦小的男孩來了,我先給他講了圖書分類法,然後讓他把已歸還圖書館卻放錯了位的圖書放回原處。

“小男孩問:‘像是當偵探嗎?’我回答:‘那當然。’接著,男孩不遺餘力地在書架的迷宮中穿來插去。小休時,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錯地方的圖書。

“第二天他來得更早,而且更不遺餘力。幹完一天的活後,他正式請求我讓他擔任圖書管理員。又過兩個星期,他突然邀請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時,孩子母親告訴我他們要搬家了,到附近一個住宅區。孩子聽說轉校,很擔心:‘我走了誰來整理那些站錯隊的書呢?’

“我一直記掛著他。但沒過多久,他又在我的圖書館門口出現了,並欣喜地告訴我,那邊的圖書館不讓學生幹,媽媽把他轉回我們這邊來上學,由他爸爸用車接送。‘如果爸爸不帶我,我就自己走路來。’

“其實,我當時心裏便應該有數,這小家夥決心如此堅定,又渾身充滿責任感,對他而言,天下無不可為之事。不過,我可沒想到他會成為信息時代的天才、微軟電腦公司大亨、美國首富。他就是曾經就讀於哈佛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這是卡菲瑞先生回憶起比爾·蓋茨小時候寫下的文字。從中我們看出,許多偉大或傑出的人物身上,總有優於常人之處。比爾·蓋茨對待圖書館工作這樣的小事,就已經表現出一種超乎同齡人的責任感,難怪他能在信息時代叱吒風雲。

哈佛哲理

對小事負責才能夠在未來的社會中擔當大任。家庭和學校是我們培養責任感的最好地方,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我們都要主動去做一些小事情,去充當一些有意義的角色,體會自己的行為對集體所產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戰勝弱點、增長能力的信心。

對結果負責的人,就是對自己負責的人

三星開發筆記本電腦要比索尼公司晚得多,但是現在三星的新產品活力十足,新品不斷,而索尼的新產品卻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當年,索尼的筆記本電腦因為設計精巧而在市場上很暢銷。三星公司為了與索尼公司的經典產品一比高下,決心開發出比索尼更輕更薄的新款筆記本電腦。

於是,三星高層要求研發人員按照比索尼公司同類產品“薄至少1厘米”的高標準來努力。盡管,這在當時看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三星的研發人員經過8次反反複複的實驗與提高,還是實現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當時主攻技術創新的陳大濟(2003年3月被任命為韓國信息通信部部長),帶領研發團隊接手了這項艱巨的任務。那時,正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其他企業紛紛縮減研發經費之際,而陳大濟和研發人員們勇敢地承擔起責任,並沒有因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放棄努力。

追求比索尼產品“薄至少1厘米”的結果,使三星成功地戰勝了索尼。因為他們知道,假若實現不了比索尼產品“薄至少1厘米”,三星筆記本電腦就無法戰勝索尼,就不會有三星的強大!對結果負責,對公司的責任感,讓三星的研發人員不斷克服技術難題,成功地實現了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實現的結果。

哈佛哲理

大多數人自認為是負責任的,然而,他們往往隻為行為承擔責任,而那些真正負責任的人,是對結果負責。他們關注結果,並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得結果;他們隻關心結果,對找借口不感興趣;他們隻在意是否做了正確的事情,而不願意為花了精力和資源沒能帶來積極結果的行為找理由。

當我們把責任推給別人而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時,失敗和低水平的表現就會變成理所當然的事實。

能承擔得起責任,才能擔負得起大任

在約翰·肯尼迪總統眼裏,任何細枝末節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其就職典禮的檢閱儀式中,肯尼迪注意到海岸警衛隊士官生中沒有一個黑人,便當場派人進行調查;他在就任總統後的第一個春天發現白宮的草坪長出了蟋蟀草,便親自告訴園丁把它除掉;他發現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取消了綠色貝雷帽,便下令予以恢複;尤其使人感到意外的是,肯尼迪在就任總統後不久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竟然胸有成竹地回答了關於美國從古巴進口1200萬美元糖的問題,而這件事隻是在此前有關部門一份報告的末尾部分才第一次提到。

身為總統,肯尼迪巨細都抓的風格非但沒有被美國人指責,反倒因此使自己的形象更加豐滿。同肯尼迪相比,美國的許多總統似乎都不遜色。其中,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是憑借驚人的記憶力來記住諸多小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條船在蘇格蘭附近沉沒,沉沒的原因是魚雷襲擊還是觸礁,一直沒有結論。羅斯福則認為觸礁的可能性更大,為了支持這種立論,他滔滔不絕地背誦出當地海岸漲潮的具體高度以及礁石在水下的確切深度和位置。這令許多人折服。羅斯福更拿手的絕活是進行這樣一種表演:叫客人在一張隻有符號標誌而沒有說明文字的美國地圖上隨意畫一條線,他都能夠按順序說出這條線上有哪幾個縣。

