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手得當,有望獲利,而盲目換手,則可能造成經濟損失。故換手一要堅決,二要慎重。
(1)對象選擇①弱勢股換強勢股。當你一旦發現自己持有的股票為弱勢股時,就應該毫不猶豫地進行換手。而選擇強勢股作為換手對象。對強勢股的識別不能想當然,而是根據股票的一貫表現來定性。強勢股有兩個特點:一是走勢強於大盤,二是抗跌性較強。滬市一個點平均為10元左右股票的二分錢左右,上漲時超過此標準,下跌時低於此標準為強勢股,反之,則為弱勢股。以滬市個盤績優股望春花為例:1995年5月20日總指數上漲4點,該股漲0.23元,平均每點漲0.057元;6月17日總指數漲21點,該股漲0.94元,平均每點漲0.045元;7月8日,總指數漲6點,該股漲0.70元,平均每點漲0.11元。再看它的抗跌性,7月4日指數下跌11點,該股跌0.19元;6月13日總指數跌50點,該股跌0.32元;6月25日,指數跌9點,該股跌0.18元。漲時,望春花平均每點達0.07元,跌時每點平均僅0.014元,這類股,當然應該作為換手的首選對象。當然,強勢股也不可能是終身製,所以,要特別關注股票的強弱轉換。
②冷門股換熱門股。對於一個喜歡冒險的股民來說,炒冷門股實在是太沒勁了。尤其是短線客,冷門股波動小,難以賺取差價,一旦誤購,不妨及時換手。滬市的冷門股有聯華合纖、國嘉實業,每天成交僅幾百手。龍頭股份、原水等。而滬市的熱門股有以下幾類:一是以長虹、春蘭為代表的績優股;二是以寧波華聯、成都商場為首的莊家股;三是以太極、華新等為骨幹的高速成長股。
③高價股換成低價股。在股市中,由於種種因素,相同業績,相同股本,相同行業的股票價格往往差別很大。股市有一種自然平衡的作用,此時將同類型的高價股換成低價股,既可避風險,也可獲利。以滬市商業股為例,業績平平的豫園商場在上證指數跌到900點時,其價位仍在13元以上居高不下,而稅後利潤和淨資產均超過它的大連商場,現股價隻有8元多,若要換手,當然要棄前者納後者。須知,一個沒有業績支撐的高價股票是萬分危險的。換手,就要吐出那些下跌空間大的股票,納進那些下跌空間小而上漲空間大的股票。
(2)時機選擇①換在盤整期。因為此時股價波動小,盤麵相對平穩,有充分的時間拋出和吃進,而無須擔心踏空。盤整期換手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從容擇股。盤整期也是識別強勢股的最佳時期,在指數相對平靜的情況下而股價日日收陽,便可確定為強勢股而特別關注。
②換在下跌初期。換手最忌拋出後股價上漲,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那麼,就選擇下跌初期換手吧。因為此時換手,股價持續下跌,不僅換了股票,而且還能賺自己的一段差價,可謂一舉兩得。需要說明的是,在下跌初期拋出,在下跌末期吃進,兩者的空間越大便獲利越多。
③換在上漲初期。換手中還有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吃進後股價下跌。這種擔心並非沒有道理。換手,一般都以劣質股換績優股,而績優股一旦被打成空頭指標,其跌幅可能遠甚於一般牛皮股。為了避免損失,要耐心等待時機,在確認大勢反彈或反轉後再進行換手。為了防止踏空,可采用先進後出的方式,當然這樣做要以一定的周轉資金為前提。
利用漲跌法操作漲跌法操作主要有三方麵的內容:平半倉、漲減磅、跌加碼。在股市中,這三種方法頗有效果,下麵分述之:
(1)平半倉漲與跌、動與靜是股市運行的基本規律。每當一輪漲勢或跌勢結束的時候,大盤股指便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平穩期,其特點是交投清淡,成交萎縮,股指波動幅度明顯減緩,並形成階段性的股票箱。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平台整理或曰盤整.曾有股民訴苦,稱盤整期是鈍刀子割肉,是讓人最難受和最難熬的時刻。股市上有句俗語,叫新股民喜歡漲,老股民不怕跌.漲可拋籌,跌可建倉,唯不漲不跌令人左右為難。
追進怕吃套,拋籌怕踏空,已成為盤整期股民的普遍心態。此外,在執籌執幣比例上也令人捉摸不定。一般而言,在股指平台整理期間,以執半倉為宜,但也要靈活掌握,視市場具體情況而定。以滬股1995年實況為例,當股指在低價區(550~650)以下時可執重倉,當股指躍上高價區(750~850以上)時可執輕倉,1000點以上可空倉,而當股指位於中價區(650~750左右)時不妨執半倉。1995年4月,股指在540~580區間運行時,由於看壞後市,不少股民拋空籌碼,低位清倉。據某證券報的一項調查表明,此時股民執籌較少,執倉比例列表如下:
股民執倉比例表選擇項滿倉2/3籌碼半倉1/3籌碼空倉大戶無8%11%14%53%散戶7.5%18.6%33%21%28%BG)從以上表中可以看出,符合筆者所列低價位執重倉(2/3籌碼)者散戶占18.6%,而大戶僅占8%,完全空倉者大戶與散戶各占53%和28%.所以,在5·18突發行情中踏空者比比皆是也就不足為奇了。