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巴菲特投資哲學(1 / 3)

第六篇 巴菲特投資哲學

第26章 不按常理出牌

相信自己的直覺,堅持自己的判斷

【巴菲特如是說】

不要盼望著我們的證券投資的組合會出現什麼奇跡。雖然我們的主要的持股的一些很具有實力的並且具有贏利能力的企業,但是它們的股價也算不上便宜。但是,它們可能在後十年的的價值會進行翻番。有一種可能是在將來的十年後,它們的每股的收益率將保持在每年的6%-8%的增長速度,然而它的股價最終會或多或少地向每股的收益的增長率靠攏。當然這些公司的經理人會認為我們對該股的預測有點過於保守了,我們希望他們是對的。

——2005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在2005年,由於公司事件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發生了兩個變化:寶潔收購了吉列,美國運通將阿默普萊斯金融(AmeripriseFinancial)進行分拆上市。另外,伯克希爾還大幅增持了富國銀行的股票,與此同時在安海斯·布希和沃爾瑪公司股票上建倉。在巴菲特5年都不出手的情況下,自從2000年美國網絡科技股泡沫破滅後,股神巴菲特又開始行動了。

在1999年的時候,伯克希爾的收益率僅有0.5%,相比之下當年美國股市卻大漲了21%,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巴菲特嚴重落局於市場20.5%,在他的投資曆史中業績表現最差。但是到了2000年美國股市已經大跌9.1%,那時再看看,巴菲特的贏利達到了6.5%,同期超過指數15.6%。2002年S&P500指數大跌22%,巴菲特的贏利確定達到了10%,超越指數32%,人們開始繼續歡呼股神的名字,繼續對巴菲特頂禮膜拜。

但是在巴菲特的早期的投資中,就可以發現他的這一投資方式為他賺到了不少錢,隻是那時的股市波動性還不是很大,所以相對來說賺錢比較容易,這更能夠堅定巴菲特投資方式的有效性。並且他能夠長期堅持自己的投資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也並非是一個容易被別人說服的人,巴菲特把這個稱為“內在打分卡”,別人的觀點很難左右巴菲特的想法。比如價值投資成功的一個例子就是,盡管短期內看不出投資是對是錯,但一段時間以後事實總證明巴菲特是對的,因此在這麼多年來還沒有其他人能夠獲得像他這樣的投資成果。

巴菲特的性格逐漸促成了這樣的投資方式,他是對投資的興奮,這是和賭博的快感不同的。巴菲特是個對數據很敏感的人,在他投資選擇之前,極少的情況他能夠被別人說服,他的腦子裏麵已經對投資進行了打分。巴菲特在投資上麵一點也不感性,總是站在很客觀的角度,在他做生意的時候,完全把個人的感情和個人的友誼隔離開來,例如他跟AIG的總裁是很好的朋友,AIG老板其實可以讓巴菲特來救他們,但巴菲特並沒有這麼做,他把公私分得很清楚。在研究了AIG的財務報表後,巴菲特覺得不能理解AIG的金融產品部門,而且AIG有太多債務要處理。

在殘酷而現實的股票市場中,連巴菲特都要麵對投資時受到的質疑和嘲笑,何況是對於普通的投資者呢。但是唯有堅持自己的信念和係統,才能長期戰勝市場群氓。

反群眾心理進行操作

【巴菲特如是說】

當然,我們永遠都沒有辦法去精確的估算出一家公司的年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狀況,所以我們嚐試用比較保守的方法去進行估算,與此同時,將重心鎖定在那些相對不會讓股東錯估形式的公司上麵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會出錯,大家可能仍然記得我本人曾經說過對集郵、紡織、製鞋及二流百貨公司等產業人士。

如果想要有超額的報酬,一定要等到資本市場非常慘淡並且整個行業都普遍感到悲觀的時候,這個時候,投資的機會就出現了,目前我們離那種狀況仍然還很遙遠。

——2000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在巴菲特說完這段話後的一個月,“網絡股”的泡沫就開始破滅了。可見反群眾心理進行操作在關鍵時刻是非常重要的。在股票投資裏,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實行與一般群眾心理相反的操作,即在群眾的一片樂觀聲中應該警惕,在群眾的一片悲觀時要勇於承接。因為,群眾大都是“搶漲殺跌”的。

在股票理論上,股價愈漲,風險愈高,然而群眾卻愈有信心;股價愈跌,風險愈低,但一般的投資者卻愈來愈擔心。對投資者而言,如何在投機狂熱高漲時保持理智的研判,以及在群眾恐懼害怕的時候仍保持足夠的信心,對其投資能否獲利關係甚大。

