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輯 責任,血液裏流淌著的使命(1 / 3)

第二十三輯 責任,血液裏流淌著的使命

女子學理遜於男。

——哈佛校長薩默斯為自己的這句話付出“下課”的代價。

富人有義務將自己的錢分給窮人一部分。

——哈佛精神

責任,血液裏流淌著的使命

由於提前錄取製度“不利於招收貧困生和少數族裔學生”,所以2006年9月12日,哈佛大學宣布,他們將從2008年秋季開始取消實行了30年的“提前錄取”政策,他們還呼籲其他大學也采取改革措施。

這隻是哈佛人忠實履行社會責任的諸多事件中的一件而已。

什麼是責任精神?哈佛大學無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從大的方麵說,哈佛在履行教書育人責任的同時,也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標準。從小的方麵講,哈佛大學勇於糾正自己的責任不良和教育不良的做法也給身處其中的哈佛學子們潛移默化的影響。畢業於哈佛的西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西蒙在一家企業做副總經理。他是一個非常熱愛工作的人,他說他隻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樂趣。因為對工作認真,他每天都有成堆的事情要做,這個要思考,那個要琢磨。他有一句口頭禪:由我負責的事就必須做好,不準出差錯。

他的朋友羅爾勸他,有些事完全可以分派給屬下去做,不必事事親力親為。西蒙也想這麼做,讓自己放鬆放鬆,但是一到工作時就忘了。他說如果完全把事情交給下屬去做,他總是擔心下屬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最後把事情做砸了,或者結果達不到他想要的程度。所以,即使把事情交給別人去做了,西蒙仍要不停地督促。

其實,擁有這樣心態的人在做事情之前已經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標準,隻要是自己經手的事情都要達到這個標準,不容許出差錯。這種心態會促使他們的每一個行為都達到一個標準,甚至要求下屬也要達到這一標準。

當然,西蒙的做法可能比較極端,但他可貴的責任心是我們都應該學習的。

哈佛哲理

責任,是一種天賦的使命。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需要承擔責任,沒有責任感的人生是空虛的,不敢承擔責任的人生是脆弱的。在社會生活中,個人的行為總會對社會和他人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因而人的行為必須對他人或社會負責,必須按一定的社會規範去行動。如果人與人之間互不負責,互不盡義務,社會就不成其為社會了。

責任心一旦樹立,成為性格心理的組成部分,就具有穩定性,使人能自覺、主動、積極地盡職盡責。當一個人完滿地盡到自己的責任時,會產生滿意的、愉快的情感;如果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會深感不安和內疚。可以說,有了責任心,個人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體現。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故事發生在1995年的春天,那時,吉姆隻有11歲。他是一個勤勞懂事的孩子,上學之餘,還給附近的鄰居送報紙,以此賺取他所需要的零用錢。

在他送報的客戶中,有一位慈祥善良的老夫人。現在吉姆已經記不起她的姓名了,但對她曾經給他上的一堂有價值的人生課,他依然記憶猶新。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吉姆和一個小朋友躲在那位老夫人家的後院裏,朝她的房頂上扔石頭。他們饒有興味地注視著石頭像子彈一樣飛出去,又像彗星一樣從天而降,並發出很響的聲音。他們覺得這樣玩很開心、很有趣。

吉姆又拾起一枚石頭,也許因為那塊石頭太滑了,當他擲出去的時候,一不小心,石頭偏了方向,一下子飛到老夫人後廊的一麵窗戶上。當他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時,像兔子一樣從後院溜走了。

那天晚上,吉姆一夜都沒睡著,一想到老夫人家的玻璃就很害怕,他擔心會被她抓住。很多天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有。他確信已經沒事了,但內心的負疚感卻與日俱增。他每天給老夫人送報紙的時候,她仍然微笑著和他打招呼,而吉姆卻覺得很不自在。

吉姆決定把送報紙的錢攢下來,為老夫人修理窗戶。三個星期後,他已經攢下5美元,他計算過,這些錢已經足夠了。他寫了一張便條,把錢和便條一起放在一個信封裏。在便條裏,他向老夫人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說出了自己的歉意,希望能得到她的諒解。

吉姆一直等到天黑才小心翼翼地來到老夫人家,把信封投到她家門口的信箱裏。他的靈魂感到一種贖罪後的解脫,他又覺得自己能夠正視老夫人的眼睛了。

第二天,他去給老夫人送報紙,這次吉姆坦然地對她說了一聲:“您好,夫人!”她看起來很高興,說了“謝謝”之後,就遞給吉姆一樣東西。她說:“這是我給你的禮物。”原來是一袋餅幹。

吃了很多塊餅幹之後,吉姆突然發現袋子裏有一個信封。他小心地將信封打開,發現裏麵裝了5美元紙鈔和一張彩色信箋。信箋上大大地寫著一行字:“誠實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

哈佛哲理

哈佛精神告訴我們:

責任感首先是為自己的承諾負責、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的一種踏踏實實的工作精神。

負責不僅是做人的原則,還是一種高尚的美德。一個敢於負責的人即使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寬宏大度的上帝依然會張開雙臂擁抱一顆真誠贖罪的靈魂。若相反,一個人在犯了錯誤之後,不但不思悔改,而是找盡所有借口,隻為能掩飾心中的不安,那麼他的不安的靈魂將伴隨他一生。

做人要有責任心

哈佛學子,美國總統本傑明·富蘭克林小時候很喜歡釣魚。他把大部分閑暇時間都花在了那個磨坊附近的池塘旁邊。在那兒,他可以得到從遠方遊來的鼬魚、河鱸和鰻鱺。

本傑明和小夥伴們最喜歡到波士頓郊外的一個地方去釣魚。那兒的水邊有一片深深的泥塘,有魚上鉤的時候,他們必須站到泥塘裏才能抓住它們。

一天,大家都站在泥塘裏,本傑明對夥伴們說:“站在這裏太難受了。”

“就是嘛!”別的男孩子們說,“如果能換個地方多好啊!”