林登·約翰遜總統也曾在細枝末節上做過出色的表演。有一次,約翰遜剛剛在國會參議兩院聯席會上結束致辭,一位參議員便跑上去向他表示祝賀。約翰遜說:“對,大家鼓了80次掌。”這位參議員立刻跑去核對,會議記錄,竟然查實總統絲毫沒有說錯。顯然,約翰遜在講演的同時,必定在仔細數著會場上鼓掌的次數。

哈佛哲理

在公眾的眼中,一個關注細節的人必定是一個能擔當得起民眾和國家責任的人。知道自己的責任就要勇敢地去承擔,即使這種承擔可能會讓你覺得困難或是痛苦。如果你能勇敢地堅持下去,最終你獲得的將不僅是勝利,還有令人尊敬的榮譽,因為責任本身就是一種榮譽。那些輕易放棄自己責任的人,不僅放棄了勝利的機會,還放棄了別人的尊敬,更主要的是他放棄了自己。

責任感伴你走向成熟

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阿貝爾·加謬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在他還不懂事的時候,父親就在戰場上犧牲了,隻剩下母親與他相依為命。因為家裏沒有什麼積蓄,小加謬和媽媽的生活特別艱難。但是,為了不讓兒子在同伴中感到自卑,在小加謬到了上學年齡以後,媽媽還是毫不猶豫地把他送到了學校。可是,懂事的小加繆很快就發現,因為自己上學又增加了學費和其他一些花銷,媽媽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媽媽每天都努力地工作著,由於經常熬夜,才三十幾歲的人,臉上就已經爬滿了皺紋。懂事的小加繆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一天晚上,加謬又伏在那盞小煤油燈下複習功課。寫完作業之後,他看見媽媽還在忙碌,自己又幫不上忙,就早早地上床睡覺了。半夜裏,加謬忽然被一陣咳嗽聲驚醒了,睜開眼睛一看,媽媽還沒有睡,她正借著微弱的燈光縫補衣服呢。小加謬再也忍不住了,他一骨碌從被子裏爬起來:“……媽媽,我以後再也不能讓你這麼辛苦了,你看,我已經長大了,是個小男子漢了,我想出去找點活兒幹,減輕一下家裏的負擔。”

兒子善解人意的話,讓媽媽的眼睛濕潤了。媽媽把小加謬緊緊地摟在懷裏,淚水順著麵頰流了下來。

看見媽媽留下眼淚,小加謬有些不知所措:“媽媽,難道我說錯了嗎?你為什麼哭了?”

“好孩子,你沒有說錯。可是你現在還太小了,媽媽怎麼舍得讓你去幹活兒呢?你現在需要的是好好學習,隻有等你長大了,才能幫助媽媽減輕負擔呀。”媽媽撫摸著加謬的頭輕輕說。

聽了媽媽的話,小加謬認真地點了點頭,從那以後,他學習更認真了。但是,無論媽媽怎麼努力,他們家的生活還是越來越困難。讀完小學以後,在小加謬的一再央求下,媽媽終於同意了他的要求,讓他去做些事情,幫助家裏減輕負擔,但前提是不能耽誤自己的學習。

從那以後,小加謬一邊讀書,一邊勞動。一開始,他找到了一份掃大街的工作。對小加謬來說,這份工作無疑是份苦差事,因為他每天不僅需要很早起床,還要拿著幾乎跟他一樣高的掃帚去掃大街,人小,掃的地方又大,小加繆常常累得滿頭大汗。為了給媽媽減輕負擔,小加繆努力著堅持過來了。後來,小加謬又到一個飯館裏去洗碗。這個工作和掃大街的工作比起來更辛苦,加謬和幾個小夥計每天都拚命幹活,還常常不能按時洗完那些小山一樣高的碗碟。

艱難的生活讓加謬經受了磨煉,也養成了他刻苦勤奮的優良品質。後來,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大學,並最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舉世矚目的大文學家。

成就加繆的是什麼?答案有很多,但毫無疑問,加繆對媽媽的愛,對家庭的那份責任感,是幫助他走過那段灰暗日子的精神支柱,也是加繆最具光彩的人生財富。

哈佛哲理

責任是一個人成長的動力。美國總統林肯曾這樣說過:“我——對全美國人,對基督世界,對曆史,而且,最後,對上帝負責。”林肯成就了自己偉大的人生,得到了世人的尊敬與敬仰,應該說這與他的責任感不無關係。一個人要想跨進成功的大門,就必須持有一張門票——責任心。責任心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品質,同時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