在股市波動幅度比較小的時候,更可顯示反群眾心理操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1987年初,台灣的一般經濟學者或經濟專家均認為台幣升值,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勢必會受到拖累,間接地使經濟增長減緩,反映在股票市場中也將會出現一季比一季淡、一季比一季差。然而結果是,股市連創新高,到了9月份,更加狂漲不止。就在這群眾一片看好,股市將創5000點之際,厄運降臨,股市大幅挫落,加上美國股市暴跌的影響,台灣股市跌幅超過50%。這些現象均顯示股市的走向,往往與群眾的心理背道而馳。

有時主力也采取與一般的群眾心理相反的操作方式,如在群眾一片悲觀而殺出股票時,主力卻大力買進;在群眾一片樂觀而搶進股票時,主力又大力賣出,進行調節。

總而言之,群眾的心理研究在股票投資中不宜忽視。成功的投資者,通常是特立獨行,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並擇善固執的投資人。

在股票操作中,有一個參考原則,就是要實行與一般群眾心裏相違的反向操作.即在群眾的一片樂觀聲中,應該警惕,在群眾普遍悲觀時勇於承接.因為,大多數人都是追漲殺跌.從理論上講,股價越漲,風險越高,但群眾卻越有信心,股價越跌,風險越跌,但投資者卻越來越擔心.對投資者而言,如何在投機狂熱高漲時,保持理智的研判,以及在群眾恐懼害怕時,仍能保持足夠的信心,對其投資能否獲利關係甚大.

既然要與一般群眾反向操作,就必須了解群眾的一般心理。要了解群眾的一般心理,可參考以下指標:

1.投資顧問意見

大多數的投資顧問都鼓勵客戶逢低買進,逢高賣出,然而現實中許多例子都顯示,投資顧問經常做出相反的建議。因此,當大多數投資刊物看法樂觀時,往往趨近頂峰;大多數投資刊物看法悲觀時,往往接近穀底。

2.證券公司人氣是否暢旺

如果證券公司以往喧騰不已,而如今人煙稀少,且顧客無視其好壞、漠不關心股價的開跌在下棋聊天,書報攤有關股票方麵的書籍賣不出去,此時通常股價已跌至穀底。反之,當人氣沸騰,一開盤即全麵漲停板,此時股價通常接近高峰,宜減少持股或退出觀望。有兩句證券俗語,即“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及“人不湊在一起時才是購買時機”乃最佳寫照。

3.共同基金持有現金比率

共同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持有現金增多,表示股價要下跌;持有現金減少,表示股價要上漲。因此持有現金的比率可當做一指標,當現金持有比率非常高時,往往股價已接近穀底;反之,現金持有比率非常少時,股價常接近頂點,

4.融資餘額的趨勢與額度

由於投資餘額表示投資人信心的增減,在股價的循環中,由穀底複蘇時,融資餘額緩慢增加;隨著股價的上漲,投資人信心的增強,融資額度及增加的速度逐漸增加,終於達到頂點。此時,融資部分成為股票重要供應來源,反轉時,融資較多的股票往往跌幅最重反群眾心理操作可起到出奇製勝的作用.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意思是,大凡作戰都是用兵內正常法則與敵交戰,然後順應戰況的變化,用奇兵取勝.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者除了掌握應用基本分析財務分析技術分析外,也要注意市場心理的分析,這樣才能根據股市的變化,用靈活的對策獲利.

不要被預測所左右

【巴菲特如是說】

在買下喜斯的時候,有一點是可以預知的,那就是它還沒有被發掘出定價能力,此外,我們有兩個方麵是很幸運的:一是,整個交易並沒有因為我們愚昧的堅持2500萬美元的上限而告吹;二是,在選中這個公司時,查克·哈金斯,擔當了副總經理,不管是在私人還是在公事方麵,我們與查克的相處經驗都是很難得的。

——1991年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對喜斯的預測是在選擇投資之前進行的,但是在投資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公司上的變動這勢必會對股價造成影響,這時候你必須對你的投資方向和策略做出適當的調整。而不是一味的迷信之前的預測。

在股票投資中,我們也許可以確切地預測股價持續波動,但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下一年價格是向上還是向下波動。因此,你無須正確猜測到短期市場的未來走勢,關鍵的問題是你要買對公司的股票。

在當今中國股市裏,特別是大牛市道裏,成千上萬的人蜂擁而入,卻鮮有人跑贏大盤,分享到股指大漲帶來的豐碩果實。原因何在?

