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跌加碼如果說平半倉是一種靜態操作方法的話,那麼,跌加碼則是一種動態操作方法了。所謂跌加碼就是當股指下跌一段便追進一批籌碼,依下跌天數和下跌幅度為依據,大跌大進,小跌小進,按每日平均20%計,若連跌5天,則基本滿倉。據筆者統計,滬股自實行T+1以來,連漲連跌極限均未超過5天,大盤到達此位時必然會逆反而行。故在連續下跌中要克服恐懼心理大膽加碼,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此時的下跌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切不可半途而廢。若在連跌中不敢建倉,則前麵部分就有可能成為套牢籌碼。
1995年2月14日,滬股從550點開盤後即下跌,筆者為驗證跌加碼效果,即以少量資金做試驗,股指連跌5天,筆者則每天拉進200股豐華,平均價為6.76元。之後,於2月22日發生強勁反彈,日漲53點,一舉越過前期壓力線,真有千裏江陵一日還之感,當天即以7.35元價將1000股豐華悉數拋空,每股賺了5角錢,這在熊市已是很可觀的戰績了。當然,實行跌加碼並不等於機械套用,應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確認階段性底部或在下跌末期實行為好,而在新一輪下跌之初則不適用。若用此法初時不妨以小資金試之,待積累了一定經驗並操作熟練時再下大注。時間上,則以連跌2~3天後進場為宜。
(3)漲減磅在一輪漲勢中,隨著股指、股價的不斷攀升,市場上人氣高漲,買單如潮,而另一方麵獲利盤越積越多,而後續資金卻越來越少。技術指標嚴重顯示超買;市場風險驟然增加。此時,股民神經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便拋籌逃跑,若有利空消息配合,則有可能引發一場災難性的大暴跌。1995年5月8日,滬股從582點跳空160點高開後,氣勢如虹,三個交易日將股指推升到927點高峰,每日平均漲115點,總漲幅達59.2%,而RSI竟高達96,即使上新股的利空不出現,技術上也要求回檔整理。由於上新股等利空,股市行情僅火了三天就壽終正寢,提前結束,致使眾多股民再受套牢之苦。政策風險難以預料,常年在股海搏擊的投資者要提高警惕,防患於未然。而漲減磅則不失為降低風險的方法之一。此法與跌加碼完全相反,具體做法是,精選一兩種彈性好的個股,在低價位全資殺進,每上漲一個段拋出一批,數量視漲幅而定,多漲多拋,少漲少拋,按平均每天拋20%計,若上漲5天(此為滬市極限)則已全部空倉。一位朋友按此法操盤,在好幾次大震蕩中都能成功避險。5·18滬股跳空高開,他在700點附近以18元價追進10000股西藏明珠,19日滬股報收855點,藏明珠也升到了23元以上,本著多漲多拋的原則,以23元價拋出6000股,22日股指又升了41點,他又以24元價再拋2000股。等到23日大盤暴跌,他隻剩下2000股西藏明珠。至22日仍捂股不放者無不損失累累,而他卻初嚐了漲減磅的甜果。
平半倉、跌加碼、漲減磅是股市眾多操作方法中的一種,尚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按此法操作並不能保持漲勢中賺大錢(因為減磅中也可能因此減去了部分利潤),但卻可以在跌勢中(特別是在跳空暴跌中)減少風險。樂於冒險者,可完全對此不屑一顧,而穩健操盤者則不妨牛刀小試,看看效果如何。
掌握反彈時機反彈,是股市獲利的契機,也是股民企盼的賺錢時刻。然而,股市雲遮霧罩,變化難測,識別反彈卻並非易事。如果把股市比作大海,那麼,它在漲潮之前,也有種種先兆。撥開重重迷霧,尋找股市漲跌的蛛絲馬跡,準備判斷反彈時機,便能一舉獲利。一般情況下,需具備以下條件,股市才有反彈的可能。
第一,跌幅較深。
股市漲跌周期分為主漲期、輪漲期、輪跌期、主跌期、止跌期等五個階段,隻有在完成這五個階段的運行之後,在跌幅較深的情況下才會醞釀反彈契機。故下跌初期、中期隻是一輪跌勢的延續和過程。有些股民一跌就搶反彈,結果屢搶屢套,那是因為時機尚不成熟。按一般說法,隻有在跌至總漲幅的三分之一以上,才有反彈的可能,也就是在跌勢末期才會止跌反彈。如1994年4月13日滬股從665.50點開始下跌,經6個交易日後至4月20日已跌到540點,指數跌去125點,跌幅達19%,平均每天跌20點以上。作為技術修正,也應有一次反彈行情。此時吃進股票,盈利概率較大。4月21日,股指強勁反彈,從535點飆升到582點,一日內勁升47點,漲幅為總跌幅的40%,這在漫漫無期的熊市,確實是一次難得的獲利機會。
第二,暴跌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