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巴菲特投資哲學(3 / 3)

在描述伯克希爾公司的企業收購策略時,巴菲特曾對股東們說:“收購策略非常科學。我們隻需坐在辦公室裏等電話就行了。偶爾有人打錯電話。”

其實遠離股市是為了看清股市,因為隻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看清它的全貌,因為炒股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股市的方向、股市的趨勢性變化,如果看不清股市的方向或趨勢性變化,那是注定要賠錢的,即使賺錢也是賺小錢,絕不可能賺大錢。不抬頭看路、低頭買投的人經常發生買了就被套的情況,今天買今天套,買一隻套一隻,即使賺錢也是暫時的,最後是結局往往是慘敗甚至血本無歸。相反,看清了股市的方向或趨勢性變化,就一定會賺錢、賺大錢,即使有損失也是暫時的。

按自己的方式交易永遠是正確的

【巴菲特如是說】

我們不會因為謠傳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可能調整貼放利率,或是聽到華爾街的分析師對股票前景的預測,就把那些好公司的部分股權任意出賣,就像我們不會把產蛋多的母雞賣來賣去一樣。

——1995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認為,在選擇投資的股票時,投資者按自己的方式交易是最正確的。投資者不必考慮宏觀經濟因素,也不必使用預測工具。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不必浪費時間來考慮宏觀經濟因素。巴菲特曾經說過,即使聯儲主席告訴他未來幾年的貨幣政策,也不會改變他的投資決策。在巴菲特看來,沒有人能夠預測經濟形勢。再者說,如果投資者選擇的股票隻在某一特定的經濟形勢下能夠獲利,那麼這隻股票就意味著變動和投機。巴菲特說,真正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無論在什麼經濟形勢下都是可以獲利的,經濟形勢影響的隻是獲利的多少。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他投資的企業像可口可樂公司、華盛頓郵報、吉列這些公司都創造了很高的利潤,即使在非常惡劣的經濟環境中也得到了不錯的效益。巴菲特認為,宏觀經濟形勢對投資者來說隻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在經濟波動較大時,給投資者低價購買優良股票的機會。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不必使用預測工具。預測工具貌似很精確。但股票市場總是變化多端的,沒有任何規律可言。股票預測工具越嚴謹,就越顯得股票預測工具的可笑。巴菲特認為,股票市場是狂癲與抑鬱症交替發作的場所。有的時候它對未來的期望感到興奮,而在其他時候又顯出不合理的沮喪。當然,這樣的行為創造出了投資機會,特別是優秀公司的股票價格受到股票市場不合理的低估時。但是股票市場並不是投資顧問,它的存在隻是為了幫助投資者買進或賣出股票而已。投資者不應該考慮那些預測結果,而應該深入了解公司的曆史經營記錄。投資者所要做的是分析股票的內在價值,然後在股票價格進入安全邊際區域內購買這些股票。股票市場短期而言是投票機,長期而言是公平的天平。所以投資者一旦選擇了股票,就不必在乎股票價格的短期波動。隻要你堅持長期持有,就一定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在巴菲特的辦公室裏並沒有股票行情終端機,但巴菲特依然在股市中叱吒風雲。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個人打算長期持有一家優秀公司的股票,但卻又想用預測工具預測每日的股票價格,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應該重點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判斷企業的內在價值,然後在股票價格落在安全邊際的區域內購買股票,而不應該迷信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和預測工具的能力。

打盹時賺得要比醒著時多

【巴菲特如是說】

我們的投資組合依然沒有多大變動。很顯然我們打盹時賺的錢比醒著時還要多很多。

——1995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認為,選擇優秀公司進行投資很重要。如果選對了公司並且長期持有,投資者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賺到豐厚的回報。

在巴菲特看來,投資人的投資成績並非像奧運跳水比賽的方式評分,難度高低並不重要,你正確地投資一家簡單易懂而競爭力持續的公司所得到的回報,與你辛苦地分析一家變量不斷、複雜難懂的公司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一家公司是否優秀,其實標準很簡單。隻要公司具有持續競爭優勢,又是由才能兼備的優秀經理人經營,那麼這家公司就是一個優秀的公司。如果投資者嚴格按照這樣的標準來投資股票,有兩個好處:首先,投資虧損的可能性很小;再者,符合這一要求的公司並不是很多,大大縮小了選擇範圍,投資者選擇起來也比較容易。