這是因為人類天生具有預知未來的渴望,它阻礙了投資者的理性決策,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如何在股市中獲利,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去尋找明日的牛股,預測市場狀況。他們中更多的是在電腦上繪製股價走勢圖,試圖預測明天股價走勢可能的突破點。

而且,在投資市場上,好多人都相信證券分析師的預測,把這些預測作為自己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很多證券分析師都是附屬於證券公司,證券分司的生存取決於股票的交易量。因此,為了增加營業額,他們就會人為地製造一些股票價格的極度波動。基金經理也是證券分析師報告的一大使用者。可是,投資者卻不願意相信,預測上市公司的未來和股市的走向,就跟預測天氣一樣是無法做到精準的。如果我們預測的僅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下一季度狀況,那隻要消除季節性因素,則下一季度的銷售額和利潤很可能和本季差不多。然而,如果將預測擴展到這家上市公司的股價走勢,除了季節性因素外,還有許多其他影響股價走勢的因素,因為股市係統是許多變量的綜合反映,而一種變數的改變也將和其他變數交互在一起發生作用,從而影響到整個大盤走勢,進而再影響到個股走勢。

尤其是預測股市的長期走勢,誤差更大。因為隨著時間持續向後推移,變數不斷增多,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大多數預測是無效”的根本原因。

如果說市場是可以預測的話,有誰預測到了2007年2月27日的中國A股市場的大跌之情?承接2月27日“黑色星期二”中國股市的大跌,美國道·瓊斯指數也隨後大跌400點,跌了3.29%,其他新興市場股市開盤後多有3%~7%的跌幅,歐洲、日本等主要股市股指也紛紛大跌。習慣預測的投資者怎麼也想不到中國股市在遭遇連續多年熊市,市場人士都不看好中國股市的時候,中國股市卻迎來了曆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期,上證綜合指數一路高歌猛進。難怪有人驚呼:“中國股市打個噴嚏,世界股市就傷風感冒了!”將原來的那句“美國經濟打個噴嚏,世界經濟傷風感冒”作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顛覆。

在當今中國大牛市道裏,預測的種種弊端都被股市大繁榮和非理性掩蓋了。隨著股價越漲越高,投資人越來越重視近利。隻要是獲利預估調升的股票即被搶進,預計無法達成獲利目標的公司股票即被拋出。市場最終在一個虛漲的泡沫中崩塌了。

所以,投資者一定不要被各種漂亮的預測所迷惑,一旦用短期獲利的思維方式來決定自己的投資行為,肯定就會在預測的海洋中隨波逐流,投資隨即由理性變成投機。如果僅僅以獲利目標作為投資的唯一目的,投資者就再也看不清楚價格和價值之間的關係,因此就會隨意地以任何價格買進股票,以利己主義的態度來對待投資。但是,盡管未來不可預測,但有一點還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優秀公司的股票最終會在股價上反映出其投資價值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才是可預知的。所以,股票投資者要做的就是選擇優秀公司的股票,耐心持有,不被短期的預測所左右,以此來分享股市的盛宴。

股市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巴菲特如是說】

我認為:“第一,要把投資股票當做一樁生意來看待,這樣將會使你擁有與其他市場上的投資人非常不同的投資觀點;第二,要有安全利潤空間概念,因為它將帶給你競爭優勢;第三,要以一個真正投資人的態度麵對股票市場。如果你具備了這種投資心態,你已經99%領先於其他投資人了,這對於你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巴菲特投資語錄》

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認為,投資人最大的敵人不是股票市場,而是自己。投資人就算具備了投資股市所必備的財務、會計等能力,如果他們在不斷震蕩的市道裏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變化,那麼也就很難從投資中獲利。

他在股票投資中,萬千股民都向往著找到“炒股絕招”、“製勝法寶”、“跟莊秘訣”,從而在股市中所向披靡,建功立業,迅速致富。許多股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麵對同樣的基本麵信息,會見好見壞;麵對同一張技術圖表,會見仁見智;麵對同一條政策消息,會見多見空。巴菲特認為,任何一種投資理論或操作策略,都必須靠人的心誌來駕馭。由此,他指出,任何一種投資理論或操作方法,最後還要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研判與決策。

相信很多初涉股市的投資者都有這樣的尷尬,買了就跌,一拋就漲,好像莊家就缺自己那幾千(幾百)股一樣。

即使有一些經驗的投資者,如果統計一下自己持有一支股票的時間,你會驚訝地發現:在套牢和保本(微利)階段拿的時間最長,一旦股票有了20%~30%的漲幅則如燙手的山芋,隨時準備拋出。原來贏利的日子是這麼難熬。或者有的投資者滿眼是黑馬,買了幾天又有了“新歡”,舊人自然已經看不上眼了,馬上換股。往往結果是兩麵挨耳光,放掉的繼續漲,買入的如死豬,然後再換……究其原因,無非是人性的弱點在作怪。

炒股怎麼賺錢?無非是“低買高賣”。但如何把握買賣時機,則取決於個人的心態。

要想戰勝自己,在股市中取勝,在炒股時要做好以下幾方麵的功課:

1.炒股先看大勢

不要相信自己屬於永遠跑贏大盤的高手,和大趨勢作對永遠會失敗。就像如果你在2001年到2005年夏買入股票長期持有和2006年獲小利就跑同樣愚蠢。

2.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

如果不是職業投資人,建議散戶不要頻繁做短線,不妨學習巴菲特的“長捂不放”。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偏好,選擇投資方式:跟隨熱點/挖掘冷門,中長期持有/波段操作,目標位操作/隨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