在泥塘附近的幹地上,有許多用來建造新房地基的大石塊。本傑明爬到石堆高處。“喂!”他說,“我有一個辦法。站在那爛泥塘裏太難受了,泥漿都快淹沒到我的膝蓋了,你們也差不多。我建議大家來建一個小小的碼頭。看到這些石塊沒有?它們都是工人們用來建房子的。我們把這些石塊搬到水邊,建一個碼頭。大家說怎樣?我們要不要這樣做?”

“要!要!”大家齊聲大喊,“就這樣定了吧!”

他們決定當晚再聚到這裏開始他們偉大的計劃。在約定的時間裏,孩子們都到齊了,開始搬運石塊。有時他們像螞蟻那樣兩三個人一起搬一塊石頭。最後,他們終於把所有的石塊都搬來了,建成了一個小小的碼頭。

“夥計們,現在,”本傑明喊道,“讓我們大喊三聲來慶祝一下再回去,我們明天就可以輕輕鬆鬆地釣魚了。”

“好哇!好哇!好哇!”孩子們歡叫著跑回家去睡覺了,夢想著明天的歡樂。

第二天早晨,當工人們來做工時,驚奇地發現所有的石塊都不翼而飛了。工頭仔細地看了看地麵,發現了許多小腳印,有的光著腳,有的穿著鞋,沿著這些腳印,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失蹤的石塊。

“嘿,我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工頭說,“那些小壞蛋,他們偷石頭來建了一個小碼頭。不過,這些小鬼還真能幹。”

他立即跑到地方法官那兒去報告。法官下令把那些偷石頭的家夥帶進來。

幸好,失物的主人比工頭仁慈一點,否則本傑明和他的夥伴們恐怕就麻煩了。石頭的主人是一位紳士,他十分尊重本傑明的父親。而且孩子們在這整個事件中體現出來的氣魄也讓他覺得非常有趣,因此,他輕易地放了他們。

但是,這些孩子們卻要受到來自他們父母親的教訓和懲罰。在那個悲傷的夜晚,許多荊條都被打斷了。至於本傑明,他更害怕父親的訓斥而不是鞭打。事實上,他父親的確是憤怒了。“本傑明,過來!”富蘭克林先生用他那一貫低沉嚴厲的聲音命令道。本傑明走到父親的麵前。“本傑明,”父親問,“你為什麼要去動別人的東西?”

“唉,爸爸!”本傑明抬起了先前低垂的頭,正視著父親的眼睛,“要是我僅僅是為了自己,我決不會那麼做。但是,我們建碼頭是為了大家都方便。如果把那些石頭用來建房子,隻有房子的主人才能使用,而建成碼頭卻能為許多人服務。”

“孩子,”富蘭克林嚴肅地說,“你的做法對公眾造成的損害比對石頭主人的傷害更大。我的確相信,人類的所有苦難,無論是個人的還是公眾的,都來源於人們忽視了一個真理,那就是罪惡隻能產生罪惡。正當的目的隻能通過正當的手段去達到。”

富蘭克林一生都無法忘記他和父親的那次談話。在他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他始終實踐著父親教給他的道理。實際上,他後來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之一。應該說,富蘭克林是幸運的,他平凡的父親告訴了他一個不平凡的道理:一個人隻有真正為公眾的利益擔當起自己應有的責任時,他的所作所為才會變得偉大而值得稱頌。

哈佛哲理

“偉大的代價,即是責任。”丘吉爾的這句名言激勵著一代代英國人去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大責任與使命。詹姆斯曾告誡自己的兒子,作為國家的一員,他要背負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努力奮鬥的責任。在他們看來,具有一顆崇高的責任心,一個人就擁有了生命的脊梁。因為,人們從來不會指望一個遊手好閑、沒有責任感的人能夠成功。隻有在真正懂得了責任的意義和內涵,並付諸行動時,才預示著開始走向新的曆程。

我們的責任比我們想象的更為重大得多

在哈佛大學,曾經流行著這樣一個故事:

克裏·喬尼是一位火車後廂的刹車員,他因為聰明、和善、常常麵帶微笑而受到乘客的歡迎。

一天晚上,一場暴風雪不期而至,火車晚點了。克裏抱怨著,這場暴風雪不得不使他在寒冷的冬夜裏加班。就在他考慮用什麼樣的辦法才能逃掉夜間的加班時,另一個車廂裏的列車長和工程師對這場暴風雪警惕了起來。

這時,兩個車站間,有一列火車發動機的汽缸蓋被風吹掉了,不得不臨時停車,而另外一輛快速車又不得不拐道,幾分鍾後要從這一條鐵軌上駛來。列車長趕緊跑過來命令克裏拿著紅燈到後麵去。克裏心裏想,後車廂還有一名工程師和助理刹車員在那兒守著,便笑著對列車長說:“不用那麼急,後麵有人在守著,等我拿上外套就去。”列車長一臉嚴肅地說:“一分鍾也不能等,那列火車馬上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