此外,當投資者碰到優秀的公司後,一定要長期持有。在巴菲特看來,股票市場是無效的。股票的短期波動是沒什麼意義的,而股票的長期價格依賴於股票的內在價值。所以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公司時,不應該關注道瓊指數的走勢、聯準會的動向或是總體經濟的發展,而應該關注這些公司本身未來的前景。如果因為擔心短期不可控製的經濟或是股市變量而放棄買進一家長期前景可合理的預期的好公司,巴菲特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很多公司的股票價格都是這樣。雖然在短期而言它們會有很多波動,但長期來看是和它們的內在價值相符的。可口可樂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回首過去21年,1987年底到2009年8月31日,可口可樂從3.21美元上漲到48.77美元,累計上漲14.19倍,標普500從247點上漲到1020點,累計上漲3.13倍,總的來看,可口可樂21年來遠遠跑贏大盤。1930年當巴菲特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他就花了25美元買了半打的可樂,然後再以每罐5美分的利潤銷售出去。而今幾十年過去了,巴菲特對可口可樂依然非常看好。可口可樂的股票也為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巴菲特曾經說過,像可口可樂這樣的股票,他希望一輩子持有。隻要擁有可口可樂這樣的股票,他就可以一直獲得豐厚的回報,而這樣的回報比他做其他新的投資得到的回報還多。這就是巴菲特所說的“打盹時賺得要比醒著時多”。

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一家優秀的企業尤為重要。隻要選擇對企業,並且長期持有該公司股票,那麼十年或者二十年過後,你就會發現原來賺錢這麼容易。

追漲殺跌是毫無道理的

【巴菲特如是說】

不要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去分析什麼經濟形勢,去看每日股票的漲跌,你花的時間越多,你就越容易陷入思想的混亂並難以自拔。

——巴菲特

巴菲特認為,股票市場是狂癲與抑鬱症交替發作的場所,有的時候它對未來的期望感到興奮,而在其他時候又現出不合理的沮喪。有時候傑出企業的股價跌到不合理的低價,而一些比較糟糕的企業的股價卻漲到不合理的高價。正如我們不能完全信任來自有情緒起伏不定傾向的顧問的建議一樣,我們也不應該允許股市操縱我們的投資行為。股票市場並不是投資顧問,它的存在隻是為了幫助投資者買進或賣出股票而已。

在巴菲特的辦公室裏並沒有股票行情終端機,但是巴菲特依然輕鬆地在股市中遊走。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個人打算擁有一家傑出企業的股份並長期持有,但又去注意每一日股市的變動,這是不合邏輯的。最後他將會驚訝地發現,不去持續注意市場變化,他的投資組合反而會變得更有價值。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像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公司、高盛集團等這些大筆投資,都發生在這些公司股價被低估的股市低迷時期。在巴菲特看來,股市短期的價格波動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夠讓他有機會以更便宜的價格增持股份。

很多投資者都喜歡追漲殺跌,見股票上漲就激動,馬上就會有買入的激情,買入後股票下跌就會膽戰心驚,隻有賣出以尋求解脫。這樣不僅賺不到錢,而且會讓投資者身心疲憊。巴菲特認為,一隻股票是否值得購買取決於這隻股票的內在價值和目前股價的差額,而不是這隻股票最近漲跌的幅度。如果投資者僅僅是因為覺得這隻股票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是隻非常便宜的股票就決定購買,那就完全搞錯了重點。世界金融教父格雷厄姆和費雪在1929年-1932年的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就是一個典型的教訓。如果你在別人都對股票感興趣的時候感興趣,那時候大多數股票都會被高估,你就會以很高的成本入市,這樣賺到錢的概率就比較小。

巴菲特告誡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被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蒙蔽了雙眼。隻有仔細分析股票內在價值,認真比較股票內在價值和目前股票價格之間的差額,以此來決定是否有購買價值才是正確的投資之道。

不必擔心“何時”

【巴菲特如是說】

我隻喜歡我看得懂的生意,這個標準排除了90%的企業;我要看清這個企業10年的大方向。

——巴菲特在美國佛羅裏達大學商學院的一次演講

巴菲特擅長在選股上麵下工夫,而並沒有過多的關注時機的選擇上,這並不是說時機不重要,而是強調你必須看到你所選的企業的未來10年後的樣子。他曾經說過,雖然他沒有擁有口香糖的公司,但是他能清楚地知道10年後這些公司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互聯網是不會改變我們嚼口香糖的方式的,實際上,也並沒有什麼能改變我們嚼口香糖的方式。之後還會有很多的新產品不斷進入試驗期,一些也會以失敗而告終。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假如你給他10個億,讓他進入口香糖的生意,打開一個缺口,巴菲特都認為自己是做不到的。這就是考量一個生意的基本原則。他認為,給他10個億,仍然不能對競爭對手有多少打擊?給他100個億,對全世界的可口可樂的損失會有多大?這是做不到的,因為,他們的生意穩如磐石。如果用這些錢,去占領其他領域,巴菲特卻總能找出辦法把事情做到。因此,在他看清了某個企業10年後的大方向的時候,如果他認為做不到這一點的話,他是絕對不會買的。

比如,在1919年上市的可口可樂公司,那時的價格是40美元左右。一年後,股價降了50%,隻有19美元。看起來那是一場災難。瓶裝問題,糖料漲價,你總能發現這樣那樣的原因讓你覺得那不是一個合適的買入時機。一些年之後,又發生了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核武器競賽等。總是有原因(讓你不買)。如果你在一開始40塊錢買了一股,然後你把派發的紅利進行再投資(買入可口可樂的股票),一直到現在,那股可樂股票的價值是5000萬。這個事實壓倒了一切。如果你看對了生意模式,你就會賺很多錢。

把握切入點的時機是一件很難的事。所以,如果擁有的是一個絕佳的生意,絲毫不要為某一個事件的發生,或者它對未來一年的影響等等而擔憂。當然,在過去的某些個時間段,政府施加了價格管製政策。企業因而不能漲價,即使最好的企業有時也會受影響,那時的See'sCandy糖果不能在一段時期漲價。但是,管製該發生的時候就會發生,它絕不會把一個傑出的企業蛻變成一個平庸的企業。政府是不可能永遠實施管製政策的。

投資者應該清楚的是,一個傑出的企業可以預計到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但不一定會準確到何時會發生。重點要放在選擇“什麼”上麵,而不是“何時”上。如果對“什麼”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對“何時”也就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不能承受股價下跌50%的人就不應該炒股

【巴菲特如是說】

投資人可以永遠用“蟾蜍”的價格買到“蟾蜍”,但是如果投資人願意用雙倍的代價資助“公主”去親吻“蟾蜍”的話,就要保佑奇跡能夠發生,許多“公主”依然對她們的吻保持堅信的態度,相信它們有使“蟾蜍”變成“王子”的魔力,即使在她的後院早已養滿了一大堆的“蟾蜍”。

——1981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確實用“蟾蜍價”買過不少“王子”的,當然這種機會並不是很多,也並不排除用“王子價”買下“蟾蜍”的,但是遇到這種不幸的時候,也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師從格雷厄姆之後,巴菲特學會了獨立冷靜地思考,他的大多數投資行為都表現得極為理智。因為,股市是一個充滿波動的市場,如果沒有強大的情緒控製力和承受能力,是不適合在股市裏打滾的。在這裏,你必須學會在任何變動麵前都坦然自若、機智冷靜,不然,隻要一絲的情緒波動都會讓你的計劃全盤皆輸。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巴菲特顯露出了他的不凡之處。

1987年的股災之前,美國股市連續上漲5年,是一場空前的大牛市。

1984~1986年,美國股市持續大漲,累計漲幅2.46倍,道瓊斯指數從不到1000點上漲到是讓人吃驚的2258點。但就在人們陶醉於股市連續5年持續上漲的喜悅之中時,一場股災突然降臨了。1987年10月19日,這是股票曆史上第一個黑色星期一,一天之內,道瓊斯指數跌了508點,跌幅高達22.6%。股市暴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也未能幸免,巴菲特個人99%的財富都來自於他控股的上市公司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暴跌這一天之內巴菲特的財富就損失了3.42億美元。在短短一周之內伯克希爾公司的股價就暴跌了25%。

那麼,身處股市暴風雪中的巴菲特如何反應呢?投資者應該學習的技巧有什麼呢?

1.泰然自若

在暴跌那一天,巴菲特可能是整個美國唯一一個沒有時時關注正在崩潰的股市的人。他的辦公室裏根本沒有電腦,也沒有股市行情機,他根本不看股市行情。整整一天,他和往常一樣安靜在辦公室裏,打電話,看報紙,看上市公司的年報。過了兩天,有位記者問巴菲特:“這次股災崩盤,意味著什麼?巴菲特的回答隻有一句話:“也許意味著股市過去漲得太高了。”

2.靜觀其變

巴菲特沒有恐慌地四處打聽消息,也沒有恐慌地拋售股票,麵對大跌,麵對自己的財富大幅縮水,麵對他持有的重倉股大幅暴跌,他非常平靜。

原因很簡單:他堅信他持有的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具有長期的持續競爭優勢,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他堅信股災和天災一樣,隻是一時的,股災最終會過去,股市會恢複正常,他持股的公司股價最終會反映其內在價值。於是,等待股價的回升就成了他的工作。“1986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沒有做任何蠢事,訣竅是當沒有合適的事情可做時,就什麼也不做。”這句話,也成了他標誌性的言論。

但是不得不提醒各位投資者——災前要謹慎:一次大意可能讓你一生後悔,那些事先有了妥善防範的人,受的損失相對而言小得多,而且恢複正常也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